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摘要:目的: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tài)護理干預效果進行分析。方法:取醫(yī)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通過隨機劃分模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改善情況。結果:護理干預前,觀察組患者SDS、SAS評分結果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結果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大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表現(xiàn),需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可發(fā)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焦慮狀態(tài);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見病癥,亦被稱之為CHF,有住院率、病死率高以及預后差等特點,以全身乏力、水腫、呼吸困難等為主要癥狀,機體不適感較強。正因如此,大多患者治療中易產(chǎn)生明顯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甚至治療與護理中表現(xiàn)不配合,導致治療效果受到影響。對此要求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如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幫助改善患者心理作用明顯。本次研究將就綜合護理干預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醫(yī)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男52例,女26例,年齡45-68歲,平均(52.5±4.5)歲,病程1-6年,平均(3.5±1.5)年,采用NYHA分級[1],其中Ⅱ級、Ⅲ級、Ⅳ級分別為39例、26例、13例。入選標準:①行超聲心動圖、常規(guī)心電檢查,且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②患者無認知障礙、精神病史等情況;③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以隨機劃分方式對78例患者劃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39例,對比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病程與NYHA分級等,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較分析。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方法,包括協(xié)助患者做各項檢查,按醫(yī)囑指導患者用藥,且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疑惑進行解答。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實施要點表現(xiàn)為:①個性化知識宣教,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便需熱心接待,向患者做簡單的疾病知識講解,并主動介紹責任醫(yī)生護士以及醫(yī)院環(huán)境。治療期間知識宣教內容則以疾病、治療與護理內容為主,可根據(jù)患者病情制定相應的宣教計劃,如文化水平較高患者采取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方式,對于文化水平較低患者做口頭宣教,且注意盡可能以通俗易懂語言為主;②強化心理護理干預方法,護理人員需主動傾聽患者主訴,對患者焦慮、抑郁表示理解,在此基礎上做好心理護理干預工作,如列舉成功治療病例,使患者治療信心強化,或采取注意力轉移法,如聽音樂、閱讀雜志書刊等,緩解患者焦慮心理;③良好病房環(huán)境營造,可在病房內擺放無毒害花草,或備置書刊雜志等,有助于患者心境的改善。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因機體不適感較強而產(chǎn)生焦慮心理,出保證用藥合理外,可考慮給予按摩等方式,幫助患者提高機體舒適度。
1.3觀察指標
引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2],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觀察評價,量表評分均以100分為滿分,評價包括無焦慮抑郁、輕度焦慮抑郁、中度焦慮抑郁與重度焦慮抑郁,分別以<50分、50-60分、61-70分、>70分表示。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由Excel表格匯總,引入軟件SPSS21.0做統(tǒng)計學處理,心理狀況評分計量資料對比通過t檢驗,描述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方式,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干預前,觀察組患者SDS、SAS評分結果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結果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作為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有病死率高、病程長、預后差等特點。從當前臨床治療實際看,主要以藥物控制方式為主,對幫助抑制病情惡化、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都有一定作用。但因長期治療下無法徹底痊愈,患者易失去信心,加之機體不適感較強,且對治療費用問題的考慮等,有明顯的焦慮癥狀出現(xiàn),甚至治療與護理中保持較低的配合度,影響治療效果。對此情況,需做好相應的護理干預工作,如個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強化心理護理干預、良好病房環(huán)境營造等。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結果包括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反映出綜合護理干預方法應用下取得的效果顯著。護理工作開展中,也可考慮引入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其強調對出院患者做好隨訪指導工作,如利用電話隨訪方式了解患者病情,給予用藥、飲食、運動等各方面的指導,且若發(fā)現(xiàn)患者有病情變化,需告知其復診治療。
綜上所述,大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表現(xiàn),需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可發(fā)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培克,葛萬霞.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tài)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15):5-6.
[2]趙英. 綜合性護理干預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tài)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34):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