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帥,齊 悅,耿麗萍
(太原開放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隨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推進,有關農村干部人才培養(yǎng)的工作備受關注。太原開放大學作為“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的依托單位,以《關于實施“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的通知》(晉組通字〔2018〕57號)及《山西廣播電視大學“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晉電大校字〔2018〕65號)為依據,積極開展該工程的各項工作。學?!稗r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學歷招生始于2018年春季,同年9月招生工作全面展開。截至2020年春季該項目學習者人數已達到900余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村干部對學歷提升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為“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學習者(以下簡稱“農干學習者”)做好教學支持和服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及研究的問題。
基于農村干部人才培養(yǎng),聚焦學歷提升的研究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并涌現出很多立足地方開放大學特色[1]開展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與管理[2]的模式層面,具體操作層面研究得不多;聚焦“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普遍存在的問題、探析問題的原因多,有針對性的且具體的解決措施少。本論文立足于太原開放大學“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中特定的農干學習者這一受教育群體的調查,研究農干學習者的特點,針對農干學習者面臨的學習困境,結合學校辦學優(yōu)勢,以問題為導向,重點做一些有關農干學習者的“學”與教師的“教”的接地氣、可操作的對策探索研究。
1.基本信息特點。農干學習者年齡偏大:50歲以上占比1.99%,40—50歲占比47.54%,30—40歲占比40.23%,30歲以下占比10.24%。男性農干學習者居主體:男女農干學習者比例為2.9:1。學歷層次處于較低水平:學歷提升以??茷橹鳎瑢?坪捅究频谋壤秊?.7:1,其中??频那爸脤W歷中職業(yè)高中占比最高,分別為職業(yè)高中占比55%,高中占比44%,??坪捅究乒舱急?%;本科農干學習者的前置學歷主要為??疲急?8%,本科占比2%。專業(yè)基礎薄弱:前置專業(yè)中,與農學相關的專業(yè)占比約6%。
2.學習特點。學習的目的偏向文化素養(yǎng)及學歷提升,占比分別為76.9%和71.6%。學習時間主要集中在晚上,占比60.67%,隨時能學習的占比22.22%,上午時間段占比8.82%,下午時間段占比8.29%。每周的學習時長為5小時左右:每周能抽出1—5小時用于學習的占比43.47%,5—10小時的占比31.57%,10小時以上占比19.22%,1小時以下占比5.47%。使用的學習媒介主要有手機,傾向于使用農干平臺和微信平臺進行學習。關注的課程集中在與身份、工作實際密切聯系的鄉(xiāng)村特色、農業(yè)實踐等方面。在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學習時間有限,占比44.09%;學習平臺操作困難,占比42.86%;設備(電腦、手機)受限,占比34.92%;網絡受限,占比26.98%;不懂課程內容,占比27.16%??释谥仉y點課程上提供在線輔導的占比最多,為70.55%,其次是提供學習資料,占比69.84%。對學習支持服務的要求:希望班主任提供課程學習進度的提醒,其次是提供課程輔導資料、課程考核形式的梳理及組織班級交流活動。
農干學習者對學習平臺不熟悉的問題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原因??陀^方面農干學習者年齡大,不常使用手機電腦;主觀方面是入學初沒有扎實掌握導學課程知識,后期學習動力持續(xù)下降。
1.主觀原因造成的困境:
(1)年齡偏大,使用學習平臺存在困難。研究發(fā)現,農干學習者平臺操作困難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運用電腦、手機等學習媒介不熟練,二是對農干學習平臺不熟悉。
(2)學習時間有限,學習效果不理想。農干學習者平均每天用于學習的時間不足一個小時,這個學習時長不足以實現“拓知識、學技能、強能力、提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
(3)學歷層次處于較低水平,專業(yè)基礎薄弱。就學?!稗r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的招生層次現狀來看,??茖哟伪壤h大于本科層次,即農干學習者的學歷需求以??茷橹鳎幱诘蛯哟螌W歷水平。且有農學專業(yè)背景的人數較少。
2.客觀原因造成的困境
(1)工學矛盾造成農干學習者學習質量不高?!肮W矛盾”普遍存在于成人教育中,加之農干學習者工作的特殊性,“工學矛盾”更為突出,直接導致其學習流于形式,作業(yè)疲于應付,考試只能突擊,整體學習質量不高。
(2)專業(yè)設置不合理造成農干學習者學習動力不足?!稗r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的專業(yè)設置適用性存在差距,專業(yè)設置滯后,每個專業(yè)中具有地域特色的課程少[3],無法滿足農干學習者注重實用、實踐知識的需求,導致其學習動力的缺乏。
1.切實抓好“國開學習指南”課程導學
平臺使用的基礎知識主要集中在《國家開放大學學習指南》課程,針對農干學習者存在的問題,授課教師完成該課程的講授僅是第一層次,如何引導農干學習者快速熟悉平臺進而愿意使用平臺才是關鍵之重。教師應對《國家開放大學學習指南》課程進行深耕,統(tǒng)計知識點,將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分解講解并錄制成1—2分鐘的微課程(或小視頻),同時對每個微課程的知識點設置3—5道練習題或者限時闖關賽。每一個微課程結束后,農干學習者需要完成練習題或者限時闖關賽,答題全部正確者方可進入下一個微課程的學習,以此類推,直到學完全部微課程。即將《國家開放大學學習指南》建成“知識點分解+微課程(小視頻)+練習題(挑戰(zhàn)賽)”的模式,這樣教師能有的放矢地教,農干學習者能有的放矢地學,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開發(fā)適合農干學習者技術課程
農干學習者年齡偏大,學習新技術能力較弱,與學校老年學習者的特點高度吻合,因此操作技術層面的問題可以依托學校老年學院開設的《智能手機》特色課程予以解決。首先,該門課程師資有保證,課程由學校專業(yè)過硬、授課經驗豐富的優(yōu)秀青年教師擔任主講教師。其次,教材有特色,該課程的配套教材為《輕松學手機》(楊曉琴著,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教材的作者同時也是該課程的主講教師。教材針對手機使用零基礎的老年人群編寫,內容淺顯易懂,重難點突出,適合基礎弱的農干學習者。再次,授課形式多樣,該課程以面授為主,輔之以網絡直播,直播結束后還可回播,可為農干學習者解決學習時間不固定的難題。下一步學校計劃在個別教學點組建老年學院,屆時只在校本部開設的面授課程也會出現在教學點,農干學習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授課方式,學習效果更佳。另外,由學校青年教師合著出版的《輕松學電腦》(齊悅、張薇合著,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也可為便于使用電腦學習但操作存在困難的農干學習者提供教材支持,如有學習需求,可納入學校老年學院開課計劃。學校還應組織完成學習的農干學習者參加測試,成績合格者頒發(fā)合格證,合格證在學期末可兌換學習積分,以“教”“考”“證”三結合的方式全方位保證農干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抓住碎片化時間為農干學習者提供學習支持服務是化解此難題的關鍵。高效學習需要教師提供高效的教學,碎片化學習需要教師提供與之匹配的碎片化學習資料。結合學校特色,可為農干學習者開展特色教學與服務:建立班主任+授課教師+駐班觀察員的教學服務體系,即對農干學習者的學習支持除了延續(xù)開放學歷教育的班主任+授課教師的雙負責制外,還要增派駐班觀察員。
1.班主任開展特色服務。為便于提供接地氣的學習支持服務,負責管理農干學習者的班主任在同等條件下應優(yōu)先選用“會說農家話”“會講農家事”的教師,在此基礎上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精準掌握每位農干學習者的個人信息及學習信息,越具體越好,包括家庭及工作情況、學習可使用的設備及網絡情況、學習的時間、可以接受學習服務的時間等,便于后期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第二,建立便于農干學習者、授課教師、班主任及駐班觀察員溝通交流的平臺。在自建平臺時,本著便捷、高效的原則和“平臺為用”的思想,選擇好平臺,建立群管理,如建立微信群和釘釘群,將使用面最廣的微信平臺和最專業(yè)的釘釘平臺結合使用,用最少的平臺辦最多的事,注意避免自建群過多,徒增農干學習者負擔。第三,協(xié)助各門課程的授課教師完成課程學習資料的發(fā)放、學習任務完成清單的收集、推送授課教師撰寫的表揚信等;進行農干學習者學習情況等的統(tǒng)計,根據任務完成情況計算積分,并完成積分的排名,每兩周在自建平臺公布一次排名,學期末計算總積分,并與期末成績合成后統(tǒng)計農干學習者總排名。第四,以積分排名為依據,全面掌握農干學習者學習動態(tài),有針對性地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幫助農干學習者掃除學習障礙。第五,負責將校本部開展的特色課程、特色培訓通知到農干學習者,并向校本部反饋參與人數,配合完成農干學習者的特色課程的學習與培訓工作。
2.授課教師開展特色教學。第一,建設特色課程的線上資源。一是對國開網已有的課程資源進行二次加工,如前面提到的《國家開放大學學習指南》課程。二是教師自己制作的特色課程,這些特色課程主要包括重難點課程,以及農干學習者有需求而現有課程體系中沒有或者不很“接地氣”類,如智能手機課程、電腦課程、法律專題知識課程等。教師將這些課程制作成短小、精干的微課程(小視頻)后以個性化學習資源包的形式推送給農干學習者。第二,建設音頻資源。針對農干學習者常年扎根田間地頭的特點,音頻學習資源是比較適宜的學習形式,可切實解決農干學習者學習時間有限的問題,并為之提供隨時隨地學習的必要支持。第三,精心組織教學。課程教學前,要設置一封致農干學習者的課程歡迎信,并確保在課程開始前一周一對一發(fā)送給農干學習者。結合課程特色及農干學習者的特點,歡迎信應包含課程信息、學習方法及授課教師的介紹,重點要告知農干學習者授課教師的聯系方式和可以互動的具體時間;該門課程學習的資源情況:包括線上資源,如農干學習平臺的資源情況和自建的特色資源情況等;該門課程的每項學習任務和學習行為的積分情況、考核方式等。課程教學中,以細化學習任務為目的,制作每一節(jié)課的任務清單表,將每章節(jié)的內容碎化為一個個小的知識點,在每次課前一周(線上輔導課程可固定某一天,如每周三)向農干學習者推送,當節(jié)課輔導結束后一周向農干學習者收集完成的任務清單表。課程教學后,根據自建平臺上班主任發(fā)布的兩周一次的積分排名,及時表揚先進,總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等。第四,重視考試輔導。授課教師要將課程的考核形式清楚地告知農干學習者,以考核說明為依據,從題型到作答注意事項進行專門輔導,制作特色考前輔導資源包,在考試之前推送給農干學習者,方便農干學習者復習。第五,學習任務與學習平臺兩手抓,課程輔導中有意識地為農干學習者普及包括但不限于農干平臺的使用操作知識;學習任務與學習理念兩手抓,向農干學習者推薦好的學習資源,激發(fā)農干學習者對科學文化知識較強的求知欲[4],努力為農干學習者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3.駐班觀察員做好助手。駐班觀察員要結合屬地原則,優(yōu)先選用有農村生活經歷和經驗的教師,以一個學期為周期,主要完成以下任務:第一,配合完成基于“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各研究課題相關數據的采集、收集工作,為后續(xù)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的改革提供數據支撐;第二,配合班主任完成農干學習者個人信息與學習情況的統(tǒng)計與匯總;第三,將校本部開發(fā)的特色課程、開展的特色培訓講座、優(yōu)惠政策等及時傳達給班主任,并完成農干學習者參與特色課程、培訓后的數據資料統(tǒng)計與整理工作;第四,經常與農干學習者“打成一片”,了解農干學習者的真實訴求并于學期末完成調研報告。駐班觀察員的作用主要在抓準農干學習者的特點,為輔導教師及班主任有的放矢地施教及管理提供支持。
金杯銀杯不如學生的口碑,我們教師要將對農干學習者的教學支持服務做細、做實,既要做農干學習者學習中的引航者,又要做農干學習者工作生活中的知心人,用知識吸引農干學習者,用服務打動農干學習者,用心將農干學習者留下來。近年來隨著學校人才引進工作的推進,一批具有農學專業(yè)背景的教師充實到了系統(tǒng)內,這些教師資源是幫助農干學習者提升專業(yè)基礎的堅實力量。將來如果能把各級開放大學系統(tǒng)中有農學專業(yè)背景的教師集中起來,組建一支“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教學團隊,農干學習者專業(yè)基礎弱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1.利用好“學習強國”平臺資源?!皩W習強國”平臺擁有的海量優(yōu)質學習資源,“學習+娛樂”“文本+視頻+音頻”的學習模式,以及超強的更新頻率優(yōu)勢,不失為農干學習者專業(yè)課程設置外的有效補充。“學習強國”平臺還匯集了地方學習平臺公眾號,這些地方平臺提供的學習資源極富地域特色,以“山西學習平臺”為例,包含如“晉頭條”“新思想在山西”“晉欣賞”“發(fā)現山西”等有關山西特色的學習資源,更有“奔小康”等與當下脫貧攻堅任務密切相關的資源,還有“愛學習”“黨建”等專項學習資源,這些資源除了可以豐富農干學習者的理論知識外,更能為農干學習者的工作提供實踐經驗。而如何幫助農干學習者發(fā)現且運用好這座“富礦”是教師的當務之急。自“學習強國”平臺上線以來,學校首先以支部為單位進行了“學習強國”的培訓與學習,涌現一批優(yōu)秀的“學習”型教師。以這些優(yōu)秀的“學習”型教師和具有農學專業(yè)背景的教師為授課主體,對“學習強國”平臺上有關“三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范例進行提取和加工,輔之有計劃的授課安排,可以彌補農干課程中實用、實踐類課程缺乏的短板。
2.運用好學校的非學歷培訓資源。農干學習者多為兩委成員,是基層黨建的中堅力量,提高農干學習者的黨性修養(yǎng),增強農干學習者的黨務知識可為農干學習者順利開展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學校領導十分重視非學歷教育培訓工作,學校專門設有負責非學歷教育培訓的部門。該部門曾在2018年承擔過太原市教育系統(tǒng)“加強‘三基建設’,提升履職能力”基層黨支部書記的培訓工作,近期又承擔了有關太原市教育系統(tǒng)第二批市管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集中輪訓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其次,學校其他部門按照職能性質,結合學歷教育的運轉機制和規(guī)律,能予以非學歷教育培訓部門強有力的支撐,確保非學歷教育培訓工作重點突出、分工明確,責任明晰。再次,我校有很多奮戰(zhàn)在一線的有經驗的黨務工作者及教師,可以為農干學習者黨務知識培訓提供教學支持。為調動農干學習者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培訓不必拘泥于講座,可增加現場模擬主題黨日活動的實踐及黨務知識競賽等形式,達成農干學習者學習積極性和知識雙提升的教學目標。
3.加工現有課程,突出實用性。寫作能力是農干學習者作為基層干部的必備素質,但是研究學?!稗r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現有的兩個專業(yè)發(fā)現,并未開設與寫作有關的課程。而學校開放學歷教育的行政管理(專)專業(yè)設有《基礎寫作》這門課程,且有專業(yè)的師資提供教學輔導。課程責任教師要以農干學習者的需求為依據,以實用為宗旨,對現有資源進行提取和整合,使參與該課程的農干學習者高效完成學習,讓知識真正在其工作中發(fā)揮實效。
1.運用恰當的策略和方法。開放大學教師尤其要發(fā)揮在線輔導的優(yōu)勢,運用在線輔導的策略與技能[5],做農干學習者學習中的“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促進者”,幫助其快速適應學習環(huán)境并自然融入學習社區(qū)中。如:課程輔導教師以定期撰寫表揚信的形式激勵學習者。表揚信以農干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為依據,將農干學習者的優(yōu)秀行為予以總結,并結合農干學習者在學習中的表現給予“活躍之星”“創(chuàng)意之星”之類有激勵作用的稱號,由班主任定期推送到自建群中。
2.設置學習積分排名榜。參與排名的農干學習者應來源于同一個班(或同一批次),以互相認識為宜,這樣積分的排名才更有意義。班主任要將農干學習者分成小組,每組人數以15人為宜。參與排名的課程應包含當前學期的所有課程,每門課程設置一個排名榜。參與排名積分的項目除學習行為外,還包含農干學習者參與如智能手機課程及黨務培訓獲得的合格證書等。排名榜按照積分從高到低順序依次排列,由班主任通過自建平臺定期推送及更新。
3.推行獎學金制度。平臺的積分排名除了激勵農干學習者的作用外,也是評優(yōu)的依據。平時的積分與期末考試的成績按照一定比例合成最終成績參與排名,排名前15%的農干學習者可以獲得獎學金。獎學金形式應該多樣,如:免費聽課獎勵、上網流量包獎勵等,目的仍然在于引導農干學習者發(fā)現學習的樂趣,提升并保持學習動力。免費聽課獎勵目前可在學校老年學院的課程中先行先試,老年學院的課程除了文中提到的智能手機課程外,還有書畫類、器樂類、操作類、文體類等多門課程可供選擇。
近年來開放大學系統(tǒng)學歷教育招生遭遇瓶頸,“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為開放大學系統(tǒng)的學歷教育帶來了發(fā)展機遇,而農干學習者學習困境的普遍存在也對開放大學傳統(tǒng)的學歷教育提出了挑戰(zhàn)。“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現有招生層次中??普急群艽?,從學歷培養(yǎng)角度而論是不利因素,但對學歷招生而言恰是資源保障,再結合農干學習者的年齡特點,也將是未來以老年教育為代表的非學歷教育招生的豐富“補給”。如何留住這些資源需要我們從解決學習者困境入手,找準對策,使農干學習者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如以課程融合及非學歷培訓為切入點的對策研究,不僅可為農干學習者“雪中送炭”,更可為我校老年學院和繼續(xù)教育系非學歷教育的招生和培訓工作“錦上添花”,實現學習者與學校的雙贏發(fā)展。國家開放大學在五年之前就提出非學歷教育發(fā)展的基本思路,“把非學歷教育打造成為學歷教育的重要入口,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構建的重要支撐”?;诖耍r干學習者學習困境的對策研究不僅能破解我?!稗r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中的難題,也能為山西省“農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提供一些可借鑒的經驗,更是打開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融合的突破口。下一步,應將對策研究擴大并深入,以期破解傳統(tǒng)學歷教育發(fā)展中的難題,同時要繼續(xù)探索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深度融合,以開放的姿態(tài)迎接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