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雪, 張玉霞*, 叢百明, 夏全超, 田永雷, 張慶昕, 張冬梅
(1.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xué)農(nóng)學(xué)院/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飼用作物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內(nèi)蒙古 通遼 028041; 2.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畜牧獸醫(yī)科學(xué)研究所, 內(nèi)蒙古 通遼 028000; 3.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農(nóng)牧業(yè)科學(xué)院, 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畜牧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對飼草品質(zhì)和數(shù)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苜蓿(Medicagosativa)是全世界廣泛種植的豆科飼用作物,是富含礦物質(zhì)、蛋白質(zhì)、維生素等的優(yōu)質(zhì)牧草[1],其栽培管理技術(shù)十分重要??茽柷叩貐^(qū)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而我國北方地區(qū)的水資源嚴(yán)重短缺,農(nóng)業(yè)灌溉水的利用率僅達到39%~50%[2-3]。水分在植物整個生命過程中發(fā)揮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參與植物體內(nèi)各種酶的生理生化反應(yīng)、有機物的代謝等[4]。當(dāng)植物受到干旱脅迫時,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受阻導(dǎo)致活性氧大量積累,進而會引起抗氧化酶活性的變化,當(dāng)超過植物的耐受范圍后,會造成植物死亡[5-6]。鉀是植物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大量元素之一,不僅高速透過生物膜,還與酶促反應(yīng)密切相關(guān),其中抗氧化清除系統(tǒng)中酶活性的啟動就需要鉀元素的參與[7-8];也有研究表明鉀肥有利于降低丙二醛含量[9],促進含氮化合物向蛋白質(zhì)合成場所運輸[10]。水肥耦合是指將施肥和灌水融為一體以達到作物高品質(zhì)高產(chǎn)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11],水分和鉀肥都對植物生長有重要作用,兩者之間即有相互協(xié)同[12],又有相互拮抗的作用,一方面水分可以加速肥料的溶解,但水分過多時又會降低養(yǎng)分的濃度;而適度的鉀肥可以減少水分蒸騰。目前,關(guān)于水肥耦合對其他作物生理特性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關(guān)于水鉀耦合對苜??购硖匦杂绊懛矫娴难芯可跎?,如何調(diào)節(jié)科爾沁沙地苜蓿越冬栽培管理中的水分和鉀素,提高苜??购匦?,因此,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水鉀耦合處理下苜蓿根頸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過氧化氫酶(Catalase,CAT),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及越冬率(Winter survival rate,WSR),以期為科爾沁沙地苜蓿生產(chǎn)中施鉀和水分管理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試驗地位于內(nèi)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巖峰農(nóng)業(yè)公司(北緯43°21′,東經(jīng)119°2′),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年平均氣溫3℃,10℃以上積溫3 000℃,無霜期150 d,年平均降水量400 mm,蒸發(fā)量是降水量的4~5倍左右,年平均風(fēng)速3.7 m·s-1。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為63.4 mg·kg-1,堿解氮含量34.89 mg·kg-1,全氮含量36.02 mg·kg-1,速效磷含量3.71 mg·kg-1,速效鉀含量77.98 mg·kg-1。
供試材料為苜蓿的‘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2個品種,由北京正道有限公司提供,于2017年7月1日進行播種。播種前一次性施入過磷酸鈣200 kg·hm-2為基肥。試驗設(shè)置土壤水分和施鉀量2個試驗因子,采用兩因素裂區(qū)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水分處理為主區(qū):灌水時間間隔分別為4 d(W1),8 d(W2)和12 d(W3),每次灌溉到距離土壤表面30 cm處,灌水量為15 mm;鉀肥施用量水平為副區(qū):50 kg·hm-2K2O(K1),100 kg·hm-2K2O(K2)和150 kg·hm-2K2O(K3),并設(shè)置不施鉀肥為對照(CK),兩個因素共組合成12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fù)。共36個小區(qū)。三個主區(qū)間隔15 m,副區(qū)各小區(qū)試驗面積4 m×5 m=20 m2,各小區(qū)間隔為2 m。播種量為22.5 kg·hm-2,供試肥料為氯化鉀(K2O≥60%),灌水方式為指針式噴灌,期間進行正常的田間管理。于11月15日前后(越冬前期)挖取苜蓿越冬器官,帶回室內(nèi)洗凈,切取根頸部分測定相關(guān)生理指標(biāo)。
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13],POD活性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13],SOD活性采用氮藍四唑法[13],CAT活性采用紫外吸收法[13],SP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比色法測定[13]。
越冬率:于播種當(dāng)年2017年10月 26 日,每小區(qū)隨機設(shè)1平方米樣方3個,統(tǒng)計越冬前苜蓿植株數(shù)。2018年3月26日苜蓿出苗至2018年4月1日苜蓿返青全部出苗后(5 d內(nèi)無新增出苗),挖出后統(tǒng)計樣方內(nèi)返青植株數(shù),計算越冬率。越冬率=返青植株數(shù)/越冬前苜蓿植株數(shù)×100%[14]。
試驗數(shù)據(jù)用Excel軟件處理、制作表格,用DPS7.0軟件進行方差顯著性分析及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Duncan檢驗方法新復(fù)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如表1所示,水分和鉀肥耦合對苜蓿根頸MDA含量具有顯著的影響,在不同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MDA含量均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在K2和K3施用量處理下的苜蓿根頸MDA含量顯著小于CK(W2處理除外,P<0.05),并在K3鉀肥施用量處理下達到最小值,其中‘騎士T’品種苜蓿根頸的MDA含量較CK處理降低了45.74%和24.49%,而‘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的MDA含量較CK處理降低了32.26%和33.96%,說明施用鉀肥有利于降低苜蓿根頸的MDA含量。在不同鉀肥用量處理下,‘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MDA含量均在W2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達到最小值,在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達到最大值,且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的MDA含量顯著高于W2處理(P<0.05),其中‘騎士T’品種苜蓿的MDA含量較W2處理增長了617.31%,566.67%和564.44%,‘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的MDA含量較W2處理增長了332.56%,300.00%和268.42%,說明W2灌水時間間隔處理的水分最有利于減緩苜蓿根頸細胞膜質(zhì)氧化過程,降低細胞膜受損程度。
表1 水鉀耦合對不同品種苜蓿根頸MDA含量的影響
如表2所示,水分和鉀肥耦合對苜蓿根頸的CAT酶活性具有顯著的影響,在不同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CAT活性均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K2和K3鉀肥施用量處理下的CAT活性均顯著高于CK(W3處理的K2鉀肥施用量處理除外,P<0.05),說明施用鉀肥有利于提高苜蓿根頸中的CAT活性,其中以施用量為100 kg·hm-2K2O和150 kg·hm-2K2O時,效果更好。在不同鉀肥用量處理下,‘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CAT活性均隨著灌水時間間隔的延長而增加(‘公農(nóng)1號’的K3處理除外),且在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達到最大值,說明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的水分最有利于CAT活性的增強,清除H2O2,保護細胞膜結(jié)構(gòu)。
表2 水鉀耦合對不同品種苜蓿根頸CAT活性的影響
如表3所示,在不同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POD活性均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K2和K3鉀肥施用量處理下的POD活性均顯著高于CK(P<0.05),說明施用鉀肥有利于提高苜蓿根頸中的POD活性,且以100 kg·hm-2K2O和150 kg·hm-2K2O為宜。在不同鉀肥用量處理下,‘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POD活性均隨著灌水時間間隔的延長而增加,在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達到最大值,且與W1灌水時間間隔處理的POD活性差異最顯著(P<0.05),其中‘騎士T’品種苜蓿的POD活性較W1處理提高了55.03%,41.67%和40.14%,‘公農(nóng)1號’品種的POD活性較W1處理提高了65.89%,73.03%和30.58%,說明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的水分最有利于提高POD活性,清除活性氧,降低細胞膜受損程度。
表3 水鉀耦合對不同品種苜蓿根頸POD活性的影響
如表4所示,在不同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不同鉀肥用量處理的‘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SOD活性均高于CK,且均在K2鉀肥施用量處理下達到最大值并顯著高于CK(P<0.05),其中‘騎士T’品種的苜蓿根頸SOD較CK增加了18.51%,18.65%和19.77%,‘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SOD活性較CK增長了36.76%,21.19%,11.64%,說明施用適量的鉀肥有利于提高苜蓿根頸中的SOD活性。在不同鉀肥用量處理下,‘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SOD活性在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達到最大值,且與W1灌水時間間隔處理的SOD活性差異最顯著(P<0.05),其中‘騎士T’品種的苜蓿根頸SOD活性較W1處理提高了10.67%,12.70%和9.41%,‘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SOD活性較W1處理增長了13.21%,9.12%和5.33%,說明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的水分最有利于提高SOD活性,清除更多活性氧和自由基。
表4 水鉀耦合對不同品種苜蓿根頸SOD活性的影響
如表5所示,在不同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不同鉀肥用量處理的‘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SP含量均高于CK,且在K2鉀肥施用量處理下達到最大值,且均顯著高于CK(P<0.05),其中‘騎士T’品種的苜蓿根頸SP含量較CK處理增加了13.42%,11.05%和11.36%,‘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SP含量較CK處理增長了17.49%,14.83%和11.46%,說明施用適量的鉀肥有利于提高苜蓿根頸中的SP含量。在不同鉀肥用量處理下,‘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SP含量在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達到最大值(‘公農(nóng)1號’的K1處理除外),且與W1灌水時間間隔處理的SP含量差異最顯著(P<0.05),其中‘騎士T’品種的苜蓿根頸SP含量較W1處理提高了17.74%,17.76%和14.59%,‘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根頸SP含量較W1處理提高了32.25%,18.67%和33.61%,說明適當(dāng)?shù)臏p少灌水量有利于苜蓿根頸的SP含量的積累,維持細胞內(nèi)的滲透壓。
如表6所示,不同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不同鉀肥用量處理的‘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的WSR均高于CK,且在K2鉀肥施用量處理下達到最大值,且均顯著高于CK(P<0.05),其中‘騎士T’品種的苜蓿的WSR比CK增加了52.95%,45.42%和31.39%,‘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的WSR比CK增加了37.23%,47.74%和36.96%,說明適量的鉀肥有利于促進苜蓿越冬。在不同鉀肥用量處理下,‘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的苜蓿WSR在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達到最大值,說明適當(dāng)?shù)难娱L灌水時間間隔有利于促進苜蓿越冬。
表6 水鉀耦合對不同品種苜蓿WSR的影響
如表7所示,W1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CAT活性與POD活性均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MDA含量與SOD活性呈顯著負(fù)相關(guān)(P<0.05);‘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WSR與SOD活性及SP含量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騎士T’品種苜蓿MDA含量與POD活性呈顯著負(fù)相關(guān)(P<0.05);‘騎士T’品種苜蓿SOD酶活性與CAT活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與SP含量及WSR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騎士T’品種苜蓿的WSR與CAT,POD活性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說明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強有利于提高苜蓿WSR,促進抗寒性增強。W2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騎士T’品種苜蓿MDA含量與SOD,CAT活性呈極顯著負(fù)相關(guān)(P<0.01);‘騎士T’品種苜蓿CAT活性與SOD活性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與SP含量和WSR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騎士T’品種苜蓿根頸WSR與SOD活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與SP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MDA含量與CAT活性呈顯著負(fù)相關(guān)(P<0.05),與POD活性呈極顯著負(fù)相關(guān)(P<0.01);‘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CAT活性與POD活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SOD活性與SP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與WSR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騎士T’品種苜蓿MDA含量與CAT活性呈顯著負(fù)相關(guān)(P<0.05);‘騎士T’品種苜蓿根頸SOD活性與POD活性、SP含量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騎士T’品種苜蓿根頸SP含量與WSR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MDA含量與CAT、POD活性呈極顯著負(fù)相關(guān)(P<0.01);‘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CAT活性與POD活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SOD活性與WSR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以上說明苜蓿根頸中抗氧化酶、SP含量越高,MDA含量就越低,植物受傷害程度越輕,苜蓿越冬能力更強。
表7 苜蓿根頸MDA與抗氧化酶活性、SP含量及WSR的相關(guān)性分析
當(dāng)土壤中水分和肥力狀況不利于植物生長時,會對植物產(chǎn)生脅迫作用,使植物體內(nèi)氧代謝失去動態(tài)平衡,活性氧大量積累,進而導(dǎo)致膜脂過氧化,積累很多過氧化產(chǎn)物如MDA等,因此,MDA含量可用作反應(yīng)植物受傷害程度的指標(biāo)[16]。本研究表明,‘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的MDA含量在灌水時間間隔為W1的處理時較高,在W2灌水時間間隔處理達到最小值,在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時達到最大值,說明灌水時間間隔為8 d時最有利于減輕細胞氧化過程的傷害;張淋淋[17]的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含量過少和過多均會對質(zhì)膜造成損傷,并且脅迫強度越大損傷程度越嚴(yán)重,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劉岱松[18]的研究表明二倍鉀濃度處理、以及添加氨基酸和鉀處理降低煙苗(NicotianatabacumL.)葉片MDA含量,而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苜蓿根頸中MDA含量表現(xiàn)為下降的變化趨勢,并在K3鉀肥施用量下達到最小值,說明鉀肥施用量水平為150 kg·hm-2K2O最有利于降低活性氧在植物體內(nèi)積累。
SP是植物體內(nèi)非常重要的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具有降低滲透勢增加細胞質(zhì)濃度,保持膨壓,緩解脫水脅迫傷害的生理作用,以保持細胞正常的生理過程[26]。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SP含量隨著灌水時間間隔的延長而增多,在W3處理灌水時間間隔處理達到最大值;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SP含量表現(xiàn)為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并在100 kg·hm-2K2O施用量處理達到最大值;蘇志豪[27]的研究表明隨著土壤干旱程度的加劇,沙生檉柳(Tamarixtaklamakanensis)種群葉片內(nèi)SP呈上升趨勢;董慶[28]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隨著鉀肥水平的升高,蕨麻(PotentillaanserinaL.)葉片中SP含量成先升后降的趨勢,在78 kg·hm-2K2O到達最大值,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赡苁怯捎阝浽貐⑴c者植物體內(nèi)蛋白質(zhì)的代謝過程,適量的鉀肥促進了游離氨基酸等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SP,并且鉀還能活化與蛋白質(zhì)合成有關(guān)的酶,即有利于提高苜蓿根頸中SP含量[29-30],SP含量增多,有利于調(diào)節(jié)滲透勢,維持細胞滲透壓和膨壓,保護生物膜的穩(wěn)定性,維持細胞正常代謝。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苜蓿WSR在W3處理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達到最大值,且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表現(xiàn)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且在K2施用量處理下達到最大值;說明適量的鉀肥及水分脅迫有利于促進苜蓿越冬;孫洪仁[31]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鉀作為抗逆元素,苜蓿根部富含鉀素可有效提高作物抗寒性,利于苜蓿安全越冬,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并且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苜蓿WSR與抗氧化酶活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可能的原因是,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強能通過清除細胞內(nèi)的活性氧和自由基,減少細胞內(nèi)有毒害作用的物質(zhì)對細胞膜的損傷,保護細胞膜結(jié)構(gòu),進而增強苜蓿的抗寒能力,促進苜蓿安全越冬[1],其機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丙二醛含量K2和K3鉀肥施用量處理下顯著小于CK(W2處理除外,P<0.05);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活性在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下最強,且在K2和K3鉀肥施用量處理下與CK差異最顯著(P<0.05);‘騎士T’和‘公農(nóng)1號’品種苜蓿根頸在W3灌水時間間隔處理和K2鉀肥施用量處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強,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越冬率均最高。因此建議在科爾沁沙地進行苜蓿栽培,灌水時間間隔為12 d,鉀肥施用量為100 kg·hm-2K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