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賢
小冉是有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每天忙完家務(wù)忙孩子,閑下來的時候想微信“召喚”下正在上班的老公,可讓她不能忍受的是,收到的往往是“嗯”“哦”或“我在忙”之類的至簡回復(fù)。
尤其那句“我在忙”,讓小冉猛地想到刷手機時看到的一篇網(wǎng)文,文章大致是說:“在乎你的人,收到你的消息時,不管有多忙,都有空回復(fù)你;而不在乎你的人,不管有多閑,他也總是沒空。
如果一個人收到消息,跟你說他很忙,甚至直接不回復(fù)你,那他并不是真的日理萬機,只是——他看到是你的消息,并不想理你。
所以,不要去打擾那個很忙的人,因為他(她)并不愛你?!?/p>
小冉是“雞湯文”的擁躉,這次又被扎心了,她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惱火。
再后來,免不了在某個心情不爽的時刻,面對收到的一句“我在忙”,小冉抓起電話就撥了過去,對著話筒那邊的老公劈頭蓋臉一頓質(zhì)問和“批判”,末了,說了句“雞湯文”里學(xué)來的話:“請不要說忙,而忽略了那個主動聯(lián)系你的人!如果再說,那咱們就不相干好了!”
小冉的老公莫名其妙,他不知道妻子說這些沒頭沒腦的話到底是怎么了。
實情是,面對小冉發(fā)來的微信,他沒有敷衍的意思,更沒有小冉說的那些套路和心機。如果恰好是他正忙著,小冉那些家長里短的微信消息著實打擾了工作節(jié)奏,他只能快速地回復(fù)只字片語。
“被打擾”的感受是怎樣的?每個人都有過體驗。
就好比,本想晚上安安靜靜地看本書,樓上鄰居家孩子突然開始練小提琴,還是新手拉的那種“鋸木頭”聲音;忙完家務(wù)正準備坐下來追劇歇息片刻,朋友的電話偏偏這時打進來,聊瑣事聊八卦一晃就是1個小時;忙工作的時候,微信群和QQ群里時不時地閃出消息,就算設(shè)置了消息免打擾,還會有“@所有人”的提醒,有些是“來自周一的祝福”這樣無關(guān)緊要的內(nèi)容……
有這樣一幅漫畫,兩個分別站在東西兩面的人,他們正指著地上的一個數(shù)字爭論不休。
一個人說:“這個數(shù)字明明是6嘛,你怎么看的!”
另一個人說:“不對,這是數(shù)字9,上大下小啊,你不識字嗎?”
是6還是9,這是個問題。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其實只是所處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數(shù)字形狀不同罷了。就像小冉和老公,一個怕被忽視,一個怕被打擾。
明白這個理兒,一切煩惱就迎刃而解了。
一次,對老公發(fā)過牢騷后,小冉?jīng)Q定一個人去咖啡店喝下午茶,曬會太陽發(fā)會呆,“我想靜靜了。”沒想到,隔壁桌的一個中年男接到個電話,竟旁若無人似的在小小的咖啡店里來回踱步,十分投入地聊起生意,還比劃著手勢,聲音抑揚頓挫。
好好的一個下午茶,就這樣“被打擾”了,小冉有些心塞,不知不覺就想起了老公的“我在忙”,理解了“被打擾”的苦。
她在心里自嘲:多年夫妻了還要成天廝守,那是蜜月超時了,只會導(dǎo)致勞心傷神。兩口子之間,在乎不在乎的事兒,哪有那么多彎彎繞繞呢。不輕易打擾對方是尊重,夫妻之間,亦要有邊界感,不能要求對方24小時待機,分分鐘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