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海
廣州作為一座地處南方的一線城市,有著深厚的當代藝術積淀,藝術家、藝術院校、藝術機構、藝術品拍賣等藝術產(chǎn)業(yè)生態(tài)鏈上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不乏雄厚的資源。對于這樣一個超級城市乃至整個廣東藝術生態(tài)而言,到底是否需要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博覽會?
在一片質(zhì)疑聲中,2021年年底,第二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如期而至,以“南方藝術生態(tài)”為博覽會的宗旨與理念,希望通過藝術的形式,闡述一個全新的“南方藝術觀看方式”,觀看到本土的藝術生態(tài)與群體構成。
近年來,北京、上海的當代藝術氛圍熱火朝天,甚至深圳、成都、廈門都后來居上,但廣州的當代藝術生態(tài)似乎還是那么清湯寡水。從整個城市的GDP、人口數(shù)量、企業(yè)家群體,這座曾擁有生猛新文化的南方中心城市,完全是能夠承載這么大體量的當代藝術市場。換句話說,北上廣深四座城市,目前只有廣州,還有一個機會去做專業(yè)的當代藝術博覽會。
在我看來,廣州的當代藝術市場是一個洼地,具備很強的藝術收藏潛力。據(jù)我觀察,廣州的財富資源相對隱性,廣州人很務實,這里的藏家其實是“隱藏家”,購買意愿大多時候是被隱藏起來的。此前,廣州只有“藝術廣東”“廣東國際藝術博覽會”兩類藝術博覽會,對當代藝術品的理解及收藏較為有限。在全國城市藝術博覽會開展期間,大家很少會想到廣州,不是從廣州借道去香港,就是直接前往上?;蚴潜本?。就廣州本身而言,的確還需要一個當代藝術博覽會。
我把博覽會視為城市藝術生態(tài)構建當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它是一個對外發(fā)聲的平臺,應該被當成一個城市的公共文化事件來看待,而不是一個組織和機構的事。在當代藝術領域,總得有一把跟北京、上海乃至國際城市對話的鑰匙。
事實上從首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我們也得到了一些相應的答案,可能父輩們會觀望,但是年輕人對于當代藝術下手比較快,這也是兩代人的消費差異。我覺得這個階段進入南方市場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此外,本土的藝術家、藝術機構,他們都很希望廣州能有一個好的博覽會和一個發(fā)聲的陣地,也希望能夠共同搭建一個平臺,讓自身的藝術作品能被不斷看見。有需求就是有空間。
當然,廣州是一個需要時間的城市,藏家和市場可能需要更多耐心去培養(yǎng)。所以在廣州做當代藝術博覽會,一定要慢慢來,就像廣東的老火燉靚湯。老火怎么理解?就是一直熬,用小火慢慢地燉,慢慢地熬,熬得骨頭都散了架,連肉都開始成了肉渣、肉沫,再來喝這個湯,就會不一樣。我們需要以本地的節(jié)奏與方式,持續(xù)挖掘潛在的藏家資源,一屆一屆地“熬”出來。
(編輯/余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