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奕麗
(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在思想意識層面對每個公民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每個公民應該履行的義務,更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應盡的責任。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直接決定能否把他們培養(yǎng)成合格的公民。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學校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學生做出正確價值選擇的需要。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成熟,辨別能力有待提高,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也易于跟隨社會潮流,因此對農村中小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客觀需要。很多人存在的認識誤區(qū)是學生在學校只學習文化知識,實際上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他們更應該繼承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這就需要老師、家長、學校乃至全社會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學校教育的真諦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因此,老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同時,需要用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洗滌學生的思想,使他們健康成長。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客觀需要。社會的文明進步不僅為學生提供成長空間和施展能力的舞臺,而且為個人成長和國家發(fā)展提供精神支持的物質保障。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承及創(chuàng)新的需要。目前我國青少年肩負著兩大使命----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幫助青少年凈化心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增強青少年傳承中華文化的決心和信心。
我國農村人口眾多,是典型的農業(yè)大國,這在客觀上決定了我國農村的素質教育在全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農村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環(huán)節(jié),農村義務教育的發(fā)展高度也必然決定整個國家教育發(fā)展和國民素質的高度。這也使得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容忽視。
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具備以下特點;一方面,他們思想活躍,并且對所有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處在這一時期的孩子的一個最主要特點是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并且也容易受新事物的影響,這也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念也容易被塑造。這個時期也是確立他們的人格及培養(yǎng)“三觀”的黃金時期。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學生心智不成熟,極易在學習和生活中迷失方向。在這個關鍵時期,教師應該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加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是提高農村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舉措,也為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
農村小學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從課程結構來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課程主要集中在思想品德課、歷史課和語文課。在這三門課程設計上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較少,其他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課程寥寥無幾。農村義務教育中缺乏相應的實踐體驗環(huán)節(jié),受農村現(xiàn)有教育資源的限制,學校不能組織系統(tǒng)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無論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講解、實踐開展,還是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來看,教育力度遠遠不夠。造成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不足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來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設置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隨意性,缺乏一套相對系統(tǒng)和完善的體系,課程的設置往往由學校自行決定,沒有針對各學年不同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另外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內容上,也有脫離學生實際的情況,略顯宏觀與泛泛??傊r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就是只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挖掘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xiàn)實生活的切入點,這就直接導致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無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生生活中。
農村基礎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需要各科教師之間,各學科之間通力協(xié)作與配合。當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課程,既應該包括傳統(tǒng)課程,如語文課、思想品德課和歷史課,還應該包括所有課程,如音樂、美術、地理等。除此之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體不僅是這些專門從事德育教育的教師,而是應該包括在校的全體教員。
另外,由于農村客觀條件的限制,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師資力量有限。農村德育教師的總體教學水平不高,這主要是由于他們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限。另外,他們的教學方法陳舊且單一,這就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較差,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的開展成效不大。
義務教育一方面是對受教育者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播,另一方面對受教育者的德育的培養(yǎng)也是不可或缺的,好的教育是對受教育者的知識素養(yǎng)教育和人文修養(yǎng)教育的有機結合,這應是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思想認知。農村學校要充分認識到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及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必須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把核心價值觀建設與日常教學有機結合。另外,學校還應該加強組織管理,提高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加強組織管理不僅可以實現(xiàn)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而且還可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最終實現(xiàn)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目標。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必須加強對德育教學的管理,加強對德育教學的監(jiān)督和考核。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價值觀有其獨有的特點。因而在教育目標的設定上必須與農村教育的現(xiàn)狀相結合,以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需要為主要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找到知識、法律、道德和學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切合度。把知識傳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入手,從宏觀的角度,老師要幫助農村中小學生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使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從微觀角度,老師要做到增強學生法律意識、集體意識等,把學生培養(yǎng)成四有新人。
在教學內容上老師要進一步細化教學內容,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更加清晰有條理。主要是將“三個倡導”進一步細化,這也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另外,教師要根據(jù)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既貼近農村學生實際生活又符合他們認知水平的教育內容。還應該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結合,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
提升農村基礎教育教師素質,提高育人本領。教師是教育的主體,肩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使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更加針對性地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增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知識貯備及育人水平,使老師熟練掌握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充分認識到核心價值教育的教學意義,掌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等,使教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內化,最終形成自己獨到的領悟。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與時事政治和學生實際情況結合。
豐富義務教育階段核心價值觀教育課程教學資源,多學科協(xié)同推進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升農村義務教育工作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工作者思想重視。老師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更應該注重課程人文實踐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推進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課程建設,改進現(xiàn)有的比較單一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滲透進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整個社會評判是非的價值標準。當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現(xiàn)狀是困難與挑戰(zhàn)并存,這也決定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它關系到農村中小學生精神需求的滿足,也關系著國家發(fā)展和未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每位教師肩負著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使命,在教學過程中要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基礎上,科學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內容,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