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秀
(山東省無棣縣畜牧獸醫(yī)管理服務中心,山東 無棣 251900)
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狂犬病毒屬于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可分為兩個進化組,七個基因型。第一組:基因型Ⅰ(RABV),Ⅳ(DUVV),Ⅴ(EBLV-1),Ⅵ(EBLV-2),Ⅶ(ABLV);第二組基因型,Ⅱ(LBV),Ⅲ(MOKV)。
1.1 易感動物和流行季節(jié) 幾乎所有溫血動物都對狂犬病毒易感,自然界中主要易感的動物是犬科與貓科動物及某些嚙齒類動物、翼手類動物。野生動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許多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毒后,可成為傳染源,豬、牛、馬、鵝、鴨等家畜、家禽也可感染狂犬病病毒。在發(fā)達國家狂犬病主要是由蝙蝠和野生動物引起,我國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犬,占85%~95%,其次是病貓占4%左右。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春夏季發(fā)病率稍高。
本病流行的連鎖性特別明顯,常以一個接著一個的順序散發(fā)出現。傷口越靠近動物頭部和前肢或傷口越深,發(fā)病率越高。
1.2 傳播途徑 狂犬病大多通過患病動物咬傷而感染,經消化道、母體胎盤、呼吸道等途徑也可傳播該病。
根據臨床癥狀,結合咬傷史可作出初步診斷。實驗室檢測或病毒分毒是確診的重要手段。
2.1 病毒分離 取患病動物腦或唾液腺等材料加緩沖液研磨成10%乳劑,腦內接種5~7日齡乳鼠,每只注射0.03 mL,每份標本接種4~6 只乳鼠,唾液或脊髓液可直接接種。接種小鼠出現癥狀后,取其腦組織檢查包涵體。有條件的可同時將上述病料接種原代倉鼠腎細胞或BHK-21 細胞。
2.2 內基氏小體檢查 切取海馬回置吸水紙上,切面向上,用載玻片輕壓切面,制成壓印標本。室溫自然干燥后染色,檢查有無內基氏小體。
內基氏小體位于神經細胞胞質內,呈梭形、圓形或橢圓形,嗜酸性著染(鮮紅色),但在其中??梢娛葔A性(藍色)小顆粒,在犬、狐、貓、小鼠等腦組織中??梢姺强袢“w,可用Seller法染色加以鑒別。內基氏小體內部存在嗜堿性顆粒,基質小、均勻,折光性較差,堿性復紅染成淡紫色,非狂犬病包涵體無內部結構,基質均勻,折光性較強??袢然闲◇w在發(fā)病早期不典型,晚期剖檢檢查可發(fā)現結構完整的包涵體。
2.3 其他檢測方法 也可采用中和實驗,直接免疫熒光檢測(FAT)及乳鼠腦內接種實驗(MIT),酶聯免疫實驗,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核酸雜交技術,狂犬病的快速酶免疫診斷(RRE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