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林/安徽省阜南縣王家壩畜牧獸醫(yī)站 236311
山羊屬于草食動物,主要以采食牧草、野草和樹葉為主,再適當補充精料,尤其在夏秋季節(jié),外界草木茂盛應多喂些草料、樹葉或牧草,有利于節(jié)省大量的飼料成本,提高養(yǎng)殖效益。
在進行山羊舍飼飼養(yǎng)之前,要選擇良好的山羊品種進行飼養(yǎng),由于山羊的品種較多,這樣在選擇時就需要進行慎重考慮。通常是選擇優(yōu)良品種的山羊和低產品羊種之間進行雜交,通過雜交可以提升山羊的繁殖性能,也能夠提升山羊的肉質的品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羊種為波爾山羊,這種以南非優(yōu)秀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羊種和本地羊種進行雜交后所產生的后代的各方面的指標均比本地羊種要高出很多,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推崇。在選好飼養(yǎng)的品種之后,需要進行科學的引種,通常在引種前15d 應當對羊舍進行全面的清掃和消毒,引種注意避免在疫區(qū)引種,要做好引種地的疾病流行情況有所了解,并對引種羊進行嚴格的檢疫。引種羊選擇體型較高,體格健壯的羊,這種羊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根據羊場需要養(yǎng)殖的數量確定引種的數量。在引種前準備好羊將要采食的草料。引種最好是選擇在適宜的季節(jié),山羊引種最好是選擇春秋兩季。這兩個季節(jié)相對溫度適宜,氣候溫和。夏季引種,由于氣候過于炎熱和潮濕,容易造成引種羊的熱應激,導致羊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各類疾病的發(fā)生,尤其是蟲媒性的疾病和一些寄生蟲病。而在天氣寒冷的冬天,由于受到寒冷的刺激,羊也容易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在引進母羊時,避免其中處于妊娠期的母羊過多,造成母羊因各種因素而導致流產,引種最好不要過于長途運輸。在運輸中,要做好全部準備工作,不僅要給羊群提供充足的飼料和飲水,還要準備為可能出現的一些突發(fā)情況而進行應對的材料。通常妊娠母羊在運輸前要注射25g 的黃體酮,以降低因顛簸和應激造成流產的可能性。對運輸中的羊只出現暈車情況時,應當停車休息,并給暈車的羊灌服10g 葡萄糖和0.5g 的復合維生素。
山羊采食的飼料種類較多,不同飼料中的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也有所差別,在飼養(yǎng)過程中應當合理應用飼料,在養(yǎng)殖中較為常用的飼料有干粗飼料、青貯飼料、青綠飼料、動物性飼料、多汁飼料以及精飼料和礦物質飼料。不同飼料營養(yǎng)價值不同,投喂時間也有所差異。在投喂時,不僅需要考慮營養(yǎng)的充足,還要考慮飼料的成分,要盡量降低飼料的成本,提升飼料的利用率。一般舍飼采用的飼草為野草、牧草和青貯秸桿或農作物秸稈等,并補充適量的精飼料。其中青貯飼料是青綠飼料經過切割、粉碎和壓實密封后發(fā)酵制作而成的。通過青貯的方法將青飼料處理后不僅能夠保持青飼料內的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還可以有效改善飼料的適口性,同時增加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同時提供充足的飲水,加喂適量的食鹽、尿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以滿足羊群正常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草類和精飼料的投喂比例為4 ∶ 1,如果采用混合飼料,建議采取如下配方:玉米粉54%、草粉40%、豆餅4%、麥麩2%,另外添加適量礦物質,還需要給羊群提供鹽磚或者每只羊每天給食鹽5g。一般情況下,秋天和夏季牧草豐富,飼草來源不成問題,但是冬春季節(jié)飼草比較缺乏,有條件的應利用冬閑田種植黑麥草來飼喂山羊,還可以通過多喂些混合飼料來解決飼草不足的問題。
對于繁殖期的母羊應當按照其生理特點進行相對應的飼喂。在妊娠前期的母羊,胎兒生長發(fā)育較慢,機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不高,應當以妊娠前的飼喂方式和飼喂配方進行飼喂,尤其是不能飼喂能量較高的飼料,以便能夠控制好膘情,避免胎兒早期死亡。在妊娠中期和后期,隨著胎兒的生長發(fā)育加快,必須要增加飼喂的精料量,降低粗飼料的飼喂量,并且在飼料中搭配添加一些多汁的飼料和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多汁的飼料主要有南瓜、馬鈴薯和胡蘿卜等。這類飼料不僅能夠給母羊提供機體所必須的營養(yǎng)物質,還可以提供大量的水分。這時飼喂母羊不能采取先喂粗飼料后喂精飼料的方式,而應當將粗飼料和精飼料混合后讓羊采食,以便于其能夠攝取的營養(yǎng)均衡。
對于哺乳期的羔羊,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斷奶,通常是當羔羊生長到2月齡時進行斷奶,斷奶時需要配合應用專門用于羔羊斷奶的飼料進行飼喂,以便能讓羔羊順利斷奶,給斷奶后的羔羊應該提供優(yōu)良的草料。對于體況較差的羔羊,可以延長哺乳時間。對母乳不足的羔羊,應當做好人工哺乳工作。
山羊每天必須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同時體內循環(huán)、養(yǎng)分輸送也離不開水分。如果是飼養(yǎng)過程中飲水不足,后果往往比缺料更加嚴重。飲水缺乏時,會降低食欲、消化不良、采食量和膘情下降、體質較差、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給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創(chuàng)造條件,容易誘發(fā)羊群感染發(fā)病等。由此可見保證飲水充足至關重要。同時定期清理水槽或飲水系統,保證供給羊群充足而干凈的飲水,并且水溫適宜,尤其在冬季應飲溫水,切忌給羊群飲用冰水,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腹瀉,尤其是懷孕母羊可以發(fā)生流產現象。
每天定時清潔羊舍地面一次,每周將圈舍及其周圍環(huán)境要定期消毒一次,消毒應用的消毒藥物要定期進行輪換使用,避免長期應用同一類型的消毒液造成病原產生耐藥性。每兩周清除羊床下羊糞一次,運出遠離羊舍的地方進行堆積發(fā)酵或放置發(fā)酵池內無害化處理。這樣可以降低環(huán)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減少羊群與病菌接觸的機會,尤其是一些隨糞便排出的病原體,例如體內寄生蟲病可以得到有效殺滅和控制,防治羊群發(fā)生重復感染。在不同的季節(jié)要注意對羊舍進行通風換氣,能夠將羊舍內的有害氣體排出,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夏季,加強通風換氣不僅能排出有害氣體,還能夠降低羊舍內的溫度。羊舍內的飼料和飲水器具需每天進行清潔,尤其是飲水器具要保持清潔衛(wèi)生,在清洗后要對其進行消毒處理,料槽內的剩余飼料要及時清除,尤其是處于底部出現有發(fā)霉和腐敗變質的飼料,必須清除后將料槽清洗干凈。在清洗水槽和料槽時避免造成地面和環(huán)境中過于潮濕,這樣容易滋生各種病原微生物。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注意圈舍內的干燥和衛(wèi)生。
對于懷孕母羊、哺乳母羊和羔羊需要隔離飼養(yǎng)在小單間內(2m2/間),不僅有利于進行細致關照,還可以防止擁擠造成母羊流產或壓死羔羊的現象,小單間內應保持干燥、清潔衛(wèi)生、光照充足、空氣新鮮,促使羊群健康生長和發(fā)育,尤其是羔羊需要18℃~20℃的溫度,應保證穩(wěn)定的舍內溫度,避免冷風入侵引起感冒或發(fā)生腹瀉癥狀。
山羊的配種方式通常分為兩種,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自然交配時公羊和母羊的比例為1 ∶ 25~1 ∶ 35 之間。而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進行配種時,公羊和母羊的比例可以調整為1 ∶ 500~1 ∶ 800 之間。通常在母羊發(fā)情后的6h 進行配種,而后經過6~8h后重復配種1 次。這樣可以確保母羊的受精率。
首先根據當地實際疾病流行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對羊群按時免疫接種,在接種過程中需要逐只進行,按照操作規(guī)程認真接種,確保免疫效果,養(yǎng)殖場如有條件,可以進行抗體檢測,并根據抗體情況來確定是否進行緊急接種和下次免疫接種的時間。正常情況下,建議每年進行山羊傳染性胸膜性肺炎苗和山羊三聯四防疫苗免疫接種各一次,注意這兩種疫苗的免疫間隔時間必須要在一周以上,避免疫苗之間的相互干擾而影響免疫接種效果。在疫苗接種前,要注意所用疫苗的質量,疫苗要正確的保存和取用,否則一旦疫苗失效,則免疫的羊群就不會產生抗體,導致羊群對疾病沒有特異性的抵抗力。在保證疫苗的基礎上,要注意疫苗的正確使用,通過正確的免疫途徑使用才能夠使其發(fā)揮作用。羔羊在出生后就應當建立檔案,對疫苗接種的情況進行準確的記錄。
每天認真觀察羊群精神狀態(tài)和采食飲水情況,一旦發(fā)現呼吸道、糞便等有異常現象,及時上報獸醫(yī)技術人員,立即查找發(fā)病原因,隔離起來進行針對性的防控,盡量降低疾病給羊群造成的危害。
山羊屬于草食動物非常容易發(fā)生寄生蟲病,雖然感染體內寄生蟲后沒有明顯的癥狀表現出來,但是由于消化系統受到傷害,營養(yǎng)吸收不良,體重增加不足、生長發(fā)育緩慢、體質變差、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不僅自身生產性能降低,其它疾病接踵而來。正常情況下山羊無體內外寄生蟲時,體質健壯,可以有效抵抗外界病菌入侵,降低其他疾病的發(fā)生幾率。由此可見養(yǎng)殖過程中必須做好驅蟲工作。建議每隔2~3個月進行一次驅蟲工作,對于體內寄生蟲可以將伊維菌素添加在飼料中給羊群采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對于體外寄生蟲可以用1%敵百蟲水溶液進行藥浴也能獲取理想效果。
山羊舍飼養(yǎng)殖有利于對羊群進行管理,而且能夠提升山羊養(yǎng)殖場的經濟效益。但舍飼必須按照科學的養(yǎng)殖方式進行飼養(yǎng)管理,才能在養(yǎng)殖過程中獲取到更大的經濟效益,否則,一旦飼養(yǎng)管理落后,必然會影響山羊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性能,最終導致山羊養(yǎng)殖效益降低,甚至山羊發(fā)病導致養(yǎng)殖場遭受重大經濟損失。所以,山羊舍飼必須科學、合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