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璞
【導 讀】《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堅持史論結合,在黨史中闡發(fā)科學理論,以科學理論筑牢理想信念,從理想理念中汲取精神動力,并以三者共同發(fā)力,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偉大實踐。該書深刻體現(xiàn)了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提出的“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指導思想,是一本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權威教科書。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嘉興南湖上的一艘小小紅船啟航,走向井岡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全中國,走向全世界。如今,這艘紅船成為滿載民族共同期盼、帶領人民實現(xiàn)美好向往的巨輪。從紅船到巨輪的滄桑巨變,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的砥礪奮進,是百年大黨發(fā)展進程的生動寫照?!包h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保?]如何從百年黨史中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與實踐的力量,是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的中國人民面臨的重要課題。2021年2月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十八大以來發(fā)表的一系列聚焦黨史的重要論述,深入總結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寶貴的理論結晶,全面構筑中國共產黨人堅實的理想信念,牢固樹立中國共產黨崇高的價值體系,系統(tǒng)闡釋“中國之治”的實踐方略。通過閱讀該書,我們找到了百年大黨永遠年輕的青春密碼、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初心不改的意志密碼,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力量密碼。
“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保?]122中國革命之所以能歷盡千辛,守得始終,是因為有科學理論的指導。百年大黨之所以能歷久彌新,風華正茂,是因為有科學理論的涵養(yǎng)。中華民族之所以能沖破萬險,堅守大道,是因為有科學理論的護航。
在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革命指導思想之前,馬克思就深刻認識到理論能夠轉化成強大的物質力量。他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在《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中,習近平再次強調,“理論上不徹底,就難以服人”[2]123。理論如何做到徹底,如何抓住事物的根本,不能僅由理論自身來驗證。理論雖然屬于意識范疇,但不應受困于“思辨創(chuàng)世說”,更不應端坐在自我意識至高無上的封閉體系中。時代呼喚與之相適應的新思想,實踐催生能引領其發(fā)展的新理論。理論從產生的那一刻起,就與現(xiàn)實需求緊密相關。因此,驗證一種理論是否徹底,必須在實踐中進行。實踐發(fā)展是永無止境的,徹底的理論抓住事物發(fā)展變化這一唯物主義的根本,以開放的胸懷,與時俱進地進行創(chuàng)新。
實踐是不斷發(fā)展中的歷史,歷史是對不斷生成的實踐最忠實的記載。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我們無數次地看到科學理論是如何在實踐中說服人、掌握人,并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的。在《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一文中,習近平回顧了以毛澤東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山高險峻、溝壑縱橫的巍巍井岡之中開辟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艱辛往昔。他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白色恐怖籠罩之下,點燃撒播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并最終形成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在于我們掌握了科學理論的精神實質,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始終立足中國革命自身的發(fā)展需要,科學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在上井岡山之前,沒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以“農村為中心”開展革命道路的理論,亦沒有任何先例與經驗可借鑒。中國共產黨既沒有故步自封,亦沒有食洋不化,而是頂住黨內“左”傾路線和教條主義的巨大壓力,力排眾議,揚棄蘇俄的革命模式,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將革命中心從城市轉向農村,帶領廣大軍民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發(fā)展壯大革命根據地,驗證“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科學論斷;實行“黨指揮槍”“把支部建在連上”的三灣改編,將部隊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從井岡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易于軍事割據的實際特點出發(fā),制定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游擊戰(zhàn)術。事實證明,這是一條由創(chuàng)新理論引領成功實踐的正道。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秉h史是對風雨來時路的銘記,是奠定輝煌中國夢的基礎??茖W徹底的理論能夠使我們正確地看待歷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是《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中非常重要的篇目,它集中闡釋了黨鮮明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以及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堅決批判。如何認識理解以改革開放為界限的前后兩個時期,在社會和理論界中有著長久的爭論。將兩個歷史時期相互對立,彼此否定的思潮也一度甚囂塵上。對此,習近平指出,這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重大的政治問題,一旦處理不當,將會對黨史、革命史與新中國史造成污名化、虛無化的惡劣影響,進而動搖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斷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途。在這篇文章中,習近平開宗明義,明確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lián)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保?]3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科學的理論,在于它清晰地認識到歷史并不是人類主觀意識隨心所欲的產物,而是在人與客觀物質條件互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從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出發(fā),可以看到這兩個歷史時期均是歷史必然的選擇,既不能互相割裂,又不能簡單拼湊。即使兩個歷史階段在具體方針與實際工作中有著很大差別,但其指導思想與初心使命始終是一以貫之的。我們要以“國之大者”的胸懷來看待歷史,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時代發(fā)展大勢,不能一葉障目。兩個歷史階段彼此成就與共同發(fā)展,才開啟了今日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將革命人“無論風云變幻,我自初心如磐,信仰如山”的心聲娓娓道來?!翱愁^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理想信念的堅定是最根本的堅定。而三十年前,頃刻之間,蘇聯(lián)社會主義“大廈”傾覆。蘇共亡黨的悲劇告誡我們,理想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思想意識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說明,以理想信念感召人是學習黨史的重要任務。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保?]160《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深情追憶那次感天動地的“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2]140。翻越“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的夾金山時,疲憊不堪、缺衣少糧的戰(zhàn)士們睜眼盡是皚皚白雪,閉目只聽見凜凜寒風。他們人挨著人,手牽著手,艱難地在冰上滑行,跌倒了又頑強地爬起來。沒有糧食,就拿野草樹皮充饑;沒有房子,就在樹叢茅草中棲身;沒有藥品,就用草藥治療傷??;沒有子彈,就用刺刀石頭去殺敵。紅軍戰(zhàn)士們心中懷著對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的執(zhí)著,胸中燃燒著喚醒民眾和堅持真理的熱火,肩頭擔負著保家衛(wèi)國和民族復興的重任,完成了“鳥兒”和“凡人”無法完成的任務。在風雨如晦的長征苦旅中,“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激勵和指引著紅軍一路向前”[2]141。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保?]140《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以多章節(jié)分專題的形式,全面闡釋了在勇闖新路的井岡山根據地建設到彪炳千秋的漫漫長征,在捍衛(wèi)國家主權的英勇斗爭到保衛(wèi)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搶險救災,在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甘于奉獻到維護世界和平的奮不顧身等奮斗歷程中,理想信念是如何發(fā)揮鑄魂育人的靈魂指引作用的。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崇尚人民英雄和造就人民英雄的歷史。人民英雄有的在革命斗爭中視死如歸,有的在社會建設中忘我勞動,有的在平凡生活中無私奉獻。他們被譽為“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不在于他們天生不懼生死,不在于他們天生體壯如牛,而在于他們的靈魂無比高尚,他們珍視理想勝于生命,看重信念大于天地。閱讀至此,讀者不禁深思,鑄就堅定信仰的根源在哪里?
對此,《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給出了它的答案:“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2]149堅定的革命信念在中國這片自強不息的大地上萌發(fā)、生成、發(fā)展與筑牢,并非從天而降的恩賜,更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是在清醒的理論認識和堅定的政治立場之上逐步形成的,是中國歷史的必然與時代的選擇。馬克思主義準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矢志建立一個“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自由發(fā)展的條件”[4]的聯(lián)合體,第一次在全世界高揚最廣大人民的價值與利益。信仰的形成源于對真理的堅信,筑牢信仰之基的根本途徑是“認識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衛(wèi)真理”[2]149。只有當我們堅信我們遵循的是規(guī)律、走向的是光明,我們才會超越平庸的汲汲營營,為實現(xiàn)規(guī)律指向的目標而奮斗不已。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2]146百年黨史既是壯麗的社會革命發(fā)展史,也是偉大精神的鍛造史?!墩撝袊伯a黨歷史》在諸多篇章中描繪與贊頌了黨政軍民學中涌現(xiàn)出來的各類英模和英雄事跡,總結歸納出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偉大精神,系統(tǒng)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學史崇德,旨在以德固住為人的根本,以德修養(yǎng)自身品質,以德護航前行的道路。學習黨史的過程是一個逐步由旁觀的他者融入本體的進階。當我們初次面對美麗的靈魂和高潔的情操時,首先引發(fā)的是內心強烈的感動與崇敬,甚至產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敬佩與追尋。然而此時,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依舊處于對象性客體位置。隨著學習不斷深入,情感上的震撼深化為理性的反思,學習主體和作為榜樣的客體逐漸交織相融,我們從內心深處對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嚴肅發(fā)問:在相同的情境下,自己是否會作出同樣的選擇?第三階段是主客渾然一體,榜樣融入了我們,我們要成為榜樣。榜樣不僅在思想上升華了我們,而且在行動上塑造了我們。
要促成以上三階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化,一方面需要我們個人加強自身學習與修養(yǎng),另一方面需要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在《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我們看到很多令人動容、催人反思、飽含動員力的好故事。深藏功名、堅守初心的老英雄張富清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在張富清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如何從他人的高尚品質中汲取力量,自覺修養(yǎng)成為同樣高尚的人的過程。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犧牲在他的眼前,不求功名,只為大義。從那一刻起,張富清決定深藏功名,扎根人民,默默奉獻。60多年來,他就像一棵無言挺立的大樹,無人知曉他曾經歷的風雨,無人聽到過他曾譜下的贊歌。在戰(zhàn)爭時期,他是戰(zhàn)斗英雄;在和平時期,他是敬業(yè)模范。一棵挺直的樹,在哪里都能給當地帶來陰涼;一顆火熱的心,在哪里都能溫暖別人。個人名利,淡若浮云,多年之后終將消散。將個人名利融于國之大義,如同“孤光一點螢”,映照月黑之夜,終將“散作滿河星”,點亮光明征程。
英雄榜樣的感召力跨越時空,他們以高尚道德品質鼓舞帶動中國人民,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道路上攜手向前。偉大精神的凝聚力歷久彌新,根深葉茂的精神譜系之樹緊緊團結中國人民,在一代代人的接續(xù)奮斗中開出繁花,結出碩果。
崇高的道德法則如果不能夠在實踐中被確證,只能永遠停留在頭頂浩瀚的星空中。以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5]。思辨與行動的割裂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長期潛藏在西方文明之中。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則一向主張“知行合一”,將“知”所涵蓋的人的尊嚴在實踐中充分展現(xiàn),并不斷由“行”來深化“知”的程度。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有著奇妙的契合。中國共產黨人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與馬克思主義真理相結合,由人的理性依據科學理論判斷實踐是否可行,由人的道德感評估實踐是否應行,由人的信仰與意志決定實踐是否能行。三者緊密結合,轉化為強大的實踐力量。在《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中,我們看到大量有關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的論述,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興辦經濟特區(qū)以及浦東開放等的寶貴經驗,提出“只有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只有實干才能夢想成真”[2]192??梢哉f,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能夠充分調動中華兒女奮斗動能的,將“知行合一”蘊含的實踐力量充分發(fā)揮的康莊大道。
回望近150年前,清政府重臣李鴻章慨嘆國家面臨“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堅船利炮轟開國門后,中國人看到列強環(huán)伺之下兇狠貪婪的嘴臉,幾千年的農耕文明被強悍的海洋文明大加撻伐,驕傲自恃的“天朝上國”被資本主義制度沖擊得七零八落。對近代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場毫無尊嚴、任人宰割的被動變局。百年來的抗爭與奮斗,不僅是對屈辱的洗刷,更是自信的昂揚與力量的彰顯。如今,我們再一次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不再是被瓜分的對象,不再是被裹挾的配角,而是以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胸襟,積極參與世界格局的調整與變革,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相隔百年,兩個大局,兩種結果。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不斷發(fā)揮實踐力量,并將這種力量傳遞給世界的歷史。在兩個一百年的重大歷史機遇期與交匯點上,中國的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為世界各國的發(fā)展道路選擇提供了重要參考。因此,我們驕傲地對世界說:“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6]
歷史長河滾滾向前,時代號角催人奮進。“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在這一新發(fā)展階段,改革攻堅“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會迎來大大小小的危機與變局。當我們偶有困惑時,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指明前行的道路。當我們偶感迷茫時,黨史是最好的清醒劑,校準發(fā)展的航向。當我們偶生疲憊時,黨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滋養(yǎng)前行的動力。
注釋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1).
[2]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2.
[6]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 深入學習堅決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開好局[N].人民日報,2021-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