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勇
摘要:初中文言文,多是名篇作品。由形式到內(nèi)容都與現(xiàn)當代作品迥然不同。古今時代跨度大,所以作品所涉及的歷史、社會習俗、審美標準等,多是當下初中生不了解的,古今語言習慣差別巨大。而眼下的初中生從年齡結(jié)構(gòu)、知識基礎、閱讀范圍、審美情趣、語言習慣等多方面上看,在閱讀文言文過程中,都很難讀懂文言文。我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按四部進行,以期望學生讀懂文言文。
關(guān)鍵詞:讀;譯;理解;應用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7-420
人教版初中語文課程里的文言文,多是古代名篇作品。由形式到內(nèi)容都與現(xiàn)當代作品迥然不同。新文化運動以前的作品,是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在寫作者頭腦中反映的產(chǎn)物。古今時代跨度大,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審美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與現(xiàn)當代存在著巨大差別。所以作品所涉及的歷史、社會習俗、審美標準等,多是當下初中生不了解的,寫作者的思想感情、寫作動機和作品的時代背景、內(nèi)容和文章主旨與當代也不相同。一些作品,從思想內(nèi)容看,由于受時代的局限和寫作者的立場和世界觀的制約,更難免有偏頗之處。
從語言習慣的角度看,古今語言習慣差別巨大。先前常用的字詞,現(xiàn)在不用或很少用了,古代文言文單音節(jié)詞占多數(shù),而現(xiàn)代漢語中雙音節(jié)詞為多,有些詞義、句式也與現(xiàn)當代明顯不同。
而眼下的初中生從年齡結(jié)構(gòu)、知識基礎、閱讀范圍、審美情趣、語言習慣等多方面上看,在閱讀文言文過程中,都很難讀懂文言文。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按以下四部進行,以期望學生讀懂文言文。
一、會讀
會讀,其實不難,因為大多數(shù)的字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讀音相同,學生還可依據(jù)注釋里的提示讀正確,讀流利。熟練的閱讀,有利于學生理解文言文的特點,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其余不同部分,難點在于斷句。教學每篇文言文,我都會讓學生聽范讀,用鉛筆畫出朗讀停頓、重音,然后讓學生試讀、跟讀、分組讀,男女生分別讀,全班齊讀,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這一步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很難做到,我也想了很多辦法,可還是收效甚微,希望以后能找到更合適的解決辦法。
二、會譯
文言文畢竟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它比學生學習現(xiàn)代漢語多了一步——翻譯。教學時,我會把直譯和意譯的要求跟學生講清楚,并強調(diào)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我為了讓學生會譯,要求他們能利用課文下的注釋,用一句通順的現(xiàn)代語言表達出來。九年級的學生,他們在之前有了一些基礎,相對好一些,七、八年級還是老師講的較多,學生做的太少。當然還有一個具體情況,就是我面對的學生都來自農(nóng)村,他們的語言功底弱,所以我也在千方百計地在給學生夯實語言功底。
首先是文言文的字。文言文中的字有許多特殊的地方,比如通假字,這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點,教師必須講清楚。形同音異、形同義異的一些字在文言文中較常見,教師也務必要講清楚。還有實詞,文言文中的實詞,一詞多義現(xiàn)象,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和古今異義的現(xiàn)象都很多,我在教學中采用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實詞作對照注釋,學生翻譯就容易了許多。而虛詞部分,要讓學生了解常用的虛詞。教學文言文時,我讓學生把那些常用的文言虛詞加以歸類整理,進行比較,以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行歸類整理,從中得出規(guī)律,學生學習的困難也就越來越小了。
很明顯,文言文的教學,疏通原文是重點。因為古今語言的差別巨大,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比較困難。故此,我在文言文教學中,把會翻譯文言文當作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來完成。但我只主導,學生是主體,大多數(shù)的翻譯工作他們自己完成,少數(shù)工作也可由我做,視具體情況而定。
三、能理解
敘事性的文言文,通過朗讀和翻譯,學生至少能理解作品中事件的性質(zhì),人物形象的美丑,以及作品的感情傾向。寫景類、抒情類、說理類的文言文就有些難度。針對這類文章,我的辦法是結(jié)合作者和時代背景,讓學生知人論文。如,我在教蒲松齡的《狼》時,首先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講蒲松齡筆下的關(guān)于狼的故事,然后引導學生把這個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概括為:遇狼——畏狼——御狼——殺狼,再讓學生來“悟狼”——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然后向?qū)W生介紹《狼三則》中另外的兩篇。學生聽后明白了:狼的本性是吃人,可在與人類的斗爭中,勝利者是充滿智慧的人類。也讓學生領(lǐng)會了,在遇到險惡的情況下,怎樣學會勇于斗爭,善于斗爭,最后取得勝利。
教學周敦頤《愛蓮說》時,我會先向?qū)W生介紹周敦頤本人。他是我國理學的開山之祖,其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他小時候喜愛讀書,以致鄉(xiāng)鄰稱贊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其學問氣度感動許多人。這些人追隨他學習,其中著名的有程頤、程顥兩兄弟,他們都是宋代比較著名的理學家。他一生酷愛蓮花,以至于還造了一個愛蓮堂,用蓮的高潔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心志。然后再講菊、牡丹的正襯、反襯,讓學生明白,愛菊者高潔、愛牡丹者世俗,而作者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來感受文章的主旨,明白其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人的厭惡與鄙棄。
四、會運用
葉圣陶先生曾說“書是教不完的,課文無非是例子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教給學生讀書看報的技巧、能力,總不能什么全喂給學生,更不能永遠教學生,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離開學校還要自學,還要發(fā)展,”唐太宗也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偉大領(lǐng)袖毛澤東同志更是倡導“古為今用”。確實,我們閱讀的這些古代典籍,無論是在寫作技法上,還是在思想情感上,都給了我們莫大的啟示。它們都或隱或顯地引領(lǐng)我們應如何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
先說寫作技法:借景抒情也好,寓情于理也好,亦或是敘事說理,托物言志,都有無數(shù)的文章是我們后學者的典范。學過《狼》,我會讓學生學習敘寫一件事時,怎樣把這件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寫完整。學習《愛蓮說》,我會讓他們?nèi)ピ囍猛形镅灾镜姆椒▽懸黄?愛竹》。
再說這些文言的育人作用。選入課本的文言文,要么在情感上,要么從情理上,要么從情操上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這些文章從一個角度或者從多個角度,都在指引著我們這些初中學生應如何做事、做人。很多精美的語言,我都會讓學生們認認真真地抄寫在讀書筆記上,反復地讀,反復地領(lǐng)悟,為塑造他們完美的人格服務,讓他們到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學生們也要以書為鏡,達到正衣冠,知得失,辨美丑,分善惡的目的。讓學生學習古代文言文中有生命的東西,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現(xiàn)代文的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有利于學生了解古代社會生活和科學文化成就,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基于以上實踐,我深知,我不能“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但我愿“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希望“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