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花花
(南通市海門區(qū)包場小學 江蘇 南通 226100)
艱苦卓絕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舍生忘死、前仆后繼、無堅不摧的革命精神是中華兒女心中的不朽精神豐碑。就小學語文教育而言,引導學生銘記歷史,傳承革命精神,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職責。當前,部編版教材中精選了很多紅色經(jīng)典篇目,意在使小學生逐漸產(chǎn)生使命擔當,肩挑歷史重擔,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后備軍。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場景回顧、故事講述、交流探究以及現(xiàn)實聯(lián)系等策略展開教學活動,在學生心中種下紅色的種子。
紅色歷史到底是怎樣的,相信沒有幾個學生可以將其描述出來。在此現(xiàn)狀下,教師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對于紅色故事的情感認同呢?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故事講述法,為學生再現(xiàn)那個時代的真實場景,引領學生在這樣的回放中得到精神上的共鳴,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對于所學的文本內容產(chǎn)生學習期待。
在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妨利用網(wǎng)絡為學生打開歷史篇章,讓他們能夠在真實的歷史鏡頭中尋找文本的影子,從而使其在這樣的學習中感同身受,獲得精神共鳴,產(chǎn)生紅色記憶。教師在展現(xiàn)歷史鏡頭的時候,要為學生做出相關的講解,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帶入那個年代,這樣,學生在解析文本的時候,便可以增加情感投入,讓紅色基因深入學生的記憶中。
例如在《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展現(xiàn)出當時抗美援朝戰(zhàn)爭時期真實場景,比如向學生展示《長津湖》電影中的片段,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那些感人的畫面?!巴瑢W們,大家看看,我們的先烈為了保家衛(wèi)國做出了怎樣的犧牲,大家看冰雕連的意志,再看我們的戰(zhàn)士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請看這幾個電影片段,哪些鏡頭吸引了你?說出你的感受?!痹诓シ烹娪暗倪^程中,教師也要為學生做出相關的講解,將那個時代的故事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借助多媒體感受那個時期的社會現(xiàn)狀,讓學生產(chǎn)生更積極的閱讀興趣,且為學生的閱讀奠定堅實的情感基礎。
借助網(wǎng)絡,將歷史重新打開。讓歷史的車輪在學生的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記。這不僅是一種喚醒,更是銘記。紅色經(jīng)典篇目的解讀中,教師更要讓時代的距離感不再那么遙遠,讓文本內容以一種更加鮮活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每一篇紅色課文中都有著值得追尋的革命足跡,也有著那個時期獨有的印記。溯源,為學生根植紅色基因,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充分參與,在情感上深深浸潤,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品質,這應該是教師的責任。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要力求故事的真實性,真正為學生拉近時代距離,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距離中產(chǎn)生情感依賴,感悟文本背后的精神實質,愛上紅色閱讀,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品質。
例如在《延安,我把你追尋》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進行紅色文本溯源,延安,這曾經(jīng)是多少革命者的向往之地,但是現(xiàn)在的小學生,卻很少有人知道延安的革命意義,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一下,為什么我們革命黨人當時要去延安,在延安都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借助這些故事,使學生了解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決策,了解延安的革命情懷。帶著這樣的情感再去讀這首詩歌,那么,學生情感性便會更強,在這樣的溯源中,學生對于革命者的品質也有了新的理解。
溯源歷史故事,使紅色基因以一種更加輕松的方式出現(xiàn)在學生的記憶中,那么,他們會更加容易感受文本的深刻內涵,也更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期待和情感共鳴。
探尋文本的基本內容,了解文本中的主要思想內涵,應該讓學生自己完成,這樣的自主可以由兩個途徑來實現(xiàn),課前預習和課內整體感知,只有這樣,學生的自主意識才可以被喚醒,紅色基因才能真正的根植于學生的心中。
就語文學科而言,預習環(huán)節(jié)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小學階段,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其在這樣的預習中對所學內容有基本的了解。對于一些紅色文章的預習設計,教師可以設置幾個問題,問題設計不要過于呆板,可以采取實踐性、親子性的問題,使學生了解那個時代。比如,讓學生自己進行實踐調查,采訪一些老人,還可以與家長一起交流探究,從而,獲得與文本有關的信息,更好的解讀文本內涵,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認真預習,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請你問問你的家人,是否知道雨來的故事。除了小英雄雨來的故事,他們還了解哪些故事。2、讀課文,讀完后,能不能講述一下這個故事。3、你覺得我們現(xiàn)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意義在于哪里?在這些問題的指導下,學生們的預習會更有成效,而且,也有了明確的方向。在預習中不斷深化故事內涵,從而,感受那個時代人物的精神品質,為自己做出科學的指引。
了解文本的思想,需要教師為其提供相應的指引,使學生逐漸對文本內容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從而,更好的感悟其內心的映射,讓閱讀可以更加具有深刻性和思想性,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應該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在文本閱讀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講述文本的概要,從文本內容的本身出發(fā),了解歷史史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故事講述比賽的形式展開教學,在故事講解中,學生會將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與人物的命運結合起來,進而,在心中根植紅色基因,呼喚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整體感知的過程,也可以由教師設計相關的問題,為其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使其能夠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
例如在《軍神》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讓學生整體閱讀,自主閱讀,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同學們,請大家自主閱讀這篇課文,理清故事的梗概,講述這個故事。將你的感受寫下來??纯礊槭裁匆蔀橹魅斯珵檐娚衲??”在學生們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講述一下閱讀的方法,尤其是積極關注人物描寫方法,從語言、心理、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積極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在閱讀中,不僅對于其中的紅色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而且,在這篇課文中,學生也逐漸被這種堅毅的品質感染,從而,使其思想品質得到更大的提升。
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的過程,便是學生與文本內容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看到人物背后的精神實質,看到他們內心深處的閃光的靈魂,從而,在先輩們的身上尋找那些可以繼承的紅色基因,更好的成長。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交流探討的機會,要從文本的內涵以及生活價值方面入手,引發(fā)學生感悟和思考,使其積極生活,樂觀學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懂得放手,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讓他們真正從自身的實際出發(fā),感悟紅色力量。
交流探究是課堂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更是如此,教師要借此呼吁學生緊跟先輩們的步伐,共筑中國夢。交流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呈現(xiàn),在小組合作中,針對文本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交流,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給予其恰當?shù)闹笇?。同時,問題設計的內容,要從紅色基因入手,從主題思想介入,從而,使學生在交流中提升自我的思想品質。
例如在《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的交流和體驗,這篇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老班長對于戰(zhàn)士的愛護,也可以看到在抗戰(zhàn)時期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巴瑢W們,在閱讀中,請大家小組合作交流以下問題:①這個故事中,老班長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在他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偉大的品質?②那個時代為什么會有那么艱難的生活呢?③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呢?”在這些問題中,學生們便可以積極深入的討論,不僅可以凸顯出時代的紅色基因,使學生感同身受,還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其中感受到先輩們那種舍己為人、勇于犧牲的偉大品質。
交流探究的過程需要教師也參與其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立足紅色基因,展開課程交流活動,使學生們都可以產(chǎn)生探究的激情,都可以在探究中獲得精神的洗禮,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教師在課堂中應該積極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將紅色的基因注入到生活中來,從而喚醒學生對于紅色歷史的關注,關注學生 學習情感和學習感悟。怎樣聯(lián)系生活呢?怎樣在實際生活中體悟到紅色的身影呢?在具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人物事跡聯(lián)系、生活場景延伸、周圍事件關注等方面做出教學嘗試,使其能夠將紅色基因融入現(xiàn)實生活。
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進行升華化的聯(lián)系,在文章中,我們不難看到先輩們身上的為國捐軀的偉大的精神,但是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衛(wèi)國呢?這就是教師需要引領學生去做的?!巴瑢W們,當前的和平時代,我們雖然不需要用我們的槍桿子來保家衛(wèi)國,但是,我們卻可以采取其他的形式來保家衛(wèi)國。大家思考,我們該如何做才能繼承先輩的遺志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對于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也學會將所學內容延伸到生活中來,從而,提升思想道德品質。
建立生活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紅色基因的含義,也能夠使其在生活中提升自我,關注到學生的精神成長,關注到那些值得關注的先輩們的精神,指導自己的實際生活,如此,才能更好的獲得成長。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根植紅色基因,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教材中的紅色力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緒,促進學生精神世界的成長,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其中收獲精神力量,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