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秦緣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碧波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000)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教師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并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當孩子們在操場上發(fā)現(xiàn)了小螞蟻并十分感興趣的時候,我們及時捕捉到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生成了“螞蟻”系列活動,和孩子們共同開啟一場螞蟻王國的探秘之旅[3]。
案例1:探秘螞蟻蹤跡
在一次戶外游戲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小螞蟻成群結隊地爬,充滿好奇心的他們當時就提問了:小螞蟻在干什么?他們要到哪里去呢?有的小朋友說他們是要搬家了,有的小朋友說他們在找食物吃。有了這次發(fā)現(xiàn),接下來的幾天,孩子們都對小螞蟻非常感興趣,孩他們也在不斷地觀察小螞蟻,他們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都有小螞蟻的身影,發(fā)現(xiàn)了小螞蟻能搬起很重的東西,小螞蟻會排好隊前進……同時他們對小螞蟻也充滿了疑惑:小螞蟻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樣子的呢?小螞蟻喜歡吃些什么呢?
童言稚語:
“咦,小螞蟻到哪里去了?”
“小螞蟻可能是搬家了吧!”
“那么他們搬到哪里去了呢?”
分析和反思:一次意外的發(fā)現(xiàn)引來了孩子們一連串的提問,他們對此求知若渴。我及時捕捉到孩子濃厚的興趣點組織開設了開放性的戶外集體活動“捉螞蟻”。孩子們懷揣著任務,帶著疑惑來到操場,并運用已有經驗展開了尋找小螞蟻之旅。在自由、自主尋找的過程中,孩子們主動、積極、興奮、樂于表述,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探究興趣及語言表達能力。這是真正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有目的有組織地帶領孩子一起去尋找螞蟻,觀察螞蟻,并使其初步發(fā)現(xiàn)了螞蟻的身體構造,孩子們帶著愉悅的情緒開啟了螞蟻記的篇章。
案例2:調查螞蟻活動
在一次晨間談話中,孩子說:小螞蟻可以搬起比自己身體重很多的東西。洋洋說:小螞蟻爬的很快很快,因為他有6條腿。孩子們還想知道關于小螞蟻的什么其他信息呢?孩子們和我一起商量制作了調查表,把自己已經知道的和還想知道的關于小螞蟻的問題記錄下來。收到了好多來自孩子們的疑問:樂樂想知道小螞蟻的家是什么樣子的,東東想知道小螞蟻為什么不會迷路,浩浩想知道小螞蟻吃些什么,小歡想知道螞蟻能活多久……
童言稚語:
“小螞蟻的力氣很大嗎?”
“小螞蟻的觸角可以傳遞信息嗎?”
“螞蟻能活多久?”
分析和反思:其實調查表對于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主題中、集體活動前常常會發(fā)放,但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但這次的調查表跟以往不同,孩子們在先認識螞蟻外形特征的基礎上,一起有商有量地討論生成了有關小螞蟻的一些問題,并把這些問題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在調查表上,匯總后再通過孩子們投票篩選出最想了解的螞蟻的秘密,均是來自孩子的已有經驗,所以興趣特別濃厚。由此可見,調查表的設計必須源于孩子,有了他們經驗的支持和參與,我們的調查才富有活力,才能為孩子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案例3:建造螞蟻家園
孩子們還通過翻閱圖書、觀看視頻等方式了解到:小螞蟻的家是他們辛辛苦苦建造出來的,那里有錯綜復雜的隧道,這些隧道通往許多不同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儲存食物,有的堆放垃圾,有的養(yǎng)育小螞蟻寶寶,還有一個給蟻后住的。小螞蟻們分工明確,也會相互合作。我們知道了螞蟻每天會不辭辛苦地建造自己的家園,那么我們小朋友呢?可以為自己的家做些什么?孩子們都認真思考起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做些小事情。這樣我們的家會變得更好!
童言稚語:
“小螞蟻昨天晚上挖隧道啦!”
“他們是怎么挖的呀?好厲害哦!”
“小螞蟻是不是要挖一個臥室給自己住???”
分析和反思:對于孩子們來說,家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通過認識小螞蟻的家引發(fā)了孩子對家的關注,以往,孩子們對家的概念只是停留在自己的小家,一家三口、一家四口,通過對螞蟻群居生活的了解,孩子們知道了家還可以是大家一起生活的地方,就像我們的幼兒園、我們的班級都是一個大家庭,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守護。在交流中,引發(fā)了孩子關注自己所生活的集體,熱愛集體,愿意為集體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增強了孩子的集體意識,培養(yǎng)了孩子的集體榮譽感。
結合以上案例,教師追隨幼兒的關注熱點,追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生成了主題系列活動“有趣的螞蟻”,讓幼兒回歸真實生活,積累豐富感性經驗,開展了由螞蟻衍生的主題區(qū)角活動。
教育與人類生活相伴而生。教育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生活是不斷前進的,教育也要不斷進步。給生活以教育,讓孩子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給生活以教育,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從而習得更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孩子們對小螞蟻的喜愛,讓他們對小螞蟻的探究一直在前進并不斷深入。生活經驗告訴孩子每個小動物都有自己喜歡的食物,那么小螞蟻呢?最喜歡什么食物呢?追隨孩子們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我們一起去尋找小螞蟻最喜歡的食物。
科學區(qū):小螞蟻的食物
核心經驗:
1.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給小螞蟻帶一些食物,并將食物投放進螞蟻工坊進行觀察。
2.能用自己的方式將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并能大膽進行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孩子將自帶的食物分類擺放好。
2.自制觀察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幼兒將自帶的食物進行分類整理。
2.幼兒根據(jù)分類整理好的食物進行記錄表的繪制,將食物畫在自己的記錄表上。
3.選擇一種食物投放進螞蟻工坊,并觀察一到三天,看看小螞蟻是否會去吃食物,如果小螞蟻吃,就在記錄表上打鉤,如果螞蟻不吃就在記錄表上打叉。以此類推,給小螞蟻嘗試多種食物。
教師指導:
1.孩子帶過來的食物是多樣的,有主食,有水果,有生的,有熟的,有甜的和咸的,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食物的特性不同進行分類。
2.每個孩子的經驗水平不同,教師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繪制三天或者五天的觀察記錄表,并選擇性地畫上自己想要給小螞蟻喂的食物。
3.一段時間過后,大家進行交流小結。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最后得出結論:小螞蟻吃的食物比較多,屬于雜食性動物。
吃喝拉撒,是孩子每天都要經歷的事,觀察螞蟻的時候孩子們自然而然想到了螞蟻的吃喝拉撒。我們鼓勵他們親身實驗,給螞蟻喂各種食物,然后仔細觀察,積極探秘。孩子在這一過程中特別專注,但螞蟻是雜食性動物,幾乎每一樣食物都會吃,所以沒什么特別的地方。細心的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一件令他們十分驚訝并更感興趣的事:螞蟻在搬運同伴的尸體。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他們的重視,也讓他們重新認識了小螞蟻:原來小螞蟻不僅分工明確,相互合作,而且對待死亡的同伴也很特殊。原本對小螞蟻死亡的惋惜因為同伴的友愛,讓孩子們心生溫暖。
教師在平時活動中要隨時關注幼兒,關注幼兒在偶發(fā)事件中的興趣和需要,及時追隨幼兒,始終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
陶行知認為:生活與教育密不可分?!吧罴唇逃迸c人類社會現(xiàn)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用生活來教育,才是孩子們喜歡的,也是孩子們容易接受的,最終也會回歸孩子們的生活。就像我們最近一直在探究的小螞蟻一樣,孩子們從小螞蟻身上學到了很多本領,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小螞蟻的團結合作,只有團結合作才有美味的食物,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去到想去的地方,只有團結合作才能戰(zhàn)勝可怕的敵人[1]。
戶外活動:小螞蟻力量大
核心經驗:
1.樂于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2.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活動過程:
1.晨間體鍛的時候,孩子們正在自己組裝攀爬架。琪琪拖著架子往前走,但是很明顯,她的力氣有點小,有點拖不動。
2.這時候哥哥看見了,連忙跑過去幫她一起拉攀爬架,一邊拉一邊問她:這個要放到哪里去?琪琪告訴他放到那個轉彎的地方。
3.其他小朋友看見了也一起來幫忙,在大家的幫助下,架子很快擺好,大家很快鉆進去快樂地游戲了。
教師指導:
1.對于大班的孩子,我們都會鼓勵他們自己去搬玩具,自己組裝玩具。孩子們都能自主進行游戲。
2.但是還有個別的孩子可能力氣不夠,這時候我們班的男孩子看見就主動跑過去幫忙,其他孩子看見了也會馬上過來幫忙。
3.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也會鼓勵孩子們互幫互助,合作游戲。
孩子們是有一定的互幫互助經驗的,通過《螞蟻和西瓜》一書,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合作、互幫互助的重要性。在戶外活動中,孩子們能很好地遷移經驗,相互合作。我們能做的就僅僅如此嗎?我們鼓勵孩子大膽講述,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鼓勵孩子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學習螞蟻的團結協(xié)作,幫助他人也成就更好的自己!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笨梢?,陶行知所說的“教育”是指終生教育,它以“生活”為前提,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們要把孩子們的生活、游戲融入我們的教育。結合近期正在進行的小螞蟻主題,我們將小螞蟻的內容融入游戲,孩子們也非常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游戲的參與性也大大提高[2]。
表演區(qū):螞蟻和西瓜
核心經驗:
1.熟悉并能講述《螞蟻和西瓜》的故事內容。
2.喜歡參加《螞蟻和西瓜》的表演活動,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海報、門票、頭飾、道具等。
2.搭建表演舞臺。
活動過程:
1.美工區(qū)的孩子先負責把海報、門票、道具等材料制作好。
2.想要表演的小朋友可以去語言區(qū)先熟悉故事內容及對話。
3.一切都準備好之后就可以表演啦,孩子們來到小舞臺興高采烈地表演給小觀眾們看。
教師指導:
1.通過談話討論出表演節(jié)目需要準備的一些東西。指導幼兒在美工區(qū)繪畫、制作。
2.鼓勵幼兒在語言區(qū)將故事內容講述出來,也可以找朋友分好角色進行講述。
3.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及動作進行表演,結束之后可以討論一下是否有什么問題,下次表演的時候可以改一下。
孩子們不局限于看書、講故事,還想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于是就生成了這一系列活動。正是因為抓住了孩子對繪本表演的興趣,教師及時的追,有效的隨,以幼兒為主體,形成了個別、小組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趣的活動。孩子們在這樣一個自由、自主,愉悅、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表演經驗,提升了表演能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形成了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樂于想象的學習品質。
生活中并不起眼的小螞蟻闖進了孩子們的視線,也由此展開了小螞蟻的探秘之旅。我們的活動并未結束,自然角里我們還在繼續(xù)飼養(yǎng)著小螞蟻,繼續(xù)觀察并發(fā)現(xiàn)新的秘密。除了螞蟻,孩子們對生活中其他的小動物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西瓜蟲,還有上次在操場上發(fā)現(xiàn)的受傷的小蜜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生活即教育。我們充分利用孩子生活周圍的環(huán)境,讓環(huán)境成為課程。我們也將繼續(xù)追隨幼兒的腳步,追隨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放手給孩子,和孩子一起走進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