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玉,洪 佳,王冰瓊,尤 紅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 肝病中心,國家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北京 100050
腹水是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繼發(fā)引起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和肝腎綜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 HRS)等,會進一步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對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療仍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缺少有效的預防治療手段。對于長期應用白蛋白治療能夠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預后的發(fā)現[1-2],更新了既往對白蛋白治療作用的認識。本文圍繞近年來開展的長期應用白蛋白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研究,就其對臨床的指導意義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旨在為拓展白蛋白在我國肝硬化腹水治療中的應用提供新的思路。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繼發(fā)引起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下降是失代償期肝硬化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白蛋白由于能夠增加血容量和膠體滲透壓、提高利尿劑的應答率,可以用于治療頑固性腹水、預防肝硬化腹水患者腹腔穿刺術后循環(huán)功能障礙、預防自發(fā)性腹膜炎患者腎功能障礙[3-5],但仍屬于對癥治療。近年來,隨著對于肝硬化失代償機制的深入認識[6],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的白蛋白逐步被認識到或將可能通過延長治療時間來減少失代償事件發(fā)生以改善預后[7]。
長期白蛋白應用的探索始于一個意大利研究小組開展的兩項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研究[8-9]。研究者納入8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給予利尿劑治療或利尿劑聯(lián)合白蛋白治療,平均隨訪20個月,發(fā)現長期白蛋白治療能夠減少腹水發(fā)生率及再入院率[8]。延長隨訪時間至84個月,觀察到長期白蛋白治療能夠顯著提高腹水患者無移植生存率和生存時間,并降低腹水復發(fā)率[9]。這兩項研究首次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探討長期白蛋白的治療作用,表明長期應用白蛋白可以更好地控制腹水,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存活率。然而,由于研究樣本量偏少,且白蛋白作為特殊的醫(yī)療資源,價格昂貴,長期白蛋白治療未能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得到廣泛應用。近期發(fā)表于Lancet的一項隨機對照臨床研究(ANSWER研究)[1]提供了長期輸注白蛋白改善失代償期肝硬化腹水患者預后的可靠證據,研究納入431例合并單純性腹水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隨機分為標準藥物治療(SMT)組或標準藥物加白蛋白治療(SMT+HA)組,給予18個月治療,發(fā)現與SMT 組相比,SMT+HA組患者死亡風險降低38%。此外,SBP、非SBP細菌感染、腎功能不全、HRS發(fā)生率顯著降低,為進一步探討長期白蛋白應用提供了更有利的科學證據。隨后,di Pascoli等[2]開展的一項針對肝硬化頑固性腹水患者長期應用白蛋白治療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支持上述試驗結果。白蛋白有望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方式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存活率、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但是,白蛋白長期應用的經濟效益比及其改變臨床實踐的價值目前仍有爭議。雖然ANSWER研究中指出白蛋白治療能減少肝硬化并發(fā)癥及再住院次數的花費,經濟效益優(yōu)于對照組。但有研究者[10]對其間接增加患者費用產生質疑。同時,開放性研究設計可能造成的偏倚使其改變臨床實踐的價值受到質疑。最后,研究實施階段抗病毒治療并未普及,在有效病因控制的背景下長期應用白蛋白對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能否顯著地改善預后及經濟獲益值得探索。因此,基于現有抗病毒治療普及的背景并結合經濟效益分析的更為嚴謹的研究設計方案明確白蛋白長期應用價值是未來需要探索的方向。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導致內臟血管擴張進而引起水鈉潴留及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和心輸出量下降,從而導致患者全身循環(huán)功能障礙是對于失代償期肝硬化病理生理機制的最早認識,也是白蛋白能夠應用于肝硬化失代償期治療的重要機制之一。研究[11]發(fā)現,白蛋白能夠通過多種機制改善肝硬化患者循環(huán)功能障礙。首先,白蛋白可提高血漿滲透壓發(fā)揮擴容作用,從而有效增加循環(huán)血容量。其次,白蛋白可通過抑制腫瘤壞死因子和氧化應激相關的負性肌力作用,增強心臟做功,改善心功能。最后,白蛋白還可通過抑制血管擴張因子生成等途徑改善外周血管擴張[12],有利于糾正循環(huán)功能紊亂。白蛋白通過增加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增強心功能和抑制內臟血管擴張等機制改善肝硬化血流動力學紊亂及循環(huán)功能障礙。
近年來,全身炎癥系統(tǒng)激活在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中逐漸被認識。而白蛋白被認為能夠降低循環(huán)中的前列腺素水平,減弱其免疫抑制作用,從而調節(jié)免疫功能和炎癥反應[13]。也有研究[14]表明,白蛋白治療可降低以IL-6為主的多種炎癥因子水平,發(fā)揮抗炎作用。此外,白蛋白可結合多種促炎物質和炎癥介質,如誘導炎癥的脂多糖、脂蛋白酸和肽聚糖等,也與抑制炎癥反應相關。最后,白蛋白通過直接結合游離金屬、抑制脂質過氧化及捕獲自由基等方式發(fā)揮直接或間接抗氧化作用。最終白蛋白可通過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及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來改善全身炎癥反應[15-18],這將有利于糾正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異常病理生理狀態(tài)。
綜上,根據目前研究結果,長期白蛋白治療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潛在機制可能與其改善循環(huán)功能障礙和降低全身炎癥反應有關,但還需要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相結合,通過更多更大樣本的研究進一步證實并探索其他可能的機制。
3.1 輸注的人群和時機需確定 長期白蛋白治療目標人群和最佳時機仍需進一步明確,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治療效果有差異。以肝硬化合并單純性腹水為研究對象的ANSWER試驗[1],以及di Pascoli等[2]納入合并頑固性腹水人群進行研究設計的結果均顯示,長期白蛋白治療對于肝硬化腹水患者有較好的效果。在MATCH試驗[19]中,對已達到肝移植指征的失代償期肝硬化人群的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安慰劑組,給予米多君和白蛋白治療雖然能夠降低血漿腎素活性和醛固酮、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但在肝硬化并發(fā)癥或存活率方面兩組沒有明顯差異。MATCH研究中為等待肝移植的肝硬化腹水患者,這些患者膽紅素水平和MELD評分高,且肝癌患者比例也高,患者病情重、進展快、整體預后差可能是導致白蛋白治療未能改善該人群預后的一個原因,由此提示對于病情嚴重或者進展迅速的患者白蛋白的治療作用可能有限。
如何確定能夠從治療中獲益較大的人群來實施治療方案值得討論。ANSWER研究[1]結果顯示,聯(lián)合白蛋白治療組頑固性腹水的累積發(fā)生率為25%,標準治療組為48%,白蛋白治療使頑固性腹水發(fā)生風險降低57%。此外,腹水相關的其他并發(fā)癥包括SBP、HRS和非SBP細菌感染等也減少了30%~67%。因此,長期白蛋白治療可作為預防腹水患者疾病進展的一種干預方法,白蛋白治療改變腹水自然史,長期獲益可能更大。但是此項研究納入的患者多是已經接受較高劑量利尿劑治療的患者,既往失代償發(fā)生情況未進一步亞組分析,人群具有不均一性,臨床上更加細致的分期對于確定最佳的開始治療時機具有重要意義,從而最大程度發(fā)揮白蛋白的治療作用。
3.2 白蛋白治療劑量及應用時間尚無統(tǒng)一標準 白蛋白的作用價值與白蛋白輸注量和血清白蛋白濃度有關[20],關于長期應用白蛋白的輸注量尚無統(tǒng)一標準。在ANSWER研究[1]及di Pascoli等[2]的研究中盡管輸注白蛋白間隔時間和相應的單次劑量不同,但每周輸注劑量均為40 g,在降低并發(fā)癥和提高生存率方面兩項研究結論較為一致。而在另一項臨床研究[9]中,白蛋白的維持治療方案為第1年每周輸25 g,此后每2周輸25 g ,維持治療劑量低于上述研究,但也能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存活率,并降低腹水復發(fā)率。因此,是否需要每周40 g劑量仍需要探討。
在應用的時間方面,考慮白蛋白的總半衰期為12~19 d[21-22],長期應用白蛋白維持治療時間間隔應為1~2周。對于“長期”應用白蛋白的時間,即白蛋白治療持續(xù)時間界定尚無統(tǒng)一的定義。根據各研究的定義,“長期”治療為12[19]、18[1]、24[2]及84個月[9]不等??紤]長期治療的經濟、資源等成本以及療效,今后的探索中有必要確定一個既能發(fā)揮治療作用,又能減少治療風險且相對節(jié)省成本的長期治療時間。
3.3 血清白蛋白濃度可為指導白蛋白劑量和時間提供依據 白蛋白輸注劑量和時間的差異可能導致長期白蛋白治療療效不同。治療過程中血清白蛋白濃度對白蛋白治療方案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且對治療效果有預測價值。
在ANSWER研究[1]中,SMT+HA組平均血清白蛋白濃度在1~2個月內明顯升高,從基線31 g/L升高至約40 g/L,而SMT組則無明顯變化。研究過程中SMT+HA組的血清白蛋白濃度保持穩(wěn)定并顯著高于SMT組,兩組白蛋白濃度差值波動在6~8 g/L之間。進一步分析發(fā)現治療1個月時血清白蛋白濃度>41 g/L的患者生存率為93%,而治療1個月時血清白蛋白濃度≤41 g/L的患者生存率為70%[23]。提示長期輸注白蛋白可有效改善血清白蛋白濃度,治療后血清白蛋白濃度與預后相關。
綜上所述,當輸注的白蛋白量足夠升高血清白蛋白濃度時,才有可能發(fā)揮其治療作用。長期白蛋白治療效果與劑量選擇和時間相關,治療過程中血清白蛋白濃度可作為療效的監(jiān)測指標,同時也可指導劑量和時間的調整,有助于優(yōu)化白蛋白治療方案。
筆者中心對肝硬化腹水患者長期白蛋白治療的現狀調查初步結果發(fā)現,白蛋白主要在肝硬化失代償并發(fā)癥出現或加重時啟動,白蛋白聯(lián)合利尿劑治療時間5~7 d,住院期間給予的劑量約100 g。由于人血清白蛋白的價格和資源限制,本中心尚無長期應用白蛋白治療的情況,國內目前亦缺乏對于人血白蛋白長期應用的臨床數據。
但國內學者已經開始關注白蛋白在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為進一步探索長期應用白蛋白預防肝硬化并發(fā)癥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藥學會醫(yī)院藥學專業(yè)委員會和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的聯(lián)合制定《人血白蛋白用于肝硬化治療的快速建議指南》[24],指出白蛋白適應證,對肝硬化伴2~3級腹水合并血清白蛋白濃度低于30 g/L的患者,推薦白蛋白聯(lián)合利尿劑治療劑量為10~40 g/d,長期治療按需使用,每1~2周輸注25~100 g。在新版肝硬化腹水及其相關并發(fā)癥的指南[4]中,也指出每天輸注20~40 g白蛋白可以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預后。這為進一步開展白蛋白在國內臨床研究設計,尤其是開展旨在預防肝硬化腹水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的臨床研究提供了參考價值和依據。但是白蛋白應用的時機選擇、劑量和治療計劃仍需通過積極開展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予以明確。
綜上,目前研究發(fā)現長期白蛋白治療可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存活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肝硬化腹水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整體治療思路,潛在機制可能與其改善循環(huán)功能障礙和降低全身炎癥反應有關。長期應用白蛋白治療方案國內尚未開展,如何確定經濟獲益比高的患者人群和最佳治療時機、最佳劑量和治療計劃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白蛋白長期應用在臨床實踐中進一步推廣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以便全面準確地理解白蛋白的治療作用,發(fā)揮和提高長期白蛋白治療效果。
作者貢獻聲明:田玉負責撰寫論文;洪佳、王冰瓊負責修改論文;尤紅負責擬定寫作思路,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