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小學生的身體觀研究
      ——以小學生日記為中心的考察

      2021-12-31 11:28:35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體罰民國日記

      魏 珂

      (嶺南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

      民國時期,小學成為塑造新國民最重要的場所,其身體也成為強身救國目的實現(xiàn)的重要聚焦點。那么此時期小學生是如何認知和接納自己的身體,如何鍛煉和保養(yǎng)身體,以擔負強國保種重任的?縱觀以往的教育史研究,鮮有這方面的內容。近年來身體研究成為學界關注的一大熱點,教育研究中身體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關注,在涉及學生身體的教育研究中,學生身體是被規(guī)訓的對象(1)國內關于教育中身體規(guī)訓的研究主要有:金生鈜《規(guī)訓與教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胡春光《規(guī)訓與抗拒:教育社會學視野中的學校生活》,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謝妮:《教育與身體——學校日常生活中的身體》,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何芳:《清末學堂中的身體規(guī)訓》,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博士畢業(yè)論文等。,其主體性往往被忽略了。發(fā)掘學生的主體身體觀,重在進入學生的話語世界,傾聽學生的聲音。民國時期的小學生日記則在相當程度上保留當時分小學生對身體問題的真實思考與記錄,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國時期小學生的身體觀。本文試以小學生日記為中心(2)本文所引日記大都是當時有代表性的日記,如承國新和杭茂祥的日記20世紀30年代出版,由陶行知先生親自校訂。,對民國時期小學生的身體觀作些粗淺的探討。

      一、民國時期小學生的身體認知

      (一)學業(yè)與身體:健全體魄是事業(yè)的基礎

      小學乃個人身體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如何看待與處理身體成長與學業(yè)之間的關系,是每位小學生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日記顯示,民國小學生關于二者關系之理解既有傳統(tǒng)一面,亦有科學認知的一面,后者標志著新身體觀之萌芽。

      中國傳統(tǒng)社會讀書人在處理身體與學習的關系上,往往將學習置于首位,身體經(jīng)受苦痛乃實現(xiàn)學習目標之重要手段:苦痛并不重要,關鍵是能學有所成,實現(xiàn)“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目標。歷代皆有苦學典范,頭懸梁、錐刺股等故事時刻激勵著年輕人勤讀。六年級小學生李海峰日記《一個刻苦自勵的學生》是對這一精神的延續(xù),一名勤奮好學的學生每日很早到校,守校規(guī),上課用心聽講,課余努力溫習。每到周末仍在教室里埋頭苦讀,故每逢考試均在前列,受到老師與同學喜愛。冬日清晨,“北風怒吼,大雪紛飛,冷風刺骨,但他毫不畏寒的,竟冒著風踏著雪來校讀書,哪知到了校中,他那兩只手都凍僵了,但他毫不以為苦?!?3)瞿世鎮(zhèn)編:《模范日記讀本秋季始業(yè)卷》,春江書局1936年版,第65頁。這是傳統(tǒng)身體認知——以身體受苦為達到學習目標的手段。

      小學生日記中經(jīng)常透出身體的舒適代表懶惰的理念,然而并非人人如此,試看日記《健康和學生》中的一段文字:

      我們求學,一方面要靠著努力,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運動,得到健康,身體健康了,精神才能活潑,然后做事才有趣味。有了趣味,進步自然很快了。若平時不注意健康,那么身體一壞,今天生病,明天不快,養(yǎng)病不暇,還有什么功夫學習功課呢?(4)《民國小學生作文·書信日記》,吉林出版集團2014年版,第63頁。

      日記強調身體健康的基礎性,身體的康健及精神的愉悅是學習之本。在學業(yè)與身體二者關系中,不再是傳統(tǒng)認知中對自己身體的忽視,而是增加了身體感知,這種感知使得當時小學生更多去關注自身,進而去表達身體之感受。小學生陸守仁生病請假一個月,他認為因身體不強而生病,荒廢了光陰,“可見身體是重于學問了。假使一個人學問是很好的,但身體不好,常常生病請假,那么功課荒廢,前途也不會有什么希望了。所以我們在小學生的時候必須鍛煉身體,使身體強健,方才能夠求得高深的學問,到將來成為體格、學問、道德完全的國民,為國家出力,為社會服務,預備做一番大事業(yè)。”(5)盧冠六:《小學模范日記·增訂勝利版》,三民圖書公司1946年版,第12頁。陸守仁把自己的身體和國家、社會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傳承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和人文關懷,身體健康是事業(yè)發(fā)展之基礎。

      另一則日記當中“好學生之標準”說明上述觀點在當時已成為學生共識。“好學生”的首要條件是具備強健的身體,“健康是人生的至寶,是人類偉大事業(yè)的基礎。我們有了強健的身體,才能有健全的思想、健全的行為,才能成健全的事業(yè)?!?6)《民國小學生作文·書信日記》,吉林出版集團2013年版,第110頁;夏瀛:《怎樣才是好學生》也有相關論述,《兒童之友第1集》,申報兒童周刊社1935年版,第235頁。四年級學生周序琦在日記中強調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求高深的學問,有了高深的學問和強健的身體才是有用的人(7)瞿世鎮(zhèn)編:《模范日記讀本·秋季始業(yè)卷》,春江書局1936年版,第56頁。。不難看出,小學生不僅關注自己的身體,而且追求健全之身體,乃至精神;身體健康則更利于學業(yè),進而服務于家庭和社會。

      (二)體罰觀:自省戒免

      體罰是對身體的懲罰,傳統(tǒng)教育中體罰極為普遍。因體罰易對身體造成傷害,從民初開始政府三令五申禁止體罰,不少教育家呼吁提高兒童的地位,禁用體罰,部分教師亦認識到體罰容易傷害學生身體。(8)宋銘勛:《說體罰之弊》,《江蘇師范同學會雜志》1911年第2期,4-5頁。盡管如此,體罰仍時有發(fā)生,如1926年7月北平振華小學教師李寶仁責打學生致受傷被辭退。(9)《訓令:令京師私立振華小學校申斥沿用體罰》,《京師學務公報》1926年第2卷第9期,第3頁。小學生日記中有不少體罰場景的記錄,“今天有許多人自由到街上去,程日芬也是其中之一。她是從了胡允柏的命令,后來鄭先生責罰他們,每人打了一板手。”(10)吳珮瑛等著:《民國鄉(xiāng)村小學生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40頁。小學生淑民遲到五分鐘,“老師要執(zhí)行學校的規(guī)程,對著許多同學,打了我三板子,打得我手怪痛麻,心里又很害羞,終于忍不住哭了”(11)淑民:《小學生日記淑民(遺著)》,《夜光》1932年第1卷第5-6期,第94頁。。

      體罰不但使人產(chǎn)生疼痛感,而且造成精神上的羞辱感,對學生形成身心雙重傷害。在民國一些小學生心目中,學習不努力和違反學規(guī),受到體罰是很平常的事情,也合于情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安徽等地鄉(xiāng)村小學推廣小先生制,要求每個小學生都要教學生,部分學校有不成文的規(guī)定,未完成任務者會被教師打板子,一名小先生的學生不學了,他無法上交學生寫的字,只好對教師說,“明天我不交字來,盡你打!”主動要求體罰。(12)承國新、杭茂祥著,陶行知校:《小先生的日記》,上海兒童書局1933年版,第67-68頁。未完成作業(yè)者受體罰乃天經(jīng)地義??梢?,民國小學生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體罰觀,教師體罰是為了自己好。

      小學生吳珮瑛對體罰的認知頗具代表性。她指出打手板是教師督促學生學習的手段。因為常識課背不下來,被先生打了三板手,她心感慚愧?!跋壬臀覀冋f了幾次,叫我們預備,我至今還背不來,豈不慚愧嗎?我們切不可說先生不該打,只可怪自己不用心。”級長教育學生說“不要打手最好,你要知道打手這事很可恥的呀!”吳珮瑛把這句話謹記在心,說明她在處理身體與成才的關系中,認識到體罰給人的羞辱感;同時認為如若每個人都增加自治能力,誰“都可以永久不消打手的”,為了成才,將身體免受體罰的前提歸于自身努力,而非怪罪施罰者。(13)吳珮瑛等著:《民國鄉(xiāng)村小學生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26頁。小學生在看待體罰時,將身體感受與學業(yè)密切相連,更多強調自身羞恥感和自身反省,從而促進學業(yè)長進。

      (三)身體養(yǎng)護觀:健康衛(wèi)生

      民國時期小學生不僅對生病緣由有一定認知,而且能積極預防疾病并自覺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

      第一,對疾病的認知。小學生對疾病產(chǎn)生的緣由、養(yǎng)護等皆有一定的認知。日記《病了一場》中詳細講述了小學生某暑假患痢疾,差點病故的過程,“我因為愛吃瓜果,把肚子吃壞了,得了一場大病,險些把這條小命送掉了?!彼赋龆亲油词且騺y吃瓜果,沒有節(jié)制所致,此后不再亂吃東西(14)時毛:《民國模范作文:日記》,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頁。。能主動分析得病的緣由,小學生對疾病養(yǎng)護亦有所知,姚寶賢早上起來眼球痛得怪難受,就向學校請假,在家里休養(yǎng)(15)姚寶賢:《我的病中日記》,《少年(上海1911)》1922年第12卷第3期,3-4頁。。與此同時,小學生對時疫亦有一定認知。周建中親身經(jīng)歷時疫,鎮(zhèn)里多人染病,見到同學王順全面目蒼白,周身冰冷的狀況,他感覺時疫異??膳拢拔覀円姷竭@個危險的疫病后,對于衛(wèi)生方面,要格外地留意才好”。(16)吳賢岳:《一個鄉(xiāng)村小學生的日記》,上海兒童書局1933年版,第9-10頁。保持衛(wèi)生乃預防時疫傳染之重要手段。

      第二,反對迷信治病。民國時期鄉(xiāng)村迷信盛行,遇到疾病,鄉(xiāng)民多以為是神鬼作怪,找神婆等做法治療,小學生多持懷疑態(tài)度。根弟母親生病了,他家雇了幾個神婆,拿了許多香、燭、紙、錠到惠林禪寺去念佛,小學生承國新認為“他們以為到菩薩面前去念了佛,病就會好的。唉!中國人真迷信極了”(17)承國新著,陶行知校:《一個小農(nóng)人的日記》,上海兒童書局1934年版,第14頁。??梢姡W生對于疾病治療已有正確認知,堅決反對迷信做法,提倡尋醫(yī)看病是治療疾病惟一方式。

      第三,養(yǎng)成衛(wèi)生好習慣。小學生已經(jīng)認識到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一位小學生在日記中提出模范學生應養(yǎng)成六個衛(wèi)生習慣:晚上八時睡覺,早晨六時起身,并向太陽呼吸五分鐘;飲食要有定時,食量要有節(jié)制;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要撲滅蚊蠅,捕殺老鼠;物不潔不食,水不沸不喝;房屋要常打掃,溝渠要常疏通。(18)《民國小學生作文·書信日記》,吉林出版集團2014年版,第94頁。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要養(yǎng)成兩大方面衛(wèi)生習慣:

      首先,不亂吃零食。學生包關生認為,吃雜食害處有二,一是對于衛(wèi)生方面有極大的害處,因攤上的東西有塵埃,到夏季往往有蒼蠅帶著病菌飛來飛去,做傳染病的媒介;二是在路中吃雜食,很不雅觀,并且走到家中,雖有山珍海味,嘴里想吃也是吃不下去了,食欲不能自制,多食易患積食病。(19)盧冠六編:《小學模范日記·增訂勝利版》,三民圖書公司1946年版,第15頁。此例明確指出路邊攤吃食的衛(wèi)生狀況不佳,是導致疾病發(fā)生造成身體傷害的重要原因。同時,零食多食影響正餐食量,或造成積食,從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其次,養(yǎng)成平日生活衛(wèi)生習慣。如每天刷牙的好習慣,小學生程日芬傳唱一首刷牙歌:

      打起堂鑼,敲起鼓,請聽衛(wèi)生刷牙歌。早飯午飯晚飯后,日刷三次不為多,白齒潔似山中玉,紅唇香如六月荷,免著蠟黃一板齒,被人厭惡心難好。

      每天刷牙三次,不但清潔而且雅觀(20)吳珮瑛等著:《民國鄉(xiāng)村小學生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43頁。,當時已成為小學生的一種普遍認識。承國新強調平日不刷牙齒,牙齒便容易蛀,并且還會痛,他舉了其祖母的例子,說明了平日不刷牙齒的害處(21)承國新著,陶行知校:《一個小農(nóng)人的日記》,上海兒童書局1934年版,第25頁。。杭茂祥在星期生活計劃中有換洗衣褲三次;洗鞋子兩次,洗澡七次;掃地六次,揩桌子一次等。(22)承國新、杭茂祥著,陶行知校:《小先生的日記》,上海兒童書局1933年版,第60頁。當時小學生已經(jīng)認識到洗浴的重要作用,稱洗浴可以“清潔皮膚,促進抵抗力,增加營養(yǎng),預防感冒的效力,衛(wèi)生上是不可缺少的?!?23)董堅志編:《民國小學生日記》,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56頁。關于居室衛(wèi)生,有小學生提出要注意整潔,通風,及時清潔(24)董堅志編:《民國小學生日記》,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224頁。。有很多小學生強調養(yǎng)成早起的好習慣很重要。(25)瞿世鎮(zhèn)編:《模范日記讀本·春季始業(yè)卷》,春江書局1936年版,第77-78頁。

      小學生不僅自己注意保持清潔,還要求家人注意衛(wèi)生,如吳珮瑛要求傭人常剪指甲,因為指甲長了會藏污納垢(26)吳珮瑛等著:《民國鄉(xiāng)村小學生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25頁。。一個小學生記載了房東婦人的不衛(wèi)生,房間不整潔,“他家的痰盂,是他小女兒的馬桶,面盆有時也當作鍋子。他們每天用的鍋碗,今天不洗等到明天要用時才洗?!?27)盧冠六編:《小學模范日記·增訂勝利版》,三民圖書公司1946年版,第3頁。

      由上可見,民國時期學生對身體養(yǎng)護主要體現(xiàn)于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不但凸顯了學生對自身身體的重視,而且能夠帶動周圍人,形成輻射,推動國人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形成。

      (四)身體鍛煉觀:強身健體

      民國時期政府重視學校體育紀律和學生體魄培養(yǎng)。小學設有體育課,課間設各種體育游戲。日記表明,小學生已普遍認識到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關系密切,因而對體育課積極性很高,一篇名為《不要忽視體操課》日記稱“體操這件事,非但足以鍛煉身體。并且能使精神愉快,斷斷不可忽略”。(28)瞿世鎮(zhèn)編:《模范日記讀本·春季始業(yè)卷》,春江書局1936年版,第18頁。小學生吳立基因下雨不高興,緣于下雨便不能到操場上去運動,“便不能使血脈流通?!?29)吳珮瑛等著:《民國鄉(xiāng)村小學生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20頁。群益女校凌小英描述了自己對體育運動的認知過程,上午上體操課,由于天氣寒冷跑回教室;“下午,我想嘗嘗運動的滋味了,那知一經(jīng)運動,果然一點不冷了,等到回來的時候,呼呼的北風,只像和暖的春風一樣。運動強身體,不錯,人的健康術,就是運動”(30)凌小英:《小凌的日記:十月二十二日-運動強身體》,《兒童晨報》1935年第229期,第6頁。。不僅認識到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而且在體育鍛煉中體驗到快樂,逐步形成積極的身體鍛煉觀。

      有些小學生亦能自覺探討運動的原理,日記《健康與運動》對運動促進人的健康論述頗為深刻:

      我們在學校里體操,是強健身體的第一要件,尤其是心臟衰弱的小學生,經(jīng)過了運動,能夠使心臟漸次旺盛,并且使身體的內部各種器官養(yǎng)分也很活潑。第一,在體內無用的東西,因血液的循環(huán)心臟,可以排除體外;第二,當運動時,呼吸也比平時為急促,吸進的空氣,到了肺臟之中,能使污濁的血液,變?yōu)榍鍧崳坏谌?,全身的筋肉,?jīng)過運動后,筋肉的伸縮,也很自由!我們終日在教室內,埋頭上課,毫不運動,那筋肉與內臟機關,就要產(chǎn)生障礙,所以應當有相當?shù)倪\動。柔軟體操能使胸膈擴張,腕肩背腹補等各部分筋肉非常活動,增進體力與能率,能把全身內臟各器官活潑,促進食欲的機能。我們從學校回來,如有閑暇,散步公園,也是保持健康的一法。(31)董堅志編:《民國小學生日記》,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198頁。作為一名小學生,對運動原理的認識如此深刻,難能可貴。

      更有意義的是,部分小學生已經(jīng)認識到身體與國家前途的緊密聯(lián)系,楊延壎強調運動可以救國,“鍛煉身體全靠運動,如果將身體練好,長大就可以和外國人一拼了”。(32)瞿世鎮(zhèn)編:《模范日記讀本·春季始業(yè)卷》,春江書局1936年版,第6頁。

      小學生不僅能認識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而且認為鍛煉身體是自己的權力。冬天天氣冷了,美村林曼若等小朋友們清早到學校后,想運動一下,但當時巡查員不允許,每次記名,于是聯(lián)合村民寫信給區(qū)長,“自從入冬以來,天氣一天冷似一天,小朋友們清早來校,坐在教室里不運動,覺得手腳冷得發(fā)麻,不便工作。于是大家喜歡到運動場上去跑跑,使血脈流通,手腳也不冷了”。請區(qū)長知照巡察員不必干涉,得到了區(qū)長胡其忠的認可。(33)時毛:《民國模范作文:日記》,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第229-230頁。

      由上可知,小學生已經(jīng)認識到運動對人的身體健康和國家的重要性,并且能夠爭取鍛煉身體的權力。

      二、民國小學生身體觀溯源

      人的身體既有生物性,也有社會性、文化性。近代中國掀起了身體改造的浪潮,從剪發(fā)易服、到放足放胸,到衛(wèi)生體育,仁人志士積極倡導,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小學生也廁身其中。在改造自我身體的過程中,小學生有了自己的領悟和思考。溯其本源,學生的身體觀主要來自以下三方面:

      第一,中國傳統(tǒng)的身體觀。首先,中國古代即有重視兒童的禮儀和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的傳統(tǒng),從《論語》《禮記》到《顏氏家訓》、朱熹的《童蒙須知》、清代《弟子規(guī)》等對學生的身體禮儀、習慣皆有明晰要求。同時民間習俗亦有一定影響,立夏稱重乃傳統(tǒng)習俗,亦為小學生身體認知之途徑。

      第二,軍國民教育思想的影響。1902年蔡鍔正式提出軍國民主義思想,晚清新政明確地把尚武寫入教育宗旨。民國肇建,教育宗旨強調軍國民主義,各級學校加強體育訓練。國民政府時期的訓育中有童子軍的培訓,都強調學生的體育。這一思路對近代學校的體育影響深遠,也對學生的身體觀造成很大影響。小學生的日記中多次出現(xiàn)西方思想家洛克的“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體”一段文字(34)吳常勝:《體育與衛(wèi)生》,時毛:《民國模范作文:日記》,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第218頁。,說明小學生開始接受西方思想。

      第三,近代衛(wèi)生教育思想的影響。近代中國納入西方殖民體系后,中國人被看作是不衛(wèi)生的民族,不衛(wèi)生與“東亞病夫”息息相連,衛(wèi)生教育成為國人追求健康,進而實現(xiàn)強國強種夢想的途徑。學校教育是衛(wèi)生教育重要的場域,民國肇建,關于衛(wèi)生與健康的教育法規(guī)相繼出臺,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各級教育衛(wèi)生管理部門也響應配合,遂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次第推廣。正如臺灣學者黃金麟所說,民初時期對于學校衛(wèi)生學的看重,要求各級學校在建筑形式、整齊清潔、急救治療和傳染病的預防上都必須有所動作的規(guī)定,以及主張學童必須進行系統(tǒng)的體能活動,以達到鍛煉身體和養(yǎng)成健康身體的目的。(35)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新星出版社2004年版,第52-53頁。

      三、民國小學生身體觀的特點分析

      第一,新舊雜糅。其身體觀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徘徊。前文學業(yè)與身體的關系、體罰觀等皆體現(xiàn)這一特征。與此同時受傳統(tǒng)影響,小學生對體罰取認同態(tài)度。在民國中西新舊文化雜糅的時代中,小學生對自身身體觀的新認識,有徘徊但亦有了自己的選擇。

      第二,自我發(fā)展需求與學校規(guī)訓之間的矛盾。法國學者福柯在《規(guī)訓與懲罰》中提出“身體是在政治和社會種種制度制約下的被規(guī)范的物件?!泵駠W生的身體意識和活動,處處滲透著國家意識,學校、教師和家長的要求,包括衛(wèi)生教育、健康教育、體育等等。不僅有國家制度,民國出版的小學課本里,對小學生的身體規(guī)訓處處可見。1931年7月起任江蘇大學區(qū)立東海中學實驗小學校長的劉百川,在改進衛(wèi)生設備和制度同時,督促兒童養(yǎng)成好的衛(wèi)生習慣。如“不開口呼吸”“不在日光下看書”“飯后不運動”“不與人合用手巾”“吃東西要洗手”“鉛筆、手指不放在嘴里”等(36)劉百川:《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47頁。。民國期間各界強調兒童本位,小學生的自我意識覺醒,自身需求和規(guī)訓矛盾時有發(fā)生。例如小學生侯可九認為,做兵式體操的時候,學生“都像傀儡一樣,由著提線人去擺布”,他以為兵式體操是軍隊殺敵的技能,所以說“學這些人類自相殘殺的技能,可就不對了”(37)侯可九:《一個學生底日記》,《民國日報·覺悟》1921年第3卷第16期,第4頁。;小學生淑民因為沒有干凈的制服被老師趕回家,他心生不滿。(38)淑民:《小學生日記淑民(遺著)》,《夜光》1932年第1卷第5-6期,第94頁。

      第三,具身性凸顯。具身理論認為,認知與身體、與身體的構造與功能、與身體的感覺運動系統(tǒng)緊密交織在一起,而身體是一個具體的身體,是一個活生生的、與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有機體。(39)葉浩生:《西方心理學中的具身認知研究思潮》,《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第153頁。身體是我們接觸和認識世界的基礎,小學生的身體認知與其生活息息相關,其身體認知與身體實踐是一體的,雖然有一些看法比較膚淺,直白,但畢竟是他們的真實感受,體現(xiàn)了其主體性,在經(jīng)歷了運動、鍛煉、體罰的疼痛、疾病的病痛等磨練后,小學生逐步認識到身體自身的需要,去積極追求“生命”的主旨。

      第四,輻射性。學生身體觀不僅影響了自身的健康與衛(wèi)生,而且輻射到家庭與社會?!兑粋€鄉(xiāng)村小學教師的日記》描述了鄉(xiāng)村小學學生種痘以后,學生家長要求學校給學生的弟弟妹妹種痘,學校前后為25人成功接種牛痘苗(40)俞子夷:《一個鄉(xiāng)村小學教員的日記下》,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版,第84-85頁。。小學生許瓊花妹妹因為亂吃生病了,她寫信告訴朋友不要亂吃(41)許瓊華:《長期通信:身體康健》,《小朋友》1930年第433期,第31-32頁。。見到妹妹舔鉛筆,小學生告訴他鉛筆有毒,不可舔(42)《善良少年之模范日記》,《少年(上海1911)》1915年第5卷第1期,第1-2頁。學校教育是衛(wèi)生教育的重要場域,小學生作為各級教育人數(shù)最多的群體,也是近代衛(wèi)生教育的重要實踐者和推廣者。

      綜上所述,學生身體的近代化是教育近代化的重要部分,近代國民身體觀的形成包括各個社會層面的群體身體觀的形成,也包括小學生的身體觀的形成。民國小學生日記直觀呈現(xiàn)了此際學生的身體觀念,這些觀念盡管零碎、不系統(tǒng),但它卻是時代新的學生身體觀的縮影,體現(xiàn)新的教育觀的發(fā)展方向,順應和推動了民國身體衛(wèi)生健康的科學認知新潮流。

      猜你喜歡
      體罰民國日記
      他們?yōu)楹味紣勖駠?
      電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難忘的體罰
      成長日記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百家講壇(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
      美國教育體罰的淵源,現(xiàn)狀與前景
      里約日記
      新體育(2016年9期)2016-09-07 10:11:42
      成長日記
      成長日記
      全球第25個兒童權利日:何時告別暴力和體罰
      中國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7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
      傳記文學(2014年8期)2014-03-11 20:16:56
      嵊州市| 自治县| 松原市| 沂南县| 丽江市| 新干县| 阿克| 凤翔县| 夏邑县| 定边县| 兴山县| 罗甸县| 土默特右旗| 杂多县| 嘉禾县| 商南县| 长兴县| 贵州省| 宝坻区| 邯郸县| 且末县| 抚远县| 焦作市| 阿拉善右旗| 日照市| 新沂市| 鲁山县| 乌拉特中旗| 乾安县| 泰兴市| 双流县| 株洲市| 通江县| 淮南市| 西宁市| 靖江市| 白河县| 竹溪县| 漯河市| 德州市|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