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東蘭縣鮮食玉米大斑病流行原因及綠色防控措施探析

      2021-12-26 07:17:39黃凱華
      南方農業(yè) 2021年10期
      關鍵詞:東蘭縣斑病病株

      黃凱華

      (東蘭縣植保植檢站,廣西東蘭 547400)

      東蘭縣地處廣西西北部,云貴高原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帶,是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山區(qū)農業(yè)縣。東蘭縣種植鮮食玉米已有25年的歷史,目前主栽品種有超甜玉米、紫色玉米和白糯玉米等系列品種。鮮食玉米生長周期短、種植成本低、經(jīng)濟效益高,深受農民的喜愛,近年來已被東蘭縣政府列為脫貧攻堅的特色產業(yè)。2019 年東蘭縣鮮食玉米播種面積536.9 hm2,鮮苞產量9 960.56 t,總產值4 482.25萬元,種植區(qū)農民人均增收983.7 元,為全縣脫貧增收作出了重大貢獻。

      隨著東蘭縣鮮食玉米的常年復種栽培,農田土壤累積了大量的有害菌源,大斑病已成為玉米生產的主要病害,尤其是地勢低洼、光照不足、密度過大的田塊病害更重,對玉米產量和品質造成重大的影響。據(jù)2020 年在東蘭縣三石鎮(zhèn)納合村、隘洞鎮(zhèn)板老村、東蘭鎮(zhèn)委榮村等玉米主產區(qū)調查185 戶13.7 hm2,其中超甜玉米、紫色玉米、白糯玉米大斑病的病株率分別為18.7%、26.4%、37.2%,鮮穗減產率分別達16.3%、23.8%、34.9%。

      因此,識別和掌握大斑病的癥狀特征、流行原因,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對于保障鮮食玉米產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發(fā)生現(xiàn)狀

      大斑病是東蘭縣鮮食玉米生產的主要病害,其為害面積大、傳播速度快、發(fā)生程度重。2019 年東蘭縣大斑病發(fā)生面積173.6 hm2,占鮮食玉米播種面積的32.3%,當?shù)剞r民稱之為“枯葉病”。大斑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其次為害葉鞘和苞葉。在發(fā)病初期,先從下部老葉開始呈水漬狀褐色小斑,后沿葉脈向兩邊擴展,呈黃褐色長梭型大病斑,長5~13 cm,寬l~2 cm。病斑融合后,整張葉片枯萎死亡。在田間溫度與濕度適宜條件下,病斑常出現(xiàn)灰色霉狀物,尤其是靠近地面的老葉,更容易被感染[1]。玉米發(fā)病后,葉綠素減少,光合作用降低,養(yǎng)分運輸受阻,苞穗禿尖干癟,籽粒變黑腐爛,嚴重影響鮮穗產量和外觀品質。

      2 流行原因

      據(jù)東蘭縣植物保護站2010—2019年田間調查,鮮食玉米大斑病主要發(fā)生在6—9月,其中早玉米在抽雄揚花期、晚玉米在拔節(jié)孕穗期發(fā)生較重。玉米收獲后,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附在病殘體內越夏或越冬,成為后作的初侵來源。病菌侵入玉米植株10~15 d 后,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2]。大斑病的流行發(fā)生除與品種抗病性有關外,還與氣候環(huán)境、栽培管理有重大關聯(lián)。

      2.1 品種抗病性低

      2010—2015 年,東蘭縣種植的鮮食玉米品種有本地白糯玉米、南糯908、桂糯520、柳糯586、脆甜糯6 號、香糯8 號、京科糯120、蘇玉糯901 和蘇科糯3號等,這些品種抗病力較低,大田病株率達32.9%~46.7%。2015 年以來,東蘭縣引進推廣懷遠糯2 號、河糯1 號、桂甜糯525、珍珠糯5 號、桂甜612、廣良甜27、桂甜613、正甜68 等新品種,田間病株率只有3.7%~8.1%,在東蘭縣14 個鄉(xiāng)鎮(zhèn)種植表現(xiàn)為優(yōu)質高產、抗病抗倒的特性。

      2.2 長年連作復種

      由于鮮食玉米易種易管,種植效益高于普通玉米,東蘭縣農民習慣在同一塊地連作復種5~8年,前作玉米秸稈大量堆積田間,造成病原菌累積增加,成為后作病害流行的重要來源。同時由于每年種植2~3 次,大田農家肥施用量少,土壤有機質下降,養(yǎng)分虧空失衡,導致玉米抗病力弱,從而增加了病害的感染機率。此外,農民在種植中,為了追求鮮穗高產,普遍實行高密度栽培,每667 m2種植4 200 株以上,造成田間郁蔽,通風透光不良,也加重了大斑病的發(fā)生流行。

      2.3 氣候環(huán)境因素

      據(jù)東蘭縣2010—2019年氣象資料顯示,全縣年均氣溫19.2 ℃,年降雨量1 568 mm,年日照時數(shù)1 563 h,無霜期317 d,每年降水集中在5—9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3.6%。由于夏秋雨熱同期,氣溫20~35 ℃,相對濕度75%~90%,土壤與空氣濕度大,為玉米大斑病的擴散流行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條件。同時,一些低海拔山區(qū)雖然降水正常,但遇上持續(xù)陰雨寡照或暴風天氣也會加重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生。

      3 綠色防控措施

      針對東蘭縣鮮食玉米大斑病的流行規(guī)律特點,結合東蘭縣植保站近年來的綠色防控經(jīng)驗,在防治策略上應以農業(yè)防治為主,結合必要的藥劑防治措施,把田間病害降到最低限度。

      3.1 強化玉米健身栽培

      3.1.1 選植抗病良種,實行輪作栽培

      在種植中,應選擇抗病強、米質優(yōu)、產量高、穗型好的鮮食玉米良種,如桂糯615、桂甜181、天貴糯932、廣甜糯1 號、桂糯518、渝甜糯1 號、珍彩糯1號、桂花糯522、碗碟河糯606、河糯618 等,這些品種高抗大斑病,可大幅度減少田間病害發(fā)生。同時采取錯季播種的辦法,盡量避過當?shù)卮蟀卟〉母甙l(fā)期,以降低感染風險。此外,在玉米種植老區(qū),尤其是在老病區(qū)栽培中,應與水稻或紅薯、黃豆、花生等作物輪作,間隔時間應在2 年以上,同時做好播種前土壤消毒,以防治土傳病害[3]。在實行水旱輪作時,灌水耙田要全部打撈懸浮菌核,以減少病原菌的擴散蔓延。

      3.1.2 清除田間雜草,減少病源傳播

      在每季鮮食玉米收獲后,應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將病株殘體集中燒毀。在玉米抽雄期間,要剝去植株下部的病葉帶出田外深埋。對青枝無病的玉米秸稈粉碎作家畜飼料過腹還田。以玉米秸稈制作堆肥的須經(jīng)高溫發(fā)酵處理,堆漚時間應在60 d 以上,以殺死堆肥中的病菌蟲卵,減少后作病害發(fā)生[4]。

      3.1.3 合理稀播與施肥,提高玉米抗病力

      根據(jù)鮮食玉米品種的株型特性,實行合理稀播。對平展型玉米品種種植密度應掌握在3 500~3 700 株/667 m2,半緊湊型品種密度控制在3 800~4 000 株/667 m2為宜,以利田間通風透光。在施肥上應以有機肥為主,實行氮、磷、鉀和鈣、鎂、硫、鋅等肥料配合施用,基肥每667 m2施入花生麩120~150 kg、草皮灰300~350 kg、腐熟牛羊糞1 200~1 300 kg、尿素10~15 kg、鈣鎂磷肥45~50 kg、硫酸鉀15~20 kg、鋅肥2 kg。所有基肥在整地時全層深施,以促進玉米強根健株。追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10~11 葉)每667 m2施用人畜糞尿900~1 000 kg、45%玉米專用復合肥(N20P7K18)50~60 kg,結合大培土深施10~15 cm,以滿足玉米高產對養(yǎng)分的需要,全面提高玉米的抗病力和抗倒力。

      3.2 及時選用對口藥劑防治

      在開展大田藥物防治時,應注重“病前防、病初治、病重交叉用藥”的策略,降低防治成本和環(huán)境污染[5]。據(jù)東蘭縣植物保護站2019 年的不同時期藥防試驗結果,在鮮食玉米大班病發(fā)生前每667 m2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0 kg噴霧,至抽雄期大斑病的病株率只有2.6%~4.7%;在6 葉期發(fā)病每667 m2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 kg噴霧,至吐絲期大斑病的病株率為6.9%~8.3%;在8 葉期發(fā)病每667 m2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60 kg 噴霧,至鮮穗收獲期大斑病的病株率達17.4%~23.5%;在10 葉期發(fā)病每667 m2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60 kg 噴霧,至玉米黃熟期大斑病的病株率達36.2%~49.7%。為防止玉米大斑病的發(fā)生流行,在生產上應重點抓好苗期預防,當病株率達5%時應及早用藥防治。噴藥時應選擇晴天進行,藥液要噴灑到玉米所有葉片上,視田間病情每隔8~10 d 噴施1 次,交叉使用對口藥劑,連噴2~3 次即可收到明顯效果。在收獲前20 d 應禁止噴藥,以確保鮮穗食用的安全性。

      猜你喜歡
      東蘭縣斑病病株
      茶輪斑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拮抗菌篩選
      黃瓜靶斑病咋防治
      豌豆抗白粉病資源田間評價試驗
      新農民(2020年22期)2020-08-31 01:32:08
      中國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進化差異的探究
      科學咨詢(2020年10期)2020-04-01 03:43:16
      廣西石漠化地區(qū)退耕還林工程對農戶緩解貧困的影響分析
      績溪縣水稻紋枯病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意見
      東蘭縣桑蠶生產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及其發(fā)展對策
      東蘭縣果桑發(fā)展的前景分析覃啟洺黃煥元
      淺析東蘭文化資源及法律保護
      煙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双牌县| 兴宁市| 濮阳县| 朔州市| 马公市| 双城市| 华坪县| 商水县| 拉萨市| 承德县| 荣成市| 巧家县| 敖汉旗| 玛多县| 调兵山市| 余江县| 鹰潭市| 都安| 福清市| 波密县| 定西市| 兰坪| 泸定县| 家居| 玉屏| 南平市| 玉门市| 义乌市| 萨嘎县| 东乌| 南昌市| 宣汉县| 清徐县| 婺源县| 甘南县| 乌拉特前旗| 泰顺县| 化德县| 佛学| 新泰市| 莱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