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麗,張建東,劉德娟,徐吉榮,劉雪梅,孫明軍,孫翔翔,樊曉旭,田莉莉,邵衛(wèi)星,孫淑芳,劉蒙達
(1.泰安市動物疫病預(yù)防控制中心,山東泰安 271000;2.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山東泰安 271000;3.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xué)中心,山東青島 266032;4.泰山護理職業(yè)學(xué)院,山東泰安 271000)
布魯氏菌?。╞rucellosis,簡稱布?。┦且环N流行范圍廣、危害嚴重的人獸共患病。目前有60多種動物可以作為布病儲存宿主。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流產(chǎn)為其典型發(fā)病癥狀[1]。該病曾在20世紀50 至70 年代在國內(nèi)大范圍流行,此后經(jīng)過嚴格控制,在80 年代保持了較低流行率[2]。然而,從90 年代開始該病發(fā)病率又明顯上升,現(xiàn)在已成為影響畜牧業(yè)和公共健康的重要危害之一[3]。目前我國大陸地區(qū)的所有省級地區(qū)都有布病病例報道[4]。
在布病流行嚴重的地區(qū),往往采用疫苗免疫進行防控。目前主要使用A19、S2 和M5 等弱毒株活疫苗。其中A19 弱毒株疫苗被廣泛采用,其有效期長,使用6×109CFU 活菌的標準計量或稀釋10 倍劑量的疫苗預(yù)防牛布病,均可以達到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有效期可達72 個月[5]。A19 疫苗株與國際上普遍使用的S19 疫苗株同源性非常高,而后者是目前世界公認的防控奶牛布病最有效的疫苗株[6]。
病原分離是診斷布病的金標準,但病原分離率低,分離條件嚴格,不便于普遍應(yīng)用[7]。血清學(xué)診斷是布病篩檢和確診的主要臨床診斷方法。國家標準《動物布魯氏菌病診斷技術(shù)》(GB 18646—2018)中的免疫學(xué)檢測方法包括虎紅平板凝集、試管凝集、間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iELISA)、競爭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cELISA)和補體結(jié)合試驗等。其他免疫學(xué)檢測方法包括膠體金和熒光偏振。病原學(xué)檢測方法包括PCR 和qPCR。
疫苗在提供保護的同時,也為布病的確診增加了困難[8]。由于缺乏便捷有效的區(qū)別診斷方法,免疫牛群中自然感染牛和免疫陽性牛很難區(qū)分[9]。本研究針對某免疫過A19 株疫苗的奶牛場,采用多種檢測方式開展平行檢測。通過比較多種方法的檢測結(jié)果,分析該場是否存在野毒感染,同時比較不同方法的檢測特性。
40 份血清樣品和40 份牛奶樣品,于2020 年5 月收集自某奶牛場4 頭未免疫奶牛和36 頭免疫A19 株疫苗的奶牛。奶牛年齡、胎次以及距離最后一次免疫時間詳見表1。
表1 采樣奶牛年齡、胎次等背景信息
布病虎紅平板凝集和試管凝集試驗抗原,購自青島立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19 株疫苗,為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活毒疫苗;布病iELISA 試劑盒(批號20191008),購自愛德仕公司;cELISA 試劑盒(批號20191022)、布病抗體瓊擴法檢測試劑盒(批號20190812),購自西班牙INGENASA 公司;間接法布病抗體膠體金試紙條,購自青島瑞爾唯特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熒光定量PCR 引物和探針,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cELISA、iELISA,均按照國標(GB 18646—2018)操作。
抗體瓊脂擴散(瓊擴)試驗基于布魯氏菌野毒株和疫苗株的表面抗原差異,可區(qū)分被檢動物是否存在野毒感染[10]。血清中抗體與相應(yīng)抗原在瓊脂膠中擴散,相遇后會結(jié)合形成沉淀線。試劑中的抗原包含一種布魯氏菌中普遍存在的脂多糖(LPS)和一種野毒株表面的多糖類半抗原(NH)。檢測時,在瓊脂膠中央孔里加入抗原,在周邊孔中加入陰陽性對照和血清樣品,室溫靜置24~48 h。若無沉淀線且對照成立,則認為動物無感染或免疫;若只出現(xiàn)LPS 的沉淀線,則被檢動物很可能僅免疫未感染;若出現(xiàn)兩條沉淀線,則認為被檢動物存在野毒感染。
吸取5 μL 血清樣品滴入間接法膠體金試紙條加樣孔中,10~20 min 觀察結(jié)果。當對照線和檢測線同時出現(xiàn),則認為樣品為陽性。另用相同試紙條檢測牛奶樣品,方法同上。
1.6.1 引物 采用熒光定量PCR(qPCR,探針法)對牛奶中布魯氏菌進行檢測。首先建立布魯氏菌屬(BSSP)和牛種布魯氏菌(BA)的標準曲線。BSSP 作為通用引物,可檢測所有種的布魯氏菌,起到雙重檢測目的,從而保證陽性結(jié)果的準確性。引物信息詳見表2。
表2 qPCR 引物
1.6.2 奶樣處理 吸取10 mL 采集的奶液加入3%檸檬酸鈉-磷酸緩沖液,振蕩混勻,3 000 r/min 離心30 min;用移液器將表層脂類及上清棄去,留下沉淀;加入PBS 緩沖液(pH7.6),振蕩混勻,轉(zhuǎn)移至1.5 mL 離心管中,12 000 r/min 離心10 min,棄上清,將沉淀保留下來;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提取核酸,反應(yīng)條件為95 ℃變性30 s;95 ℃變性10 s,60 ℃退火30 s,40 個循環(huán)。
多份樣品在不同檢測方法中顯示出不同的陽性判定,結(jié)果見表3。
表3 血清及牛奶樣品檢測結(jié)果
4 種國標方法檢測出的陽性樣品數(shù)量有較大差距?;⒓t平板凝集試驗檢出陽性樣品16 份,陽性率為40.0%;試管凝集試驗檢出陽性樣品6 份,陽性率為15.0%;cELISA 和iELISA 方法分別檢出陽性樣品33 和23 份,陽性率分別為82.5%和57.5%。其中,試管凝集試驗檢測的陽性血清(樣品1~6 號),經(jīng)其他3 種國標方法檢測也為陽性。
膠體金試紙條共檢出9 份陽性血清(樣品1~9 號),陽性率略高于試管凝集試驗。其中,樣品1~4 號被所有血清學(xué)檢測方法判定為陽性,樣品5~7 號被膠體金試紙條以外的4 種血清學(xué)方法判定為陽性,樣品8、9 號被虎紅平板凝集試驗、iELISA 和cELISA 3 種血清學(xué)方法判定為陽性。在牛奶樣品檢測中,膠體金試紙條檢測出10 份陽性樣品,與同方法的血清學(xué)結(jié)果基本一致。對于所有經(jīng)虎紅平板凝集、試管凝集試驗檢測為強陽性的樣品以及經(jīng)瓊擴法判定為野毒感染的試驗牛,其奶樣經(jīng)膠體金試紙條檢測也均呈陽性。
瓊擴法檢測結(jié)果顯示,有12 份陽性血清,其中7 份是免疫陽性,5 份為野毒感染。沒有出現(xiàn)瓊擴法單一檢測為陽性的血清樣品。瓊擴法檢測為野毒陽性的樣品中,除1 份樣品為iELISA 陰性外,其他均被所有血清學(xué)方法證實。當瓊擴法檢測出現(xiàn)野毒抗體沉淀線時,可認為該樣品存在野毒感染。但瓊擴法在具有高度特異性的同時,也損失了一定的敏感性,尤其是在讀取結(jié)果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沉淀線不夠清晰或者培養(yǎng)48 h 后才能夠勉強觀察到沉淀現(xiàn)象。在本次檢測中,有3 份瓊擴法檢測為陰性的樣品(樣品6、8、9 號)被其他多種方法卻認定為陽性。
2.4.1 BSSP qPCR 標準曲線建立 目標基因插入pUC57 質(zhì)粒。以3.47×108拷貝/μL 進行10 倍梯度稀釋,獲得標準曲線方程Y=-3.12X+45.5,R2=0.991 2(圖1),具有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2.4.2 BA qPCR 標準曲線建立 目標基因插入pUC57 質(zhì)粒。以6.34×108拷貝/μL 進行10倍梯度稀釋,獲得標準曲線方程Y=-3.43X+32.4,R2=0.997 3(圖2),具有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2.4.3 qPCR 檢測 對采集奶樣進行qPCR 檢測,結(jié)果只有1 份呈現(xiàn)BSSP 和BA 陽性。
未免疫牛共采集血清4 份(樣品15、21、35、36 號),在瓊擴法、iELISA 和cELISA 檢測中,有2 份樣品(樣品15、21 號)分別被2 種方法檢測為陽性。
在本研究中,不同方法表現(xiàn)出了不同特點。試管凝集試驗比虎紅平板凝集試驗顯示出更高的特異性,這也正是虎紅平板凝集試驗作為初篩,試管凝集試驗用以確診的原因。本研究中,試管凝集和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均顯示為強陽性的樣品(樣品1~4 號),其他血清學(xué)方法也顯示為陽性,且瓊擴法顯示存在野毒感染。但是試管凝集試驗操作繁瑣,等待時間長,而且需要符合要求的實驗室環(huán)境?;⒓t平板凝集試驗雖然操作簡便,但是對檢測人員的經(jīng)驗有一定要求,實際檢測工作中,對同樣的結(jié)果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同的判讀標準。雖然沒有采用細菌分離鑒定的金標準,但是根據(jù)多種方法的檢測結(jié)果,可以確定本牛場存在野毒感染。通常情況下,奶牛的免疫抗體在6 個月后就無法檢出[11]。然而,本場奶牛免疫時間均超過一年,很多血清樣品仍可以檢出抗體陽性。這可能是由于本場存在野毒感染且排菌的動物,持續(xù)刺激其他免疫奶牛保持抗體存在。為了最大程度且成本可控的降低風(fēng)險,一種簡便可信的鑒別野毒感染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瓊擴法雖然能夠直接指明免疫動物中是否存在野毒感染,但是其檢測成本較高,敏感性有限,對檢測人員的操作經(jīng)驗也有一定要求,難以在牛場普及[12]。iELISA 和cELISA 的敏感性過高,疫苗免疫抗體會嚴重影響檢測結(jié)果。本研究中,有7 份血清樣品僅在兩種ELISA 方法中顯示為陽性(樣品21~27 號),另有6 份(樣品28~33 號)僅在cELISA 中顯示為陽性。ELISA 方法可以敏感地發(fā)現(xiàn)疫苗抗體,但在免疫場判斷是否存在野毒感染時,幾乎不具有參考性[13]。qPCR 有很好的特異性,但是對實驗環(huán)境、操作、設(shè)備都有較高要求,而且樣品中的病原含量可能很低,在不分菌培養(yǎng)的情況下,往往很難直接捕捉到病原核酸。在本研究中,僅有1 份奶樣在qPCR 方法檢測中顯示為陽性。
間接法膠體金試紙條在本次試驗中展示出了較好的參考價值,其所有血清檢測陽性的樣品被至少3 種其他方法所支持,而且對奶樣檢測時,也表現(xiàn)出了與血清學(xué)方法良好的符合度,在生產(chǎn)現(xiàn)場具有很好的應(yīng)用價值。這是因為對于產(chǎn)奶期的奶牛無需采血,減少了對動物的刺激,擠奶時可以當場檢測,操作簡單、結(jié)果清晰。
針對免疫過的奶牛,目前沒有一種簡便有效鑒別野毒感染的方法。但是通過對幾種檢測方法的比較分析,間接法膠體金試紙條顯示出了較好的參考意義和方便的操作性。對于布病免疫奶牛場,可以在不采血的情況下,通過奶樣快速篩查出存在布魯氏菌感染風(fēng)險的牛,然后及時對其隔離觀察,送樣品到當?shù)貏游镆呖夭块T檢測,做好人員防護和無害化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