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黎 楊建華
(廣安職業(yè)技術學院 四川廣安 638000)
2019年3月19日,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當前,在疫情防控時代大背景之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樣偉大的社會實踐大課堂,給思政課程的教學資源庫提供了最真實、最打動人心的一個個案例,對這些案例資源進行整合并有效融入思政教學過程將有助于提高思政課程教學的時效性和時代性。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課程教學資源整合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而案例教學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案例教學是對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它把抽象的課程理論用生動的具體實例呈現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增強,提高了思政課程的實效性與感召力。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使抗疫背景下發(fā)生的真實事例更好地以案例形式融入到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活動中,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力度,強化思政課的意識形態(tài)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思政課的教學更進一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2016年12月8日,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盵1]思政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要使學生能夠對社會現狀有深刻的認知,不僅要懂得而且要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去解決問題。我們要通過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的密切結合,提升學生素質,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為祖國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在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既要做到對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更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要激發(fā)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育他們具備關愛生命、敬畏、勇敢、付出、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學生只有發(fā)自內心地具有真情實感,才會真正的將思政教學內容入腦入心,而不是將學校的思政教育視為空洞的說教。
疫情爆發(fā)后,在中國共產黨的決策部署下,全國人民上下齊心,“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湖北保衛(wèi)戰(zhàn)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狙擊戰(zhàn)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2]“這場抗擊疫情的斗爭,是一堂現實的思政課、鮮活的思政課、深刻的思政課、難忘的思政課?!盵3]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國,一批又一批感人肺腑的英雄人物不斷涌現,一個又一個默默堅守在各自崗位的普通百姓不斷感動我們的心靈,他們的事跡都可以作為思政課程的教學資源。對這些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們要進行有效整合并科學融入到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搜集相關案例,制作課件,上講臺做ppt演示,講述抗疫案例,促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直接體驗抗疫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超強的領導力和組織力、中華民族偉大的凝聚力、抗疫英雄以及普通人民群眾的奉獻精神,讓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上真正的為祖國驕傲,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感悟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由此深層次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樹立“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案例的搜集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有針對性,以教學目標為目的,圍繞教材主要內容進行搜集,達到深化對思政課內容的理解、合理運用知識點、全面提升政治理論水平、培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的目的。搜集典型案例,對案例進行多維度深度挖掘,盡量缺乏學生多角度思考,得出符合主流價值觀結論?,F以鐘南山院士抗疫先進事跡融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可從“理想信念”“愛國主義”“人生價值”“職業(yè)道德”等多方面深度挖掘。
八十多歲的鐘南山院士帶領他的同事們,勇往直前,來到武漢抗擊疫情第一線,冒著生命危險拯救病人,給全國人民樹立了信心,鼓舞了我們戰(zhàn)勝病毒的勇氣。鐘南山院士是一個有崇高理想的共產黨員,他經常給身邊的人強調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說他一直都不會忘記他的中學老師的教導:“人不只生活在現實中,還應生活在理想中。”鐘南山院士還曾自述他取得的成就和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緊密相連。年輕時候出國公費留學的鐘南山,婉言謝絕了導師的挽留,他說:“國家這么困難還給我們機會出去留學,從來沒想過不回來。學了以后就得回來提高我們國家的科學水平,當時就是這樣單純的想法?!闭菓汛е@種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鐘南山院士學成回國并取得巨大成就,他的愛國舉動有力地證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愛國主義,也是高校思政課需要的實實在在的看得見的愛國主義教育案例。人生價值是人生觀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范疇。鐘南山院士2020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作了主題演講,他寄語年輕學子:“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就要經常思考這樣兩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后小我和大我、奉獻與索取的關系?!辩娔仙皆菏康目挂呦冗M事跡生動地說明了一個人怎樣活著才有價值,是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生動案例。鐘南山院士的抗疫事跡還可以作為思政課的重要內容之一“職業(yè)道德”的鮮活案例。鐘南山不僅醫(yī)術精湛,而且醫(yī)德高尚,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勇敢無畏、敢于直言的道德風骨和學術勇氣更是值得大學生學習,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成為職業(yè)道德當之無愧的楷模。
鐘南山院士的抗疫先進事跡豐富了高校思政課的教育教學精神資源,并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以此為例,面對搜集到的諸多抗疫先進事跡,教師和學生均可以圍繞課程主要內容多方面進行深入挖掘,使之與培養(yǎng)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形成有效的雙向互動。
按照課前的分組,由學生代表或者小組成員輪流上臺講述他們搜集、整理的抗疫案例,ppt的演示要展示出抗疫案例的主要過程、主要內容以及心得體會;要注意體現其與教材理論的深度融合,不可泛泛而談,或者與教材內容聯系不緊密。比如,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從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取得了重大戰(zhàn)略成果的視角,闡述并得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結論。在教師的引導下,抗疫案例與理論知識相互闡釋,學生通過案例的講述能學到抽象的原理、領悟真理、明白事理,從而使思政課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培育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案例的展示要多樣化,體現生動性。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搜集到的圖片、視頻等,可采用新聞報道、課前三分鐘演講、講故事、小組辯論、情景劇、詩歌朗誦、歌曲唱誦等多種方式,以豐富的方式方法生動展示并闡述抗疫案例。但是,形式只是手段,教學目的才是根本,教師要實時引導學生自覺得出有關重要結論,比如讓學生自發(fā)得出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重要結論,引導學生深刻領悟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增強“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地擁護中國共產黨,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課后評價雖然對思政課教學效果沒有那么直接快速的顯現效果,但是可以為今后的教學效果提供參考依據,并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促進師生不斷反思和總結,最后對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對抗疫案例的搜集進行過程性評價,主要是針對搜集到的案例是否符合教材的主要內容,是否能夠凸顯符合教材的觀點,是否和教材的主題相互印證。
對抗疫案例的闡述進行過程性評價。主要是看ppt的制作是否符合要求、語言表達是否準確、觀點的闡述是否符合要求、情感的流露是否恰到好處、現場的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等等,重點是看學生能否把握住案例所包含的理論內涵,能不能較好的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對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和行動進行表現性和發(fā)展性評價??梢酝ㄟ^課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重要的是從行動方面觀察他們是否做到了活學活用,學生的學習潛能和熱情有沒有激發(fā)出來,有沒有進一步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有沒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有沒有提高思想覺悟,有沒有更加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等等。做得好的,加以鼓勵;發(fā)現不足的,及時予以提醒和糾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盵4]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這個陣地需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育資源只有不斷注入新鮮的社會現實案例才能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親和力和感召力。將疫情防控背景之下的發(fā)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真實案例有效融入到思政課程中,就是一場深刻、生動、有力量的思政課。那些不畏艱難抗疫英雄,那些堅守崗位的平凡百姓,那些克服困難不給國家添亂的群眾,他們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代言人,他們的事跡無疑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的重要教育教學資源,用案例的形式將之融入課程教學過程,有助于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力度,有助于凸顯黨在思政教育領域的領導地位,有利于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傳播,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覺抵制西方社會不良思潮和價值觀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