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書靜 李博群 趙瑞瑞 張皖秋
五年制大專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分辨是非能力弱,自控能力較差,在生活學習中存在不少問題。
(一)沉迷網(wǎng)絡。五年制大專學生,剛進校的第一年,基本是平均年齡15歲左右,思想單純,自控能力弱,加上網(wǎng)絡的強大吸引力,有的學生網(wǎng)絡游戲成癮,有的學生曠課在宿舍打游戲,有的晚上打游戲熬到夜里12點,有的甚至通宵。有的學生雖然來上課也是在打游戲,教師制止也要偷偷的玩。這樣不僅導致學生上課聽不懂,并且疲倦,身體也會垮掉。
(二)行為打扮與身份不符。有的女生化濃妝,學網(wǎng)紅,穿衣暴露,打扮的不倫不類,有的女生甚至偷偷抽煙,出門穿著拖鞋,滿口臟話,做事拖拖拉拉。有的男生說臟話、抽煙,頭發(fā)染的五顏六色,還有部分學生早戀等做著與自己身份與年齡完全不對等的事情。
(三)不懂感恩父母。有的學生不好好上課,班主任多次與其溝通收效甚微,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告知其家長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希望家長參與管理學生,有的家長訴說無法和孩子溝通,希望教師多多關注孩子;有的孩子對父母的態(tài)度還不如一個陌生人;也有的孩子對待父母陽奉陰違,依然我行我素。
(一)小學、初中階段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研究少年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良好習慣要在6歲之前養(yǎng)成。小學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初中是學生良好學習方法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少了哪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學習成果就會受到極大影響。五年制大專學生由于在小學、初中階段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隨著知識難度加大,學習逐漸變得吃力,諸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科目學不會,厭學,有的學生用逃課的方式來解決,這樣勢必影響到教師對他的看法,學生沒有成就感,硬著頭皮考完中考,學生的中考成績多數(shù)在三百多分、甚至二百多分。學生不學習,無聊時只有靠手機打發(fā)時間,上網(wǎng)玩游戲,在虛擬的世界里找刺激找存在,如此種情況沒有得到及時的發(fā)現(xiàn)與正確的引導,學生會越來越頹廢。
(二)學生家庭原因?qū)е聦W習成績不理想。學習能力有困難的學生會折射出一些家庭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學業(yè)成績。
1.經(jīng)濟條件優(yōu)渥的家庭。有的家長做生意,陪孩子時間少,總覺得虧欠孩子,所以就從物質(zhì)上給予滿足。幾乎是有求必應,即使闖了禍也有家長幫助擺平。這樣會導致孩子任性,我行我素。
2.獨生子家庭。受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重男輕女的影響,家庭雖然不算富裕,但是也仍然無休止?jié)M足男孩子的需求,哪怕是不合理的需求,家長勒緊褲腰帶也要滿足孩子,這也造成了孩子的貪婪,不知道體諒父母,一直伸手要,從來不知道感恩。
3.留守兒童的家庭。有的家長常年外出務工,學生從小學起成了留守兒童[1],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最大的影響就是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下滑。在生活上他們多數(shù)由隔代老人看護,跟著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一起生活。隔代教育凸顯的問題是,老年人由于文化層次不高,在對待兒童教育上,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只知道給孩子吃飯穿衣,學習上也不能給予指導,與孩子交流存在困難。
4.父母教育與管理方式不當?shù)募彝?。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學生的爸爸媽媽都是教師,父親是中學教師,母親是幼兒園教師,學生小的時候由于爸爸媽媽都很忙,為了學生的人身安全,害怕學生出危險,就把學生單獨關在家里,不允許他外出。長此以往學生和別人交流出現(xiàn)問題,直至上初中的時候和別人發(fā)生矛盾,被打,留下了陰影,直到上大學,每當看到像曾經(jīng)打他的那個人時就會刺激他,使他激動,情緒無法自控。這個學生由于自己長期獨處性格孤僻不和別人交流,遇到被打的應急事件不知怎樣去宣泄情緒,慢慢積累導致學生情緒很極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與管理的方式導致了學生的現(xiàn)狀,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和關愛顯得無比重要。
5.父母離異的家庭。有的學生父母離異,父母又各自組建家庭,學生要么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要么跟著父母其中一方生活,由于關愛的缺失,家庭的影響,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心理。
(1)心理自卑。父母是孩子們心目中的驕傲和榜樣,處在一個缺失父親或母親的家庭里,孩子這份優(yōu)越感就會自然喪失,容易產(chǎn)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福的”、“父母都不想要我”、“別人都比我命好”等消極悲觀的想法。有的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甚至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有的孩子因此成為了悲劇。
(2)心理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會導致孩子對人際關系感到緊張,尤其是在重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與繼父母之間的隔閡,他們的親情交流受到限制,覺得自己在家庭中被忽視,就產(chǎn)生孤獨感,行為上表現(xiàn)出離群。
(3)心理怯懦。有的父母離異后,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孩子束縛過緊,管教過嚴。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負擔過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對父母敬而遠之,變得膽小怕事,怯懦退縮。
(4)心理逆反。這類孩子有的由于親情的隔閡不接受繼父母的管教,或繼父母不便于管得太嚴,從小就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由于對父母的離婚行為不理解,對家庭產(chǎn)生一種厭惡感,出現(xiàn)逆反的心理現(xiàn)象。這種家庭嚴重的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
多數(shù)學習有問題的學生,存在自卑心理,由于成績差,索性就破罐子破摔,干一些能引起別人注意的事情,不論事情好與不好其目的就是引起別人的關注。
(一)手機集中管理,消除手機依賴。針對學生過分依賴手機沉迷網(wǎng)絡的現(xiàn)象,重病要猛藥治,不讓學生有手機,學校可以實行手機集中統(tǒng)一管理,學生一星期集中一個時間能夠拿到手機,比如周六周日給學生發(fā)放手機,周日晚自習前規(guī)定時間段收回手機(比如周日18點前手機收回),學生利用周六周日這個時間段可以和家長聯(lián)系,家長和學生可以在這個時間段溝通,平時學生沒有手機,有緊急事情可以通過班主任或生活老師聯(lián)系家長。班主任建立一個家長群微信群或QQ群,在新生進校的時候,班主任建立一個和家長交流的平臺,把學校的上課的課表,和一些管理制度告知家長,讓家長了解學校的管理制度,也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孩子狀態(tài)。微信或QQ群備注名是某某學生的家長,也便于教師及時聯(lián)系家長。家長要是思念孩子,直接和班主任聯(lián)系,班主任就可以拍學生在校的生活、學習視頻發(fā)在家長的群里,以便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一些學?;蚍忾]式培訓機構就是這樣管理的,比如合肥頂峰教育集團、皖智藝文學校、新尹教育,阜陽海天等培訓機構把學生的手機集中收集起來,每周放假一天給學生發(fā)放手機。學生平時都沒有手機,都沒有手機反而都不想手機的事了,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學習上,學習成績自然會提升。
(二)家長和學校一起服務好學生。學習上,學校上課可以采用智慧課堂的形式,教師在班級上課,家長可以通過視屏的形式看到自己孩子上課的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并評價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表揚好的方面,修正不好的一面,以使學生能夠更自覺的成長。在心理教育方面,學校要多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開展心理咨詢,讓有心理壓力的學生及時調(diào)整好自己心理,緩解壓力,找到適合自己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把不良情緒及時排出去,讓學生能夠從一些應急事件中及時把情緒調(diào)控好,不管遇到任何不良的情緒刺激都能找到宣泄口,使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在學習方法方面,根據(jù)記憶的種類與特征,通過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的記憶特征和方法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2]。
(三)選、用合適的教材。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學懂,而且也要達到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心理學研究得出: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要有適度的任務驅(qū)動,太過容易或是太過困難的任務這都不能很好地調(diào)動一個人積極性,只有適度的學習難度,才能夠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怎樣循序漸進地把專業(yè)必備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首先給學生打基礎,基礎扎實后給學生上課,帶上實踐的操作,讓他們自己從書本找方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最能體現(xiàn)教學效果。改變傳統(tǒng)的只有試卷論成績的評價模式,轉(zhuǎn)向既注重理論又注重實踐的考核模式,同時又注重過程的考核的模式。這也是需要學校和教師考慮的問題。
(四)榜樣力量的感染學生。帶領學生外出參觀一些管理有特色的學校,接觸和他們年齡差不多的、專業(yè)相同但是學習成績、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生,以榜樣的力量感染他們,同齡人的榜樣力量是巨大的,學生易于模仿。讓學生覺得生活有前進的動力,可以樹立人生理想并為之努力[3]。
(五)給學生開設文明禮儀的課程。給學生介紹文明禮儀的知識,給他們開設文明禮儀的課程,有些學生根本不知道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在給學生講解的時候給學生樹立典范,告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中青年學生應該有的形象。給他們制定規(guī)則,有規(guī)可循,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和尺度。學生有明確的目標才不會迷茫,才有前進的方向。
多一些寬容之心,教育學生的目的不僅要學生掌握專業(yè)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養(yǎng)成完善的人格,要腳踏實地的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因此不論學生的學業(yè)成績?nèi)绾?,教師都應該給予足夠的關心,因為他們還那么小,不能放棄他們,要幫助他們,否則他們會走一條更加艱難的人生之路。
總之學生教育是春風化雨式的,不能急躁,更不能放棄,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與呵護,教師們要有足夠的愛心去感化去關心每一個學生,從一個個不好的行為來糾正學生,從一點點的錯誤來糾正學生,真正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