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思考

      2022-02-18 01:47:13
      關鍵詞:文科跨文化大學

      杜 娟

      (河南大學 大學外語教研部,河南 開封 475001)

      0 引言

      2019 年4 月,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提出了高校本科建設的任務,并明確了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y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的目標[1]。新文科建設的目的是要加強文科與新科技、新技術融合發(fā)展,培養(yǎng)新時代優(yōu)秀的文科人才。新文科建設目標強調,要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平臺,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同時,新文科建設目標更加注重專業(yè)基礎的融通性,促成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在新文科背景下,各高校,尤其是“雙一流”高校,應主動響應時代要求,大力開展文科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加強大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力,著力提高文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大學英語作為必修課程和基礎課程, 也必須順應新文科建設的要求開展深度改革,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

      1 新文科的由來及其在我國的發(fā)展

      1.1 新文科的由來

      新文科(new liberal arts)是舶來詞,一般認為是在2017 年由美國希拉姆文理學院的院長瓦洛塔開展新文科項目時提出的新概念, 并由此開始廣泛傳播。希拉姆文理學院在美國以文科著稱,因為學校感覺到培養(yǎng)的人才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開始進行新文科改革, 向所有的在校生提供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強調要將科學技術融入教育的方方面面,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人文學科課程中。另外, 希拉姆文理學院對文科專業(yè)和課程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教學改革,把眾多新技術、新知識融入文科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機會。希拉姆文理學院的新文科改革引起了美國其他學校的關注和學習, 全世界的著名學府也開始用計算機的方法去研究人文知識,開設相關的數字人文課程,讓學生們可以使用各種數字工具、方法和資源來探索歷史、文字等相關問題,比如,利用人機協作來塑造語言教學,增強視覺檔案的分析、研究及教學的模擬等等。近幾年,由于新文科在國際社會的廣泛傳播,我國也開始部署新文科建設。

      1.2 我國的新文科建設

      2019 年4 月,教育部、科技部等13 個部門正式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2],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y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國內的眾多學者認為, 新文科建設就是把新技術的發(fā)展與人文科學的發(fā)展重新融合、交匯,用新的科學工具和手段來研究人文社科知識,提出新的觀點和科學解釋。 另外,新文科建設可以增強傳統文科專業(yè)和專業(yè)內部及其與理科、工科等學科的相互交流,重要的是把新科技、新技術融入文科學習中,改變傳統文科越學越窄、越學越細的弊端。 新文科學生不僅需要鉆研學科前沿和專業(yè)知識,更需要開展跨學科訓練,通過知識的系統整合,提高對科學的興趣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提升文化自信和責任心。與傳統文科相比而言,新文科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時代背景下的轉型升級,不是文理融合的“新瓶舊酒”,而是在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經濟發(fā)展、新文化創(chuàng)生的外部形勢下,提倡文理融合、協同發(fā)展,從學科導向轉變?yōu)槟繕撕托枨髮?,從專業(yè)細分轉變?yōu)橄到y整合。在立德樹人理念指引下, 高校重新定位文科各學科專業(yè)的學科內涵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開展教學改革。我們開展新文科建設,一方面是為了彰顯中國文化的內涵,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適應世界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潮流, 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3 新文科建設與大學英語教學研究

      國內有部分學者已經開始關注新文科建設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并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如,李慧認為[3],學校和教師應在培養(yǎng)學生方面投入足夠的精力,將通識教育與英語專業(yè)教育充分結合起來,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不斷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 徐秋月等提出[4],在新文科視野下,大學英語教師應不斷拓展知識面,利用交叉學科的優(yōu)勢,結合不同專業(yè)的特點,重構教學內容,并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 北京語言大學進行了新文科專業(yè)建設的初步探索,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增設了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4 個語種的大學英語課,供學生修讀, 為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和有志于修讀其他外語的學生提供了多語種學習機會[5]。 這些研究和探索表明,在新文科建設與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應該進一步思考, 如何根據新文科建設理念進一步加大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力度。

      2 大學英語教學的困境

      2.1 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需改進

      近年來, 大學英語教學一直處在改革的漩渦之中。 雖然很多專家呼吁大學英語教學應進行大規(guī)模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高校外語教學應試化現象還比較嚴重[4],大部分英語課堂仍以教師為中心,注重對知識和技能、技巧的講解,“教師教得挺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的尷尬局面依然存在。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技巧的途徑比比皆是, 他們更期望從課堂上得到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極大地影響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課程形態(tài)、課堂教學、學習方式、評價內涵、師生關系、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生核心能力養(yǎng)成等方面都已發(fā)生深刻變化,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亟待改進。

      2.2 現代化教學技術應用水平有待提高

      當代大學生伴隨互聯網的發(fā)展而成長, 其日常學習生活已對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 良好的互聯網環(huán)境不僅可以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 同時還能有效延伸課堂教學以外的空間, 形成互動性更強、 實效性更高的“第二課堂”。學生對新媒體技術的嫻熟運用對大學英語現代化教學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鑒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將“互聯網+” 等多種信息化手段與大學英語教學深度融合起來, 成為當下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2.3 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不足

      2020 年教育部發(fā)布的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指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過學習與專業(yè)或未來工作有關的學術英語或職業(yè)英語, 獲得在學術或職業(yè)領域進行交流的相關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大學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進行跨文化教育”[6]。 雖然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已經開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但跨文化教學依然是教學的難點。一方面,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教師, 而相當一部分大學英語教師的跨文化語用能力和教學意識還比較薄弱[7],需要盡快轉變思維、提升能力;另一方面,我們傳統的課堂文化背景過于單一,“國際化”的特質不明顯,教師的全球化視野也不夠寬闊,再加上跨文化教育涉及的領域比較多,與跨文化交際相關的教學知識點和課堂活動設計還跟不上時代的需求。

      3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思考

      新文科建設的理念主要體現為學科交叉、 全人教育和面向社會發(fā)展等三個方面[8]。 在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也應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注重融入新科技、新技術、新思維和新方法。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做到全人教育與專業(yè)培養(yǎng)相結合,并將這種結合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在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術能力和交際能力。 具體改革工作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3.1 改進大學英語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

      新文科學習有三個維度,即積極的課堂學習、影響深遠的體驗活動和反思性的技術運用, 三個學習維度的互動會產生協同增效的作用。 積極的課堂學習要求建立“互聯網+”時代新型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式學習。 影響深遠的體驗活動主要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思想與行動相結合,達到知行合一,也就是說,所學內容要在現實生活中進行運用。 反思性的技術運用是指學生以自己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為思考對象, 自覺主動地對自己的信息技術學習行為、方法和成果等進行反思,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學習能力。

      在新文科背景下, 大學英語教師首先應關注社會熱點,將實際案例引入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課堂學習氣氛,同時注重引導學生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其次,大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各項能力, 大學英語課堂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體驗的環(huán)境,開展口語練習、閱讀和寫作等活動。通過體驗式英語教學,學生將大學英語課堂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專業(yè)學習中,并進行深度融合,在專業(yè)學習和工作崗位上能“即插即用”。最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方式,這一方面有助于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另一方面, 線上課程的開展要求學生熟悉網絡和信息技術,有效利用視頻和網絡教學資源等,從而幫助學生開展反思性的技術運用。

      3.2 提高教師現代化教學技術應用水平

      大學英語教師應積極順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努力提高教育技術運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 為滿足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大學英語現代化教學的需要, 大學英語教師應掌握一些多媒體加工工具和軟件,如“愛剪輯”“喀秋莎”等的使用方法,從而制作出精美專業(yè)的課件,輔助課堂教學,這樣會大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大學英語教師還應熟練掌握QQ、 微信等即時通信軟件的使用方法,這樣不僅可以與學生及時進行互動答疑,而且可以便捷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大學英語教師還應熟練掌握一些教材配套學習平臺的使用方法,如U 校園、WE learn 等,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在疫情和后疫情時期,大學英語教師還應熟練掌握一兩個線上授課平臺的使用方法, 如騰訊會議、釘釘會議、雨課堂等。 大學英語教師只有掌握了這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化教學技能, 才能打破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大學英語教學注入新動力,讓線下線上課堂實現完美互補, 從實質上提升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因此,在“互聯網+”時代,在新文科建設視野下, 大學英語教師提高自身的現代化教學技術應用水平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性內容之一。

      3.3 關注并重點提升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應用能力

      我國新文科建設大力提倡在英語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這也是近年來我國大學外語教學的熱點和難點,而教師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9]。 這就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語教學過程中, 一定要關注并重點提升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應用能力。

      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 教師不僅應傳授相關的西方文化,而且還應傳授中國的傳統文化,并且需要將中國文化融入外語教學中, 通過中西文化對比,重點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參與者和組織者,跨文化的課堂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要增強跨文化意識,積累跨文化相關知識,依靠跨文化的自覺,在課堂上提供開放空間。 在介紹文化知識的同時,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摒棄“從自身文化出發(fā)進行理解”的思維定勢,更加關注復雜、流動的文化行為本身,繼而總結出科學有用的規(guī)律。 教師應充當“腳手架”,搭建各類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分析特定情境中的交流目的、對象、適用體裁等。 如,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明了交際意圖以及它如何在動態(tài)的交互過程中得以實現, 并幫助他們知曉語言選擇是如何做出的。教師要積極引導, 通過體驗描述和提問等手段,使學生開展自我觀察和相互觀察、有效提問和相互點撥,鼓勵學生們通過“注意”“反思”“對比”各環(huán)節(jié),把語言形式、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聯系起來,完成語言課堂的跨文化教學。另外,教師還應結合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認知、情感、行為三個層面,增強學生的反思能力,通過自我審視、教師提問點撥、相互觀摩等途徑, 使其正確理解文化差異及權力資源的不平等,真正營造能用話語協商“第三空間”,構建恰當的文化身份。

      4 結語

      新文科建設為大學英語這門綜合性人文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學英語教學也需要在新文科背景下積極進行改革。 大學英語教師需要積極接受新觀念和新思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尤其是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以“立德樹人”為本,重視全人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進行嚴謹的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并在課堂上充分講解跨文化知識, 提升大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和交際能力, 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省和思考,進行體驗性學習等,助力大學生成為新時代需求的跨專業(yè)、復合型人才。

      猜你喜歡
      文科跨文化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藝術家(2018年7期)2018-09-22 02:09:20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孫文科
      旬阳县| 黄石市| 东莞市| 甘孜县| 右玉县| 康马县| 那坡县| 红原县| 海安县| 榆林市| 东莞市| 泸定县| 通州区| 新兴县| 镇巴县| 丹凤县| 东辽县| 贵阳市| 平潭县| 乌苏市| 贡山| 鄂托克前旗| 钟祥市| 手游| 清丰县| 承德市| 凌云县| 柳林县| 招远市| 札达县| 台北市| 彭阳县| 河西区| 安吉县| 神农架林区| 保亭| 曲周县| 蚌埠市| 信阳市| 房山区| 华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