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衛(wèi)群 陳 陶 周美鳳
2021年1月25日,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發(fā)出《關(guān)于啟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資料收集編纂工作的通知》,提出“為做好《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志》編纂工作,將選擇幾家省、市、縣級單位作為試點,探索抗疫志編纂模式,積累相關(guān)工作經(jīng)驗”。2021年4月8—9日,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志資料收集編纂研討會在浙江省溫州市召開,會上印發(fā)了北京市朝陽區(qū)、吉林省、江蘇省南京市、浙江省溫州市、河南省鶴壁市、湖北省武漢市、山東省咸寧市、云南省、寧夏自治區(qū)吳忠市紅寺堡區(qū)等9個省、市、區(qū)的抗疫志編纂工作實施方案或者抗疫志篇目。全國申報抗疫志編纂試點單位和已經(jīng)開展抗疫志編纂工作的有30多家單位。
編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志,在我國是首次,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先導性和引領性,雖然可以借鑒其他專題志的經(jīng)驗,但仍有很多具體問題需要進行前期研究。自然災害志作為志書歷史上較為成熟的體裁,可以為新冠肺炎抗擊志提供借鑒。
記錄自然災害是地方志的傳統(tǒng),舊志中即設有災異志。編纂新方志以來,一些志書對自然災害的記述進行了探索。首輪《唐山市志》單獨把“唐山大地震”升格為“編”進行記述。2009年,在國家層面編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的帶動下,地震受災省份、各參與災后重建的省份,也編纂了相應的地震災害志或災后援建志等。雷衛(wèi)群、陳曉婧在《自然災害志的編纂是災異志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一文中,把這類志書統(tǒng)稱為“自然災害志”。①雷衛(wèi)群,陳曉婧:《自然災害志的編纂是災異志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江蘇地方志》,2020年第1期,第50頁。
古代社會,由于條件所限,志書對自然災害的記述并不完整,許多應對自然災害的做法沒有被完整保存,有的甚至無法考證。當代,由于資料收集能力的提高,新方志對于自然災害的記載,已經(jīng)遠非舊志可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也發(fā)生了各種自然災害。首輪、二輪新方志中已有志書進行了探索①雷衛(wèi)群,陳曉婧:《自然災害志的編纂是災異志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江蘇地方志》,2020年第1期,第52頁。。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大地震,造成24萬多人死亡,16.4萬人重傷,是當時震驚世界的重大事件。首輪編纂的《唐山市志》中,設第三編“唐山大地震”,篇幅近15萬字;第四編“重建唐山”,篇幅30余萬字,記述了相關(guān)抗震救災情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國家層面首次編纂了專題志書《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共11卷13冊、1400萬字。在此帶動下,地震受災省份、參與災后重建的各省份和部分設區(qū)市等,也編纂了相應的地震災害志或災后援建志等。2016年6月23日,江蘇省鹽城市龍卷風冰雹特大自然災害發(fā)生后,組織編纂了《特大龍卷風冰雹鹽城搶險救災重建志》。這些實踐,為編纂新冠肺炎抗擊志進行了很好的探索。
表1 三部自然災害志框架結(jié)構(gòu)對比
三部志書雖然框架結(jié)構(gòu)不盡相同,但都以自然災害的發(fā)展為主線而展開,涉及事件的方方面面,為自然災害志的編纂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們的記述方式,值得編纂新冠肺炎抗擊志時借鑒。
2008年11月,《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編纂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指出,志書編纂要把好“四關(guān)”,第一關(guān)即是“把好政治關(guān)。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避免出現(xiàn)政治性和科學性差錯”①王偉光:《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國地方志》2016年第8期。。
編纂志書的最大價值,在于提供翔實可信的資料,這是其他書籍所不能替代的。作為政府主持編纂的專題志書,記載新冠肺炎疫情同樣也要嚴把政治關(guān),這與地方志書的價值取向完全一致。
2009年12月11日,江蘇省領導對《江蘇省汶川特大地震救助援建志》的編寫工作提出了“簡潔實用”的要求②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汶川特大地震江蘇援建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445頁。2020年4月30日,云南省召開會議研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志編纂工作。時任領導則提出“在全省今后應對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抗擊重大疫情時,可以在第一時間查到真實可靠的工作資料,提供寶貴經(jīng)驗,為推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提供重要指導”的要求。編纂相關(guān)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書,應樹立總結(jié)應對經(jīng)驗、為后人留下可供借鑒的資料的編纂指導思想,這就要求:“各承編單位要提前思考,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同步做好資料收集,認真分析總結(jié)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取得的經(jīng)驗成效,把最具特色、最有價值、最值得記述的內(nèi)容載入史冊;要安排認真負責的骨干力量參與到志書編纂工作中,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態(tài)度,做好志書編纂工作?!雹墼颇鲜≌匍_會議研究抗擊新冠疫情志編纂工作,[EB/OR].[2020-05-06].http://difangzhi.cn/yw/202005/t20200506_5124046.shtml?!叮急本┦谐枀^(qū)抗疫志>編纂工作實施方案》提出非常具體的要求:為今后應對類似疫情提供借鑒。在志書的“存史、資政、育人”功能中,編纂新冠肺炎抗擊志,應重點突出“資政”的功能,樹立正確的編纂指導思想,才能保持正確的工作方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迅速啟動《生命至上: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編纂工作,并于當年10月,由江蘇鳳凰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志40萬字。江蘇省泰州市黨史方志辦公室、泰州市檔案館編纂了《泰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的非正式出版物,全志選用圖片252張,二維碼41個,共39.3萬字。以該書為主的“征編一體:努力打造泰州全媒體抗疫專題志”項目位列2020年度江蘇省市縣地方志特色創(chuàng)新項目第一名④徐強:《抗疫專題檔案、方志征編一體化的泰州實踐》.《江蘇地方志》2021年第1期,第83頁。。
兩本“實錄”,都由10個部分組成,文字容量相當,卻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編纂體例。
《生命至上: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采用現(xiàn)在流行的事件志的編纂體例,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生時間順序為主線,依次展開。同時又按照志書編纂“事以類聚”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特征,采用綱目體的體裁,以類為綱、以事為目。全書主體包括新冠肺炎、應急響應、預防及救治、馳援湖北、本土疫情防控、境外輸入防控、復工復業(yè)、疫生活、時間線、附錄10個部分,基本遵循了從中央到地方、從國內(nèi)到國外、從救治到防控、從工作到生活的內(nèi)在邏輯。每類之下,根據(jù)內(nèi)容隸屬關(guān)系,下設兩至三個層次,不同層次通過標題字體字號的不同做區(qū)分①趙阿麗,李真真:《重大事件專題志即時性編纂的全新嘗試——<生命至上: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編纂報告》,《江蘇地方志》2020年第6期,第81頁。。特別是在附錄前加入時間線,按時間順序?qū)θ珖箵粜鹿诜窝滓咔檫^程中的重要節(jié)點、重要事件、重要部署進行盤點。全書內(nèi)容前后相接,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邏輯性強,編纂難度大。
《泰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則采取了綜合性志書的編纂體例,堅持橫分門類、分類合理、門類齊全的原則,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各個方面展開記述?!短┲菔锌箵粜鹿诜窝滓咔閷嶄洝贩纸馓┲菔锌箵粜鹿诜窝滓咔楦黜椆ぷ?,主要有綜述、疫情通報、工作日志、專項工作專記、市(區(qū))工作專記、單位工作專記、案事例等10個內(nèi)容。其主要內(nèi)容是“專項工作專記”“市(區(qū))工作專記”“單位工作專記”3個部分,約占全書的55%。每個專記包含7—12個部分內(nèi)容?!皩m椆ぷ鲗S洝庇伞邦A防控制工作專記”“醫(yī)療救治工作專記”“交通管控工作專記”“物資保障工作專記”“農(nóng)村防控工作專記”“企業(yè)防控和復工工作專記”“學校防控工作專記”“涉外防控工作專記”“黨組織和黨員發(fā)動工作專記”“督查工作專記”“新聞宣傳工作專記”12部分組成,“市(區(qū))工作專記”由“靖江市工作專記”“泰興市工作專記”“興化市工作專記”“海陵區(qū)工作專記”“高港區(qū)工作專記”“姜堰區(qū)工作專記”“泰州醫(yī)藥高新區(qū)工作專記”7部分組成,“單位工作專記”由“市機關(guān)事務局工作專記”“市援湖北醫(yī)療隊工作專記”“市人民醫(yī)院工作專記”“靖江市衛(wèi)健委工作專記”“泰興市人民醫(yī)院工作專記”“興化市張郭鎮(zhèn)工作專記”“海陵區(qū)教育局工作專記”“市公安局高港分局工作專記”“姜堰區(qū)三水街道工作專記”“泰州醫(yī)藥園區(qū)工作專記”“泰州醫(yī)藥高新區(qū)工作專記”11部分組成。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在《泰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序》中寫道:“真實展現(xiàn)了全市上下同心戰(zhàn)疫情、協(xié)力過難關(guān)的一個個生動畫面,留下這段刻骨銘心、堪存堪鑒的記憶?!边@些內(nèi)容獨立存在,落實了“展現(xiàn)一個個生動畫面”的要求。兩部書的框架結(jié)構(gòu)見表2。
表2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對比表
兩本書的編纂各有特點。從編纂成書的難易上分析,《生命至上: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內(nèi)容體系邏輯性強,但編纂難度大,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編輯隊伍?!短┲菔锌箵粜鹿诜窝滓咔閷嶄洝烦恕熬C述”,各部分內(nèi)容獨立存在,部門組稿痕跡明顯,可操作性強。兩本書的先行實踐,為新冠肺炎抗擊志的編纂,做了非常好的探索。
志書名稱,本不應成為本文研究的問題,但因為新冠肺炎的特殊性,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討論。從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前后幾次的發(fā)文來看,也在研究探討這個問題。
近來編纂的一些重大事件志,志名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記錄會議、大型活動為代表的志書,其名稱相對簡單。其規(guī)則一般采取“活動+志”的名稱,突出地域。另一類是以自然災害志為代表的志書,特別是以《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為代表的一批志書,名稱相對復雜,一般采取“災害+行動+志”的命名規(guī)則,其突出黨和政府在災害中的所作所為。見表3。
表3 事件志命名規(guī)律表
同樣是對口支援性質(zhì)的志書,支援新疆、西藏的志書,命名為《山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志》《山東省對口支援西藏志》;而支援汶川特大地震時,名稱發(fā)生變化,采取災害事件類的命名規(guī)則,命名為《汶川特大地震山東省救助援建志》。同樣是對口支持四川地震災區(qū),上海、山東、江蘇都使用了不同的名字,結(jié)果志書的內(nèi)容差別很大。
2017年6月,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部署志書編纂方案時,志名為《“6·23”特大龍卷風冰雹鹽城搶險救災暨災后重建志》,修飾語更多,志名(含標點符號在內(nèi))共25個字,太長、太復雜,閱讀體驗不佳,這樣的志名,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志書的傳播。故在志書出版時,名稱被修改為《特大龍卷風冰雹鹽城搶險救災重建志》。
在對口支援汶川特大地震的志書中,各地名稱也不一樣。在編纂新冠肺炎疫情志的時候,先進行頂層設計,顯得相當重要。在設計志書名稱時,應綜合考慮以下三個因素。首先是避免產(chǎn)生歧義,其次是延續(xù)志書的命名慣例,最后是簡潔明了,可讀性強,便于傳播。國家層面的志名擬定,直接關(guān)系到各省志書的編纂。
從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志資料收集編纂研討會上發(fā)布的志書名稱來看,各地在記述相同的事件,采取了不同的志書名稱,9部志書名稱共有6種形態(tài)。分別是××抗疫志(最簡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志(不帶“省”“市”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志(全稱)、××戰(zhàn)疫專門志書、××抗“疫”日志。
志名是志書的門面,采用一個合適的志名,對記述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的志書,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記述同一件事,有9部志書6種形態(tài),非?;靵y。有些志書名稱,不具備歷史意義,時間一久,后人單憑志名就不一定能知道志書記述的內(nèi)容,嚴重影響志書的生命力。隨著更多省市縣區(qū)加入編纂隊伍,志書名稱也會更多。從這里可以看出,研究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更需要國家層面,特別是中指辦加強頂層設計,協(xié)調(diào)全國各地,從歷史的角度,設計一套全國適用的志名。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之初,由于當時的資訊不全,對新冠肺炎了解不夠,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首次提出編纂《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疫志》①《萬眾一心迎挑戰(zhàn) 眾志成城戰(zhàn)疫情——全國地方志系統(tǒng)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工作》.[EB/OR].[2020-02-04].http://www.difangzhi.cn/yw/202002/t20200204_5084776.shtml。。這個最原始的志名,是在疫情突發(fā)情況下的產(chǎn)物,未能正確體現(xiàn)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偉大成就。隨著對新冠肺炎疫情了解的逐步深入,志名被修改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志》。這個書名稱修改是與時俱進的。如果結(jié)合依照事件志的命名規(guī)律,可以將志書名字修改為《新冠肺炎中國抗擊志》。
第一,新冠肺炎在全世界流行,是全世界的事情,新冠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新冠肺炎在中國的流行,只是全球流行的一個組成部分。世界各國都在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的抗擊行動,既是世界抗擊行動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自己的事情。所以把“新冠肺炎”放在“中國抗擊”前,不會產(chǎn)生歧義。
第二,中國抗擊的是新冠肺炎,不是新冠肺炎疫情。記述疫情只是志書的一個組成部分,更多的內(nèi)容是在記述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的行動、總結(jié)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的經(jīng)驗。因此,志名可以不出現(xiàn)“疫情”二字。
第三,《新冠肺炎中國抗擊志》的志名,符合我國事件志的命名傳統(tǒng),有利形成我國事件志的編纂體例。
第四,志名簡潔、字數(shù)越少越可讀,越容易傳播。志名簡明扼要,易于記憶和口口相傳。
基于以上理由,建議將志書名稱改為《新冠肺炎中國抗擊志》,這樣更符合我國的國情。然后各省參照國家層面的志名,形成《新冠肺炎××抗擊志》的系列志書
從全國編纂汶川特大地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志書來看,國家層面的志書名稱具有指導和示范意義。當國家層面的志名確定下來后,各省也會采取類似的名字。
在全國范圍內(nèi),各地新冠肺炎疫情輕重程度相差很大,感染病例從幾萬例、幾千例、幾百例到幾十例、幾例。各省內(nèi)部有的市、縣甚至一例也沒有發(fā)生,而有的市縣,疫情較為嚴重。同時,各地的地方志機構(gòu)的編纂力量也存在差別。因此,在設計新冠肺炎抗擊志的框架時,應符合各地的實際情況,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用相同的框架。國家層面與湖北、其他省,省與省,市縣之間,其志書框架可以有所區(qū)別。
相對來說,新冠肺炎疫情較輕、編纂力量較弱的編纂機構(gòu),《泰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的編纂體例值得借鑒,編纂難度相對較小,可操作性較強。而新冠肺炎疫情復雜、編纂力量較強的單位,可參考邏輯性強的《生命至上: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完整記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展。
自然災害志不同于常見的各類綜合性志書,也不同于省志中的專業(yè)志。自然災害志圍繞災害發(fā)生、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等展開記述,與事件相關(guān)的方方面面,都是志書的收錄范圍①雷衛(wèi)群:《自然災害志的編纂是災異志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江蘇地方志》2020年第1期,第53頁。。編纂新冠肺炎抗擊志,同樣如此。
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過程的記錄,是以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展為主線。包括新冠病毒、新冠病毒的危害、新冠肺炎疫情基本情況、黨和政府的應急響應、人民群眾的所作所為、醫(yī)療救治等重要內(nèi)容,都在志書的收錄范圍,特別是新冠病毒、新冠肺炎基本情況和病例的醫(yī)療救治,是志書的重要支撐。
《泰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記載:“截至(2020年)6月末,全市累計確診病例38人(其中境外輸入1人),無癥狀感染者13人(其中境外輸入2人),無死亡病例。”“成立市、市(區(qū))兩級醫(yī)療救治專家組,健全救治專家組與全市醫(yī)療機構(gòu)溝通、會診、駐點機制,開展200余次遠程會診,保障每個病例都能迅速得到妥善治療,全市無一例重癥、危重癥病例。落實出院病人跟蹤管理制度,對治愈出院患者全部實行隔離觀察、復診復檢、跟蹤隨訪等全流程管理,有效防范和降低潛在傳播風險。探索建立中西醫(yī)協(xié)同救治工作機制,組建市中醫(yī)藥專家組,實行‘雙醫(yī)師管床’制度,對確診患者‘一人一案’臨床指導。新冠肺炎病例中醫(yī)藥診療參與率達100%,中西醫(yī)結(jié)合救治總有效率達90%以上,有效發(fā)揮中西醫(yī)‘1+1>2’的疊加效應。”②泰州市黨史方志辦公室,泰州市檔案館:《泰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第2—4頁。需要指出的是,38個病例的具體醫(yī)療救治方案,全書無一記錄;作為即時性編纂的“實錄”,問題不大;但如果編纂志書,病例的治療方案卻是不能少的內(nèi)容。
《新冠肺炎中國抗擊志》需記載的內(nèi)容多,一本書的容量有限,無法記錄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的全部內(nèi)容,可采取與《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相類似的結(jié)構(gòu),用總志、分志方式展開記述??煞謭D志、大事記、新冠肺炎、組織領導、醫(yī)療救治、全球責任等分志,全方位記述黨和政府帶領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全過程和成就。如何從編纂實踐出發(fā),擬定出更具體更科學的框架,有待專業(yè)部門的研討。
而各省則不一樣,需要記述本省的新冠肺炎抗擊情況,部分省還需要記述馳援湖北的內(nèi)容。
新冠肺炎抗擊志與“實錄”的編纂,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志書使用群體很大部分為專業(yè)人士,其編纂要求高于“實錄”。因此志書記述須強化深度與廣度。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境內(nèi)外各種媒體對疫情的報道眾多,特別是社交媒體資訊魚龍混雜。為了保證信息的權(quán)威性,《生命至上: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主要選材于主流媒體的公開報道,資料來源于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國家級主流媒體、《湖北日報》《黃石日報》等湖北地方媒體;《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中國江蘇網(wǎng)、“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等省級主流媒體;省級機關(guān)主要部門網(wǎng)站、區(qū)市政府網(wǎng)站、黨媒微信公眾號等③趙阿麗,李真真:《重大事件專題志即時性編纂的全新嘗試——<生命至上: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編纂報告》,《江蘇地方志》2020年第6期,第80頁。。
同樣以醫(yī)療救治為例?!渡辽希航K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記載:“截至2月18日24時,江蘇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631例,達到疫情發(fā)生以來的峰值。631例確診病例中,輕型病例49例,普通型病例572例,重型病例6例,危重型病例4例。”“3月14日,江蘇最后一名本土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全省本土新冠肺炎住院確診病例‘清零’。全省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631例,累計出院病例631例,治愈率100%。”這么多醫(yī)療救治病例中,《生命至上: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記載了“江蘇首例新冠肺炎重型病例救治”“江蘇首例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抗體治療”“全國首例新冠肺炎轉(zhuǎn)陰患者雙肺移植手術(shù)”“南京97歲老人治愈出院”等4例。這4例病例的資料全來自《新華日報》的公開報道。
《新華日報》的公開報道,可讀性強,有利于普通的公眾閱讀者,缺點是深度不夠。作為即時性編纂的實錄,不存在問題,但如果是志書,其“資政、存史、教化”功能會稍顯不足。
2003年的抗擊“非典”,全國各地的地方綜合年鑒,雖有記載,但限于當時的條件,沒有編纂抗擊“非典”志,記載分散,不成體系,留下了遺憾。
新冠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對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脅,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次嚴重危機和嚴峻考驗。2021年,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站在給子孫后代積累智慧的高度,組織全國方志機構(gòu)編纂新冠肺炎疫情抗擊志書,將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歷程載入歷史,向全世界展現(xiàn)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成就,給后人留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方法與舉措,不僅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編纂疫情專題志書的有益嘗試,是方志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更是對中國人民、對全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彰顯了中國為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