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麗
幼兒階段是個體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幼兒需要學校、家庭的正確引導,從而形成健康的思想觀念、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教師在給幼兒選擇讀物的時候,要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和能力水平,選出最適合他們的故事,如中國傳統(tǒng)啟蒙故事等,以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教師開展故事教學活動,有助于幼兒快速理解晦澀難懂的道理,得到有益的啟發(f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教師在進行故事教學時,要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采用趣味的形式展現(xiàn)故事中的內容,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組織教學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故事中的樂趣,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yǎng),助推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促使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很多幼兒故事中蘊含著正確的價值觀,能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價值觀念。如《怕浪費的婆婆》《寒號鳥》等宣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故事,能促使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懂得勤儉節(jié)約的重要性。又如《胖國王》的故事傳遞了健康飲食、不浪費等觀念,能促使幼兒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運用故事進行教學,助推幼兒健康成長。
(二)開闊幼兒的視野
幼兒年齡小,認知能力不足,豐富多彩的故事是幼兒認知世界、學習知識的有效途徑。有的故事描述了世界各地的民族特色與風土人情,有的故事介紹了動植物的成長過程及習性。這些故事將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以頗具趣味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可以加強幼兒對世界的認識,豐富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
(三)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幼兒故事的語言簡短直白、表述清晰,還配有圖畫,便于幼兒理解,能豐富幼兒的詞匯量,提升幼兒的語感,幼兒能通過閱讀故事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在故事教學中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思考,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理解能力。
(一)故事教學資源不充足
充足的教學資源是教師開展故事教學活動的前提,幼兒園應該重視充實園內教學資源,為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提供物質支持。筆者觀察發(fā)現(xiàn),部分幼兒園的圖書經(jīng)費有限,故事書持有量較少,這直接影響了故事教學的開展。
(二)故事教學設計不科學
幼兒身心發(fā)展不成熟,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有限,這對教師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不清晰,授課時著重于故事內容的講述,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簡單。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幼兒語言組織能力的提高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進行故事教學設計時,應該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豐富教學手段,多使用直觀性教學方式,助推幼兒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三)幼兒能力水平差異大
筆者觀察發(fā)現(xiàn),不同幼兒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幼兒理解能力強,能快速領會教師教授的故事內容,并嘗試自主閱讀;有的幼兒理解能力弱,甚至不能獨立閱讀故事。對于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幼兒,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兼顧教學進度與幼兒的能力差異。
(一)豐富故事教學資源和手段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培訓講座,提高故事教學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圍繞故事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同事進行交流,學習其他教師的先進經(jīng)驗,提高教學技能,提升故事教學活動的效果。
幼兒園應該豐富故事書的種類,增加故事書的數(shù)量,滿足每個幼兒的學習需要,提高幼兒參與故事活動的興趣。除了增加紙質圖書的種類和數(shù)量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活動設計,以PPT的形式展示難以用口頭語言呈現(xiàn)的內容,并根據(jù)實際需要在上課過程中播放與故事內容有關的音頻,調動幼兒的感官,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以故事教學活動“愛笑的小花”為例,首先,教師布置黑板,在黑板上繪畫花花草草,并懸掛色彩豐富的圖片,以此營造課堂氛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其次,教師在PPT課件中插入了各個角色如天天、花兒、外公、外婆的原聲對話;最后,在講述完故事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并總結故事蘊含的道理,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促使他們形成愛護花草的意識。
除了上述內容,教師還要注意給幼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如建立小型故事圖書園地、班級故事閱讀角等,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借閱圖書,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幼兒的指導,不斷豐富幼兒故事教學的資源和手段,為故事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
(二)優(yōu)化故事教學設計
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是教師提升教學效果的保證,教師要重視優(yōu)化故事教學的設計。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把握以下兩點:第一,故事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教師要把握好故事內容的難度,合理制定故事閱讀目標,積極開展師生互動,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第二,設計科學的教學流程,教師要重視教學研討會的作用,與有經(jīng)驗的教師進行探討,及時改進自己教學設計中不合理的地方。
針對故事教學中的常見問題,教師可以嘗試采取以下方式解決。第一,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落后的教育觀念,合理運用各種資源,提升幼兒注意力,培養(yǎng)幼兒閱讀能力,提高幼兒語言水平;第二,教師要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在課件中適當加入一些有吸引力的背景音樂,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設計與故事內容有關的游戲,充分調動幼兒感官,增強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保證幼兒的學習效果,完成故事教學目標,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以及閱讀能力。例如,在講《小猴子掰玉米》這個故事時,教師可以加入游戲環(huán)節(jié),提升教學效果。
(三)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
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量運用簡短明了、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故事,激起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利用鮮艷的圖片和輕快的音樂制作PPT。幼兒理解能力和專注力有限,教師在講述故事時,要幫助幼兒理清故事發(fā)展脈絡,讓幼兒進入故事情境,加深對故事內涵以及角色的理解。
綜上所述,幼兒階段是個體提升語言能力、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幼兒園要高度重視故事教學實踐活動,豐富故事教學資源,幫助教師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流程,不斷提高教師素養(yǎng),實現(xiàn)教學目標。同時,繪本故事情節(jié)有趣、顏色豐富,是教師培養(yǎng)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工具,教師開展故事教學時,要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發(fā)揮評價環(huán)節(jié)對幼兒學習積極性的促進作用,提升幼兒的理解與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邵武市托幼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