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富人的政治經(jīng)濟學”與“窮人的道德經(jīng)濟學”
      ——《瑪麗·巴頓》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

      2021-12-28 19:50:07徐小芳
      隴東學院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卡遜爾夫人巴頓

      徐小芳

      (安徽財貿(mào)職業(yè)學院 公共教學部,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問題的提出:“我不懂政治經(jīng)濟學”

      蓋斯凱爾夫人(Mrs.Gaskell,1810-1865)是維多利亞時代著名的女性小說家,與奧斯丁、勃朗特姐妹等齊名,與狄更斯、薩克雷等人一道被馬克思譽為“現(xiàn)代英國的一批杰出的小說家”[1]?!冬旣悺ぐ皖D》(1848)是蓋斯凱爾夫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文學作品中第一次以勞資沖突為主題,揭露了資產(chǎn)階級工廠主的唯利是圖和麻木不仁,表現(xiàn)了對下層貧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說剛一發(fā)表就讓蓋斯凱爾夫人一舉成名,讀者與文學批評界好評如潮。譬如,同時代的著名的社會評論家、歷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1795-1881)對《瑪麗·巴頓》的評價頗高,認為“對每個讀過此書的人都會大有好處”[2]。然而,也有異議者,威廉·明托(William Minto)1877年在《雙周評論》撰文公開挑戰(zhàn)蓋斯凱爾夫人的“聲望”:“沒有人會想將蓋斯凱爾夫人與狄更斯和薩克雷放在一個等級,蓋斯凱爾夫人的作品應該在那些沒有雄心的、有自知之明并且只對自己負責的人那里有更高的地位?!盵3]威廉·明托指責蓋斯凱爾夫人作品沒有大格局,“沒有雄心”,其根據(jù)竟然是蓋斯凱爾夫人在《瑪麗·巴頓》“前言”中那句“不懂政治經(jīng)濟學”的說辭。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雜音”竟相伴蓋斯凱爾夫人身后一百五十年的評論中,而當代著名的英國文學批評家戴維·塞西爾(David Cecil)和利維斯(Leavis)更是試圖將蓋斯凱爾夫人打入“冷宮”!在塞西爾看來,蓋斯凱爾夫人是“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工業(yè)題材并不適合她的寫作,因為其中所涉及的政治和經(jīng)濟方面的知識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圍,不符合她的女性氣質。利維斯在《偉大的傳統(tǒng)》(The Great Tradition,1948)一書中將蓋斯凱爾夫人與特洛羅普(Trollope)、夏洛蒂·永格(Charlotte Yonge)等人一起貶斥為維多利亞時代的次等小說家。

      這些紛紛擾擾、是是非非,很大程度上皆因一句“我不懂政治經(jīng)濟學”而為。這句話出自《瑪麗·巴頓》“前言”中,有必要較完整轉引一下:“我對政治經(jīng)濟學和貿(mào)易理論一竅不通。我竭力使我的寫作忠于事實,如果我的敘述附和了或是觸犯了某種制度,那么無論贊成或反對,都并非出于本意。”[4]4對此,評論界有種種解釋,歸納起來無外乎三大類:第一類認為,如蓋斯凱爾夫人親口所承認,她確實不懂政治經(jīng)濟學,威廉·明托、塞西爾就是這一看法的主要代表。第二類是中間派,即一方面承認蓋斯凱爾夫人的說辭有自謙的成分,另一方面又認為具有一定客觀成分,她應該不太懂政治經(jīng)濟學??ㄔ装?Louis Cazamian)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雖然她在撰寫《瑪麗·巴頓》以前讀過亞當·斯密的理論,但是她并不適合建構有別于斯密理論的任何政治經(jīng)濟學理論,就像狄更斯不適合建構有別于李嘉圖學說的任何理論一樣。”[5]第三類認為這顯然是“自謙”,尤其是將這段話完整地看,它既是盡量避免筆墨官司的程式化托詞和策略,又是對當時“主流”的政治經(jīng)濟學的抗拒與反諷。

      據(jù)考證,蓋斯凱爾夫人實際上廣泛閱讀過政治經(jīng)濟學方面的書籍,對政治經(jīng)濟學有深入的研究。正如克里斯托弗·林德納(Louis Cazamian)所說的,從她的書信中可以看出她“在政治經(jīng)濟學領域里涉獵甚廣”“光是她的小說也表明她不僅對貿(mào)易理論有深刻而透徹的理解,而且還牢牢地把握了這些理論在社會實踐中的運作方式”[6]。力證蓋斯凱爾夫人對當時“主流”的政治經(jīng)濟學之抗拒的證據(jù)是她父親的系列論文及其對她的影響。1824至1825年間,其父親史蒂文森曾在布萊克伍德的愛丁堡雜志(Blackwood’s Edinburgh Magazine)上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批判以馬爾薩斯為代表的經(jīng)濟學家,他認為這些聲稱“市場機制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最佳指導”的政治經(jīng)濟學家是“科學的迷宮里瞎了眼的向導”[7]。蓋斯凱爾夫人深受父親影響,對冰冷無情的政治經(jīng)濟學也避而遠之。

      常言道真理越辯越明。蓋斯凱爾夫人是否懂政治經(jīng)濟學,以及對政治經(jīng)濟學有多深程度的研究,文學批評界也越來越形成正面的評價。但毋庸諱言,闡釋與挖掘的深度還遠不夠,更多的是強調其對于19世紀資產(chǎn)階級政治經(jīng)濟學的批判面,而對其政治經(jīng)濟學的建構方面則語焉不詳。出現(xiàn)這種研究狀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過于偏重《瑪麗·巴頓》的階級矛盾的政治主題,而對貫穿小說始終中的約翰巴頓的問題——富人與窮人問題之經(jīng)濟學關注不夠。鑒于此,本文擬以《瑪麗·巴頓》為核心文本,以“富與窮”的經(jīng)濟學問題為主題,整體性地揭示蓋斯凱爾夫人的政治經(jīng)濟學思想,以期進一步推動相關研究深入。

      二、對“富人的政治經(jīng)濟學”的批判

      正如雷蒙·威廉斯在《文化與社會:1780-1950》一書中所高度評價的:“《瑪麗·巴頓》,特別是前幾章,是對19世紀40年代工業(yè)苦難最感人至深的文學反映。這本書真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是它用自己的語言,深刻有力地記錄了勞工階層的日常生活感受”[8]97、“很少有人像蓋斯凱爾夫人那樣對工業(yè)社會窮苦階層的痛苦如此深刻地感同身受”[8]100。客觀地說,這種“感受”與批判的力量很大程度受益于蓋斯凱爾夫人對“富人政治經(jīng)濟學”“逐利”“剝奪”“冷酷”的本性熟諳。

      (一)“逐利”“剝奪”的政治經(jīng)濟學

      逐利性是經(jīng)濟活動的基本屬性,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拋棄經(jīng)濟與社會責任,演變?yōu)橐灾鹄麨槲ㄒ荒繕?,唯利是圖,尤其是建立在無情的剝奪基礎上,那無異于強搶與豪奪。

      蓋斯凱爾夫人在《瑪麗·巴頓》中的寫作手法很高超,很少直接描寫工廠主們經(jīng)營與利潤情況,但資本家們的唯利是圖的動機與本性被老卡遜在失子之痛后和盤托出,“把一切力量集中在一個目標上”[9]513,“追求著金錢、地位、名譽、處處要出人頭地”[9]514。除了文尾這樣的正面闡述外,小說中更多地通過“富與窮”的對比,尤其是通過對工人的“剝奪”來揭示的。

      小說的開篇,約翰·巴頓就控訴道;“我們有氣力上一天工,就給他們做一天奴隸;我們流了血汗,他們掙了家業(yè),可是兩方面完全隔絕,象兩個不同的世界,當真的,好比《圣經(jīng)》里的財主和乞丐一樣,他們中間有著一條跨越不過的鴻溝溝;可是我也明知道哪一方面占得了便宜……”[9]11。這位可憐的織工始終想不明白,為什么他的老板們能夠從原來的房子一次一次地搬到更好的房子里去居住,最后又總是蓋造一所比以前所有的房子都來得華麗的住宅;或者從合伙組織里抽回資金,或者賣出工廠,在鄉(xiāng)村中置上一大片莊園,可是做織工的人,眼看著這些資財是他和他的伙伴們掙來的,自己卻要身受減削工時、克扣工資、裁員解雇等等的遭遇,老是為孩子們的面包在不斷掙扎……兩方面的對照實在太鮮明了。約翰·巴頓對此的困惑近于“偏執(zhí)狂”的程度,“一天到晚不斷地在他腦子里作祟”[9]223。這是一個怎樣的問題呢,蓋斯凱爾夫人總結道:“約翰·巴頓心里那個推不開的思想,也就是最后決定他在世上的命運的那個思想,便是關于富人和窮人的問題”[9]224。其實,對于這一個問題的實質,蓋斯凱爾夫人借約翰·巴頓之口已經(jīng)詮釋得非常深邃與前瞻——資本的逐利性與無償?shù)膲赫趧恿?。“你會說(至少有很多人這樣說):他們有資本,我們沒有資本。要知道,我們的勞力就是我們的資本,我們也應當收利息。他們的資本隨時隨刻可以取得利潤,我們的資本卻始終不起息,否則他們怎么能那樣窮奢極欲呢?況且他們里面有許多全是白手起家的:卡遜、鄧康、孟杰,還有不少旁的人,他們到曼徹斯特來的時候,除了一身衣服以外,什么都沒有,他們現(xiàn)在卻有了成千成萬的家私,沒有一樣不是我們的勞力替他們掙來的……”[9]82毫不夸張地說,對“勞動力也是資本”的深刻洞見表明了蓋斯凱爾夫人政治經(jīng)濟學思想的高度。馬克思后來在《資本論》里正是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通過區(qū)分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揭示可變資本(勞動力)是剩余價值的源泉,找到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

      (二)“奢靡”與“冷酷”的政治經(jīng)濟學

      小說《瑪麗·巴頓》運用文學的筆調,寥寥幾句就勾勒了工廠主們及其子女醉生夢死的“奢靡”生活。“卡遜的住宅很漂亮,一切陳設都不惜工本……花費了無數(shù)的金錢,房間里的裝飾都很精致美雅”[9]83。卡遜的兒子“衣服剪裁得宜,熨燙挺括,比他父親更有紳士氣派”[9]86;卡遜的小女兒愛美為一朵玫瑰花費半個多金鎊毫不痛惜,并口口聲聲說,“沒有了花和香水是活不成的”“沒有了它不能生存”“沒有了花,做人就沒有意思”[9]87。她的兩個姐姐經(jīng)常出入各種舞會宴會,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這樣的奢靡,在小說同一章節(jié)里(“貧窮與死亡”)戴文保家的凄凄慘慘的境況反襯得更加刺眼。戴文保一家住在惡臭的地下室,“一件家具也沒有;不要說是人,就連豬狗在那里也待不了幾天”[9]80,奄奄一息的戴文保“睡在一個又潮又霉的草墊上,哪怕是一條狗,對它也會搖頭”[9]77-78,“家里連一塊煤也沒有,就連一塊冷甘薯也沒有”[9]74。

      與資本家的奢靡生活相對更讓人痛恨的是為富不仁。蓋斯凱爾夫人把19世紀資產(chǎn)階級政治經(jīng)濟學的“冷酷”作為一個重要面相進行了批判。約翰·巴頓善惡易位,走上謀殺犯罪之路,盡管有生活困頓、兒子與妻子相繼撒手人寰造成的悲痛與怨恨的心態(tài),但資本家的冷酷,尤其倫敦遞交請愿書被拒、與廠主工資議價談判失敗,是壓垮與逼迫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用小說中約伯·李的話說,最使他傷心和沉痛的,便是那許多穿著漂亮的衣服、吃著豐富的菜肴、口袋里裝滿了金錢的人不肯與他親近,不管他的心里憂愁或是快樂,不管他死或是活,不管他升天堂或是墮地獄”,這樣冷酷的態(tài)度“在窮人心里比沒有吃食更加沉痛,使他們的饑餓更加難熬”[9]518。

      在小說中,相較于憲章派倫敦請愿被“冷酷無情”地拒絕——“我們的話沒有人理睬,我們只能對上帝去講了!我們就是眼晴里哭出血來,現(xiàn)在也沒有人肯聽?!盵9]127工人與廠主工資議價談判的細節(jié)寫得更詳盡,資本家“冷酷”的經(jīng)濟學立場展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扼要地說,主要有三點:一是冷酷的人性假設,即認為人總是會貪得無厭。從這樣的人性觀念出發(fā),他們認為如果這次工資談判讓步了,“如果這一次屈服了,便永遠要屈服了”[9]228,“就造成了危險的先例”[9]239;甚至認為這樣的妥協(xié)讓步,“就是教導工人來做主人:要是以后他們再有什么異想天開的玩意兒,他們便懂得用罷工的辦法來達到目的了”[9]240。二是冷酷的利益算計。廠主們在同意與工人們進行談判的同時,卻到處張貼招聘廣告,吸引邊遠地區(qū)以及其他城市的工人,他們盤算的是再低廉的工資也會有人從事,因而壓根沒有打算在談判中做出實質性讓步,即使稍微讓步一些,“就象用冰糖葫蘆哄小孩一樣,用一些代價去買個安寧”[9]239。同時,作為社會上強勢的一方,任何不利情況都比工人階級更能承受,更會處變不驚。三是冷酷的博弈思維。這種冷酷的博弈思維,蓋斯凱爾夫人用一神教的語言一語道破,就是零和博弈:“廠主們中間沒有一個人想到把工人們當作弟兄和朋友來看待,他們竟好象知理明義的人一般,公開地、清楚地、反復地陳述和研究著當前的形勢;大家都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自己犧牲,同時也希望工人們跟著一同犧牲?!盵9]239

      (三)漠視“感情”與“思想”的“計量”經(jīng)濟學

      我們在前面第一部分爬梳蓋斯凱爾夫人懂不懂政治經(jīng)濟學的問題時,明確指出,受父親的影響,蓋斯凱爾夫人抗拒當時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計量”經(jīng)濟學。這種經(jīng)濟學把亞當·斯密的“自利心”、分工理論、“看不見的手”等豐富內(nèi)涵庸俗化,傾向于用抽象的人性論、供需關系和市場模式、可以量化的數(shù)據(jù)和指標來談經(jīng)濟問題。在《瑪麗·巴頓》中,蓋斯凱爾夫人通過卡遜與約伯·李的對話,學理層面梳理出的這些批判都無一例外地提到。

      當卡遜以生產(chǎn)面包的廠主與生產(chǎn)衣服的廠主之間的交換受市場、供需、技術改進等因素制約為例,分析廠主之難時,約伯·李洋洋灑灑說了一大段,我們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出來:“你永遠不能把事實當作固定的數(shù)量來計算,硬說兩個事實相加,結果一定變成個什么樣子。上帝給了人類感覺和熱情,那些是不能算進問題里去的,因為它們一直在變動,永遠不會固定。上帝也給了人類弱點;不拘定一種方式,可以有種種的方式。這一個是身體衰弱,另一個是精神衰弱,第三個是沒有堅強的意志,第四個是不能辨別是非,諸如此類的情形……管它媽的事實不事實!”(著重號為引者所加)[9]521而這段話之前,約伯·李也申明自己不懂政治經(jīng)濟學,“我能斷定說,你們受的苦不會象我們受的那樣大;我雖然沒有研究過政治經(jīng)濟學,這一點我是懂得的。我知道我沒有學問,可是我有眼睛?!盵9]52019世紀“主流”的政治經(jīng)濟學被斥為“眼瞎”,又一次與她父親那篇論文研判完全一致。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這里使用的“計量”經(jīng)濟學和經(jīng)濟學科的計量經(jīng)濟學的分支不是一個意思,蓋斯凱爾夫人意在批判其庸俗化,尤其是漠視人的“感覺”與“熱情”,而對真正有統(tǒng)計價值的問題卻視而不見。小說中寫了這樣一個細節(jié),巴頓對于縮短工作時間的提議,有這樣一個數(shù)據(jù)佐證:“工場里絕大多數(shù)的意外事件都是在工作的最后兩小時中發(fā)生的,那正是在工人們身體疲乏,精神渙散的時候。醫(yī)生說這是完全真的……”[9]106

      三、建構窮人的道德經(jīng)濟學

      現(xiàn)在學術界一般認為E.P.湯普森在《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一書中第一次使用“道德經(jīng)濟學”術語分析糧食騷動[10]55-61,在《共有的習慣》中對這一概念的內(nèi)涵做了系統(tǒng)的闡釋與辯護[11]。詹姆斯·C.斯科特的《農(nóng)民的道義經(jīng)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進一步擴展了這一概念的應用范圍與學術影響[12]。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瑪麗·巴頓》中,蓋斯凱爾在批判現(xiàn)代政治經(jīng)濟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反思工人與廠主的關系、富與窮的問題過程中,提出的思路與理念與E.P.湯普森、斯科特等學者的道德經(jīng)濟學高度契合,因而我們也借用這一概念。其具體意蘊,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生存?zhèn)惱?/h3>

      斯科特認為農(nóng)民的道義經(jīng)濟學之首要的、核心的原則是“安全第一”的生存?zhèn)惱?。在《瑪麗·巴頓》中,瑪麗·巴頓喊出了“需要就是權利”[9]149,誰的生產(chǎn)需要大誰的權利就大?!叭艘欢ㄒ燥垺盵9]61,解決與保障人的基本生存需要,這是任何經(jīng)濟學原理所無法回避的首要問題。E.P.湯普森在考察18世紀英國的糧食暴亂時,認為“它得到更古老的道德經(jīng)濟學的支持而合法化,這種準則告誡人們:任何哄抬食品價格、靠人們?nèi)粘1匦杵穪砟踩”├牟还侄味际遣坏赖碌??!盵10]56同理,工人們希望倫敦的大佬們認識到,“沒有一個人生到世界上來不要吃,如果他們連這一點兒也不能跟我們想辦法,那么,我們簡直不明白這班人還有些什么用處?!盵9]110當這樣的要求被拒絕時,憲章運動也就不可避免了?!耙且粋€人為了免得讓兒女餓死,情愿犧牲一切去求得工作,但結果不管他怎樣甘心吃苦耐勞,依舊尋覓不到,他心里的感觸是可想而知的了”[9]520,于是“發(fā)生了怨恨,引動了肝火,變成了瘋狂;在發(fā)瘋當中犯下了大罪,闖下了大禍”[9]522也必然是在情理之中。因而,從道德經(jīng)濟學這個層面的涵義來審視的話,這本小說就是控訴“逐利”“剝奪”“奢靡”的富人政治經(jīng)濟學,伸張窮苦大眾的生存安全與權利。

      (二)責任倫理

      窮苦大眾的生存?zhèn)惱硗瑫r也是廠主的責任倫理。在《瑪麗·巴頓》中,對于這種責任倫理主要從兩個層面進行了強調與闡發(fā):一是主觀上廠主們是否認同他們的責任感,尤其是否真正了解工人們的生存境況。在小說中,工人們每次在訴說他們的悲慘的生活時,對“財主們并不知道窮人遭受著這樣的苦痛”[9]11之類的話總是嗤之以鼻,認為“他們要是真不知道,就該設法去知道”[9]11。二是客觀上廠主們是否會盡力履行他們的責任倫理。用小說中的話說,“廠主們究竟有沒有力量去解除工人們所熬受的孽障”[9]522。這兩個方面也是約伯與卡遜最后對話的重要主題。約伯質問卡遜,“有沒有在運用你全部的力量,去減輕一些你們發(fā)了大財所造成的孽障”[9]522。在約伯看來,“上帝讓我們享受一種福祉,他同時也派給我們一份應盡的責任;快樂人的責任就是去幫助苦難人來擔負責他們的不幸?!盵9]521而卡遜借口說“要是每個人都能依靠自己,不去仰賴人家,一切便要好得多”[9]522,以此試圖規(guī)避企業(yè)的社會責任。

      (三)溝通倫理

      道德經(jīng)濟學的生存?zhèn)惱砼c責任倫理關涉工人與廠主雙方,其溝通倫理問題是其應有之義。相較于生存?zhèn)惱砼c責任倫理,蓋斯凱爾夫人更重視溝通倫理。在他看來,工人與廠主“因共同利益結合在一起”“理應緊密團結”[9]2,然而由于缺乏溝通,兩個階級常常深陷于誤解、分歧、紛爭、沖突與仇恨之中。以工資議價談判的失敗,除了前文概括的冷酷的人性假設、冷酷的利益算計、冷酷的博弈思維等原因外,最重要的是雙方?jīng)]有真正坐到一起對話與溝通,雙方都試圖以“威嚇”“暴力”強迫對方屈服與讓步,缺乏走出零和博弈的智慧與妥協(xié)。除了通過對話形成共識外,蓋斯凱爾夫人還特別強調“體諒”與“尊重”的價值。比如,工人們?nèi)绻嘈庞腥嗽陬檻z他們的苦痛,他們吃苦的耐力之強超過想象[9]523;然而,如果是受到漠視,那種苦痛比饑餓還要難熬[9]518。

      (四)情感倫理

      在道德及其評判問題上,有理性倫理學與情感倫理學之分。蓋斯凱爾夫人所心儀和建構的道德經(jīng)濟學具有濃郁的情感倫理學基調。正如有的學者所洞見到的,蓋斯凱爾夫人希望在工人與廠主之間“充滿人性的倫理學而不是盲目的市場力量來支配”[13]。因而,在《瑪麗·巴頓》中,她提醒自己“要引起注意的是工人的感覺和思想”[9]29,“這篇故事所要努力表述的思想是曼徹斯特極大多數(shù)工人中間所形成的感情狀態(tài)”[4]4。她確實做到了,從情感倫理維度深入地描寫了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問題與矛盾,基本無人出其右。

      四、結語

      從思想史、文化史的大尺度看,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是近代西方歷史演進公認的幾個重要時段,而啟蒙主義之后西方文化逐漸分化與多元,但亦有其共同底色與一般趨勢,尤其在19世紀主要表現(xiàn)為以工業(yè)革命為引擎的工業(yè)主義文化。正如雷蒙·威廉斯所洞見到的,“如果不參考一組有趣的小說,我們將無法完整地了解工業(yè)主義的影響。這些小說創(chuàng)作于19世紀中期,不僅生動地描寫了當時動蕩不安的工業(yè)社會場景,而且也闡明了當時人們直接反應中的某些共同假設?!盵8]97在雷蒙·威廉斯列舉與探究的一組“工業(yè)小說”中,蓋斯凱爾夫人的《瑪麗·巴頓》與《北方與南方》赫然在列。不過,相較于《北方與南方》《瑪麗·巴頓》更多地被認為是反映階級矛盾的政治主題,即使是雷蒙·威廉斯也只是強調了該書“生動體現(xiàn)了一代人對工業(yè)主義帶來的新型可怕體驗的種種獨特反應”[8]98。一些批評家更是以蓋斯凱爾夫人一句“不懂政治經(jīng)濟學”的自謙之詞為口實,貶低《瑪麗·巴頓》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的價值。誠然,由于歷史與時代的局限,以及個人的階級立場、宗教信仰、認識觀念等原因,她豐富的政治經(jīng)濟學思想也雜糅著許多瑕疵,甚至是嚴重的不足,比如宣揚兄弟般友誼的階級調和論、宗教救贖思想等。但總地來說,瑕不掩瑜,是19世紀英國文學中批判富人的政治經(jīng)濟學、宣揚窮人的道德經(jīng)濟學的一面戰(zhàn)斗的旗幟。

      猜你喜歡
      卡遜爾夫人巴頓
      教授的“當真”
      故事會(2021年17期)2021-09-03 21:08:02
      巴頓(上)
      巴頓(下)
      巴頓(下)
      巴頓(上)
      蕾切爾·卡遜
      蕾切爾·卡遜
      中學生英語(2017年3期)2017-01-28 10:15:19
      失蹤的方格
      可惡的方磚
      切蛋糕
      木兰县| 贡嘎县| 任丘市| 兴宁市| 玉溪市| 马山县| 伊川县| 泰兴市| 泰宁县| 集安市| 阿勒泰市| 仙游县| 灵寿县| 革吉县| 泸溪县| 孝感市| 海安县| 温宿县| 南澳县| 河津市| 岢岚县| 新兴县| 游戏| 博爱县| 奈曼旗| 仁布县| 富裕县| 和顺县| 曲靖市| 高淳县| 宜章县| 余庆县| 兴隆县| 宁国市| 邓州市| 平塘县| 荃湾区| 德清县| 马鞍山市| 宝清县| 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