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敏
(南京市中醫(yī)院,江蘇南京 210022)
組 成:苦參30g,黃柏25g,蛇床子20g,地膚子20g,白鮮皮20g,土槿皮20g,防風12g,枯礬30g。
功 效: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主 治:肛門濕瘍?。駸峤C)。
用 法:中藥裝入紗布袋中,水煎外用,藥液量以可浸泡肛周部位為宜,先以藥液熱氣熏蒸,60~70 ℃為宜,待藥溫降至40 ℃左右開始坐浴。每日1劑,分早晚外用。
方 解:方中重用苦參為君藥,其大苦大寒,清熱燥濕、祛風止癢,能殺濕熱所生之蟲,與黃芩、黃連相比較,苦參之苦愈甚,其燥愈烈;黃柏味苦性寒,清熱燥濕,并長于清瀉下焦?jié)駸?,為臣藥;佐以蛇床子、地膚子燥濕祛風止癢,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止癢,土槿皮殺蟲止癢,防風祛風止癢,枯礬燥濕斂瘡、殺蟲止癢。諸藥配伍,共奏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之效。
加 減:濕盛者,加蒼耳子、蒼術;熱盛者,加大黃;濕熱明顯者,加魚腥草、白頭翁;風熱明顯者,加荊芥、防風;伴有血虛者,加生地黃、當歸;伴有血瘀者,加紅花、赤芍、川芎。
李某某,男,42歲。初診日期:2020年8月13日。
主訴:肛周瘙癢1個月。患者1個月來,時有肛周瘙癢,伴肛周潮濕、疼痛,夜間尤甚,用清水洗后稍緩解。平素大便日行1次,質(zhì)軟易解,時有便后出血,色鮮紅,手紙見染血。半年前腸鏡檢查同時行結(jié)腸息肉摘除術,建議定期復查?;颊唣W明顯,不能緩解,且自覺逐漸加重,遂來我院就診。刻下:自覺肛周瘙癢,伴潮濕,無惡寒發(fā)熱,煩躁,夜寐差,納可,二便調(diào)。肛門檢查:環(huán)肛周皮膚潮紅、糜爛、滲液,有抓痕,觸痛明顯;肛內(nèi)檢查:未觸及異常腫物,退指無血染。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西醫(yī)診斷:肛周濕疹。中醫(yī)診斷:肛門濕瘍?。駸峤C);病機:風濕熱相搏,浸淫肛門。治法: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予苦參湯。處方:
苦參30g,黃柏25g,蛇床子20g,地膚子20g,白鮮皮20g,土槿皮20g,防風12g,枯礬30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外洗。
2020年8月20日二診:藥后肛周潮濕明顯改善,瘙癢較前明顯緩解,余癥顯減。查體:肛周皮膚潮紅較前明顯改善,滲液減少,皮膚抓痕不顯,原方續(xù)用1周。
2020年8月27日三診:藥后肛周瘙癢不顯。查體:肛周皮膚潮紅不顯,未見明顯抓痕。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遂停止用藥。囑患者清淡飲食,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注意保持肛周皮膚的清潔衛(wèi)生及干燥,預防復發(fā)。
2020年10月20日電話隨訪,患者無特殊不適,肛周潮濕、瘙癢等癥狀未再發(fā)。囑患者繼續(xù)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有不適及時醫(yī)院就診。
按語:肛周濕疹屬中醫(yī)學“肛門濕瘍”范疇,以肛周瘙癢、潮濕等為主訴,具有復發(fā)率高、病程長等特點?,F(xiàn)代醫(yī)學認為肛周濕疹的發(fā)生與變態(tài)反應、神經(jīng)功能障礙、內(nèi)分泌功能失調(diào)相關,治療上常用激素類藥物,但停藥后易復發(fā),且易發(fā)生皮膚萎縮、藥物依賴等副作用。中醫(yī)學認為肛門濕瘍的發(fā)生多因風、濕、熱邪相搏,浸淫肌膚,遂創(chuàng)制苦參湯熏洗和坐浴治療,以清熱燥濕、祛風止癢,臨床療效顯著。本案患者診斷明確,結(jié)合患者癥狀、體征及舌苔脈象,證屬濕熱浸淫。應用苦參湯治療1周后,潮濕、瘙癢癥狀較前明顯緩解,皮膚潮紅、滲液等體征也較前明顯改善。原方續(xù)用1周后,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因肛門濕瘍易反復發(fā)作,停用藥物后仍需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預防復發(fā)或減少復發(fā)的頻次。
“苦參湯”一方首次記載于《金匱要略》,云:“下部毒盛,所傷在血而咽干,喉屬陽,咽屬陰也,藥用苦參熏洗,以去風熱而殺蟲也”,“苦參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渣,熏洗,日三”?!吨夂髠浼狈健贰锻饪普凇贰动兛菩牡眉返裙糯嗅t(yī)專著中都有“苦參湯”的記載,后世醫(yī)家根據(jù)不同病證,對其進行了化裁,方名雖同而藥不同。
中藥熏洗治療是將中藥煎煮后,先用蒸氣熏蒸,再用藥液外洗患處的治療方法,是中醫(yī)外治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yī)外科常用治療方法。熏洗療法歷史悠久,《山海經(jīng)》中即有“浴之已疥”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