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江,國秀麗,謝海霞,王 祥
(石河子大學農(nóng)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因綠洲灌溉農(nóng)業(yè)迅速發(fā)展導致的大面積土地次生鹽堿化和土壤鹽漬化已成為新疆灌溉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所面臨的重要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1,2]。全世界鹽漬土面積近10億hm2,我國各類鹽漬土約8180萬hm2,其中次生鹽漬化土壤占30%以上,還有1733萬hm2土壤為潛在鹽漬化。20世紀末引進的滴灌技術(shù),有利于提高作物產(chǎn)量和水分利用率,是改善次生鹽漬化技術(shù)之一。將滴灌與薄膜覆蓋技術(shù)相結(jié)合形成膜下滴灌技術(shù),克服了淹灌技術(shù)導致的水分利用率低、土壤和肥力的流失、土壤易板結(jié)、土壤鹽漬化加重等缺點[3,4]。國內(nèi)對滴灌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水鹽運移規(guī)律[5]及棉花耐鹽性[6-8]上,目前,棉花耐鹽的相關(guān)研究多集中在鹽脅迫下的生理、耐鹽遺傳機理和分子機理等方面[9,10]。這些研究都采用模擬試驗(如盆栽、土柱)或田間試驗,模擬試驗可準確取得完整的作物根系,生理指標的測定也比較方便,但進行單株試驗,不會發(fā)生棉花個體間的生長競爭,且土壤水鹽養(yǎng)運移僅限于固定的有限土體,而無法探究作物根區(qū)與周圍環(huán)境水鹽交換情況,試驗條件與田間有很大區(qū)別,不能代表當?shù)厣鷳B(tài)條件;而田間試驗的鹽分難控制很難滿足試驗對鹽分的要求,研究根系時的挖根方法工作量大又難獲得重復,根據(jù)地上部分的長勢來取根系,根系的長勢與預期有所差異,又難保證根系數(shù)量。本研究采用鹽池試驗,能準確控制土壤的鹽分,而鹽池體積和土量遠遠大于盆栽試驗,每個鹽池種植棉花約50株,因此試驗條件相對接近大田條件,栽培模式完全按照大田進行,在此基礎(chǔ)上研究鹽分脅迫對滴灌棉花生長的促進作用,從而為鹽土上的棉花生產(chǎn)提供理論依據(jù)。
供試棉花品種為新陸早26號。
于2018—2020年在石河子大學農(nóng)學院實驗站采用鹽池試驗,灌溉方式分為膜下滴灌和淹灌。試驗地土壤質(zhì)地為粘壤土,砂粒含量41.11%,粘粒18.32%,粉粒40.45%,有機質(zhì)含量15.26g·kg-1,土壤pH7.53,全氮1.15g·kg-1,堿解氮54.82mg·kg-1,速效磷l9.12mg·kg-1,速效鉀198mg·kg-1。鹽池長、寬、深為1.8m×1m×0.9m,每個鹽池土壤重量約為1.9t,用黑色塑料布與周圍土壤隔開。鹽池填裝時,以10cm為一層進行裝土,裝土深度為90cm。試驗設定3個鹽分處理:處理1為低鹽(T1,原試驗地土壤鹽度),處理2為中鹽(T2,含鹽量為0.3%),處理3為高鹽(T3,含鹽量為0.6%),每處理3次重復。每個鹽池種植4行棉花,一條滴灌帶控制2行作物,滴頭間距40cm,棉 花 行 距 設 置 為:30cm+60cm+30cm+60cm,株距為8cm。4月24日播種,播種密度為3.15×105株·hm-2。為保證出苗,各處理滴或灌出苗水300m3·hm-2,灌完出苗水后,淹灌組撤去滴灌帶。待棉苗長出3片真葉時定苗,6月13日灌頭水,為保證試驗的一致性,滴灌和淹灌分階段灌水時間和灌量保持一致,滴灌分9次灌水,淹灌4次,如表1所列可知,生育期間總灌水量4200m3·hm-2,7月14日打頂,其余農(nóng)藝措施與大田生產(chǎn)相同。
表1 鹽池試驗各處理灌水時間和灌量(m3·hm-2)Table 1 Irrigation time and amount of each treatment in pool experiment
棉花出苗后,統(tǒng)計每個鹽池的出苗數(shù)(包括補苗數(shù))進行;在蕾期(出苗后50d)、花期(72d)、鈴期(94d)及吐絮期(147d)四個時段分別取各鹽池棉花倒四葉,測量可溶性糖含量。在苗期(20d)、蕾期、花期、鈴期、吐絮期分別采集各處理棉株地上部分,烘干測定其物質(zhì)積累量;在鈴期測量不同部位葉片的蒸騰速率、光合速率、氣孔導度及胞間二氧化碳濃度;在吐絮期測定棉花單鈴數(shù)、單鈴重及籽棉產(chǎn)量。
數(shù)據(jù)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較采用SSR法,顯著水平為0.05。
如圖1所示可知,隨土壤鹽分的增加,各處理棉花出苗率呈明顯下降趨勢,滴灌低鹽處理出苗率為90.9%,而中、高鹽出苗率均在75%左右,進一步分析得知低鹽一次出苗率為85.7,而中、高鹽因鹽分的抑制,一次出苗率均在70%以下,導致補苗率也隨之較大,高鹽達到14.6%。補苗后棉花生長周期相對縮短,對最終產(chǎn)量可能會有影響。淹灌處理有類似規(guī)律。
圖1 不同鹽處理棉花出苗率Figure 1 Emergence rate of cotton in different saline treatment
如圖2所示可知,2種灌溉方式下棉花株高的變化趨勢相似?,F(xiàn)蕾后(播種后39d)各處理棉花株高迅速增加,中、高鹽處理相較低鹽處理株高增加速度要平緩一些,尤其是灌水后(出苗后43d)低鹽處理的株高增加速度明顯快于中、高鹽處理(P<0.05),這種趨勢一直保持到打頂(播種后78d),此時滴灌處理的株高分別為64.6、56.1和49.6cm,淹灌處理的株高略低于滴灌,分別為58.3、55.1和48.5cm。
圖2 不同鹽處理棉花株高Figure 2 Plant height of cotton in different saline treatment
如圖3所示可知,滴灌條件下低、中、高鹽處理的棉花干物質(zhì)積累量分別為72.4、56.6和40.2g,低鹽處理分別比中、高鹽高27.9%和80.1%;淹灌條件下低、中、高鹽處理的棉花干物質(zhì)積累量分別為58.8、48.5和38.25g。滴灌處理的棉花干物質(zhì)積累量遠高于淹灌,滴灌低、中、高鹽處理比淹灌分別高23.1%、16.7%和5.1%。說明土壤環(huán)境中含鹽量越高,棉花干物質(zhì)積累量越低。
圖3 不同鹽處理棉花干重Figure 3 Dry weight of cotton in different treatment
葉綠素含量是植物總體生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反映植物生長階段及營養(yǎng)生長狀況的重要參數(shù)。如表3所列可知,無論哪種灌溉方式,棉花鈴期的葉片葉綠素含量都高于其他時期,吐絮期含量最低;滴灌條件下,低鹽處理的棉花葉綠素含量在蕾期、花期、鈴期及吐絮期都明顯高于中、高鹽處理;中鹽處理蕾期葉綠素含量比高鹽處理低0.040mg·g-1;低鹽處理花期的葉綠素含量比高鹽處理低0.018mg·g-1。淹灌條件下,棉花各時期的葉綠素含量關(guān)系符合低鹽>中鹽>高鹽的規(guī)律。當土壤含鹽量越高,葉片葉綠素含量越低,滴灌條件下棉花葉綠素含量變化趨勢與淹灌相同。
表3 各處理光合作用(鈴期)Table 3 Photosynthesis of cotton leaves in different treatment(boll period)
如圖3所示可知,鈴期(8月9日)棉花冠層光合作用不同部位表現(xiàn)為上部葉片>中部葉片>下部葉片。不同鹽分相比,滴灌低鹽處理上部葉片的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氣孔導度、胞間二氧化碳濃度分別 為29.30μmol·m-2·s-1、16.37mmol·m-2·s-1、0.52mmol·m-2·s-1和202.25μmol·mol-1,均高于其他鹽分處理上部葉片,并且隨著鹽度增加有下降趨勢,鹽分對中部葉片光合作用的影響與上部葉片類似,而低鹽處理中下部葉片可能由于遮蔽更大(上、中部葉片葉寬較大),其光合速率、氣孔導度明顯低于同鹽分處理其他部位葉片。鹽分對淹灌光合的影響與滴灌類似,光合指標略有下降。
糖是植物生長發(fā)育和基因表達的重要調(diào)節(jié)因子,它不僅是能量來源和結(jié)構(gòu)物質(zhì),而且在信號轉(zhuǎn)導中具有類似激素的初級信使作用[8]。如表4所列可知,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棉花葉片可溶性糖含量隨土壤鹽分的增高呈降低趨勢。蕾期棉花葉片可溶性糖含量在1.2%~1.5%之間,花期達最大,均在2.5%以上,鈴期后又開始下降,鈴期以前低鹽高于其他2個鹽分處理,中鹽高于高鹽,吐絮期顯著下降,明顯低于其他時期,滴灌處理明顯低于淹灌。
表2 各處理倒四葉葉綠素含量(mg·g-1)Table 2 Chlorophyll content of cotton backwards 4 leaf in different treatment
表4 各處理葉片可溶性糖含量(%)Table 4 Content of cotton leaves soluble sugar in different treatment
如表5所列可知,滴灌鹽分處理產(chǎn)量構(gòu)成的重要因子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平均單株鈴數(shù)下降明顯,而單鈴重在高鹽處理時顯著下降,而鹽分條件導致出苗率下降,最終導致產(chǎn)量下降。各處理淹灌條件下的單鈴數(shù)、單鈴重、產(chǎn)量都略低于滴灌條件,但變化趨勢相似。不同灌溉方式相比,滴灌3個鹽分處理的產(chǎn)量較淹灌增幅分別為6.9%、9.4%和5.9%,中鹽增幅最大,高鹽最低。
表5 不同灌溉方式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因子Table 5 Yield and yield factor of cotton at different irrigation mode
鹽分對棉花出苗影響較大,各項指標均明顯下降,主要是影響出苗率,棉花是比較耐鹽的作物,度過苗期后,受鹽分脅迫影響較小,收獲時單株鈴數(shù)、鈴重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大,由于出苗率較低,群體優(yōu)勢減弱,導致產(chǎn)量明顯下降。
鹽分條件下,滴灌株高、干物質(zhì)積累量、光合、可溶性糖含量優(yōu)于淹灌處理,地上部分生長良好,因此產(chǎn)量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