適用話題 國之重器;航天發(fā)展;科技助力;探索;突破
時事引讀
2018年3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爆轟驅(qū)動超高速高焓激波風洞”(簡稱“JF22超高速風洞”)立項上馬,2021年已進入現(xiàn)場安裝階段,預計2022年建成。彼時,JF22超高速風洞將成為全世界最先進的風洞。作為研制新一代飛行器的搖籃,JF22超高速風洞可以復現(xiàn)40到100公里高空,時速最高達10公里/秒,相當于約30倍聲速的飛行條件。JF22超高速風洞用的是正向爆轟驅(qū)動,驅(qū)動功率大概是15000兆瓦。而三峽大壩的裝機容量是22000兆瓦,所以在它工作的那一瞬間,總功率是可跟三峽相比的。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韓桂來表示,在建的JF22超高速風洞,結合在北京的現(xiàn)有風洞,將使中國在這一領域領先西方20至30年。JF22超高速風洞可以大大提高氣流的速度,并降低我國在太空發(fā)射領域的成本。其目標是助力天地往返系統(tǒng),把衛(wèi)星和航天器的發(fā)射費用減掉90%以上,甚至可能使太空旅行普及化。
素材鏈接 低速風洞為“科技奧運”助力
在東京奧運會賽艇比賽女子四人雙槳項目決賽中,中國隊摘得金牌。運動員出色表現(xiàn)的背后是中國“黑科技”保駕護航。在賽艇比賽中,各條艇咬得很緊,這時候任何細微的技術差別都會對奪冠產(chǎn)生影響,如何優(yōu)化氣動參數(shù),減少空氣阻力就成為重中之重。一套低速“風洞”訓練設備針對賽艇的特性,通過分析運動員抓水、驅(qū)動、出水、回槳等不同動作姿態(tài)的氣動力大小、座次順序提供科學的參考。進行訓練時,賽艇是懸浮于風洞中的,即使用一根手指輕輕一碰,整個賽艇都會晃動,可以最小精確捕捉到4克的風阻變化。備戰(zhàn)東京奧運會期間,“低速風洞”參與了多個體育項目的針對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