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成
(阜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祭祀是古代社會中重要的政治活動,祭文一般在祭祀或祭奠時宣讀。古代祭文主體多樣,用途廣泛,祭文主要用于:祭祀祖先,表達緬懷之情;祭祀天地,表達對天地的感恩之情;祭祀神靈,驅趕邪魅;祭奠逝者,表達哀思;祭祀山河湖海,祈求福澤等。山河湖海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自上古以來,人們就認為山河湖海是神明居住的地方,神明可以行云布雨,造福一方。
《漢書·郊祀志》:“其三月,幸河東,祠后土,有神爵集,改元為神爵。制詔太?!蚪#俅ㄖ笳咭?,今闕焉無祠。其令祠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祠江海雒水,祈為天下豐年焉?!允俏逶?、四瀆皆有常禮。東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灊山于灊,西岳華山于華陰,北岳常山于上曲陽,河于臨晉,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濟于臨邑界中,皆使者持節(jié)侍祠。唯泰山與河歲五祠,江水四,余皆一禱而三祠云。”[1]記載漢宣帝神爵元年,在江都(今揚州)祭祀長江。祭祀五岳四瀆傳統(tǒng)早已有之,祭文作為表達祭祀祈求的載體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目前學界對祭文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哀祭文,對祭四瀆文缺少關注。通過文獻梳理,發(fā)現(xiàn)隋代祭四瀆文具有明顯的變化,隋代祭四瀆文在繼承北魏的基礎上,對祭四瀆文內容和功能進行豐富與發(fā)展,在祭文原有的基礎上增添檄文色彩。
通過文獻梳理,隋前的祭四瀆文僅存三篇,分別為北魏孝文帝《祭河文》《祭濟文》和北魏高昂《祭河伯》,其中高昂《祭河伯》僅有21字,為殘篇。諸葛亮《祭瀘水文》出于羅貫中《三國演義》,不在探討范圍內。
祭四瀆文內容上主要是由祭祀時間、祭祀者、贊美河神、聲明正統(tǒng)、祈求福澤構成,主體部分為贊美河神。
祭祀時間大多比較明確,主要是皇帝祭祀和委托大臣祭祀,如北魏孝文帝《祭河文》:“維太和十九年,皇帝敢昭告于河瀆之靈?!盵2]大臣代替皇帝祭祀,“維太和十九年,皇帝遣太常寺守散騎常侍敢昭告干濟瀆之靈?!盵3]祭四瀆屬于特殊的祭祀儀式,對祭祀者的身份有一定要求,普通的祭祀儀式對祭祀者身份沒有過多的要求,如:《祭屈原文》等。
祭四瀆文的主體部分是贊美河神,“乾光資曜,坤載播液。惟瀆暢靈,協(xié)輝陰辟。庶象憑和,降升芳瀝。蘊神包化,比土宣績。溫芳涌瑞,沇源導濟。引流通滄,實侔四體。作潤岱宗,含云吐澧。潤波湛湛,川風沵沵。瞻洪津而懷德,乘長波而欽智。泛龍儀之郁穆,璨玉軒而浮被。沉璋璧之明物,冀牲潔以歸寄?!盵4]隋前祭四瀆主要是贊美河神,祈求恩澤,希望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祭祀者身份需要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告知河神祭祀的緣由和目的?!半蕹袑殮v,克纂乾文。騰鸞淮方,旋鹢河濆。龍□御瀆,鳳旆乘云。泛泛棹舟,□□沂津。宴我皇游,光余夷濱。肇開水利,漕典載新。千艫桓桓,萬艘斌斌。保我大義,惟爾作神?!盵5]
對《隋書》與《全隋文》進行梳理,隋代祭四瀆文共三篇,分別為盧思道《祭巢湖文》、薛道衡《祭江文》和《祭淮文》,三篇祭文在祭河神的基礎上增添檄文色彩。
隋代祭四瀆文內容上主要由祭祀時間、祭祀者、贊美河神、追憶歷史、聲明正統(tǒng)、聲討陳朝等構成,隋代祭四瀆文比北魏祭四瀆文含量豐富,其中贊美河神的文字明顯減少,聲討陳朝成為祭四瀆文的主體部分。盧思道《祭巢湖文》作于開皇元年,薛道衡《祭江文》和《祭淮文》作于開皇九年,薛文較盧文聲討語言更為深刻,語氣更為強烈。
隋代祭四瀆文主要是大臣和楊廣(此時楊廣為晉王)所祭祀時所用,如:
“維開皇元年十二月朔甲子,具位姓名遣某官以清酌庶羞之饋,敬祭漅湖之靈?!盵6]
“維開皇九年,行軍元帥、晉王謹以太牢之奠,敬祭南瀆大江之神?!盵7]
隋代祭四瀆文贊美河神的文字大幅減少,贊美河神主要從其功能和作用上論述,對其美德上的贊美較少,這也反映隋代社會功利化傾向嚴重。如:
“蓋圣德應期,神功宰物;上齊七政,下括四海?!盵8]
“仰惟導源桐柏,長邁蓬萊。標四瀆而引百川,擅五林而含七德?!盵9]
“仰惟靈性包平智,德擅靈長,上膺東井,下紀南國,引雙流而分九派,長四瀆而納百川?!盵10]
追溯歷史和聲明正統(tǒng)地位的篇幅較多。公元581年,隋代統(tǒng)一北方,北方分為山東士族和關隴士族,內部政治斗爭明顯,此時南方尚未納入隋代版圖,所以聲明正統(tǒng)地位十分必要。追溯歷史主要是強調隋文帝統(tǒng)一北方的歷史作用,仍然是為了強調隋文帝的正統(tǒng)地位。如:
“自晉人喪道,彝倫攸珪,天隔內外,地毀東南,三吳成危亂之邦,百越為逋逃之藪。皇帝肇開鼎業(yè),光有神器,圖出龜龍,鏡縣金玉,憂勞庶績,無忘寤寐,言念蒼生,情深矜養(yǎng)。河源、海外,莫不來庭;冒頓、呼韓,歲時拜謁?!盵11]
追述過去,利用讖緯,強調隋文帝的正統(tǒng)地位,為祭河神提供合法性理由,同時也將取得的成就告知河神。
聲討陳朝是隋代祭四瀆文的主體部分,盧思道《祭巢湖文》作于開皇元年,所以其檄文色彩較為隱晦。伐陳前夕薛道衡“兼掌文翰”,所以《祭江文》和《祭淮文》同時具有祭文和檄文性質。如:
“陳賊叔寶,世濟其兇,氓庶為其涂炭,人神所以怨憤。忝司九伐,清彼一方,分命將士,乘流南渡,仰憑靈祐,咸蒙利涉。”[12]
陳叔寶沉迷酒色,荒廢朝政,憑借長江天險偏安一隅。伐陳準備充分,同時也需要鼓舞人心,提振士氣,一舉攻破陳朝。
祭祀的目的是祈福,祭奠河神是為得到河神庇佑,伐陳前夕最渴望的莫過于伐陳一舉成功。如:
“東渡戈船,南聳周旆。收尉佗之黃屋,納孫皓之青蓋。然后革車旋軫,戎卒凱歌,楚俘霧集,冀馬星羅?!盵13]
祭祀河神祈福往往是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隋代祭四瀆文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
隋代在北周基礎上建立,同時也受到南朝文風的影響,隋代祭四瀆文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
祭文形式發(fā)生一定變化,祭文中的祭祀者、贊美河神、聲明正統(tǒng)、祈求福澤等主體架構部分尚未發(fā)生變化。
祭祀者為皇帝或朝廷重臣,未出現(xiàn)平民祭祀河神。聲明正統(tǒng)地位,都是對統(tǒng)治者歌功頌德,盧思道和薛道衡則表明對隋朝功績的贊美以及對隋朝的忠心。
祭瀆文語言簡潔流暢,對仗工整,辭藻華麗,具有明顯的形式美。在古代農業(yè)社會中,人們生活與大江大河息息相關,祭祀河神代表古代人們對大江大河的崇敬。祭四瀆文主要是歌頌河神功績,贊美河神的德行,祈求河神降福,所以多頌圣之詞?!段男牡颀垺ろ炠潯罚骸八氖贾?,頌居其極。頌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14]祭四瀆文大多簡潔流暢,對神靈祭祀需要正心誠意,祭文過于冗長便與祭祀初心相違背。對神靈的尊重從內在上表現(xiàn)為態(tài)度虔誠恭敬,在形式上表現(xiàn)為祭文文辭華麗。
歷史背景不同,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495)祭祀河神,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內部阻力強大,祭祀河神是孝文帝實行漢化的組成部分,體現(xiàn)對漢族文化的尊重與傳承。薛道衡《祭江文》和《祭淮文》作于開皇九年(589),盧思道《祭巢湖文》作于開皇元年(581),隋朝建立于公元581年,北方匈奴不斷侵擾,南方江左朝廷隔江而治,匈奴和統(tǒng)一問題擺在新王朝面前,同時面臨兩個棘手問題,所以盧思道祭四瀆文伐陳色彩較為隱晦。隋文帝勵精圖治,隋朝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在長孫晟和段文振的努力下,匈奴問題基本得到控制。公元587年蕭梁朝廷完全納入隋朝,陳后主沉迷酒色,荒廢朝政,統(tǒng)一時機已到,在高勱、楊素、楊廣等推動下,發(fā)動統(tǒng)一戰(zhàn)爭。
在文本構建上,隋代祭文增加追述過去和聲討陳朝的文字。通過追述過去,表明自晉以來,朝政混亂,南北割據(jù),戰(zhàn)爭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造成極大破壞,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自隋朝建立以來,政治開明,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文化繁榮。今昔對比,一語雙關。突顯現(xiàn)今百姓安居樂業(yè),國泰民安,強調皇帝治理有方,進一步聲明隋文帝的正統(tǒng)地位。
在語言與情感運用上,北魏祭瀆文基本上四字成句,隋代祭瀆文以四字句為主,穿插六字句。北魏祭四瀆文主要內容為贊美河神,文風舒緩,多用敘述的方式表達情感。隋代祭瀆文多議論性文字,敘述性文字較少,議論性色彩濃厚,具有明顯的指向性,皆希望伐陳一舉成功,語言鏗鏘有力,一氣呵成。
在祈求目的上,北魏孝文帝祭祀河神主要是進一步促進民族之間交流,隋代祭祀河神主要是希望能夠順利完成伐陳統(tǒng)一大業(yè)。祭祀是漢族政權的傳統(tǒng),在漢族政權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孝文帝祭祀河神也是為了進一步促進漢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祭祀河神只是一個形式,為進一步籠絡漢人,象征意義大于現(xiàn)實意義。盧思道和薛道衡祭祀河神現(xiàn)實意義與象征意義皆大于北魏祭四瀆文,伐陳必須要渡過長江,淮河距離長江比較近,所以祭祀淮河與長江具有祈求河神庇佑和鼓舞人心、提振士氣兩個作用。祭祀河神是象征意義,鼓舞人心、提振士氣是現(xiàn)實意義,現(xiàn)實意義大于象征意義。祭祀河神都是披著祭祀的外衣,實現(xiàn)一定的政治功利目的。
歷代文學批評論著對祭文和檄文亦有涉及,對祭文和檄文的文體特征、寫作要求等作出規(guī)定或總結。
哀祭文主要是為祭奠亡者而寫作的哀悼性質文章,祭祀文主要是古代祭祀天地山川湖海時使用的祈福或祝禱性文章。劉勰《文心雕龍·祝盟》:“若乃禮之祭祝,事止告饗;而中代祭文,兼贊言行。祭而兼贊,蓋引申而作也。又漢代山陵,哀策流文;周喪盛姬,內史執(zhí)策。然則策本書贈,因哀而為文也。是以義同于誄,而文實告神,誄首而哀末,頌體而視儀,太祝所讀,固祝之文者也。凡群言發(fā)華,而降神務實,修辭立誠,在于無愧。祈禱之式,必誠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此其大較也。班固之祀涿山,祈禱之誠敬也;潘岳之祭庾婦,祭奠之恭哀也:舉匯而求,昭然可鑒矣。”[15]對南齊以前祭文的發(fā)展情況進行梳理,祭文從誕生之初是告知神明享用祭品,后來引申出對神明的贊美,祭祀神明需要誠心誠意,祈禱時必須態(tài)度虔誠恭敬。將祭文的產生、變化以及祈禱的要求進行總結,對后世認識了解南齊以前祭文具有重要意義。
檄文,中國古代一種軍事文書,最早可追溯至《尚書》,主要用于戰(zhàn)爭征伐時聲討敵人的文書,有時也用于曉諭四方臣民?!段男牡颀垺は啤罚骸胺蚕篌w,或述此休明,或敘彼苛虐。指天時,審人事,算強弱,角權勢,標蓍龜于前驗,懸鞶鑒于已然,雖本國信,實參兵詐。譎詭以馳旨,煒曄以騰說。凡此眾條,莫之或違者也。故其植義揚辭,務在剛健?!盵16]劉勰指出檄文的作用及創(chuàng)作方式,根據(jù)天時、人事判斷強弱,利用讖緯占卜等提升信心,利用語言為自己辯護,描述敵方的殘暴,鼓舞士氣。
祭祀文往往用于祭祀山河湖海,表達對神靈的崇敬,祈求福澤;檄文往往用于戰(zhàn)爭前夕動員士兵,鼓舞士氣。二者看似毫無關系,隋代祭四瀆文卻將二者有機結合。北魏祭四瀆文就文本而言,僅僅是祭祀河神,祈求國泰民安。隋代祭四瀆文除祭祀河神外,明顯的帶有檄文色彩,如
“偽陳蕞爾,尚阻聲教。妖賊叔寶,僭竊遺緒,毒流江左,冤結人神。上軫皇情,義申吊伐。猥蒙朝寄,撫寧淮甸?!盵17]
“陳賊叔寶,世濟其兇,氓庶為其涂炭,人神所以怨憤。忝司九伐,清彼一方,分命將士,乘流南渡,仰憑靈祐,咸蒙利涉。”[18]
文風激昂,文氣充沛,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和號召力,情感渲染力強。與盧思道《為隋檄陳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可謂是對檄文進行高度概括,簡明扼要。
祭祀神靈,基本上都是祈求神靈庇佑,希望國泰民安,百姓安居立樂業(yè),隋代祭瀆文一反常態(tài)希望能夠伐陳成功?!敖裆昝n兕,躬總精銳,直趨金陵,行登石首,庶蛟螭竄于洲渚,帷蓋靜于波濤,江表克平,海內清泰?!盵19]“使水陸旌旗,所向無前;吳會君長,束手歸服?!盵20]
北魏祭四瀆文僅僅是單純的祭祀河神,贊美河神祈福,為什么隋代祭四瀆文會出現(xiàn)檄文色彩?這與文體、時代、地理位置等因素有關。
從文體來看,祭文內容和功能具有擴展性。祭文是祭祀神靈時告知神靈所用的文章,告知神靈祭祀者、祭祀內容、祈福以及享用祭品等,祭文本身具有告知的屬性或功能。北魏孝文帝祭四瀆文基本上沿著祭文傳統(tǒng)路徑創(chuàng)作,隋代祭四瀆文對祭文告知屬性進行豐富發(fā)展。告知者從河神變?yōu)楹由?、百姓及士兵,擴大告知范圍。告知內容從贊美河神、聲明正統(tǒng)、祈求福澤增添聲討陳朝部分。祭文中的檄文色彩主要來源于新增的聲討陳朝部分。
從時代和地理位置來看,北魏孝文帝祭祀河神時正處于統(tǒng)治穩(wěn)定時期,遷都洛陽不久,鮮卑族漢化穩(wěn)步推進,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黃河與濟水流經河南,祭祀河神是祈求福澤,照例行事,更深層次是為進一步推動漢化。隋朝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承擔著統(tǒng)一的重任,在北方已經統(tǒng)一、匈奴已經歸順的情況下,圖謀南進是大勢所趨。陳朝據(jù)長江天險偏安江左,渡江是伐陳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在農業(yè)社會中,山河湖海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具有很大的影響??萍妓降?,人們對自然認識有限,所以在渡江伐陳前祭祀河神,祈求河神庇佑,希望能夠伐陳一舉成功,祭祀河神的目的具有鮮明的檄文色彩。
隋代祭四瀆文具有鮮明的檄文色彩,在新的時代環(huán)境下對祭文文體進行豐富發(fā)展,將祭四瀆文的功能和作用進一步擴展,并對后世祭四瀆文產生了深遠影響。
隋代祭四瀆文變體對唐代祭文產生重要影響,韓愈《祭十二郎文》和《祭鱷魚文》是唐代祭文的名篇,《祭十二郎文》屬于哀悼文,表達對侄子逝去的哀思;《祭鱷魚文》帶有明顯的檄文色彩,實際上是告鱷魚文,驅逐鱷魚?!都厉{魚文》畢竟與祭四瀆文存在一定區(qū)別,不過也能體現(xiàn)隋代祭文變體對唐代祭文的影響。
隋代祭四瀆文新變對李白《為宋中丞祭九江文》影響十分明顯。至德二載(公元757),李白被宋若思辟為軍幕參謀,安史之變后“萬乘蒙塵,五陵慘黷,蒼生悉為白骨,赤血流于紫宮?!盵21]宋若思將要渡江討賊,出征前祭祀江神,祈求神靈庇佑。
《為宋中丞祭九江文》在格式上與隋代祭四瀆文無明顯區(qū)別,主要由祭祀者、贊美江神,追述現(xiàn)實、介紹宋若思(與隋代祭四瀆文中聲明正統(tǒng)相似)、聲討、祈福等部分構成。祭文運用擬人化手法,賦予江神以人的性格?!坝钪娴箲?,欃槍未滅,含識結憤,思翦元兇?!盵22]雖是代表宋若思所作,卻凝聚著強烈的愛國之情?!吧n生悉為白骨,赤血流于紫宮。”[23]對戰(zhàn)爭帶來的破壞表示悲痛,十分同情老百姓的悲慘遭遇。“照海色于旌旗,肅軍威于原野?!盵24]描寫出征討賊時盛大的軍威,“洪濤譎渤,狂飆震驚?!盵25]既是實指出征討賊過程中遇到大風浪,也是虛指除賊時遇到挫折?!拔┥袷龟柡罹聿ǎ撕头蠲?,樓船先濟,士馬無虞。”[26]于是祈禱江神在討賊途中庇佑宋若思,希望能夠“掃妖孽于幽燕,斬鯨鯢于河洛?!盵27]氣象恢宏,文氣激昂,祭文中檄文色彩十分濃厚。
隋代祭四瀆文在北魏祭四瀆文的基礎上豐富發(fā)展祭文的形式和內容,增添了檄文色彩。隋代祭四瀆文新變由祭文文體自身擴展性和時代因素共同促進下完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祭四瀆文從單純的贊美河神,到驅使河神為我所用,鼓舞士氣,祭文文體新變從另一個程度上也反映出北魏至隋唐人神關系以及對自然認識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