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關(guān)鈞
1968年秋,我來到四川“302信箱”工作。那時,職工宿舍很簡陋,全部用毛竹、竹片、泥土、篾席、樹干、稻草和油毛氈搭建,地面鋪電石糊,俗稱“干打壘”。我住的宿舍共10個人,大家雖來自天南海北,但都十分友善。宿舍內(nèi)每人都擁有一張雙層木床,上層安放箱子與物品,下層既當椅子又睡覺,一年四季掛蚊帳(夏防蚊蟲冬擋風(fēng));床下用鐵絲吊掛一塊長木板用來安放鞋子、洗衣刷、肥皂等,毛巾和牙刷盛在臉盆里直接放到地上。大家都用小角鐵和薄鐵皮做雙層床頭柜,刷完漆,上鎖放在床邊,用來存放貴重物品以及怕被老鼠偷吃的食品;柜頂面放茶杯、小相框、袖珍花草等,別有一番情調(diào)。
“干打壘”雖然陰暗潮濕,多蚊蟲與鼠患,但晚間生活很有樂趣。大家可以躺在床上用混著南腔北調(diào)的普通話大侃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奇聞怪事,談著談著總會有呼嚕聲響起。某個夏天半夜,大家在睡夢中被一聲尖叫驚醒,趕忙打開電燈。一瞧,大家全樂了:只見屋外下著瓢潑大雨,許多水從門底下的縫中流進來,已達6-7厘米深,幾個空臉盆和木拖鞋隨波逐流地亂漂。有位同事半夜起身去外面上廁所,下床時一腳踩到水,嚇著了,叫出聲來。
同樣令人難忘的,還有坐在“干打壘”里看露天電影。那時候,企業(yè)每周末都會在露天廣場放電影,為了照顧上中班的職工,晚上7點半和午夜12點各放一場。我住的宿舍正好位于露天廣場電影屏幕的反面,沒有任何遮擋,大家可以坐在屋內(nèi)邊品茗邊觀看影片。雖然畫面反了,但是不影響看劇情和聽音響。尤其是冬天,可以免遭小雪、細雨或者寒風(fēng)的“騷擾”,愜意至極。大家戲稱自己住的“干打壘”為“特殊包廂”。
一次盛夏深夜,我下班洗完澡回到宿舍,由于工作順利,心情頗佳,起了喝酒的興致。我拿出高粱酒與花生米,倒上一小杯,就著花生米慢慢自斟自酌,一兩多白酒緩緩流入肚里,十分舒坦。這時,屋外下起了大雨,雨點很急促,點點滴滴敲打在屋頂以及屋檐,奏響了特別的音符。我躺在床上,細細地品味著,帶著滿足感進入了夢鄉(xiāng)。
不過,“干打壘”也有火災(zāi)隱患。某個深秋傍晚,天色還明亮,我吃完晚飯不久,正準備與同事一起出門去溜達。猛然聽到室外一片嘈雜聲,有人尖叫:“著火了!著火了!”緊接著,大人的奔跑聲、小孩的哭叫聲、東西的碰撞聲此起彼伏,我們立馬用竹竿撐開窗一看,哎喲!只見“干打壘”頂頭部分濃煙滾滾,火光沖天?;鸾柚L(fēng)力蔓延得很快,竹桿、竹片和篾席被火燒得發(fā)出劈劈啪啪的響聲,可怕極了。此刻,多輛消防車呼嘯而至,駐扎在我企業(yè)附近的部隊官兵們奔跑著趕來同消防員一起控制火勢,不少職工也奮不顧身地拿著手提滅火器滅火,我和同事們亦拿起洗腳盆以及可以利用的桶,加入救火行列。人多力量大,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保衛(wèi)戰(zhàn)”,終于鏟除了火魔。
事故中,十多間宿舍被大火吞噬,幸運的是只有個別人受輕傷。
翌日下午,企業(yè)全體職工在“干打壘”露天廣場召開公捕大會。一位肇事者被五花大綁,胸前掛了塊“縱火犯某某某”的牌子,被成都市公安局警察帶走。事后才知道:那位肇事者準備用煤油爐煮面條當晚餐,自作聰明地在煤油中兌入不少汽油,想讓火更旺一些。不料剛一點火,“嘭”的一聲,火苗竄得比人還高,整個煤油爐的爐面都著了起來。他一下子慌了神,趕緊捧起煤油爐往宿舍外扔,沒想到爐子扔到門框上彈到屋中央,火混著油濺得到處都是……
半個多世紀彈指一揮間,居住在“干打壘”時的苦與樂,一直留存在我的大腦里。偶爾回憶起來,還是蠻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