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超
(重慶市江南職業(yè)學校 重慶 402283)
當前,職業(yè)中學的生源復雜,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傳統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授課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在同一課堂學習相同的內容,學會了的會覺得索然無味,沒學會的又難以跟上,這就妨礙了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而分層教學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機會。筆者在本校的英語教學中進行了分層教學法的探索,教師在教學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樹立“猴子跳起來能摘到桃子”的教育理念,既要給他難度與壓力,也要給他信心與希望;對優(yōu)生采用“重能力,大容量”的教學方法,中等生采用“重方法,多激勵”的教學方法,學困生采用“重基礎,拉著走”的教學方法,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取得應有的進步,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主要做法如下:
教學中既要備教材,還要備方法、備學生。我先向學生宣傳分層教學的目的。使每個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的目的是劃定每個學生現有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因材施教,最終縮小差異,達到班級整體優(yōu)化。我根據學生的智力、心理潛能、學習基礎狀況、課堂表現、考試成績等因素的綜合分析,將學生分為上、中、下三個不同的層次,相應的確定為A、B、C三層,并以此確定相應的依次遞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采用的方法是:立足B層,扶持C層,發(fā)展A層。這是一個依次遞進的梯度分層,這個梯度一定要掌握在使C層學生吃的進、B層學生吃的好、A層學生吃的飽;還要使各層學生的目標制定除有適應性外,還要逐漸增加挑戰(zhàn)性,也就是讓學生會跳起來摘桃子。
教師在構建學習小組時,要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人數要合理;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平衡、組內存異、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小組一般由4個(優(yōu)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異的學生組成。這樣分組不但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個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1]。
小組成員之間要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要設組長,小組長要選組織能力強,有責任意識的同學來擔任,讓其來負責小組成員的分工、組織討論等。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發(fā)揚團隊精神,有效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如:記憶單詞。我規(guī)定每天記十個單詞,逐級考核。我考課代表,課代表考組長,組長考組員。每小組必須四人都合格,才算合格。合格后,上交合格小組名單,我再抽查,并給合格小組加分。小組內互幫互助,優(yōu)生帶差生,差生促優(yōu)生,小組間互相競爭,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風。
學生層次分清后,教師緊扣教學大綱和教材,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以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2]。教師備課時,從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到教具的準備,都考慮到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以面向中等生為基點,增加對高層次的提高要求和對低層次的補差要求。A層次學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都得到較大提高。B層次學生重點以掌握教材內容為主,力爭不存在缺、漏、忘、記憶混亂等現象,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層次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提高學習信心,激發(fā)潛能。
教學分層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現狀和學習目標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針對C層學生,教師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并適時補充他們所欠缺的知識,使他們聽得懂,要求C層學生回答一些比較簡單的或直接出自課本的基礎問題,使他們也有參與機會。B層學生在完成C層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教師要針對他們的弱項,給予專項訓練,查漏補缺,縮小與A層學生的差距,提高自信心,要求B層學生能背誦對話或教師規(guī)定的課文部分段落,A層學生在學好課本基礎知識外,要增加閱讀量,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要求A層學生能自己創(chuàng)設情景,自編對話并進行表演,或是自己組織語言復述課文。在課堂上,要使各層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不同層次的學生其接受能力,知識水平各異,老師布置作業(yè)也應體現不同層次。為此,我將作業(yè)分成三類: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學生可根據各自情況選擇做題,這樣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個性,使學生學得更加靈活,滿足學生的成功欲望,增強學生自主意識。課外,教師應定人、定時、定內容對學生進行輔導,差生作業(yè)實行面批面改,幫助找出出現錯誤的原因,引導他們矯正錯誤再學習;對中等生作業(yè)中的錯誤,先讓他們閱讀有關資料,自我分析原因,再強化訓練,自我糾正;優(yōu)生做作業(yè),要求養(yǎng)成自我檢查、糾正的習慣。通過這種培優(yōu)、輔差,使各層學生都有較大的提高。
成就感是人們順利完成一項工作的重要因素,學習也是如此。在以上分層授課的基礎上,學生順利完成了本層級的學習任務,而且經常越級答問和越級完成作業(yè),這時,教師應進一步培養(yǎng)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讓學生得到滿意的成績,將平時的課堂表現、作業(yè)、任務完成情況、單元測驗等方面全面考核并計入期末考試總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C層學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B層學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A層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
總之,分層次教學就是要讓A層次的優(yōu)生感到有壓力而不是停滯不前;B層次的中等生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就可以邁入A層生的行列;C層次的學困生覺得只要通過努力,逐漸縮小差距,有希望向B層次甚至A層次邁進。通過這樣的分層,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競爭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