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長輩常對我們這么說:“你們現(xiàn)在有吃有喝,幸福??!不像我們那時候日子過得那么苦。你們說,你們還有什么不知足的?”沒想到,等我們這一代上歲數(shù)了,也會對年輕人說同樣的話——“你一不高興就辭職、跳槽、罵老板,就不能像我們一樣努力拼搏嗎?”
說這代人比上一代人幸運(yùn),是事實(shí)。因?yàn)閲以诎l(fā)展,人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我覺得,年輕人更輕松,更樂意愉悅自己,不見得是壞事,反倒應(yīng)該將這看成上一代的成績。幾代人前赴后繼地奮斗,不就是為了讓后人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嗎?有人看不慣,說年輕人都不知道努力,嚷嚷要少工作,多花錢。對此,我是這么看的:首先他們只是說說,該做的事情未必落下了;其次他們說這些,其實(shí)就是在表達(dá)對上一代的反抗。
當(dāng)然了,要接受這種逆反不容易。一些上了歲數(shù)的朋友問我:這么好的日子,他們?yōu)槭裁淳筒徽湎兀?/p>
我認(rèn)為,上一代人無意識地把他們的人生期望,尤其是未曾實(shí)現(xiàn)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為自己而活無可指責(zé),因?yàn)檫@是人性。但我們也要看清,這是一種看似大度的自私:我們沒享過福,你現(xiàn)在可是替我們享福;我們小時候沒機(jī)會,你必須珍惜機(jī)會,活得精彩一點(diǎn)。說這話的人,很可能忘了自己的年輕歲月。當(dāng)年我們也會被問“有什么好憤怒的”或是“到底為什么迷?!?,但答案永遠(yuǎn)是“你們不理解”。
我記得有一次,跟國外同行討論青少年咨詢的案例,咨詢師說孩子“逆反”,翻譯找不到合適的詞,用了rebelling。對方一開始沒理解:違抗?抗?fàn)帲繂柫税胩?,也沒問出孩子有什么具體劣跡,不抽煙、不喝酒、不打架,只是一回家就鎖上房門,不跟父母說話。對方說:“噢,autonomy?!边@個詞的意思是“自主性”。保留自己的空間,做自己的事,按自己的想法生活,這跟逆反當(dāng)然不是一回事。但站在上一代的角度,很容易把它們混為一談。保留自主性本身,就成了一場抗?fàn)帯?/p>
每一代人在上一代人眼中,大概都有過不像話的時候。但一代代年輕人照樣會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節(jié)奏長大。最終像他們的父輩一樣,成為一個時代新的中流砥柱。
(摘自《環(huán)球人物》 李松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