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博,張亞楠
(1 江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330000;2 華東交通大學 理工學院,330100:江西南昌)
塑料育苗容器尺寸結構如圖1 所示,尺寸精度為MT5,壁厚基本均勻一致,結構多處采用圓角過渡結構,一方面使得塑料育苗容器制件的外形輪廓看起來更加流暢美觀,另一方面,所對應的模具成型部分也呈圓角狀,這樣一來,模具的牢固程度大大提高,也進一步防止該模具在工作中因應力集中出現(xiàn)裂紋。塑料原材料可選用聚丙烯(PP),為熱塑性塑料,其外觀為白色蠟狀固體,密度很小(0.9~0.91 g/cm3),價格便宜成本低,加工工藝性能也普遍良好,幾乎適用于任何塑料成型加工工藝,且一次便能成型,易加工,易生產,且其吸水率非常低,使用該原料在加工之前無需進行干燥處理。但需要注意的是,聚丙烯的成型收縮率較大,為1%~2.5%,在之后的計算成型零件的尺寸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此外,聚丙烯制品還擁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抗彎曲疲勞性。
圖1 塑料育苗容器尺寸結構圖
(1)型腔布局及分型面選擇。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鑒于塑料育苗容器體積相對較小,確定為一模兩腔結構。取塑料育苗容器碗口上表面為該塑件的分型面。
(2)初選注射機。使用Solidworks 軟件繪制塑料育苗容器三維結構圖,分析其質量屬性及根據注射經驗,按塑件體積的3/10 來估算澆注系統(tǒng)凝料體積。
因此,選用XS-ZY-500 臥式注射機。
(3)澆注系統(tǒng)設計。根據產品結構形狀及使用要求,本次設計采用點澆口澆注系統(tǒng),澆口設置于塑料育苗容器碗底,不僅便于充模,且位置較為隱蔽,不影響產品的美觀。
主流道采用球半徑為19 mm 的球面,小端直徑取5.5 mm,大端直徑由5°圓錐角自然形成,并在主流道底部推料板上開設冷料穴。采用平衡式半圓形截面分流道,直徑取6 mm。點澆口直徑d=1.4 mm,圓錐形小端圓角半徑為1 mm,錐角取12°。
(4)排氣方式的確定。該模具采用各個零部件之間的配合間隙及分型面處自然排氣。一般情況下,在成型的塑料制件上沒有出現(xiàn)氣泡、凹下及外形輪廓不完整等表面缺陷,則可認定排氣完全。
(5)成型零件的結構及計算。本次模具采取組合式凹、凸模結構,不僅簡化了型芯、型腔在制造時的機加工工序,也便于修模及間隙排氣,更節(jié)約了昂貴的金屬材料。凸模通過臺肩式嵌入動模板,凹模經4 顆M10的內六角圓柱體螺釘固定于定模板上。材料的平均收縮率取2.5%和1%的平均值1.75%。
型腔徑向尺寸公式如下:
型腔深度尺寸計算公式如下:
型芯徑向尺寸計算公式如下:
型芯高度尺寸計算公式如下:
將尺寸代入塑件公差尺寸數值表,得到對應的Δ,代入上述對應公式,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成型塑件尺寸計算表
(6)合模導向機構的設計。導向機構的作用是定位、導向。選用標準帶頭導柱及帶頭導套,導柱固定部分表面粗糙度Ra 取0.8 μm,導向部分的表面粗糙度Ra 取0.8~0.4 μm,導柱固定部分與模板之間的配合采用H7/k6 的過渡配合,導柱與導套的配合精度采用H7/f7,導套固定部分的粗糙度Ra 取0.8 μm,導向部分表面粗糙度Ra 為0.4 μm,導套采用H7/m6 過渡配合嵌入模板。
(7)推出機構的設計。該塑件是內腔為球面的規(guī)則薄壁塑件,不適用于推件桿推出,故本次設計采用推件板推出。在推件板推出機構中,為了防止推件板與型芯兩者之間發(fā)生擦傷、磨花和卡死等現(xiàn)象,推件板內孔應比型芯成型部分大0.2~0.3 mm,并用3°~10°錐面配合。
(8)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本設計中采用Φ8 mm 的水管,采用循環(huán)式水冷,在模具的凹模中設置兩條水道來使塑件溫度降低,如圖2 所示。
圖2 冷卻系統(tǒng)結構圖
(9)模架的確定。查GB/T1255—2006 塑料注射模架標準。由于此模具采取點澆口澆注系統(tǒng),第一步可確認應采用三板雙分型面注射模,接下來,根據計算的成型零件尺寸,選用350 mm×500 mm 點澆口標準模架。
(10)相關參數的校核。計算模具整體的平面、高度尺寸及模具的開模行程,核驗滿足注塑機拉桿空間及開模行程范圍要求即可。之后,計算注射機的注射壓力、額定注射量及鎖模力,確定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