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召 衛(wèi)勇強 吳建梅 陳潤玲 呂維娜 李 瑜
(洛陽農林科學院 河南洛陽471000)
伏牛山區(qū)屬豫西黃土丘陵干旱區(qū),地形多樣,落差大。 位于北緯33°33′~35°06′、東徑110°20′~112°55′,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農業(yè)以一年二熟和兩年三熟制為主。年平均降水量600~700 mm,≥10℃活動積溫4 500℃以上;年平均氣溫13~15℃,1月平均氣溫0℃左右。冬季較長,土地閑置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很差。
目前在河北、山西太行山區(qū)已經出現(xiàn)了冬油菜—油葵的復種形式,是休閑觀光產業(yè)的新型模式。這種模式可觀光的時間段得到了延長,有利于觀光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冬油菜的種植在每年的8月下旬到9月初期,來年3月下旬才會開花,5月中旬左右進行收割,在油菜收割之后復種油葵,油葵在每年7月上旬左右開花,8月上中旬收割。這種冬油菜復種油葵的模式可以帶來兩季開花的美麗景象,促進當?shù)芈糜螛I(yè)發(fā)展[1]。
隨著豫西山區(qū)農業(yè)觀光旅游業(yè)的迅猛發(fā)展,近年來筆者試驗了冬油菜復種油葵的種植模式,開展了油葵復種試驗示范,油菜平均畝產達到190 kg左右,油葵平均畝產達到180 kg左右,現(xiàn)將具體的栽培技術和注意事項綜述如下。
播種時盡量選擇適合耐遲播的品種,要求選擇發(fā)芽率高、抗倒伏、耐寒性強、抗病性強、高產的品種,雙低油菜的品種目前受到了更多青睞,比如隴油八號、隴油九號等,都屬于冬性油菜,能夠更好地適應豫西山區(qū)的氣候特點。
1.2.1 種子處理 種子需要先晾曬2~3 d,再用10%左右的鹽水將秕籽去除,之后把種子倒進50℃的水中泡20 min,最后撈出燜放2 h以備用。
1.2.2 整地 前荏農作物收割后深耕細耙施肥,淺耕整地。優(yōu)施農家肥,可以選擇氮磷鉀三元復合肥,一般不超過50 kg/畝,硼肥不超過1.5 kg/畝。
1.2.3 播種 冬油菜在播種時對氣溫的要求在18~20℃,這是最為適宜的溫度,在豫西山區(qū)為8月下旬到9月上旬之間,9月中旬以后播種的冬油菜存活率將會大大降低。每畝播種量在0.5~1.0 kg之間,盡可能均勻地播撒種子,并覆蓋1 cm的薄土,如果是采用播種機,可將細沙或者熟透的谷物夾在其中,行距保持在20 cm左右,選擇3 cm左右的深度進行播種,再覆土并壓實。播種時必須掌握好行距,種子的深淺也要基本一致。
1.3.1 苗期管理 在冬油菜的苗芽長出2片葉子時,進入幼苗管理期,每畝一般留苗1.2萬~1.5萬株,平均為20~25株/m2,當幼苗長出5片葉子之后,結合幼苗生長情況追施農家肥400 kg左右。
1.3.2 冬季管理 為保證幼苗順利過冬,必須冬灌。要在12月之前結束,保證在土壤結凍之前灌溉完畢,應該選擇氣溫連續(xù)5 d維持在5℃左右時進行灌溉。若是灌溉太早幼苗就會過早地生長旺盛,太晚會讓土壤結凍,可能導致幼苗被凍傷。在土壤結凍之前培土,讓土壤更疏松一些,使其抵御寒冷和保溫的效果增強,培土不宜超過10 cm,幼苗在過冬時節(jié)可以每畝用2 500 kg土雜肥進行覆蓋,為幼苗提供保護[2]。
1.3.3 返青期管理 冬油菜在經歷了寒冬之后會在來年3月中下旬進入返青期,冬油菜進入生長期,澆水時追施尿素,一般不超過15 kg/畝。
1.3.4 抽臺和花期管理 冬油菜在薹花期間需要結合土壤和其生長情況及防蟲需要,噴施不超過0.15 kg的磷酸二氫鉀,冬油菜花期正好處在需水臨界期,開花時需要輕澆和勤澆水,讓土壤保持比較濕潤的狀態(tài)。而在抽薹和開花期間,澆水時可以適量施肥,抽臺前可以與灌溉澆水結合起來追肥,選用尿素且不超過10 kg/畝為宜。
豫西山區(qū)的冬油菜害蟲主要有蚜蟲和潛葉蠅,而主要的病害有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害蟲可以選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進行配比稀釋,或2.5%功夫乳油稀釋后進行噴霧防治。防治菌核病可選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病毒病可選用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霜霉病可選用40%霜疫靈可濕性粉劑180倍液;防治白粉病則可選用15%粉銹寧600倍液。以上均可根據(jù)情況適當調整用量,配比完成稀釋之后對病蟲害進行噴霧防治。
冬油菜全株的2/3角果都呈現(xiàn)出鵝黃色、成熟率達到80%以上時就可以收割,收割之后打堆處理,等待冬油菜徹底成熟,可以提升籽粒含油量。
在油葵品種的選擇上,經過反復試驗證明,我們選擇了油葵CY102和GE813,這2個品種產量高,抗病性強,更能適應豫西山區(qū)的氣候條件。
在播種之前需要整理土地,深翻23 cm左右,讓土壤保持松散的狀態(tài),并且平整無雜物,根據(jù)土壤以往的情況進行施肥,每畝施用4 500 kg左右的農家肥作基肥,并加入氮磷鉀三元復合肥50 kg。
冬油菜收割之后經過土地整理再播種油葵,播種日期為4月中下旬,具備條件的地區(qū)可以選擇提前在營養(yǎng)缽中培育油葵秧苗,到時直接選擇移栽。但是大部分地塊油葵都以點播為主,點播時每穴2粒。根據(jù)以往的經驗,每畝大概需要0.6 kg種子,播種深度為3~5 cm,行距60 cm,每個穴位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5~30 cm之間,每畝苗數(shù)為4 000株左右,干旱土地可以適當增加行距,而在具備灌溉條件的地塊則可以適當增加密度[3]。
2.4.1 觀察和補齊苗芽 由于播種時采用的是點播,加上多種因素干擾,可能會出現(xiàn)缺苗的情況,所以需要準備一些備用苗,在出苗之后及時觀察和檢查,將缺少的苗芽盡快移栽補上,可以選擇降雨后移栽,保證苗芽的存活率。
2.4.2 查苗補苗,確保全苗 雙子葉作物的油葵,由于子葉較大,如果整地質量不好,天氣干旱少雨時,易造成出苗不齊。播種時在行間播種備用苗,缺苗可在第1對真葉坐水栽植或雨后及時移苗補栽。
2.4.3 結合間苗與定苗進行中耕 間苗淺耕在第1對真葉展開時進行,定苗深耕在第2對真葉展開時進行。為防止倒伏,可在苗高50~70 cm時結合深鋤培土10 cm左右,可促進油葵根深葉茂。
2.4.4 輔助授粉 油葵屬異化授粉作物,花粉粒較重,難以在空中飄落,自然條件下結實率低,因此必須通過蜜蜂等昆蟲媒介進行傳粉或人工輔助授粉來提高結實率,從而達到高產穩(wěn)產的目的。開花后2~3 d進行輔助授粉,以后每隔3~4 d,授粉1次,直到花期結束。每次授粉在早晨露水干后至上午11:00效果最好。這時花粉較多,生活力旺盛,授粉效果好,過早花粉易受露水粘結,過晚天氣炎熱,花粉的生活力減弱。授粉方法:在油葵花期將相鄰2行植株的花盤一面面相對,互相輕輕搓幾下即可,此法簡捷。另外可用棉制的圓形粉拍子,一手握拍,一手握花盤,順壟挨株輕按輕拍,拍子上粘著大量花粉,又可使各株互相傳粉,授粉效果較好且不易傷株。
2.4.5 灌溉澆水 油葵的現(xiàn)蕾期和灌漿期進行澆水施肥,每畝追肥尿素一般在6 kg左右,而在花期澆水時可以結合追肥尿素13 kg左右,也可以施用硫酸鉀13 kg左右。
在豫西山區(qū)生長的油葵,蟲害一般主要為棉鈴蟲,防治棉鈴蟲一般可采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病害主要包括菌核病和銹病等,菌核病若是發(fā)生在油葵的苗期和花蕾期,可以選擇5%撲海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需要重復使用2次;而白粉病需要盡量早發(fā)現(xiàn),便于防治,白粉病的早期階段可以選擇15%粉銹寧可性濕粉劑1 000倍液。以上藥物都采用噴霧方法對油葵病蟲害進行防治。
當葵盤后殼變黃、籽粒外殼變黑、籽仁變硬、莖稈中部葉片枯死時即為成熟,應及時收獲。收獲后要及時攤開晾干,防止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