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才
套句流行語,老娘也是八后,今年八十有五,平生第二次進縣城。去年九月底,老娘生日,我同姐們一起動員她到城里去帶孫,順便看看八年后的隆回有變化沒。做了幾個小時的思想工作,老娘態(tài)度有些松動。我樂觀地覺得帶著老娘進城有了希望。大姐、細姐不相信。果然,第二天清早驗證了姐們的判斷。老娘的理由是家里養(yǎng)的豬還沒長膘,得等等。
到了臘月,老娘殺過年豬,不知哪個做通了工作,第二天一大早老娘告訴我,要我去接她,到縣城來過年。她態(tài)度很堅決,我每天一個電話確認,沒有改變主意的跡象。
臘月二十七,我同老婆一起回家接娘,因下班后才走,到家時已經是夜里十一點,老娘還在等著,有那么一點兒興奮,但更多的是焦慮,幾個問題輪番著問:
“要坐好久的車?”
“要在隆回住好久?”
“要是暈車了怎么辦?”
“家里的貓、雞放哪養(yǎng)?”
“國薯(馬鈴薯)么子時候栽?”
“啥時候回來?”
我一 一作答,老娘基本滿意。
臘月二十八,天未亮,奇冷,下著毛毛雨,到處是潮濕的。我尚在夢里,老婆已經起床,按照醫(yī)方加土方在做準備,讓老娘先吃降壓藥,半小時后吃一次暈車藥,吃早餐,半小時后再吃一次暈車藥,一切安排妥當。
上午十一點多,我將家里所有有關過年的東西全部裝上車。老娘再三叮囑要記得帶一百個糍粑到縣城給她的孫輩們,然后她下定決心,把拐杖拿上,不要別人扶,硬著頭皮上車,緊閉眼,捏緊鼻,把桔子皮放在嘴邊,開始進城之旅。
我心里忐忑不安,一邊開車,一邊盯著老娘,設想了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情況。老娘萬一難受極了,是不是就送回來?或者坐一段路走一段路……
然而完全出乎意料,平時見車就嚇壞了的老娘,破天荒第一次,一百多公里,四個多小時,竟然口水都沒流一次就到了縣城。除了前幾十里有點兒緊張,后面行程還時不時搭幾句話,問了三次以上“還有多遠”。
下午四點,一大家子人安全到達。下了車,孫女下樓來接,老娘、我和老婆皆長吁一口氣,家庭群里也是一片歡呼聲。
幾天前,老娘說,現(xiàn)在能夠坐車了,下次帶她回水打垅的娘屋去,看比她長幾歲的老哥,幫外婆掛青掃墓。這幾年,她沒回過娘屋,原來我還以為她是不想回,現(xiàn)在才知道她是身體奈不何。
其實,人老了,誰沒有一個魂牽夢繞,留下青春與記憶的老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