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曉
范建益先生出生在江南,他喜山樂水,在這個孕育了許多圣賢的神圣之地,他也被熏陶濡染,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但他不滿足于這一地的山水,為此足跡踏遍祖國的名山大川、溝壑幽谷。在太行南北、巴山蜀地、貴州瑤寨、廣西桂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也曾登黃山觀云海日出,臨三清繪青松古寺,還曾游江南千年古鎮(zhèn),觀農家新舊房舍。正是由于多觀察、勤練筆、善思考,他才會在自己的心中對這些所描之物有了一定的輪廓,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通過不斷揮毫寫生,創(chuàng)作出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
《松蔭清風》 范建益/作
可以這么說,他好多的作品都來自他的寫生所得。沒有白下的苦功,這些寫生作品為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起到一個打草稿的作用,也讓他從這些“草稿”中尋找到了一些創(chuàng)作的思路和靈感。
在《煙樹半掩村 蒼云漫瑣嶺》這幅畫中,云煙繚繞,崇山峻嶺、房前屋后都變得朦朦朧朧,遠處的大山隱約可見,像慢鏡頭在逐漸拉近,看到近處的樹木了,看到被樹木包圍的那個小村了。眼前雖然還是一片迷蒙,遮掩了山嶺之家,但給人的卻是一種溫馨之感,這是一座溫馨而祥和的煙云村莊??!生活在里面的人們一定非常安然和愜意吧!
運筆自如、流暢,近處似濃墨而為,但又有淡色映襯,與遠處淡淡的墨色暈染相輔相成,明暗層次分明,而又渾然一體。值得一提的是,那遠處的淡墨,看似云煙霧氣,卻又像是一個留白,給人想象的余地。
范建益先生那顆喜歡畫畫的心讓他不怕艱難、不畏困苦,以自己的雄心和堅持搜盡奇峰。他的基礎更扎實了,繪畫技藝更高超了,打出了厚實的草稿,畫出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山水畫。
范建益先生是一個勤勉務實、真實不欺的人,不僅自己刻苦練筆,還向古代那些大家學習,少年時偶得一殘缺芥子園山水畫譜,如獲至寶,常晨起臨摹。他也向現(xiàn)代的畫家學習,在朋友的指引下有緣認識了計建清老師并拜其門下苦學勤練,又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計建清工作室。他以自己堅持不懈的鉆研,最終胸有丘壑、心懷大愛。
范建益先生的作品《松蔭清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山下的幾棵松樹,看著這幾棵松樹,就會給人一種力量,高潔的意韻噴薄而出。近水漫流,遠山迷蒙,一座小橋橫架小溪之上、兩山之間,又給人一種溫馨之感。小橋上的兩個人或許在欣賞這里的風景,或許只是在閑聊,但又是那么的神怡氣靜、解心釋神,看到這里又讓人心態(tài)放松、心無掛礙。而嫻熟的下筆、干濕混合的技巧、墨色深淺的妙用、線條長短的搭配,讓整幅畫力度恰當、韻味十足,可見范建益先生已掌握了中國山水畫技法的精髓。
范建益先生的山水畫作品,融南北畫派之長,既有扎實的傳統(tǒng)功底,又糅進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厚重中透著靈動,創(chuàng)新中不忘傳統(tǒng)。在筆墨的深淺、線條的長短中呈現(xiàn)著自己對山水的理解、感悟、感情。筆精、墨妙、意達,是他一直的追求,多讀書、勤寫生、重創(chuàng)作的他讓人欣賞到了一幅幅水墨淋漓、渾厚飄逸、別具一格的山水畫。
《煙樹半掩村 蒼云漫瑣嶺》 范建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