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進區(qū)星河實驗小學分校 陳鵬程
寫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要讓他們寫好作文,就需要幫助他們構建生活的支架,使他們能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素材。目前作文已成為部分學生發(fā)展的瓶頸,他們害怕作文,一方面不知道怎樣寫,另一方面也不知道寫什么。如果學生能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可以解決好這兩個問題。生活是個寶庫,教師要借助生活,引領學生遣詞造句、積累素材。
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經(jīng)常遇到的困惑就是沒東西可寫。讓他們寫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他們會覺得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卻又無從下手。因此就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情形:只要寫到教師,都是深夜批改作業(yè);只要寫到媽媽,就是眼角有了皺紋,雨天給他送衣服等。學生想到的幾乎都是這些素材,進而形成了思維定勢。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還是因為學生觀察生活不細,沒能捕捉到生活中發(fā)生的大事小情。因此教師要指導他們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再將這些素材加工、整合,使之成為作文中重要的構成。
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的作文指導單元就要求學生寫作時要將真情實感表達出來,這其實就是間接地要求學生將生活中的素材巧妙運用到寫作中去。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去運用生活中的素材。
比如寫最熟悉的人。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選出最想描寫的人,接著幫助學生回憶這個人身上發(fā)生的事,可以是這個人身上發(fā)生的事,也可以是這個人與自己相關的事。再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個人的外貌等。顯然,教師沒有直接讓學生寫作文,而是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將生活中的事例挖掘出來。教師的作文指導,只是幫助學生如何選擇材料,如何去更好地表達,但是材料的積累一定要依靠學生自己去完成。
一個學生寫的是他爸爸,他羅列的材料有:爸爸個兒高,走路快,經(jīng)常不小心撞到別的東西上;爸爸愛抽煙,飯后總看到他吞云吐霧;爸爸睡覺愛打呼嚕,那個響聲震耳欲聾;爸爸愛管閑事,每每見到鄰居打架、爭吵之類的,他會跑過去主持公道……學生列出來的這些事例都是富有個性的,都能彰顯人物特征。教師鼓勵學生都這樣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素材,再以問題的形式讓他們去豐富這些材料。比如教師問剛才的學生,爸爸抽煙時是什么樣子?爸爸勸架時常說的話是什么?有了這樣的素材積累,學生就不害怕作文了,他們有東西寫,甚至有寫不完的東西,自然會愛上作文,會將寫作當成一次情感的表達,一次自我的展示。
小學生寫作文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就是他們使用的詞匯總是干巴巴的,一點也不生動。一方面是由于他們的閱讀面不廣,認知有限;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他們的生活體驗不足,沒能汲取到生活中鮮活的語言。因此教師可讓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注意傾聽來自生活的聲音,再將這些生活化的語言運用到寫作中。一般來說,生活中的語言經(jīng)過幾代人的積累,逐步形成了生動鮮活的表達。學會從生活中獲取語言,也是小學生作文要努力的一個方向。教師可讓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將他們平常聽到的一些生動的語言記錄下來。有時候說者是無意的,這已經(jīng)是他們的表達習慣,但是對學生來說是新奇的,所以要告訴孩子們需有一顆善于學習的心。
教師可讓學生在每周固定的時候,將他們收集到的語言整理出來,然后在全班分享交流,以讓他們參考著使用。學生對這些生活化的語言會倍感親切,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是這么說的。
教師指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語言,首先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學生主動與別人交往,從別人身上學到自己沒有的東西。其次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寫作意識增強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就能進一步地提升;學生每次記錄別人語言時,他們總會想到如何運用到寫作上。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學生斟酌語言的習慣,學生關注生活化的語言,自然也會關注整篇文章的語言運用??梢娊處熞柚?,不斷提升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對小學生的寫作要求是逐步提升的,他們先是學會說話,再學會寫字;先學會寫句子,再學會寫片段;先學會模仿,再學會創(chuàng)造。學生在寫作中情感的表達,也是需要逐步提升的。小學生作文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盡管他們寫出了具體的事物,卻沒有表達出觀點來。換句話說,好多小學生在寫作時幾乎沒有自己的觀點,只是單純地將事情寫出來。寫作的過程,其實也是提升他們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過程。學生們同樣可以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也就是說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觀點將生活中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訓練多了,學生的認識自然也就提升了,在具體寫作的時候也就能表達得更深刻。
很多學生看過《長津湖》這部電影,教師可以將這樣的生活資源運用到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他們最喜歡的電影情節(jié)是什么,每個人都把自己最喜歡的片段分享給同桌。這個分享的過程其實就是鍛煉他們表達能力的過程,也是在間接地開展寫作訓練。大多數(shù)學生提到了電影里不足三分鐘的一個鏡頭,就是有三個連隊的志愿軍戰(zhàn)士們,在零下40多度的極端天氣里,依然堅守陣地,最后被凍成冰雕。教師將這樣的鏡頭剪輯后,再次播放給學生看,分三步訓練:首先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當時的天氣,學生想到的是冰天雪地,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接著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寫眼前的這些最可愛的人,他們想到的詞語有真正的男兒、頂天立地的英雄、氣壯山河、驚天地泣鬼神……教師再問看到這樣的畫面心里有什么樣的感想?給他們討論的時間。有的說要做一個像志愿軍一樣的戰(zhàn)士,要有一顆堅強的心;有的說要像志愿軍戰(zhàn)士那樣,熱愛自己的國家,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有的說志愿軍戰(zhàn)士在那么冷的環(huán)境里,卻能紋絲不動,自己上課卻動來動去,這樣的壞毛病應該改一改了……顯然通過聚焦生活中比較普通的話題,既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讓他們對什么是愛國主義、什么是堅強勇敢、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提升了學生的思想覺悟,也自然能提升寫作高度。由此可知,覺悟的提升并不是依靠教師的說教,而是依靠教師基于生活對他們開展的點滴滲透。
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不僅包含基本的語文認知、基本的寫作技能等,還包括思維品質。也就是說,教師在寫作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等。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模式在思維的培養(yǎng)上存在著一定問題,很多時候教師會讓學生背一些詞語、背一些段落,甚至背誦整篇的范文,目的是讓他們在真正寫作的時候可以模仿,甚至直接抄寫。這樣的做法,提升的只是學生的記憶力,而沒能更好地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生活的支架以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
班上許多學生沉迷游戲,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成績,許多家長一氣之下,將家里的電腦收起來,或者禁止孩子碰手機。教師讓學生對事發(fā)表看法,學生站在自己的視角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發(fā)表觀點,鍛煉的就是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學生在表述觀點時不再是全盤接受教師的或者家長的觀點,而是在分析師長的觀點后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樣,教師給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有學生就認為家長的做法不可取,電腦其實可以成為他們學習的好幫手,可以用電腦查閱資料,在疲勞的時候還可以用來聽聽音樂。家長要從根本上幫助子女戒掉網(wǎng)癮,而不是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他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從生活中找到鮮活的例子,以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給他們闡述觀點的機會,讓他們思維的火花得以迸發(fā)。思維能力不是天生就擁有的,而是在教師建構生活支架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
寫作是小學生的基本能力,如果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fā)展,就會給他們的后繼發(fā)展帶來困難,所以教師要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而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做鋪墊。生活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部分,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其實也可以這樣說,生活即寫作。在課堂上設置不同的生活情境,設置不同的可以利用這種生活情景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能力,能讓他們寫出真實的情感,迸發(fā)出思維火花。
小學作文教學和實際生活有著極大關系,學生的生活充實了,才能夠更好地表達真情實感。教師應該讓學生不僅沉浸在語文課堂還要學會走出去,走進現(xiàn)實生活中,融入生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一種以現(xiàn)實為基礎又超越現(xiàn)實的一種想法,它結合生活經(jīng)驗與掌握的科學知識,在腦海中創(chuàng)造新形象,把概念的東西形象化,從而使創(chuàng)造活動順利展開。
如果想象只為了奇特,而脫離了實際,那就成了寫作中的荒誕派;如果想象過于實際,而缺乏新意,就成了現(xiàn)實派。也就是說:想象應該是現(xiàn)實的延伸,是基于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對生活的思考,是寫作中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方式。
想象是一種精神財富,寫作離不開實際生活,也離不開學生的想象。例如:“我好想有雙翅膀,這樣就可以飛起來了?!毕襁@樣的天馬行空也只有在學生的想象中才能出現(xiàn)。學生的想象力離不開對實際生活的觀察、理解和感悟。就像上面的例子,就是在觀察生活中鳥類飛翔之后,學生才會產(chǎn)生有翅膀就能夠飛起來的想法。因此,失去了對生活的觀察,現(xiàn)象也就成了無水之源。由此可見,想象的基礎就是對生活的積累。
無論想象多么新奇,其基礎都來源于日常生活。例如:進行想象作文《火星一游》的練習時,應該先進行資料的搜集整理,了解火星的屬性?!盎鹦欠浅8稍?,溫度也很低,空氣密度是地球的1%,高級生命在火星上無法生存……”這些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認同,所以我們應該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讓我們來看同學們的想象:“飛船降落在火星表面,我和伙伴們一下船,就凍得瑟瑟發(fā)抖,這里比地球要冷好多倍呢?!边@樣的想象符合火星的真實屬性,并不是學生的憑空捏造。
豐富的想象力是寫作中必不可少的,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獲取更多的想象原型,這樣在想象的過程中就不會脫離實際。作為任課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聯(lián)系實際進行合理想象,讓學生們在寫作中拓展想象空間,鍛煉想象能力,從而提高寫作的能力和素養(yǎng)。
劉勰說:“文附質也。”“文”指的是語言文字和語言表達的形式與技巧;“質”指的是內容,即文章內容包括寫作者的思想與情感。所以寫作就是在特定的思想和情感內容中進行語言文字表達。而作文中表達的思想和情感都來源于學生對生活的真實感悟。因為學生只有在觀察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礎上,才能寫出內容充實的文章。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如同泉涌,文章猶如溪水,泉涌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停?!?/p>
因此作為任課教師來說,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讓學生體驗生活,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來獲取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并且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將自身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引導學生在不起眼的生活細節(jié)中找到自己的獨特發(fā)現(xiàn),或者是捕捉那些別人看不出來的東西,從而使學生的作文更加充實,內容更加豐富,更充滿生活氣息。
我們也可以在生活中重新獲取寫作的感悟。許多作文題材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多次出現(xiàn),例如:《我的爸爸媽媽》、《我的理想》等。造成了學生在寫作中產(chǎn)生重復和抄襲的現(xiàn)象。因此,任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獲取新的發(fā)現(xiàn),或者對某些現(xiàn)象進行深入理解,挖掘作文的新穎內涵,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學生重新獲取寫作感悟主要有以下三個步驟:第一步,學生可以收集自己原來寫的相關作文,進行對比。在重新回憶的基礎上重新加以修改,并且為下一步做鋪墊。第二步,在原有作文的基礎上,結合寫作內容,尋找新的寫作素材以及寫作角度,重新認識原有的事物,把握新的內涵,進行創(chuàng)作。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新作文和舊作文進行比較,借助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應該如何感悟生活,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寫作素養(yǎng)。例如寫關于理想的作文,理想有時候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例如有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的理想是當偉大的科學家,而現(xiàn)在卻想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醫(yī)生,如果能挖掘出這種改變的原因,悟出真諦,也是不錯的嘗試。
綜上所述,寫作源于生活,學生對生活的觀察、理解、感悟是寫作的種子。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