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 北京 100733)
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我國各級審計機關的重要工作內容及職責,也是考核領導干部的重要手段與途徑。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審計的手段、方式、途徑進行深化與變革,健全和完善審計機制和流程,創(chuàng)新更多的審計方式和方法,從而不斷增強審計工作的效果,促進審計工作水平與效率的有效提升。
我國各級政府及黨委審計機關的重要工作和職責就是審計經濟責任,其中對于領導干部在任期間的所有經濟事項進行嚴格的審計與分析,也是全面考核各級部門或者組織業(yè)績,科學、正確的使用領導干部的一種重要方法和措施,同時也是對審計機關工作水平和執(zhí)法能力的有效檢驗方式。審計好領導干部在任期間的經濟責任和重大事項,既能夠更好地建設廉政的黨風,還能夠促進領導干部自律意識和自律性的有效增強,推動領導干部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依法行政、一絲不茍。與此同時,審計工作要圍繞黨的十九大關于健全黨和國家監(jiān)督體系的部署要求,堅持黨政同責同審,進一步加大經濟責任審計力度,切實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jiān)督制約。
審計領導干部在任期的經濟責任,不僅能夠強化其管理能力和素養(yǎng),同時也能夠有效地健全和完善領導干部的任用與管理機制,將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管理漏洞進行有效的彌補和管理,促進國家和社會各項經濟活動更好地開展和穩(wěn)步進行。
為了高效完成和實現(xiàn)審計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審計部門要不斷深化和改革審計工作的方式或方法,以此更加高效的完成審計工作,提升審計效率。下面來具體的研究和分析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策略、方法與途徑:
深入貫徹與落實審計規(guī)定明確的經濟責任審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監(jiān)督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領導,做好《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yè)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的學習、貫徹和落實。審計工作不是單打獨斗,需要審計、紀檢監(jiān)察、組織人事等各個部門的通力配合,將各部門的工作串聯(lián)起來,合力打造一張監(jiān)督的大網。與此同時,各級領導干部也要積極響應,帶頭貫徹執(zhí)行《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yè)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引導各級領導干部自覺接受審計監(jiān)督,使各級領導干部自覺做到依法用權、廉潔用權、秉公用權。
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在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調查,并對領導干部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情況進行依法審計?;诖?,在開展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經濟方針政策、決策部署情況;所在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執(zhí)行和效果情況;任期內的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執(zhí)行和效果情況;財政財務管理和經濟風險防范情況;民生保障和改善情況;生態(tài)文明建設項目、資金等管理使用和效益情況;在預算管理中執(zhí)行機構編制管理規(guī)定情況;在經濟活動中落實有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和遵守廉潔從政規(guī)定情況;對以往審計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復審。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以上重點,這樣審計工作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利于提升審計效率與審計質量。
在開展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各地方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機關應當根據(jù)年度經濟責任審計項目計劃,組成審計組并實施審計。由于領導干部的任期較長,在其任期期間開展審計工作可以運用抽查法、專項調查法、電子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審計法以及全面審計法等等。在領導任職期間,審計機關以及審計人員可以定期開展審計抽查,如果在抽查過程中存在疑點和問題,則必須進一步詢問和深入調查,究根追底、查明實際情況和緣由,做好審計記錄,留檔備查。與此同時,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機關要及時與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單位的領導班子成員、聯(lián)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進行溝通,可以通過座談會等形式了解與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有關的考察考核、巡視巡察反饋、案件查處結果等情況。審計過程中,需要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在單位,以及其他有關單位提供一些相應的材料,如被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報告、會議記錄、決議決定、請示、批示、目標責任書、經濟合同、考核檢查結果、規(guī)章制度、以往審計發(fā)現(xiàn)問題整改情況等資料。同時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在單位應當對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并做出書面承諾。審計機關還可以提請相關的單位或者部門予以協(xié)助,這樣能夠大大的的提升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效率。
任期經濟責任的所有相關審計工作是一項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內容繁多、政策性較強、工作量較大、涉及面較廣、關聯(lián)度較高的工作,但是由于目前審計機關在應對各種矛盾時,明顯呈現(xiàn)出資源相對短缺或者不足的問題,不利于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和進行?;诖?,審計部門要強化對各類審計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調動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和力量,這樣能夠形成很大且有效的合力,保障審計工作更好地完成,進而更好地對領導干部任期內的經濟事項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為領導的決策提供良好的基礎和依據(jù)。
在現(xiàn)代科技快速發(fā)展的同時,計算機網絡技術也得到了長足而有效的發(fā)展,其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通過將計算機技術與手工操作進行有效的融合,能夠對審計工作的時間壓力進行有效的調控,促進審計工作效率提高。與此同時,計算機資源與傳統(tǒng)審計資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夠為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基礎審計資料,如審計臺賬、審計檔案、情況說明等,同時運用計算機技術作為輔助,審計組直接用計算機輸入審計工作底稿,并直接以檔案的形式存儲,以備多次查閱和利用,最終形成完整、整潔的審計報告,節(jié)約大量手工時間,還能為審計組提供更多、更廣闊的審計空間。
審計工作是一項防控風險又身處風險的高風險工作。在審計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時,其與常規(guī)的審計工作相比具有很強的風險性和挑戰(zhàn)性?;诖耍瑢徲嫏C關、審計人員要重視審計風險的把控,對審計工作的各個流程、審計方案的制定與實施等工作進行全面把關,從而更加有效地把控審計風險,防范審計失誤和風險的發(fā)生。與此同時,審計機關要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落實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
在具體的審計工作當中,由于領導干部的任期比較長,且在任期承擔的工作比較多,審計工作量也比較大、審計時間也比較長,很多審計程序和環(huán)節(jié)容易被忽略,以簡化的審計程序來代替,這很容易增加審計工作的風險。加強對每個審計程序和環(huán)節(jié)的嚴格把關,對重點環(huán)節(jié)、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強化督查,審計組、審計人員都要嚴格按照法定的審計程序、審計規(guī)章、審計規(guī)范依法實施審計。在制定、實施審計工作方案時,審計人員要按照審計相關準則進行分級管理,明確審計崗位職責,實施審計員、審計組長、分管領導三級質量負責制度,并對所制定的審計方案的內容與審計規(guī)范和要求是否相符、審計工作底稿與審計標準是否相符、審計時間與審計工作安排與目標是否相符、審計方案調整與審計取證記錄的收集與編制是否相符等進行嚴格把關。審計人員要堅持歷史性、客觀性、全面性、合法性等審計原則,對經濟責任認定和綜合評價等工作進行全面、恰當?shù)脑u價,從而使得審計的結果更加公平、公正、真實與可靠。
在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把控審計風險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審計機關以及審計人員的廉潔從審。審計機關或者審計人員是否清正廉潔,對于審計結果的公正性、客觀性產生直接的影響,且會大大增加審計結果的風險性,同時也會對審計機關良好的審計形象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诖?,審計機關或者審計人員在開展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要對執(zhí)審前的審計工作進行公示、設置干部廉政審計征詢、反饋機制,對審計組、審計人員的名單進行公開、公示,并將審計部門、紀檢部門、廉政紀律部門的社會舉報電話號碼同時公示,接受社會廣泛監(jiān)督。
由于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具有很強的復雜性與艱巨性,工作量大、含金量高、任務較重,如果沒有一支素質過硬、業(yè)務能力強的審計團隊和優(yōu)秀審計人才作為審計保障,那么很難有效的完成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的審計工作。因此,各級審計機關要重視審計人才的聘用與管理,強化對現(xiàn)有審計人員的業(yè)務培訓與日常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不同的審計項目作為模擬培訓,引入真實審計案例培養(yǎng)審計人員敏銳的審計思維和洞察力,為審計任期經濟責任工作有序、高效開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與此同時,審計機關也可以組織專題知識講座,對于相關的審計業(yè)務、審計知識、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實際案例、審計經驗和教訓等進行全面的剖析,增長審計人員的審計能力和素養(yǎng)。同時,審計機關也要重視對審計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情聚人,增強思想政治感召力,多關心和愛護審計人員,在細微之處見真情,如生日祝福、保險福利、定期表彰等等,使得審計機關的相關審計人員更好地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聰明才智、愛崗敬業(yè)、默默奉獻。
綜上所述,審計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的工作是一項不可替代、非常嚴謹?shù)墓ぷ?。國家各級審計機關及其從業(yè)人員要重視對審計工作方法、審計思路和方案的深化和改革,不斷擴大審計工作的宣傳和指導,為審計工作更好地實施和開展提供穩(wěn)定、有序的審計環(huán)境,重視審計人才的培養(yǎng)與審計隊伍的建設與壯大,推動審計工作更好、更快地開展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