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新,羅瑞鴻,李一偉,阮經(jīng)宙,劉 蕓
(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南寧南亞熱帶果樹科學觀測實驗站,廣西 南寧 530007)
【研究意義】秋蜜桃1號是廣西天峨縣從當?shù)靥覉@的芽變中選出的特晚熟蜜桃新品種,成熟期在9月底,果實大(平均單果重220 g)且均勻,果核小,可食率達96%,果肉清甜脆爽,風味純正,深受消費者青睞,栽培面積不斷擴大。但由于秋蜜桃1號生長發(fā)育期正值廣西地區(qū)高溫高濕天氣,果實易發(fā)生病蟲害、著色不良和品質(zhì)降低等問題,因此套袋成為必不可少的栽培措施之一。在桃栽培生產(chǎn)中對果實進行套袋處理,不僅可改善果實的果皮色澤和光潔度,提高果實外觀品質(zhì)和好果率,還可有效防止病蟲對果實的侵害,避免直接接觸農(nóng)藥,提高果實的商品性和食用安全性[1]。市場上果袋種類繁多,不同類型果袋對不同品種桃果實品質(zhì)影響不同。廣西天峨縣當?shù)毓r(nóng)普遍采用外黃內(nèi)黑雙層果袋,但果實成熟時的口感偏淡。因此,探究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品質(zhì)的影響,篩選適宜南方地區(qū)秋蜜桃1號生產(chǎn)的果袋,對秋蜜桃1號高品質(zhì)、低成本生產(chǎn)具有重要意義。【前人研究進展】在套袋技術(shù)的發(fā)展中,不同果袋對果實品質(zhì)影響效果不同,人們一直致力于尋找能生產(chǎn)更優(yōu)質(zhì)果品的果袋[2]。沈玉英等[3]開展湖景蜜露桃不同果袋套袋效果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白色紙袋套袋可促進其果實糖、香氣物質(zhì)和花色苷合成,但果實表面暗紅無光澤,而黃色袋套袋果實的綜合品質(zhì)優(yōu)于白色袋,橘紅色袋套袋能改變果皮底色,加快花青苷降解,使果實外觀光亮、高雅美觀。劉濤[4]研究發(fā)現(xiàn),白色無紡布袋套袋湖景蜜露桃果實的花色苷含量比商業(yè)黃色袋套袋高2.8倍。胡留申等[5]研究結(jié)果顯示,套雙層袋湖景蜜露桃果實的病蟲率最低,套雙層袋可促進果實葉綠素降解,果實底色呈黃色,果肉呈乳黃色,果面有光澤,套黃色袋的果實底色呈綠色,套白色袋雖可促進果實著色,但果實表面呈暗紅色無光澤。郭瑞等[6]研究表明,黃色單層紙袋處理后的桃果表現(xiàn)為果大、著色好和好果率高,果實內(nèi)在品質(zhì)降低程度小,經(jīng)濟效益高,因此在福建桃產(chǎn)區(qū)推薦使用黃色單層紙袋套袋晚熟桃果實。牛茹萱等[7]以隴蜜9號為試驗材料進行6種不同類型果實套袋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白色無紡布袋套袋果實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果實Vc含量和果實光亮度得以提高,同時在果實成熟時無需解袋,可較大程度解放人工勞力。馬瑞娟等[8]采用白、紅、黃、藍和綠5種顏色濾光膜制作成不同光質(zhì)果袋對油桃開展套袋試驗,與不套袋相比,均可顯著降低果實色素、可溶性固形物和總糖含量,其中套白袋果實的亮度值顯著降低但葉綠素a/b顯著升高,其他光質(zhì)果袋處理果實的亮度值、黃色飽和度、色飽和度和色調(diào)角均顯著升高,葉綠素a/b顯著降低;白袋處理果實的內(nèi)在品質(zhì)有所下降,但果面著色程度高,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和糖酸比指標與其他處理相比降幅較小,綜合品質(zhì)較好,因此建議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油桃生產(chǎn)上選擇白色果袋以改善果實的綜合品質(zhì)?!颈狙芯壳腥朦c】目前,有關(guān)桃套袋的應用研究較多,不同地區(qū)不同品種桃最適套袋種類不同,而針對秋蜜桃1號進行套袋的相關(guān)研究鮮見報道?!緮M解決的關(guān)鍵問題】選擇白色單層、黃色單層、半白半透明單層和外黃內(nèi)黑雙層4種類型果袋對特晚熟桃品種秋蜜桃1號果實進行套袋處理,分析其對秋蜜桃1號果實外觀和內(nèi)在品質(zhì)及相關(guān)酶活性的影響,以期篩選出適合秋蜜桃1號套袋的果袋類型,為南方地區(qū)秋蜜桃1號果實高品質(zhì)生產(chǎn)提供參考依據(jù)。
試驗于2019年在廣西河池市天峨縣八臘鄉(xiāng)那黃屯秋蜜桃基地進行。選擇生長、結(jié)果、干周、冠徑及樹勢等基本一致的秋蜜桃1號健壯樹為試驗用樹。果園土質(zhì)為沙壤土,管理水平中等,株行距為3 m×4 m,主干形整枝。供試果袋有4種,分別是雙層外黃內(nèi)黑紙袋(雙層袋)、單層白色紙袋(單白袋)、單層黃色紙袋(單黃袋)和單層半白色半透明果袋(透白袋),各果袋的基本信息見表1。
1.2.1 試驗設(shè)計 4月7日(第1次生理落果后)
表1 不同類型果袋的透光率、規(guī)格和產(chǎn)地信息
進行全株套袋處理,直至果實成熟。以單株為小區(qū),每處理4株,分別于果實成熟采收前的8月27日、9月3日、9月10日、9月17日和9月24日沿樹冠外圍距地面1.5~2.0 m處,每株各隨機采收5個果實,帶回實驗室立即測定單果重和縱橫徑等指標,然后用削皮器刮下果皮和果肉,分別用液氮迅速冷凍,-80 ℃保存?zhèn)溆谩?/p>
1.2.2 測定指標及方法 果實色素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進行測定;果實縱徑橫徑(果實大小)用數(shù)顯游標卡尺測量;單果重用電子天平稱量;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采用數(shù)顯手持折光儀(ATAGO)測定;奎寧酸、蘋果酸和檸檬酸含量及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用HPLC方法測定;總糖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山梨醇含量,總酸含量=奎寧酸含量+蘋果酸含量+檸檬酸含量;計算糖酸比;蔗糖酸性轉(zhuǎn)化酶和中性轉(zhuǎn)化酶活性采用酸性轉(zhuǎn)化酶試劑盒和中性轉(zhuǎn)化酶試劑盒(蘇州科銘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進行微量法測定。
采用 Excel 2016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制圖,以SPSS 19.0 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以Duncan’s 新復極差法進行檢驗。
從圖1可看出,透白袋處理秋蜜桃1號果實的果皮類胡蘿卜素含量隨著采樣日期的延后呈平緩下降趨勢,其他套袋處理桃果實的果皮類胡蘿卜素含量呈波動下降趨勢。其中,雙層袋處理果皮的類胡蘿卜素含量(1.50~2.54 μg/gFW)在整個采樣期均顯著低于其他套袋處理(P<0.05,下同),且含量變幅不明顯;透白袋處理采樣前期(8月27日和9月3日)的果皮類胡蘿卜素含量均顯著高于其他套袋處理,在采收時果皮的類胡蘿卜素是雙層袋含量的3.2倍,但與單黃和單白袋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下同)。說明在果實成熟采收時,與套用3種具有透光性的單層果袋相比,套用不透光雙層袋桃果實果皮的類胡蘿卜素含量顯著降低,而3種單層袋處理果實果皮的類胡蘿卜素含量間無顯著差異。
同一采樣日期圖柱上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下同On the same sampling da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on the column represen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same as below圖1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皮類胡蘿卜素含量的影響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fruit bags on carotenoid contents in peel of Qiumitao No.1
從圖2可看出,在果實采樣期間,單白袋和雙層袋處理桃果實果皮的葉綠素含量變化平緩,變幅較小,其中雙層袋處理果皮的葉綠素含量在整個采樣期間均顯著低于其他套袋處理;單黃袋和透白袋處理果皮的葉綠素含量總體上呈下降趨勢,且降幅較大,最后一次采樣與第1次采樣相比,分別下降88.32%和85.17%。說明在桃果實成熟采收時,與套用3種具有透光性的單層果袋相比,套用不透光雙層袋桃果實果皮的葉綠素含量顯著降低,套用單白袋和透白袋桃果實果皮的葉綠素含量相對較高。
從圖3~5 可看出,隨著采樣時期的延后,秋蜜桃1號果實的縱徑、橫徑和單果重均呈持續(xù)增長趨勢。其中,果實初次采樣(8月27日)時各套袋處理果實的縱徑、橫徑和單果重排序均為透白袋處理>雙層袋處理>單白袋處理>單黃袋處理,而采收時桃果實的縱徑、橫徑和單果重排序均為雙層袋處理>單白袋處理>單黃袋處理>透白袋處理;果實采收時透白袋處理果實的橫徑和單果重均顯著小于雙層袋處理,其他套袋處理果實的縱徑、橫徑和單果重均無顯著差異;果實采收時單黃袋和雙層袋處理果實的單果重增幅較大,分別比果實初次采收時增加155.92和151.28 g,而透白袋處理果實的單果重增幅最小,僅增加94.95 g。說明套用4種果袋均主要通過影響桃果實的橫徑進而影響單果重,尤其以套用雙層袋對增大桃果實橫徑和單果重的效果最佳。
圖2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皮葉綠素含量的影響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fruit bags on chlorophyll contents in peel of Qiumitao No.1
圖3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縱徑的影響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fruit bags on fruit vertical diameter of Qiumitao No.1
圖4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橫徑的影響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bag on fruit transverse diameter of Qiumitao No.1
圖5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單果重的影響Fig.5 Effect of different fruit bags on fruit single weight of Qiumitao No.1
2.3.1 果實酸含量的變化情況 從表2可看出,秋蜜桃1號果實的檸檬酸含量對不同類型果袋處理響應的變化較明顯。其中,第1次采樣(8月27日)時各套袋處理果實的檸檬酸含量間差異顯著,以透白袋和單黃袋處理較高;隨著采樣時間的延后,透白袋和單黃袋處理桃果實的檸檬酸含量均大幅度下降,分別從采樣初期的3.43和3.09 mg/g下降到成熟時的0.67和0.73 mg/g,二者無顯著差異;而單白袋處理桃果實的檸檬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成熟時桃果實的檸檬酸含量僅降至1.14 mg/g(高于采樣初期),雙層袋處理桃果實的檸檬酸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變化趨勢,成熟時升至1.24 mg/g(低于采樣初期),與單白袋處理無顯著差異,但二者均顯著高于透白袋和單黃袋處理。說明套用透白袋和單黃袋可顯著降低秋蜜桃1號果實的檸檬酸含量,而套用單白袋和雙層袋桃果實的檸檬酸含量相對較高。
從表2可看出,雙層袋處理桃果實的奎寧酸含量在采樣期間均低于其他套袋處理;在果實采收時,各套袋處理桃果實的奎寧酸含量較采樣初期均有下降,降幅在0.14~0.61 mg/g,其中雙層袋處理的奎寧酸含量與單黃袋處理無顯著差異,但二者均顯著低于單白袋和透白袋處理。說明與套用3種單層袋相比,套用雙層袋對降低秋蜜桃1號果實奎寧酸含量的效果最佳。
從表2可看出,采樣期間雙層袋處理桃果實的蘋果酸含量變化相對平穩(wěn),上升或下降幅度變化均較小,在果實采收時顯著低于其他套袋處理;單黃袋和透白袋處理桃果實的蘋果酸含量變化波動相對較明顯,均在9月3日出現(xiàn)最低值;單白袋處理桃果實的蘋果酸含量在整個采樣期總體上呈上升趨勢。
由表2可看出,各套袋處理桃果實的總酸含量波動變化趨勢各異,與第1次采樣時相比,采收時的總酸含量除單白袋處理升高外其他處理均降低。其中,單黃袋和雙層袋處理的總酸含量相近,分別為4.34和4.43 mg/g;單白袋和透白袋處理的總酸含量相近,分別為5.18和5.02 mg/g,且均顯著高于單黃袋和雙層袋處理。說明套用單黃袋和雙層袋可顯著降低秋蜜桃1號果實的總酸含量。同時,在果實采收時,各套袋處理桃果實的各酸組分中蘋果酸含量占比最高,其次為奎寧酸含量占比,檸檬酸含量占比最低(表3)。
2.3.2 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情況 從表4可看出,各套袋處理桃果實的蔗糖含量在采收時均比采樣初期有所增加。其中,單黃袋處理桃果實的蔗糖含量在采樣期間一直平穩(wěn)上升,采收時的蔗糖含量為77.51 mg/g,顯著高于其他套袋處理;透白袋處理桃果實的蔗糖含量變化趨勢與單白袋處理一致,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變化趨勢,且含量相近,采收時分別為65.57和66.65 mg/g;雙層袋處理桃果實的蔗糖含量在初次采樣時最低且顯著低于其他套袋處理,隨后上升較快,在9月17日下降后又上升,但采收時仍顯著低于其他套袋處理,為56.17 mg/g。說明套用單黃袋可顯著提高秋蜜桃1號果實的蔗糖含量,而套用雙層袋桃果實的蔗糖含量顯著低于其他類型套袋。
表2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酸含量的影響
表3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采收時酸含量占比的影響
從表4可看出,桃果實的葡萄糖含量在采樣期間受不同類型果袋影響的變化趨勢差異較明顯。其中,雙層袋和單白袋處理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變化趨勢,單黃袋處理呈上升—下降變化趨勢,透白袋處理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變化趨勢;果實采收時只有套用單黃袋桃果實的葡萄糖含量高于采樣初期,其他套袋處理的葡萄糖含量均低于采樣初期;果實采收時單白袋處理的葡萄糖含量最高,為12.18 mg/g,且顯著高于單黃袋和雙層袋處理。
從表4可看出,除雙層袋處理桃果實的果糖含量總體上呈平穩(wěn)上升趨勢外,其他套袋處理桃果實的果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波動變化。其中,采收時與采樣初期相比,單黃袋和雙層袋處理桃果實的果糖含量有所增加,單白袋和透白袋處理桃果實的果糖含量有所降低;采收時單黃袋處理桃果實的果糖含量最高,為3.74 mg/g,顯著高于其他套袋處理,而透白袋處理桃果實的果糖含量最低,為2.48 mg/g,且顯著低于其他套袋處理。說明套用單黃袋和雙層袋均可提高秋蜜桃1號果實的果糖含量,尤其以套用單黃袋的效果更佳。
從表4可看出,各套袋處理桃果實的山梨醇含量在采樣期間總體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但與初次采樣時相比,果實采收時的山梨醇含量變幅較小。其中,單黃袋雙層袋處理在采收前2周(9月10日)達最高值(分別為47.22和37.65 mg/g),其他套袋處理在采收前3周(9月3日)達最高值,繼而下降;透白袋處理桃果實采收時的山梨醇含量比初次采樣時升高,單黃袋、單白袋和雙層袋處理桃果實采收時的山梨醇含量比初次采樣時降低;采收時各套袋處理桃果實的山梨醇含量排序為單白袋處理(28.30 mg/g)>透白袋處理(25.39 mg/g)>單黃袋處理(23.87 mg/g)>雙層袋處理(15.59 mg/g),且雙層袋處理顯著低于其他套袋處理。說明套用雙層袋可顯著降低秋蜜桃1號果實的山梨醇含量。
從表5可看出,在采樣期間各套袋處理桃果實的總糖(主要為蔗糖)含量總體上表現(xiàn)為平緩上升(稍有波動)的變化趨勢。其中,采樣初期單白袋處理桃果實的總糖含量最高,單黃袋和透白袋處理居中,雙層袋處理最低;采收時單黃袋處理桃果實的總糖含量最高,為114.23 mg/g,與單白袋處理無顯著差異,但二者均顯著高于透白袋和雙層袋處理,而雙層袋處理桃果實的總糖含量最低,為84.64 mg/g,且顯著低于其他套袋處理。說明套用單黃袋可顯著提高秋蜜桃1號果實的總糖含量,而套用雙層袋會顯著降低桃果實的總糖含量。
表4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表5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總糖含量的影響
2.3.3 糖酸比的變化情況 從圖6可看出,透白袋處理桃果實的糖酸比在采樣期間總體上呈上升趨勢,雙層袋和單黃袋處理的糖酸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在采收前1周下降),單白袋處理的糖酸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在果實采收時,單黃袋處理桃果實的糖酸比(26.3)高于其他各套袋處理,而雙層袋處理桃果實的糖酸比(19.0)低于其他套袋處理。
圖6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糖酸比的影響Fig.6 Effect of different fruit bags on fruit sugar-acid rat of Qiumitao No.1
在進行果實糖相關(guān)合成酶活性測定時,可能由于儀器靈敏度不夠等原因,未檢測出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僅檢測到酸性轉(zhuǎn)化酶(AI)和中性轉(zhuǎn)化酶(NI)。從圖 7可看出,在采樣期間,單黃袋、透白袋和雙層袋處理桃果實的NI活性總體上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其中單黃袋和雙層袋處理桃果實的NI活性在9月3日最低,透白袋處理桃果實的NI活性在9月10日最低;單黃袋處理桃果實的NI活性最高,且整個采樣期均高于其他套袋處理,在果實初次采樣和采收時差異尤其突出;透白袋處理桃果實的NI活性在整個采樣期均最低;雙層袋處理桃果實的NI活性在整個采樣期變幅均較小;而單白袋處理桃果實的NI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在采收前1周下降),果實采收時的NI活性與透白袋和雙層袋處理接近。
在AI活性方面(圖8),各套袋處理的變化趨勢總體上趨于一致,尤其在采收前2周(9月10日)開始更相近,說明套用4種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成熟后期的AI活性無明顯影響。
圖7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中性轉(zhuǎn)化酶活性的影響Fig.7 Effect of different fruit bags on fruit neutral invertase activity of Qiumitao No.1
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表6)顯示,除單白袋處理中NI與果糖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外(P<0.01),其他各處理與糖含量間均無顯著相關(guān)性,說明套袋果實的酶活性變化較明顯,所測酶活性與糖含量的關(guān)聯(lián)性較小。
已有研究證實,套袋會使本身呈橙黃色至紅色的果實在成熟時顏色變淡[9],透光率越低的套袋,其果實表面的顏色越淡。劉濤[4]使用透光率遠高于商業(yè)黃紙袋的白色無紡布袋對湖景蜜露桃進行套袋處理,其果實的花色苷含量比套用商業(yè)黃紙袋高2.8倍。胡留申等[5]研究表明,果實套雙層袋可促進其果皮葉綠素降解,果實底色呈黃色,果肉呈乳黃色,果面有光澤,而果實套單層黃色果袋其果實底色呈綠色,套白色果袋雖可促進果實著色,但果實表面呈暗紅色無光澤。本研究結(jié)果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相似,套外黃內(nèi)黑雙層果袋的秋蜜桃1號果實表面顏色比套用其他3種單層果袋果實的顏色淡,其果皮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含量顯著低于套用單層果袋的果實。本研究中,套外黃內(nèi)黑雙層袋桃果實的橫徑和單果重均高于套用3種單層果袋,其中顯著高于套用透白袋,但對果實縱徑無顯著影響,與張安寧等[10]對岱妃桃套袋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至今,眾多套袋對果實大小影響的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如王安柱等[11-12]研究認為,套單層雙色紙袋和雙層雙色紙袋秦王桃和秦光2號油桃的單果重均比不套袋果實略有增加;洪莉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各種果袋對桃果實單果重、平均縱徑、平均橫徑和果形指數(shù)均無顯著影響;而沈玉英等[3]研究表明,套白袋、黃袋和橘紅袋均可使湖景蜜露桃果實單果重下降,陳棟等[14]研究也顯示套袋后的北京24號桃單果重明顯小于對照,其套袋的影響效應大于八月桃??梢?,套袋對桃果實大小的影響存在差異,可能與試驗所用品種不同及果袋類型不同有關(guān)。
圖8 不同類型果袋對秋蜜桃1號果實AI活性的影響Fig.8 Effect of different fruit bags on fruit acid invertase activity of Qiumitao No.1
果實內(nèi)在品質(zhì)中最重要的是糖酸指標。許多研究表明,套袋比不套袋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15-18],原因可能是果實套袋后改變了果實原來的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進而使果實的代謝發(fā)生變化,有機物質(zhì)積累減少,導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但不同果袋對果實內(nèi)在品質(zhì)的影響結(jié)果不同。王立成[19]研究顯示,套用無紡布袋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顯高于套用紙袋,高于套用單層果袋約1.5%,高于套用雙層果袋約2.0%。劉淑芳和李祥濤[20]利用單層白色、黃色、黑色和牛皮紙袋處理油桃果實,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在4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馬瑞娟等[8]采用不同顏色的特制果袋開展油桃套袋試驗,其果實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奎尼酸和蘋果酸含量均顯著低于不套袋果實,但各套袋處理間果實的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無顯著差異,紅袋處理果實的蔗糖含量顯著高于綠袋處理,與張斌斌等[21]利用多種色彩無紡布袋處理桃果實的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不同類型套袋對桃果實內(nèi)在品質(zhì)的影響存在差異,其中,套用單黃袋桃果實的蔗糖和果糖含量在接近采收期時較高,檸檬酸和奎寧酸含量較低,在采收時總糖含量最高,總酸含量最低,糖酸比最高;套用單白袋和透白袋桃果實的奎寧酸、蘋果酸、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在采收時較接近,且相對較高,蔗糖含量也相近,且均高于套用雙層袋處理,但低于套用單黃袋處理;套用雙層袋桃果實的奎寧酸、蘋果酸、蔗糖、山梨醇、總糖含量和糖酸比在采收時顯著低于套用3種單層果袋的果實,與果實采收時口感偏淡的實際相符。這可能與套用雙層袋會導致桃果實接收的光線較弱使得果實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素含量降低,從而影響糖等有機物積累減少有關(guān)。
表6 桃果實糖積累與糖代謝相關(guān)酶活性的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
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桃果實中的主要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其種類、含量及比率是決定桃內(nèi)在品質(zhì)和商品價值的重要因素。果實的可溶性糖含量一方面受葉片合成碳水化合物向果實輸出量的影響,同時還受相關(guān)酶活性的調(diào)控。已有研究表明,蘋果和葡萄果實發(fā)育早期其蔗糖含量與轉(zhuǎn)化酶活性呈負相關(guān)[22-23],桃果實在整個發(fā)育期間其果糖含量與NI和SS活性、葡萄糖含量與SS活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24]。本研究中,套袋后的秋蜜桃1號果實在采收前1個月其AI和NI活性總體上呈上升趨勢,與李桂祥[25]對霞暉6號桃果實的套袋試驗結(jié)果相反。李桂祥[25]研究結(jié)果表明,套雙層紙袋霞暉6號桃果實的AI和NI活性與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套單層白袋桃果實的AI和NI活性與蔗糖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與葡萄糖含量呈顯著正相關(guān),而本研究中只有單白袋處理的NI與果糖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其他各處理果實的AI和NI活性與糖含量均無顯著相關(guān)性,說明套袋果實的酶活性變化較明顯,糖含量與酶活性間具體的關(guān)聯(lián)性還需進一步探究。
外黃內(nèi)黑雙層果袋套袋的秋蜜桃1號果皮色素含量低,果實外觀呈白玉色較美觀,但果實糖酸等內(nèi)含物含量較低,口感偏淡;單層黃色果袋套袋的秋蜜桃1號果皮呈綠色,果實外觀無光澤,但果實糖酸等內(nèi)含物含量高于其他類型套袋果實。在桃生產(chǎn)中可根據(jù)銷售需要選擇能整體提高經(jīng)濟效益的果袋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