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波
2021年10月27日,據(jù)北京大學出版社消息,在探訪四川阿壩甲扎爾甲山洞窟壁畫時,31歲的北大考古學博士劉拓墜崖去世。公開資料顯示,該壁畫位于到河床垂直距離約300米處的一個天然洞穴內(nèi)。馬爾康市政府辦工作人員稱,劉拓和兩個朋友一同前來,只有劉拓登上壁畫考察。10月26日晚7時許劉拓墜崖,民警到場時他已因傷勢過重昏迷,后經(jīng)搶救無效去世。
訪古遇險,這不是劉拓人生中的第一次。2015年,當年最受公眾關注的新聞之一,是一個北大學考古的在讀研究生只身跑到戰(zhàn)火紛飛的伊拉克看古跡,被伊拉克軍方當作“恐怖分子”誤抓,在監(jiān)獄中度過了十四天。訪古而不惜以身犯險,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很多人因此記住了劉拓這個名字。但實際上他并不是探險者。劉拓后來回應說,自己并不是為了冒險、尋求刺激,而是急迫地想要記錄下那些容易消失或變化的文物。
為什么一定要去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這些遠非太平的地方?在他那本《阿富汗訪古行記》的“后記”中,劉拓這樣坦露心跡:“阿富汗不光是亞歐大陸需要同情、悲憫的脆弱心臟,它的戰(zhàn)亂、保守和它的文物古跡一樣,都是世界多樣性的一部分??陀^地記錄和調(diào)查,平靜地接受旅途中遇到的種種故事,對我來說,就已經(jīng)足夠精彩?!?/p>
不是為了冒險,而是因為文物古跡就在那里;因為文物古跡就在那里,所以哪怕冒一定風險也是值得的。在內(nèi)心支撐劉拓去做常人看上去多少有些冒險的事情的力量,其實十分簡單,那就是他對文物古跡純粹的熱愛。
這份純粹的熱愛貫穿了劉拓短暫的一生。
眾所周知,考古不是一個“熱”的行業(yè)。2020年,湖南留守女孩鐘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yè),不少網(wǎng)友還曾“熱情”諫言:考古專業(yè)冷門,還可能找不到工作;這種家庭應該選畢業(yè)后可以賺更多錢的專業(yè),比如經(jīng)濟管理……
而在劉拓短暫的一生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他對文物古跡的摯愛,也看到了他滿滿的收獲。所謂收獲,不等于其在圈內(nèi)的名聲,也不在于其撰寫的書籍突然一紙風行,而是如他所說,“在整理和收集這些材料的過程中非常享受”,在做這份工作的時候,他覺得能將自己的能力發(fā)揮出來,感到特別有價值。
“非常享受”,對文物古跡的摯愛讓這個年輕人內(nèi)心豐富,這種如魚飲水般的樂趣則可以秒殺任何閑言碎語。
劉拓走了,給生者留下了痛苦和遺憾。應該說,他的學術之路剛剛起步,盡管其曾自謙所做的工作無法與專業(yè)的中東學者相提并論,但他對那些有可能即將消失的文化遺產(chǎn)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仍然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價值。因為如果不是他及時前往探訪并忠實記錄下來,那些古跡很有可能就會在某一天永遠湮沒于塵埃之中。
劉拓之所以值得紀念,并不僅僅由于他是北大博士,也不僅僅因為他在短暫的一生中作出了多大的學術貢獻,更在于他始終在做自己最擅長、自己眼里最有意義的事情,而且這份興趣和專注從未被外界所打斷。
雖然短暫卻足夠精彩,這就是劉拓的一生。紀念劉拓,不妨也學會讓自己的人生精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