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冰茹
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學習成績已經不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德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道德與法治教學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教給學生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小學教育階段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應該開拓創(chuàng)新,為學生構建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良好平臺,讓學生在關鍵的成長階段接受正確的引導,從而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
小學是義務教育的開端,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是樹立良好觀念的重要階段,所以在小學教育階段,只有開展正確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正確引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道德與法治學習氛圍,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為核心,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但受傳統(tǒng)教學根深蒂固的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仍存在一定的教學困境。
一方面,道德與法治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與數學、語文等主科不同的是,道德與法治教學重點不在于提升其成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學過程流于表面,導致教學方式過于單一。長此以往,學生也無法對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提起學習的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主要傳授的是一種正確的觀念,但小學生年齡較小,難以在單一的教學方式中取得進步,反而容易產生抗拒心理。所以,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是教師優(yōu)先需要克服的教學困境,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可能,從而使學生漸漸產生學習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觀念。
另一方面,道德與法治教學資源較少。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給予教師的教育資源也相對豐富起來,但是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教師無法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情況。有的教師只關注課本的內容,進行簡單轉述,沒有進行知識點的探究與延伸,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通過多樣的教學輔助手段或教學方法為學生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收獲更多的知識,以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
小學階段是塑造學生良好品格的關鍵時期,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使學生接受更為正確的觀念,從而改變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實際意義。比如“快樂學習”這一單元,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又如“安全護我成長”這一單元,會幫助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成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優(yōu)秀人才。由此可見,道德與法治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至關重要,通過不同內容的講解,學生會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正確的觀念,以面對未來的生活。
快速發(fā)展的社會與科技的創(chuàng)新進步使學生能夠更為廣泛地觀察世界,但有利也有弊,快速交疊的信息也更容易使學生產生認知的誤區(qū)。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改善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使學生保持正確的觀念,健康成長。小學階段,尤其是中高年級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可能會產生叛逆心理,或與父母的關系也不夠和諧,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使學生認識到父母的愛,從而緩解學生的叛逆心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認識,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
受到成長環(huán)境和性格特點的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與知識掌握情況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進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應著重關注學生間的差異性,注重因材施教,開展分層教學,使班級內整體學生都可以得到發(fā)展與進步,形成正確的觀念。開展分層教學的首要條件是教師需要完全掌握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因此教師可以與班主任進行深度溝通,了解班級學生中是否存在特殊情況,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其次,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家校溝通,與學生家長進行直接的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及成長環(huán)境,使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更好地開展教學。
以“自主選擇課余生活”這一課為例,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明白課余生活的重要性,能夠自主選擇合理的課余生活。因此,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提出合理的建議。比如對于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復習功課;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體育鍛煉;對于家庭關系比較緊張的學生,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幫助父母做家務等。通過更具針對性的建議,更好地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從而順利地將分層教學法應用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所以,分層教學是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關鍵手段之一,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間的差異,以更加合適的方式開展教學,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環(huán)境是目前教學中的關鍵,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才能保證學生知識的吸收效果。在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課堂的互動情況,促進學生的交流溝通,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
一方面,教師應設計有趣的問題,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以“正確認識廣告”這一課為例,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了解商業(yè)廣告、公益廣告的區(qū)別,認識多種多樣的廣告形式,明白制作廣告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收集不同種類的廣告,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根據廣告內容分析廣告類型,從而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教師還可以提出“你看過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廣告”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并鼓勵學生說出觀看廣告的感受,在良好的互動過程中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對廣告的進一步理解。師生間的互動是提升課堂氛圍的關鍵手段,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增加與學生間的交流,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鼓勵下勇敢面對問題,克服問題。
另一方面,教師應合理安排學習小組,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以“變廢為寶有妙招”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提出“如何在生活中減少垃圾的產生”“該如何變廢為寶”這樣的問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學生可以結合生活經驗,分享自己“變廢為寶”的經歷,比如循環(huán)利用購物袋、淘米水用來澆花等例子。學生經過討論后,會發(fā)現更多變廢為寶的例子,從而促進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產生循環(huán)利用資源的意識,使學生更加珍惜食物,熱愛生活??傊?,交流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基礎,教師也應促進學生的交流溝通,合理增加課堂互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優(yōu)化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環(huán)境。
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從實際生活中挖掘素材,使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促進學生對復雜知識的理解,讓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更加靈活。
以“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這一單元為例,本單元的學習需要學生感受到學校、社會對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體會法律制度下的生活,并使學生正視自身的權利,樹立正確的觀念。因此,教師可以收集生活實際發(fā)生的案件,通過口述的形式為學生講解事件的具體經過和結果,帶領學生共同分析案件,促使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對本單元知識的理解。例如:2021 年7 月21 日毛某寧從南京居住地來到揚州并被發(fā)現新冠篩查結果為陽性,后經調查發(fā)現毛某寧擅自離開已采取封控管理措施的南京居住地來到揚州,未主動向社區(qū)報告南京旅居史,并頻繁活動在飯店、商場、棋牌室等人口密集的場所,致使新冠肺炎在揚州市擴散蔓延,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最后毛某寧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承擔了相應的刑事責任。通過此案件的介紹,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法律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學會保護自己,必要時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尤其是針對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而言,實踐活動可以更進一步推進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還要重視實踐教學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合理將實踐活動與教學融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完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比如“讓我們的學校更美好”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為學校出點力”,如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遵守校規(guī)校紀、熱心幫助他人等,都可以使學生為美好校園的建立貢獻一份力量,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班級,走進校園,通過實踐行動證明自身對校園的貢獻,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產生正確的認知。又如“安全記心上”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為學生傳授正確的交通常識,比如“紅燈停綠燈行”“不橫穿馬路”“走人行天橋”等正確交通行為,并為學生介紹容易發(fā)生的交通事故,為學生敲響警鐘,避免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出現交通事故,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通過以上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課本中講述的知識,將知識帶入實際生活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一舉兩得,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落實教學內容的基本教學手段,因此,教師應適當安排課后作業(yè),以幫助學生強化德育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課堂知識。道德與法治的課后作業(yè)并不拘泥于一種形式,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思考題、合作題,促進學生德育知識的強化。比如在“爸爸媽媽在我心中”的課后作業(yè),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完成“我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的親子合作題,學生完成作業(yè)不僅可以促進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還可以保證家長對學生的基本教育,加強學生的德育知識。又如“堅持才會有收獲”的課后作業(yè),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堅持做一件事,并寫出堅持后的感悟,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堅持的好處,從而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也需要教師適當安排合理的課后作業(yè),使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內得到延伸,并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德育知識,為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