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藝 貝立民 桂琦 夏秀宏
摘要:目的 觀察復方荊芥熏洗劑對治療風熱腸燥、氣滯血瘀型痔病急性發(fā)作期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風熱腸燥、氣滯血瘀型痔病急性發(fā)作期患者126例隨機分為2組各63例,2組患者均給予普濟痔瘡栓納肛治療,其中治療組給予復方荊芥熏洗劑熏洗泡藥治療,對照組選用0.02%高錳酸鉀溶液熏洗坐浴治療,對照觀察2組臨床研究患者的疼痛、便血、水腫、黏膜改變的各項癥狀改善時效、評價積分及2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疼痛、便血臨床癥狀的平均開始緩解時間、平均明顯轉好時間均優(yōu)越于對照組(P<0.05);治療7d后2組臨床觀測患者的便血、疼痛、水腫下降評價積分水平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但黏膜改變的評價積分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3.3%和88.3%,治療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復方荊芥熏洗劑治療風熱腸燥、氣滯血瘀型痔病急性發(fā)作期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復方荊芥熏洗劑;風熱腸燥、氣滯血瘀型;痔病;急性發(fā)作
中圖分類號:R657.1+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1)12-0055-04
痔病是一種在臨床上常見且具有反復經(jīng)常發(fā)作特點的肛周常見疾患,并且其急性發(fā)作期的表現(xiàn)通常以便血、疼痛、水腫、黏膜充血糜爛為首要臨床癥狀。近年來肛墊學說的提出對痔病的診治理念以消除或減輕痔的病癥為主要目的,而不再是消除痔其本身。從此,逐步確立了以癥狀改善治療為主要目的的治療原則[1]。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痔病理論是受于“筋脈橫解,腸澼為痔”的經(jīng)典思想為其基礎病機的影響下,兼具有風傷腸絡、濕熱下注、氣滯血瘀、脾虛氣陷等不盡相同的臨床病因病機變化和病情轉歸。且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痔的治療須以臨床癥狀的改善為主;因而探索出能夠有效緩解和進一步治療痔急性發(fā)作期癥狀的藥物和療法在痔病急性發(fā)作期的臨床診療過程中則具有了重要的臨床意義。臨床上采用復方荊芥熏洗劑聯(lián)合普濟痔瘡栓治療風熱腸燥、氣滯血瘀型痔病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效果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了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中西醫(yī)結合肛腸門診進行妥善診治的126例風熱腸燥、氣滯血瘀型痔病急性發(fā)作期的臨床患者,進行統(tǒng)一編號后按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將其選配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3例臨床病例,其中納入病例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脫落3例,最終實際收集納入臨床研究病例共計120例,此中分為治療組60例、對照組60例。此中治療組臨床病例含有風熱腸燥型痔病29例,氣滯血瘀型痔病31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齡18~60歲,平均(39.55±13.08)歲;病程(3.98±1.34)d。對照組臨床病例含有風熱腸燥型痔病27例,氣滯血瘀型痔病33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18~60歲,平均(39.20±13.09)歲;病程(3.85±1.35)d。2組臨床研究患者的性別、證型、年齡、病程分布情況分別進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yè)委員會推行的《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2],其最為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便血、腫脹、疼痛、脫出嵌頓的急性炎癥發(fā)作期臨床患者,并參照《中醫(yī)外科學》[3]擬定風熱腸燥、氣滯血瘀型痔病的臨床診斷標準。主癥為:肛周疼痛、便血,其便血可呈現(xiàn)出滴血或噴射狀出血的癥狀,色呈鮮紅,便血量或多或少;次癥為:出現(xiàn)肛門周圍腫物突起,口渴而欲飲,大便干結,排便困難;舌脈:表現(xiàn)為舌質紅或紫暗、舌苔表現(xiàn)為薄白或薄黃,脈呈現(xiàn)弦數(shù)或澀。其中符合風熱腸燥、氣滯血瘀型痔病的診斷標準,至少包括1~2個主癥和2個次證,年齡在18~60歲之間,病程在7 d以內,均無手術和其他藥物及方法治療。
1.3 排除標準 (1)臨床非發(fā)作期的痔病,包羅了結締組織型外痔和靜脈曲張型外痔。(2)年齡<18歲或>60歲。(3)合并肛周膿腫、肛瘺、肛周皮脂腺囊腫、肛周濕疹及相關皮膚疾患、具有肛門部手術史或外傷者。(4)患有各型血液病、心腦血管疾患、惡性腫瘤病史、糖尿病、精神類相關疾病、急慢性腹瀉等相關臨床病癥者。(5)妊娠和哺乳期患者。(6)未按研究診療計劃使用藥物,或跟蹤調查資料不全等因素影響研究結果鑒定的臨床患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選用濃度為0.02%高錳酸鉀溶液,溶液水溫調制37℃~40℃時坐浴15 min,2次/d,隨后給予普濟痔瘡栓納肛治療,1粒/次,2次/d。治療組則選用復方荊芥熏洗劑,首先將10g洗劑散入1500 mL的沸水中攪拌均勻后予肛周進行藥物熏蒸治療5 min,待洗劑水溫降至37℃~40℃時坐浴10 min,2次/d,同樣予普濟痔瘡栓納肛治療,1粒/次,2次/d。療程均為7 d。
1.5 評分標準 臨床病例療效評判評分規(guī)范根據(jù)臨床患者的病情程度進行分度,并參照4級評分法[4]將痔病急性發(fā)作期的主要臨床癥狀和其主要體征進行觀測評分,見表1。
1.6 觀察指標 時效評價時間均以小時單位為計,隨即在用藥后的24h、48h、7d后進行觀察和記錄臨床研究患者的便血、水腫、黏膜改變及疼痛緩解起效時間和顯著消除時間并進行觀測、記錄評分。
1.7 療效標準 臨床療效判定分級水平標準則參照尼莫地平公式測算治療指數(shù)(N)=(治療前評分和-治療后評分和)/治療前評分之和×100%。顯效:積分下降≥75%;有效:積分下降在40%~75%之間;無效:積分≤40%。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作為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相關驗算。結果判定中:P<0.05則統(tǒng)計學檢驗顯示2組數(shù)據(jù)之間比較有顯著性。
2 結果
2組臨床研究觀察患者總體療效水平比較,見表2;2組臨床研究觀測患者治療前后肛門疼痛、便血、水腫、黏膜改變各項評分均值比較,見表3;2組臨床研究患者治療前后疼痛、便血的平均開始緩解時間、平均明顯轉好時間評測分別見表4、表5。
3 討論
痔病的急性發(fā)作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肛墊的急性炎癥病理相關改變而引起;并且常由飲食失調、排便障礙、勞逸過度、感受邪氣、七情內傷等病因病機的影響進而導致痔黏膜下的動靜脈吻合處發(fā)生突然開放的變化,加之淺表痔動脈血流循環(huán)的顯著提升,與此同時伴隨著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的痙攣效應、壓力的提升和痔靜脈叢的進一步擴張作用,從而導致痔組織的營養(yǎng)缺乏,進而引起痔的出血、疼痛、水腫和脫出病情,從而呈現(xiàn)糜爛癥狀,甚至進一步出現(xiàn)壞死[5]。痔病一旦急性發(fā)作,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平日學習、正常工作均將受到不同層次的影響和干擾。1975年Thomson[6]首次提出肛墊學說主張以消除不適癥狀為其治療原則,初步引領了臨床上對痔的治療以癥狀治療為主的原則。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提示痔病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常與風、濕、淤及氣虛等因素相關,亦再則機體臟腑本虛,加之風燥濕熱下迫,淤滯魄門,淤血濁氣停滯不通,筋脈絡別橫解,導滯相應臟腑失衡而使痔從中生。其中風熱燥濕等不利外邪侵襲人體則使之不得從表宣泄,稽留于體內,遂逐步傳受于大腸,則使之濕熱下注、熱郁燥結、血脈瘀阻而亦致痔從中生。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經(jīng)典醫(yī)籍《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詮釋“少陰之復,……病痱胗瘡瘍,癰疽痤痔”、大怒大恐可使機體氣血逆亂,筋脈絡別縱橫,縱使?jié)釟怵鲅髯⒏亻T而致痔病從生。加之平日憂思過度,耗傷精氣陰陽,氣血陰陽虧虛而下脫,蘊而致痔。倘若平日便秘長久,糞便時常集聚直腸,則可使氣血暢行受阻,從而瘀滯成痔。且若多加久坐久立,亦使氣血運行趨下,積聚于肛門而生流經(jīng)瘀血亦致痔病從生。
中藥熏洗外用療法是中醫(yī)肛腸科學科中的特色外治療法,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熏洗療法可以“憑借著藥力和熱力兩者的共同協(xié)同效用,使人體腠理和諧疏暢、經(jīng)絡氣血貫通進而達到臨床治療作用的一種治法[7]”。一方面,中藥熏洗治療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痔病組織,進而直腸下部組織可直接吸收部分藥物成分,使此藥物成分可更為有效的投入人體整個周身循環(huán)中,極大程度上緩解和避免了人體肝臟的首過效應;另一方面,中藥熏洗治療能夠最大化的免除消化道中胃酸和消化道酶對部分有效藥物結構和活性的損害,又可較為理想的免去部分藥物對胃黏膜的直接不良效應,吸收較口服藥更快,且藥效能夠達到更好的吸收和效用。
鄭莉等[8]整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將中藥制劑的藥液直接熏洗作用于肛門周圍病變組織,憑借其溫熱的物理刺激效用,進而能夠使沸騰的藥味精氣直接于作用于患處發(fā)揮功效,并使其攜帶有藥液有效成分的水蒸氣可穿透皮膚進一步吸收和發(fā)揮藥力。隨即當藥液溫度逐步下降至坐浴適宜時溫度時,通過坐浴直接發(fā)揮作用于肛門局部混合痔,從而進一步幫助肛周血管擴張,達到修正肛門周圍組織的缺氧狀態(tài)及增加肛周血液和淋巴的循環(huán),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肛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盡可能的減輕炎性滲出進而使肛周水腫癥狀得到較好消退。溫熱熏洗療法亦可幫助改善括肛周約肌痙攣、抑制肛周痛覺神經(jīng)敏感性和增強其白細胞的吞噬效應,從而表現(xiàn)消炎止痛、活血生肌的效用,進一步促進炎性滲出的吸收并增加肛門周圍組織的新陳代謝,以達到蕩滌機體濁腐、通達經(jīng)絡血脈、流利肌膚腠理、調和臟腑氣機、止痛而止血的臨床療效。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熏洗療法亦可經(jīng)過其溫熱效應進一步擴張肛周毛細血管借以達到抗炎消腫的臨床治療目的,但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常因難以精準調配其溶液濃度,再加之該溶液具有一定的不良刺激性,可使肛門周圍皮膚干燥并產(chǎn)生一系列不適。[9]
陳武等[10]通過選用清熱解毒、消腫鎮(zhèn)痛、收斂止血、活血祛瘀的臨床治療方法對炎性發(fā)作期的混合痔進行了中藥熏洗治療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給予筆者對炎性發(fā)作期痔病的診療思路帶來啟發(fā)。本研究選用具有祛風燥濕、消腫止痛之功的復方荊芥熏洗劑,此中中藥荊芥具備祛風解表、透疹止癢、散瘀止血的主要功效,近年來當代藥理學研究闡明荊芥含有揮發(fā)油,此外還具有荊芥苷、黃銅類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其水煎劑可進一步增強肌膚血液循環(huán),提高汗腺分泌,并具有輕微解熱作用,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較強的抑菌作用[11],借此對肛周的預防感染有較好的效用;其中防風具備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祛風止痙、透疹止癢為主的臨床藥物功效,現(xiàn)代藥理學闡明其主要含揮發(fā)油、甘露醇、有機酸等有效成分,并尚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過敏、抗驚厥[11]等較好的主要臨床效用;此中透骨草的主要臨床藥物功效為祛風、舒筋、活血、除濕、止痛;方中生川烏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藥物功效,當代研究闡明其富含多種生物堿,臨床上具有較強的抗炎、鎮(zhèn)痛、局部麻醉和強心效用;加之蛤蟆草具備清熱解毒,健脾消積的臨床藥物功效;同時方中生草烏具備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為主的臨床藥物功效;此處更值得一提的是苦參作為皮膚科的常用藥,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殺蟲利尿的臨床藥物功效,現(xiàn)代藥理學闡明其對多種臨床皮膚致病菌和皮膚真菌均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并兼有利尿、抗炎、抗過敏、增加白細胞、抗腫瘤等較好的臨床效用[11]。諸藥合用擴大其各個藥物作用靶點的效力、增強藥效,并通過藥物熏洗坐浴療法,可享祛風燥濕、消腫止痛之功;進一步明顯緩解水腫、疼痛,具有較好的抗炎、鎮(zhèn)痛的臨床效用,有效增強局部及機體的免疫力,促使其逐步恢復自身自然生理機能,加之藥劑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所接受。中藥制劑熏洗法治療痔病急性期發(fā)作,其對減輕和改善肛周病癥,治療肛周相關疾患,從而祛除患者的手術困苦,緩解患者的心理負面情緒和經(jīng)濟負擔,具有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和重要的研究開發(fā)意義。
參考文獻:
[1]Marino WM. Anorectal surgery hemorrhoids[J].Dis Colon Rectum,1980,23:211-220.
[2]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yè)委員會.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 版)[J].中華 胃腸外科雜志,2006,9(5):113-121.
[3]李曰慶.中醫(yī)外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0:228.
[4]馬青原,宮毅.宮毅教授應用加味麻杏石甘湯治療痔急性發(fā)作的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5,36(6):14.
[5]宮毅,謝鈞.四黃痔瘡膏治療痔急性發(fā)作的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32(2):45-46.
[6]Thomson WHF.Thenature of hemorrhoids[J].Br JSurg,1975,62(5):542-552.
[7]李曰慶,何清湖. 中醫(yī)外科學 [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48.
[8]鄭莉,楊家福,蘇虹.坐浴對痔瘺術 創(chuàng)面愈合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 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1,9(13):145-146.
[9]牛金艷,李麗,汪春玲.混合痔行外 剝內扎術后中藥熏洗換藥的護理 體會 [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160-161.
[10]陳武,陳方軍.苦參湯熏洗促進痔瘡 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 60 例療效觀察[J]. 浙江中醫(yī)雜志,2014,49(2):113.
[11]滕佳林.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1-85.
(收稿日期: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