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
1
我在眼前畫了一個三角形。這幾天從數(shù)學課上學到圖形初步認識的女兒問我畫的是什么,我說這是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環(huán)過程,說著繼續(xù)用手在空中比畫一遍:一滴水,被太陽或風蒸干,變?yōu)槠?,升到天空,化為云,又變成雨雪冰雹降落地面,匯而成河,奔流到海,蒸發(fā)、降落、流淌,周而復始,連續(xù)不斷……
是的,一個三角形,就是一幅水在自然界循環(huán)的生動畫面。但這么一個簡單的三角形,一滴小小的水珠要經(jīng)歷多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這一循環(huán)?我還來不及給她講印度洋的季風,以及寒熱氣流的相遇形成降水,水滴落地后流入大江大河,輾轉(zhuǎn)幾個國家方才注入太平洋,被蒸發(fā)為水蒸氣升到天空,才又等著下一年季風的到來,一場急驟的大雨便降了下來,淋漓酣暢。
似乎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都在焦急地等雨。去年秋后便無雨,我們在焦急中度過了一個干冬,接著是一個索然無味的春天,直到如今小滿時令,這場期盼很久的雨水終于落了下來。烏黑的天幕垂得很低,隆隆的雷聲,讓我想起了孩童時在大腦留下的許多美好想象:是否又有一大堆巨石被雷公電母們在天宮里推來趕去?
直到今天,我都一直喜歡用一種美好的想象解讀自然,這樣不僅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還讓我們對世之萬象更多了一種心靈的敬畏。
一場急劇的雷雨澆得大地一片清新,空氣變得非常濕潤,但我們迫不及待地來到城市邊角的一個湖邊,卻遠遠就看見裸露的湖岸結(jié)滿黃苔,如同荒秋時節(jié)枯黃的山間茅草??上胂娜諝鉁卦龈?,水的富營養(yǎng)化危機也將變得最大。而今天這場望眼欲穿的大雨也沒有給它補給多少水源,所以一湖水依舊還處在危機的邊緣。
這樣的情形常常讓我憂心萬狀。有人說,水的故鄉(xiāng)是大海。從離地蒸發(fā)升入空中的那一刻開始,它就無時無刻不在期盼最終的回歸。在高空化而為云,接著降落成雨,匯入溝渠,納入江河,便朝著故鄉(xiāng)大海日夜不息地奔流而去。但沿途的蒸發(fā)、攔截和各種方式的利用,最終能有多少水可以順利到達大海?或者即便小水滴歷盡千辛到達大海,它的旅途又會有著怎樣千瘡百孔、日侵月蝕的慘痛記憶?
是的,被污染的水就好似病魔纏身,似乎只有死亡,否則噩夢永遠揮之不去。這樣的冥想,讓我甚至希望每滴從天空降落的雨水,最好不要流淌,哪怕就是落在大山之巔的巖石上,樹葉上,灌木間,草叢里,花蕊上,或者就是沾在小動物的皮毛上,便隨著輕風或是溫暖的陽光迅速蒸發(fā),向往新生,永遠重復短暫卻圣潔無比的生命循環(huán)。
水是生命之源,它不只孕育了生命,催生萬物,哺育萬物,還清潔萬物,滋養(yǎng)萬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nèi)祟悓λ男枰紵o比迫切??晌覀儗λ幕貓髤s總是那么殘酷,當水被污染得不能喝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水底還有一個依賴它的生態(tài),一個有了它才得以生存和延續(xù)的鏈條?
2
連年干旱,所以這些年來,我常常像是神經(jīng)質(zhì)一般,一直都在關(guān)注這小小的水滴。有一天,來到一個被幾座大山相夾的村落,我遠遠發(fā)現(xiàn),村口的一個水塘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山融水色,波起云涌,充當司機的當?shù)嘏笥研》f還興致勃勃地給我講起了關(guān)于這塘水的久遠神話。我忍不住叫停了他,然而當我們下車走近一看,卻看到水面泛起了藍藻水華,輕風中夾雜著水的腥臭,令人作嘔。連續(xù)幾個月沒有水源補充,使之一下子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臭水塘。
我登時感覺心尖一種莫名的疼痛。一張紙被污染了,我們總會毫不吝惜地將之撕去;但一條河、一塘水、一個湖被污染了呢,則可能就此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并在人們的美學詞典中被徹底清除。
記得利奧波德曾在《沙鄉(xiāng)年鑒》中說過:“假如我們不太了解某個事物,那么當這個事物消失的時候,我們也不會感到痛苦。我們之所以為某個事物感到悲哀,是因為我們對它知道得太多了,不忍心失去它。”然而對于我們周邊的河流湖泊,甚至就是一小口井,我們豈止是知道,說得確切了就是衣缽之地,是襁褓,是母親寬大的胸懷,我們豈能坐視她的消亡或遠去?
而且我們又可曾想過,不論太湖、滇池、淮河,或是其他被污染的江河湖海,又是誰給它們帶去那么多災難的?毫無疑問,都是我們?nèi)祟愖约骸?/p>
3
朋友告訴我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村人們一直都吃這水塘里的水,日出而作,日暮而歸。晚上田里回來,就光著背膀到水塘邊洗去一身臭汗,再往塘心深處挑兩桶水回來,照樣洗菜做飯,煮湯泡菜。而且那時候,村里似乎從來就沒聽說過誰得結(jié)石,也從未聽說過誰得什么怪病。但漸漸地,上游水源被許多廠家直接開發(fā)為礦泉水廠,接著又修上了電站,同時還有許多居民用水管道被接到家里,這么大一塘水就沒有了水源,很快就成了一個臭水塘,直飲當然也就此成了歷史。到了現(xiàn)在,人們對村里的各種結(jié)石疾病早已經(jīng)見怪不怪了。
朋友還說,從前,村人們常常到水塘里撈水草飼養(yǎng)牲口,或是挖塘泥當作肥料直接施到田里,那莊稼好得真是不得了??扇缃?,村里的田地已經(jīng)越種越少,誰都不再稀罕那些在水塘里瘋長的水草了。
像是印證他的話一般,粗大的礁石橫七豎八地散布在水塘邊,頂上綴滿一層厚厚的黃苔,若不是顏色有些令人擔憂,這場景還真讓人聯(lián)想到了卡通畫里的海底美少女。但如今卻給人一種觸目驚心的恐懼,而我擔心的是,這些原本可以凈化水質(zhì)的水苔反而又成了污染的元兇。
似乎也是在印證我的猜測一般,我隨之在岸上看到許多人工打撈出來的黃苔被壘成小堆,顏色早已變?yōu)楹谏憧煞履切┙甘约賮y真。旁邊還有焚燒過的痕跡。在以前它該是一種上好的漚肥材料,如今卻只能隨著時間風干,成為垃圾。現(xiàn)代文明的到來,讓我們失去的似乎并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還讓許多寶物失去了它該有的效用。
可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似乎還有許多。不知要到什么時候,我們才能讓環(huán)保與生態(tài)相得益彰,互利互惠?
4
我決定去探訪一個湖中小島,要去島上必須坐一段時間的船。迎著上午的太陽和微微的輕風,粼粼波光輝映下的湖心島,好似被鍍上了一層金。我不禁想到這水的博大,無色無味,你給它什么顏色,它就回報你什么顏色,給它什么味道,當然也就回報你什么味道!倘若你只是將廢水、垃圾、殘渣、廢料和各種污染物投入水中,那么它回報你的當然也只會是藍藻和不能使用的劣性水質(zhì)。
沒有水,生命根本無法存在。我們依賴水,無論飲用、洗漱、養(yǎng)殖、灌溉,還是航運交通、工業(yè)生產(chǎn),包括發(fā)電、清潔、降溫,等等等等,無一不需要水,并且是清潔的水,可這一切近乎貪得無厭的索取,最終回報于水的幾乎都是污染和浪費。
5
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導致島上平地的稀缺,更重要的是水的奇缺。一位湖邊行走的老奶奶告訴我,島上的石巖洞里有水源,足夠全體村民飲用。行走之中,我也注意到了房舍背后從島山之上的樹林和石崗中接下來的自來水管道,連通了所有的宅院。她同時告訴我,為了保護湖泊,島上如今還建成了貫通全村的污水管網(wǎng),集中收儲后用船運到對岸的碼頭,再用車輛運送到污水處理廠。
后來在島村中心的三星廟里,我還喝到了開水??撮T的老大爺告訴我,這開水就是用巖洞里的水燒的。我在這時感嘆起了造化的神奇,生就這樣一個湖和這樣一個湖中小島,的確說得上是一種天造地設??伤麉s似有些憂心地告訴我,自來水三塊錢一立方,電費卻只三毛錢一度,于是有些村民貪心不足,在家里私自打井,電源一開水便源源不斷,能把整個大湖抽干,特別是那些新造的客棧,用水量更是大得嚇人,曉不得長此以往,是否會對湖內(nèi)生態(tài)有所影響,巖洞里的水又是否會有枯竭的一天。
似乎只有世代生息于此的當?shù)厝耍艜覉@有著如此深遠的擔憂。綠水青山,不僅自己擁有,同時也該想想要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些什么。
6
城市周圍建起了許多濕地公園,找上個適宜的時間,我們也去游覽。那是一個古村與商業(yè)小鎮(zhèn)相夾著,一條平緩的清流包合的濕地,水清池凈,芳草萋萋,數(shù)百畝的濕地公園早已變成一個綠樹成蔭、葦草連天、荷花爭艷的消暑勝地,讓我實在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在早年,這條河曾一度水質(zhì)下降,臭不可聞,后來被換成了濕地,居然就變了模樣。
手機百度里說: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的“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享有“地球之腎”“生命搖籃”“特種基因庫”等多種稱謂,具有提供水源、補充地下水、保護堤岸、旅游休閑、保留營養(yǎng)物質(zhì)、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教育和科研等多種功能。
這小小的濕地公園,建成至今短短十年時間,已是鷗鳥翔集,蘆草河灘之中,掩藏著無盡的生機。寒暑易節(jié),更是許多珍稀鳥類越冬的溫床,同時還是附近居民最好的休閑、游覽之地。
在我身邊的文化圈里,許多藝術(shù)家都鐘情于自己固定的小天地,比如說攝影,就有許多人將這塊濕地當作自己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地標,我曾無數(shù)次看到他們鏡頭下這塊濕地的諸多美景:江河落日、霞光萬頃、百鳥齊飛、淺灘葦草、碧水藍天、接天蓮葉……春夏秋冬,四時易節(jié),濕地景觀不斷在各種藝術(shù)圈里爭金奪銀,或是登上某種權(quán)威報刊。出入這濕地公園的還有許多畫家和作家朋友,歌唱家們也會到林下吊吊嗓子,包括一些作曲家也常會到此尋找些素材和靈感。
高原之上,這樣的濕地廣為散布。但我想,它不單是蟲魚鳥獸的生息之地,更是左右居民的衣食父母。然而幾十年間,有許多這樣的濕地在不同時期被侵占,我們向濕地要糧食,要耕地,要魚蝦,結(jié)果許多不計后果的開發(fā),便讓許多河流湖泊都失去了最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
如今我們知道濕地的重要了,又出巨資來保護和恢復濕地。但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城市周邊依舊還有許多大小湖泊或濕地被直接吞沒,改建為度假區(qū)或高檔酒店。讓人搞不懂,既然濕地如此重要,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一邊吞沒濕地一邊又恢復濕地,上演一出出自相矛盾的鬧?。?/p>
7
云南多山,所以早年的農(nóng)村向來都是農(nóng)牧參半。養(yǎng)馬養(yǎng)驢用于山地里的馱運,同時兼養(yǎng)牛用于農(nóng)耕和擠奶,養(yǎng)雞鴨五禽用以補充肉食。那時的農(nóng)村,似乎所有六畜五禽都與這一方樸素的山水性格相符,不嬌氣,耐粗飼,收走莊稼,田地里殘留的秸稈草糠就是它們的食糧,精細的農(nóng)人將之收回來儲著,卻總要千方百計省著勻著,留到水冷草枯的冬天或出門不得的雨季方才使用。尋常時節(jié),山間遍地橫生的茅草、野蕨、苦蒿,以及田頭地角的各種寬葉,到了秋后就變得更加堅韌肥實,被村人們?nèi)吮绸R馱割回家來,再一層一層地墊到禽畜圈底,既可充作飼草,又可保持圈里的干燥,耐得住牲畜的踩踏,經(jīng)得起糞水的浸泡,日積月累,待到來年收種時節(jié)已在圈底積了厚厚一層,在搶收完畢后施到地里,就顯得肥力十足。
當時,化肥在鄉(xiāng)人們眼里是個絕對的奢侈貨,或者即便價格便宜,也并非農(nóng)人們的首選。到了栽種季節(jié),圈里亦早已無法容納,只有盡快把一圈糞草施到田里,院子變得干凈了,人的心底也才會變得踏實。
而這個清挖圈底的過程,就被我們稱為“出糞”。針對飼養(yǎng)的牲畜不同,圈肥還可以分作羊糞、牛糞、馬糞、雞糞等等,千辛萬苦拉到路邊,還得一筐一筐背到田里給地施上。出糞拉糞背糞施糞,甚至還要出錢買糞,每每都要折騰好幾天,又臟又累,末了還會帶回一身臭味。但人們卻樂此不疲,并且以為只有這樣,稀薄的田地才可以重新補回肥力,栽上作物也才會覺得心底踏實?!扒f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肥是農(nóng)家寶,沒肥莊稼長不好”“嬰兒要靠奶來養(yǎng),莊稼要靠肥料長”……千百年來,這些農(nóng)諺是人們頭腦深處代代相傳的生態(tài)倫理。
幾年前在外讀書,但回家路上還常能遇上一輛輛農(nóng)用拖拉機,裝上一大車圈肥,壘成城墻一般在幾個壩子來回奔走。那時老家鄉(xiāng)下的村落養(yǎng)牛成風,乳牛成了農(nóng)民增收的一大農(nóng)副業(yè),被稱作是養(yǎng)老、看病、蓋新房和供養(yǎng)大學生的“綠色存折”。可后來卻說牛糞破壞水質(zhì),養(yǎng)牛被禁止了。再后來為改善農(nóng)居生活環(huán)境,農(nóng)村迅速刮起改廁改廄之風,更多的秸稈和飼草被荒棄在田頭地角,或者動輒就被點一把火燒了。前些天,老家又因為大蒜禁種引起了事端,說大蒜種植施用化肥太多,造成嚴重的農(nóng)業(yè)面源污染,影響了水質(zhì)。因高額成本的投入,農(nóng)民當然不干了,沸沸揚揚的風波頻頻見于各種媒體。此時有人想到了重施農(nóng)家肥,提倡無公害種植,但如今我們的農(nóng)村早就找不出那么多的圈肥了。
養(yǎng)牛和種蒜,歸根到底就是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生態(tài)鏈條,不論斬斷了其中哪一環(huán),都會引發(fā)一系列的連帶反應。而所謂的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其實還是要讓我們放慢節(jié)奏,尋求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彼此適應,而不是粗暴地割斷其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
8
讀過作家梁衡的《樹梢上的中國》,我始終記得他對古樹的一些言論:“世間比人的壽命更長,又與人類長相廝守的活著的生命就只有樹木了。它可以超出人十倍、二十倍地存活,它的年輪在默默地幫人類記錄歷史。就算它死去,埋于地下硅化為石為玉,仍然在用碳14等各種自然信息,為我們留存著那個時代的風云?!?/p>
于是我的每一次出行,都常常會關(guān)注那些古樹。記得有一次來到一個偏僻的湖邊村落,兩棵大青樹如同大傘一般撐在村子正中,遮天蔽日,只有仰起頭來,我才能看得清這兩株大樹的全貌。但面對這兩株時光彌久的古樹,我情愿保持這種充滿敬畏的仰視之態(tài)。樹干粗壯,春枝新發(fā),葉團如簇,因四圍開闊,無遮無掩,假使不是親見,你肯定想象不到它的粗壯和威嚴——被兩個很大的石臺階包圍,遠遠看去給人一種神圣的感覺,而其中幾段老枝尤為顯眼。
我料定兩樹的樹齡肯定相當久遠,可繞樹一周,卻看到樹上的標識牌注明:180年。我有些失望,但我又很快明白,大青樹屬于榕樹類,長勢極快。也就是說,無須兩個世紀,我們就可以為子孫后代留下如此一筆厚重的綠色遺產(chǎn)。這村子并不大,我很快就能把村子走一個來回,所以不難發(fā)現(xiàn),村子最大的財富莫過于這兩株大樹。村街兩側(cè),有許多客棧和小食店都打著古樹的招牌,它不僅為村子和店面營造了一種特殊的清涼意味,還記錄了一重歷史的古深,便有許多游客在此爭相拍照,流連忘返。
在歷史的長流中,我們擁有了太多祖先留下的遺產(chǎn),包括這樣記錄深厚歷史的古樹,如今甚至還成為我們開展鄉(xiāng)村旅游的最大資本??晌覀儏s似乎習慣了這樣毫無節(jié)制地索取,把祖宗和自然的福蔭、恩賜和饋贈都當作是一種天經(jīng)地義和應理該當,但我們又可曾想過,是否也該給子孫后代留下些福祉呢?比如,就地種上兩棵樹!
9
我在一次出行的途中看到一棵紅桉樹,就在一個村子的村口。它枝繁葉茂,樹影婆娑,引得我們趕緊下車來到樹下駐足觀看。
作為一種外來樹種,桉樹在整個云南的種植史也不過百年之久,所以我相信它的樹齡不會太長。讓我驚詫的是它的粗壯與高大。前不久我曾在《中國綠色時報》上讀過一篇關(guān)于桉樹的文章,稱其是“全球最高的樹、存活最長的樹”。在澳大利亞,它同時還是一種重要的景觀樹、綠化樹,“如果沒有桉樹守護,沙漠可能比現(xiàn)在要大得多,考拉、袋鼠、鴯鹋等動物也許不復存在”。所以在該國,桉樹甚至被視作“國樹”和“詩人之樹”,成為這個國家的精神和文化象征。
文章同時指出,當下的中國,“木材是居于芯片、石油之后的第三位大宗進口物品”,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和第一大木材進口國”。桉樹成長速度較快的特點,使其成為解決我國巨大木材缺口最主要的替代林,“南方一公頃桉樹林的立木生長量,大致相當于北方的十公頃普通森林,或大致相當于一百公頃大興安嶺的天然林”。桉樹因此“改變了中國林業(yè)進程,改變了中國木材供應格局,改變了中國南方農(nóng)村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
但長久以來,桉樹卻一直不被待見,就比如我眼前的這株桉樹,即便高大挺秀、樹形美觀,卻并不像前文所說的大青樹那樣,被村人當作一棵景觀樹,包上厚實的石頭鑲邊,制上保護標牌等等。甚至還有很多人認為桉樹有毒,是造成水源枯竭、水土流失嚴重和引發(fā)森林病蟲害的罪魁禍首。然而直至今日,大量的研究成果依舊沒能給出桉樹有毒的科學依據(jù)。時下的國人,絕不會因為木材的緊缺就在裝修的時候不鋪木質(zhì)地板條,也不會因為一棟老房子使用年限未到而推遲拆毀的時間,更不會因為南水北調(diào)工程耗費太大而少喝水,少用水??裳矍暗倪@棵古桉,在歲月的長流中早已經(jīng)長成了一道獨特景觀,甚至還將成為這個村落的象征,遠行游子心中的鄉(xiāng)愁。
我由此想到,任何一種事物,其實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關(guān)鍵是我們?nèi)绾位诪槔?。比如針對桉樹種植耗水量大、破壞土壤肥力等一些生長特性,我們可以如文章所述那樣,“適地適樹適效”地進行種植。而其中“地”不僅指土壤,還指位置;“樹”不僅指良種,還指徑級;“效”不僅指效率,還指效果,以此最大限度地物盡其用,卻又不至于過量和泛濫,化弊為利。
由此類推,任何人、事、物必將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從而真正實現(xiàn)其價值。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或許也將慢慢變得和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