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玉 吳 春 丁辰龍 姜愛蘭 葉建勇
(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宿遷農科所,江蘇 宿遷 223800)
目前,青蝦養(yǎng)殖過程中多采用直接向養(yǎng)殖池塘中投放抱卵蝦養(yǎng)成的方法,雖然操作簡單、易于實施,但幼體成活率低、孵化不同步、密度無法控制,造成青蝦規(guī)格參差不齊、總體偏小、商品率低。專池繁育青蝦仔蝦再按計劃放養(yǎng),越來越多地被養(yǎng)殖戶接受。然而,由于青蝦苗種培育產量低、放養(yǎng)量多、運輸難度大等因素的制約,造成市場上大規(guī)格苗種供不應求。因此,青蝦苗種的規(guī)?;a和大規(guī)格苗種培育日趨重要。通過人工調控養(yǎng)殖條件,消除對苗種培育的不利條件,加強溞狀幼體培育與池塘集約化大規(guī)格培育階段的營養(yǎng)強化,提高培育池生物餌料豐度和多樣性,對解決青蝦苗種供求矛盾具有重要意義?,F將青蝦土池大規(guī)格苗種培育技術總結如下。
選擇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的池塘作為育苗池。育苗池為長方形,東西走向,長寬比3∶1,底質為壤土或黏土,面積3~5 畝,水深1~1.2 米,坡度(2.5~3)∶1。池底平坦,池底淤泥厚度不超過10 厘米。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
育苗前1個月,將育苗池內的池水排干,經陽光曝曬至池底出現裂縫。然后在池塘底部開挖“田”字形排水溝,寬50 厘米、深50 厘米,溝底面積占池塘面積的15%。育苗前15天,向池塘中注水約10 厘米后用生石灰75 千克/畝、漂白粉15~20 千克/畝化漿后全池潑灑。7 天后育苗池進水至80 厘米左右,進水口用雙層60~80 目篩絹過濾,以防野雜魚、蛙卵等敵害生物進入池中。注水完成后,將茶籽餅、食鹽和水按50∶1∶100 的比例添加到容器中,浸泡8~12 小時按40~50 千克/畝的濃度全池潑灑以殺滅敵害生物和病原體。同時,離塘邊1米處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用繩或網片固定成水草帶,占水面面積的20%~30%。
抱卵蝦采用購自青蝦良種場或江河、湖泊捕撈的野生蝦,要求無病無傷、附肢完整、色澤鮮艷、健壯活潑、彈跳靈敏、活動有力、規(guī)格整齊、體長>5.0 厘米,受精卵質量好、懷卵量大,呈綠色、黃綠色或黃色。
用網目0.8 厘米的聚乙烯網片做成2.0 米×1.5 米×0.8 米的孵化網箱,下緣設沉子,箱口加蓋網,以防敵害生物如水老鼠、蛙類等捕食親蝦。網箱利用竹竿或木樁固定在池塘中,網箱內移植少量水葫蘆、浮蓮等水生植物,占網箱內水面面積的1/3。培育池中網箱設置密度以3~4 個/畝為宜。
池水測試無毒后,將抱卵蝦按1~1.5 千克/米2的密度投放入網箱中。要求運輸水溫與育苗池水溫溫差<5℃,且投放時帶水操作,防止親蝦受傷。抱卵蝦投放后需定期投喂。餌料以配合飼料為主,輔以菜籽餅、螺、蚌和魚肉。日投飼量為抱卵蝦總重的3%~5%。每天早、晚各1 次,早上(8:00)投日投喂量的30%,黃昏前后(18:00)投喂剩余的70%。
抱卵蝦投放后,每兩天檢查青蝦受精卵發(fā)育情況,檢查時網箱不能脫離水體,以防蝦卵從種蝦脫落或脫離水體。
當受精卵顏色變?yōu)榛液稚⒊霈F眼點時,向培育池中施加發(fā)酵有機肥300~500千克/畝以培育餌料生物,有機肥裝于編織袋內,兩面用直徑5~10厘米木棍扎眼,沿池邊均勻擺放并沒入水中。
檢查抱卵蝦孵化情況,待1/2 抱卵蝦產空時,將親蝦連同網箱移入第二個池塘繼續(xù)孵化,待網箱中1/4抱卵蝦產空時,然后再移入第三個池塘使孵化同步。受精卵孵化完成后,將孵化箱連同親蝦移出育苗池,收集親蝦后銷售。
幼體出膜后,全池潑灑經60~80 目篩絹過濾的豆?jié){1.0 千克/畝或煮熟蛋黃4~6 個/畝,每天早(8:00-9:00)、晚(16:00-17:00)各投喂1 次,分別占投飼量的1/3 和2/3。7 天后投喂未過濾豆?jié){1.5~2千克/畝。20天后減少豆?jié){投喂,開始投喂粉狀配合飼料(粗蛋白質含量>42%)。配合飼料早(8:00)、中(12:00)、晚(16:00)各投喂1次,投喂量0.3~0.5 千克/萬尾蝦苗,投喂時沿池邊1 米處多點定點投撒。適當添加鮮活餌料如螺、蚌、魚肉等。
苗種培育期間定期測試育苗池水質,要求水質清爽,水色為黃綠色或紫褐色,透明度15~30厘米,溶氧>5毫克/升,pH 7.5~8.5。幼體出膜后,每兩天注新水1 次,注水量為5~7 厘米;10 天后每5~7 天換水1 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4;高溫季節(jié),每兩天換水1 次。進水口用60~80 目的篩絹雙層包扎以防敵害生物隨水入池。幼體孵出后,視水中浮游生物量和幼體攝食情況,每5~7天追施腐熟的有機肥50~100千克/畝或無機肥過磷酸鈣1~2 千克/畝,以培養(yǎng)浮游生物,每隔10天全池潑灑生石灰15~20千克/畝消毒并為蝦苗生長補鈣。每天巡塘,及時撈除水面雜草的葉和莖,以防其在水中發(fā)酵敗壞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