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
人類的一種公平,是彼此瞅出來的。
怎么理解呢?就是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別人得到了,我也要得到。這跟獲取多少沒關(guān)系,甚至早一點兒晚一點兒也沒關(guān)系。
大家一樣,便是天下太平。
退一萬步講,哪怕是倒霉,天塌下來大家一起扛,誰都不如意,便覺得心底別樣暢悅和輕松。
這樣的公平,其實要的是一種平衡。因為不是真正的公平,也就不具有多少價值。這種平衡的本質(zhì),就是在可比的范圍內(nèi),自己不比別人差就行。
于是,人天生就會為自己劃定一個可比較的圈子。所有的喜怒哀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與圈內(nèi)人相比生出的喜怒哀樂。至于遠方,以及無窮的遠方,即便有人富可敵國,也盡可胸襟大開,坐在路邊為對方鼓掌:陌生人,祝福你,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那幸福的閃電告訴你的,我也將告訴每一個人。
乞丐不和王公比富有,魯智深的禪杖不會計較關(guān)公的大刀,烏龜也無需為追不上兔子而著急。不在同一個世界,誰窮、誰富、誰好、誰壞跟自己沒關(guān)系。幼兒園的孩子,會在意別的小孩兒手里的棒棒糖比他的多,一個同事只想知道另一個同事的工資條。同一個世界,才有同一個夢想,世俗的公平,追逐的,都是夠得著的公平。
對于漫長的人生來說,真正的公平,僅僅是出發(fā)時的訴求。譬如兩個人,出生在同一個地方,吃一樣的五谷雜糧,接受相同的教育,沐浴同一片陽光,差不多就算是公平了。
至于最后的結(jié)局是成功還是失敗,其實已經(jīng)跟公平本身沒有多少關(guān)系。畢竟,左右這個結(jié)果的,有自身的素養(yǎng),也有外在的因素,自己這里天生欠缺,外在那邊又天道不足,就很不好說了。
即便如此,也不必在某些結(jié)果上糾纏。比如,長大后,你發(fā)現(xiàn)你沒有閨蜜好看,抑或你沒有你同桌發(fā)展得好,這就有點兒沒意思了。人活一輩子,必然要遭逢一些不可捉摸的東西,有時來運轉(zhuǎn),也會有時乖命蹇,多少陰錯陽差,又是多少撲朔迷離。在一個沉重的結(jié)局那里,撒潑耍賴,抑或得隴望蜀,了無意義。
《水滸傳》中,李逵這個人物不一般。
宋江上了梁山之后,隨即接來了父親和弟弟,享受落草為寇的紅利,跟著大碗吃酒肉,大秤分金銀。李逵心想,你有父親,我還有老娘呢!既然你二把手玩特權(quán),我李鐵牛也不是吃素的。于是,李逵哭道:“這個也去取爺,那個也去望娘,偏鐵牛是土掘坑里鉆出來的,我也要去取她(娘)來這里快樂幾時?!本瓦@么一個沖州撞府打架斗狠的黑鐵牛,他敢跟領(lǐng)導(dǎo)叫板要公平,這種公平訴求,具有原始的自覺性。
當(dāng)然了,小說的安排是,老娘非但沒享了福,未上梁山就死在了餓虎嘴下。但這個橋段設(shè)置本身,意義非凡。
《紅樓夢》中有送宮花一段,說薛姨媽拿出十二支宮花來,差周瑞家的給各處姊妹們送過去。最后兩支,送到林黛玉這邊來。黛玉問道:“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支是姑娘的了?!摈煊窭湫Φ溃骸拔揖椭?,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蹦懵犨@話,林黛玉看起來要的是個公平,其實很不公平,即希望獲得宮花的優(yōu)先挑選權(quán)。在林黛玉看來,挑剩下的便是不好的,這公平要得刁鉆,也凸顯了公平的一個基本問題:優(yōu)先權(quán)的存在,必然是有悖于公平本身的。
林黛玉有時刻薄,但絕不婆婆媽媽,她看到了不公平而要公平,又因為要公平而顯得不公平,這說明,在追逐公平的道路上,有時候看似十分王道,難免又顯得有些霸道。
【原載《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