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立華
“雙11”剛過去,老楊就開始收貨,從電器、被子、羽絨服到水果、零食、土特產,應有盡有,這都是閨女買的。鄰居不無羨慕地說:“您閨女真孝順??!”老楊賺足了面子,不過他心里想要的,并不是這些東西。
周末,老楊給女兒晴晴打電話:“帶孩子們過來吃頓飯吧!”晴晴急匆匆地說:“爸,真顧不上,您需要什么告訴我,我給您買了送家去!”老楊很無奈,自己不想要什么,就是想和女兒、外孫一起吃個飯。
閨女三天兩頭在網上給他買東西,空調、冰箱、毛衣、毛褲、暖手寶、榨汁機、奶粉……吃的用的全都有。老楊接過大包小包的快遞,卻苦笑了一下:自己需要的真不是這些!
前年,老楊的老伴腦出血突然去世。晴晴心疼爸爸形單影只,跟老公帶著兩個孩子在娘家住了一段時間,陪著爸爸。那段時間,老楊把心思全部放在兩個外孫身上,心里被填得滿滿的。幾個月后,晴晴帶孩子們回了自己家。不能過多陪伴爸爸,她就開啟網購孝順模式。老楊的吃穿用度幾乎都讓閨女包圓了。然而,相對于這些,老楊更想要的,是女兒帶孩子們陪他吃頓飯。
晴晴知道老爸想自己了,可是,她的生活也是焦頭爛額。兩個孩子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兒園。工作日,公公婆婆幫著接送孩子上下學,到了周末,總得讓老人歇歇吧。老公比她還忙,節(jié)假日都難見人影。她要送孩子去學鋼琴、練跆拳道,一個人忙得團團轉。好不容易有點碎片時間,還要打掃衛(wèi)生,輔導孩子作業(yè)……好容易忙完,都夜深了。想給爸爸打個視頻電話,想著爸爸應該睡著了,只能又放下手機。
老楊知道閨女忙,所以不敢輕易給她打電話。每次給晴晴打完電話,過不了兩天,閨女就會給他網購東西。孩子很孝順,但是她騰不出更多的時間回家看看,只能用“買買買”來補償老爸。有時候,閨女會給他打視頻電話,小小的屏幕里擠著閨女和兩個外孫,那一刻,親情溢出屏幕,老楊很激動,也很高興。
老楊和老哥們聊天時,發(fā)現現在的兒女都是這樣,回來次數少,但常給買東西、打視頻電話,并說了一個洋氣的新詞叫“云養(yǎng)爸媽”。老楊默默地拆著快遞。“云養(yǎng)爸媽”,看著熱熱鬧鬧,可他還是覺得缺點什么。對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俞雪芽表示,互聯網的發(fā)展,改變了兩代人的親情溝通模式。兒女已經習慣于便捷的網購、視頻通話,而父母覺得只有一家人坐在一起、面對面交流才叫天倫之樂。這種分歧沒有誰對誰錯,但如果想讓關系更融洽,兩代人不妨都向對方的習慣靠攏。
作為兒女,如今“?;丶铱纯础逼鋵嵱泻芏嘈聝热荩簬透改附鉀Q手機使用的一些問題,給父母講講防電信詐騙的社會新聞,帶父母出去逛逛……作為父母,要意識到“云養(yǎng)爸媽”也是年輕一代的無奈之舉。快節(jié)奏的工作與生活,讓他們沒有時間來聊聊家長里短,其實孩子們又何嘗不想坐下來與父母一起享受慢生活?另外,視頻通話既溝通了親情又免去了操勞,不失為日常交流的一種手段。
其實,兩代人讓親情更融洽的初心是一樣的,只是表達方式有了“代溝”。面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雙方都邁出一步,走向親情溝通的“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