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煜昊 王瀟瀟
你會在混雜著肉味、菜味的菜市場里喝咖啡嗎?近年來,在上海、杭州、廣州、合肥等城市,一些年輕人把時髦的咖啡店開進了菜市場,不僅吸引了年輕人前來,也引來眾多中老年消費者光顧。
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各式咖啡店隨處可見,但開在菜市場里的咖啡店,依然讓人覺得“新鮮”。今年年初,蒙西菜場新開了一家名叫LIGHTING的咖啡店。店主是個帥氣的90后,名叫楊光。他希望這家咖啡店像他的名字一樣,為這家傳統(tǒng)菜場帶來別樣的“一束光”。
楊光心里一直有個咖啡夢,希望開一家既有品質(zhì)又接地氣的咖啡店,想來想去,最接地氣的地方不就是菜市場嗎?選擇菜市場的另一個原因則很實在,“菜市場的租金比商場便宜多了,可以降低成本?!睏罟獗P算著,省下來的費用可以將咖啡豆升級為精品豆,還可以用品質(zhì)不錯的鮮牛奶,這樣大家不用花太多錢,就能喝上一杯好咖啡。
美式15元、拿鐵20元、澳白20元……楊光店里的咖啡價格都很“親民”。如果客人自己帶了杯子的話,可以再減5元。楊光的咖啡做得用心,拉花的水準(zhǔn)也在線。
開業(yè)幾個月后,有不少人成為這家咖啡店的忠實粉絲。白領(lǐng)張先生上班前經(jīng)過這里就會買杯咖啡,“好喝又不貴,所以經(jīng)常來買?!?/p>
李阿姨是菜市場的???,最近也愛上了這家咖啡店。她說,很多上海人的日常就是從一杯咖啡開始的,即使是買菜時間,也可以逛出精致感,用最接地氣的方式體驗美好生活。
在杭州紅石板農(nóng)貿(mào)市場內(nèi),同樣藏著一家小小的咖啡館。這家店面積僅4平方米,名叫Vegecoffee,旁邊是禽蛋店,另一側(cè)挨著鹵肉店,往前走是一家豬肉攤。沒有宣傳和指引,倘若不走進菜市場,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這家咖啡店。小店外就是公共過道,幾乎沒有多余的位置,只能勉強放一張吧椅。
店主是一對90后情侶。男店主叫阿黎,女店主叫May,選擇在菜市場開店,最重要的原因是租金便宜。雖然也擔(dān)心過客流量的問題,但他們覺得,只要咖啡好喝,總會有人買單。
原本他們的目標(biāo)用戶是周邊寫字樓的白領(lǐng),可漸漸的,不少大伯大媽也跑來買咖啡。
一位大媽每天都會來買菜,最開始只是在店門口好奇地張望,現(xiàn)在時常會來買咖啡,“味道不錯,比我女兒喝的奶茶要香?!?/p>
一位大叔朝小店走來,眼尖的May熱情地打起了招呼:“大叔來啦,照舊?”對方笑著點點頭。大叔今年58歲,喝了40多年咖啡,在家也常自己煮咖啡。每天早晨在隔壁吃了面,大叔就悠哉地走過來點一杯拿鐵,雷打不動。
還有一位70多歲的大伯,家住在遠洋樂堤港附近,卻經(jīng)常步行到這里,就為了買杯咖啡,來回起碼1個小時。大伯樂呵呵地說,權(quán)當(dāng)散步了。
就像阿黎他們設(shè)想的那樣,因為愛喝咖啡,一群人就這么聚在了一起。菜市場的煙火氣和咖啡的香氣都是他們迷戀的味道。
沒有座位,大家就站在過道里聊天,從咖啡豆聊到蔬菜瓜果,一聊就是個把小時。聊痛快了,再提著菜回家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