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紹興藏書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對古越藏書樓的影響

      2022-02-19 01:46:01周公旦
      圖書館 2022年8期
      關鍵詞:藏書樓藏書家浙東

      那 艷 周公旦

      (1.紹興圖書館 浙江紹興 312000; 2.浙江圖書館 杭州 310000)

      紹興乃古越核心,地處浙東,自古文光射斗,文脈綿長,藏書事業(yè)尤稱繁盛,是舉世公認的浙東派藏書重鎮(zhèn)。自趙宋以訖晚清,越地藏書文化之傳承流脈,蘊含著紹興先賢高尚而執(zhí)著的精神追求。紹興歷史上的藏書事跡,有其獨特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正是有了歷代藏書家及其藏書精神奠定的基石,才有了當今的圖書館事業(yè)。因之,傳承、研究地域藏書文化與精神特質,進而推陳出新、古為今用,服務于新時代書香社會之建設,推進現(xiàn)代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發(fā)展,是學習研究地域文化史、學術史乃至整個中華文化史的重要課題之一。

      1 紹興地處的浙東和浙東學術流派

      “浙東”稱謂,由來已久。作為行政概念的“浙東”,初為唐代“浙江東道節(jié)度使”之簡稱。貞觀年間依山川形勢、交通狀況所轄方域被分為十個“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分十道為十五道,其中江南道又分江南東、江南西、黔中等三道。肅宗乾元元年(758)析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兩道大體以錢塘江為界。其中,“浙江東道節(jié)度使,領越、睦等八州,以戶部尚書李峘為之,兼淮南節(jié)度使”[1],治越州,簡稱“浙東”。大歷、建中、貞元年間,浙東數(shù)度與浙西合并、分置;中和、光啟、乾寧間,又先后改名義勝軍、威勝軍、鎮(zhèn)東軍,置節(jié)度使;五代時,該地區(qū)為吳越王錢镠所轄,并以越州為東府。北宋初改兩浙東、西路置兩浙路,熙寧年間又數(shù)度分合,“南渡后,復分臨安、平江、鎮(zhèn)江、嘉興四府,安吉、常、嚴三州,江陰一軍,為西路;紹興、慶元、瑞安三府,婺、臺、衢、處四州,為東路”[2]。浙東路治紹興府。元代以降,行政上雖不復有浙東、浙西之分,但作為地域概念的“浙東”“浙西”稱謂依舊存在。元至正二十六年,改兩浙路為浙江行中書省,范圍縮小,領府九;明洪武年間改稱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又劃嘉興、湖州二府歸之,兩浙至此領十一府,延續(xù)至清末。據(jù)雍正《浙江通志》載:“國朝因之,(浙江)省會曰杭州,次嘉興,次湖州,凡三府,在大江(錢塘江)之右,是為浙西;次寧波,次紹興、臺州、金華、衢州、嚴州、溫州、處州,凡八府,皆大江之左,是為浙東。”

      迨至晚近,社會又自覺形成小浙東的概念,周黎庵先生在《明末浙東的對外抗爭》一文中說:“一條錢塘江把浙江分成東西,有了浙東和浙西兩個地理上的名詞。而平常稱浙東者,其實只是指紹興和寧波兩個舊府屬的十五縣。在浙江省的地理上,這兩地恰在東邊,靠傍了東海,于是也有叫海東的?!盵3]

      觀照周黎庵先生指稱之“浙東”區(qū)域,正是明清人文蔚起之寧紹沃土,中國學術史上著名的“浙東史學”和“浙東派藏書”均誕生于此。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來考量,這種學術流派的形成,作為一個區(qū)域文化現(xiàn)象,從文化范疇上來說有其合理性?!皡^(qū)域文化地理研究是運用文化地理學的基本方法,對一定區(qū)域范圍內的文化要素進行空間的透視,探討該區(qū)域內各文化要素的空間分布形態(tài)及其區(qū)域差異,并分析其形成背景。”[4]但文化區(qū)域又不以政區(qū)為限。南宋以降,寧、紹并為經濟、文化重鎮(zhèn),逐漸形成同質文化區(qū)域,進而對中國學術產生重要影響。茲就“浙東史學”和“浙東派藏書”的學術概念簡述之。

      浙東史學:清初,黃宗羲、毛奇齡、朱舜水、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邵廷采、邵晉涵、章學誠等歷史學家,以經史之學為主體,力求表彰氣節(jié)、發(fā)明幽隱,以其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和精深的學術著述,各自都取得了巨大的史學成就。這些卓越的歷史學家全部出自浙東,振起于一域,傳承有流脈,堪稱明清史學界的楷模。

      浙東派藏書:當代著名學者、藏書家黃裳先生在《書林漫話——與劉緒源對談錄》一文中說:“藏書的確有流派,明清之際出現(xiàn)的虞山(常熟)派和浙東派的區(qū)別,就是一個很值得注意而恰恰為過去的研究者所忽略的問題?!盵5]其在這里首次提出了“浙東派藏書”的概念。浙東派與虞山派藏書各有特點:一是在收藏志趣上,虞山派藏書重視的是宋元刻本,而浙東派藏書則比較重視收集同時代人的著作;二是在收藏內容上,虞山派藏書尤尊經部,而浙東派藏書重視對史部、集部圖書的搜集。

      綜上,紹興與寧波聯(lián)屬小浙東方域,同為“浙東史學”的誕生地。在明清時,紹興與寧波又各為浙東派藏書的重鎮(zhèn),兩地藏書的主體特征基本一致,然又各有自己的小地域特色,紹興藏書家更注重私家藏書理論的開創(chuàng)與目錄學的拓展,故文章的研究對象以紹興私家藏書文化為主。

      2 紹興藏書文化的地域特征

      紹興為崇文尚學之鄉(xiāng),讀書、藏書、著述之風流傳久遠。東漢時有唯物論著《論衡》及史著《越絕書》《吳越春秋》問世,據(jù)此可知當時會稽地區(qū)歷史知識之積累與文獻資料之收聚,已具備一定基礎。東晉南朝,自桓玄廢簡用紙(黃紙),紙本圖書典籍得以大量流傳;同時,會稽剡溪一帶出產的藤紙與嫩竹紙,也在客觀上為書籍的發(fā)行與流傳提供了物質條件。彼時,會稽孔休源以“聚書七千卷”知名于世,當?shù)貙W術上還出現(xiàn)了一批方志性質的史著,如晉虞預的《會稽典錄》、賀循的《會稽記》、孔曄的《會稽郡記》、南朝宋孔靈符的《會稽記》(原本已佚)等。六朝雖政治環(huán)境動蕩,但并沒有影響文人學士追求個性,致力于讀書、藏書、著書。隋唐是封建文明的成熟期,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舉制度的推行與讀書、著述行為的普遍,加之社會對書籍的需求日漸高漲,客觀上推動了藏書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同時,越中為浙東唐詩之路的核心地段,各地文士、詩人游歷至此,呈現(xiàn)詩文盛況。隋唐鼎革,浙東文壇領軍人物越州虞世南于隋時任職秘書省,入唐后升任秘書監(jiān),整理、編輯了不少藏書。唐中央藏書機構秘書監(jiān)多以當時中樞主流人物為主官,如名臣魏征初任秘書監(jiān),后位列三公,仍以司徒身份兼管秘書事。盛唐詩壇的杰出代表越州賀知章以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jiān),曾向唐玄宗舉薦李白任職翰林供奉,被傳為佳話。兩宋時,文教事業(yè)進一步興盛,浙東地區(qū)學術上更為活躍,較有代表性的是南宋浙東學派先驅人物呂祖謙(其外祖父曾幾家居紹興,呂祖謙多次居紹)提出了“治經史以致用”的學術思想,“他主張用史學的眼光來看待經學,……開了浙東學者‘六經皆史’論之先河”[6],其學說也影響了宋代紹興之學術氣質。至明清,紹興固為陽明、蕺山、南雷家鄉(xiāng),由此帶來的藏書興盛、學術繁榮之景象為歷史之巔。注重“經世致用”成為當時學術界的普遍共識,“浙東史學流派經世致用、以史為志的學術思想和重大成果,弘揚并且發(fā)展了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修史編志、資治興邦),為浙江私家藏書樓所普遍接受并且效法”[7],當然更成為這一時期紹興藏書家的普遍共識。

      從南宋到明清,學術發(fā)展更趨成熟,學脈更為明晰,紹興一地之經史并重、經世致用的濃厚學術氛圍,影響了當?shù)夭貢幕膬仍跉赓|。以黃宗羲、章學誠、李慈銘等為代表的紹興藏書家,體現(xiàn)出鮮明的地域藏書特色——突出個人學術傾向,注重史學典籍的收藏,又廣泛收集經史以外的典籍。黃宗羲收藏了大量宋元以來的文集,李慈銘以著書為目的,重史學典籍、地方文獻、考證考據(jù),藏書成為其著述之基礎??偠^之,從東漢《越絕書》到六朝諸會稽志,再到浙東史學家著述,紹興乃至浙東地區(qū)的學術特色,顯示出了經史并重、經世致用的流脈。尤其隨著明清浙東學派的興盛,紹興藏書文化既受“經世致用”思想的浸潤,又可反向促進地方學術的發(fā)展,“浙東學派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幾乎無一不是浙江的著名藏書家,他們的學術成就無不與藏書有緊密聯(lián)系”[8]。綜覽歷史,紹興藏書文化自有其鮮明的地域特征。

      2.1 世家藏書 書香盈門

      所謂藏書世家,特指歷代收藏圖書富埒中秘、合家為業(yè)為寶、累世相聚相傳的著名藏書氏族[9]。這類世家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名門望族,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書香門第”。歷史上,藏書世家既是文獻典籍的主要守護者,也是文明成果賡續(xù)延脈的主要遞嬗者,在我國圖書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紹興藏書史上亦不乏書香盈門的藏書世家。

      南唐會稽人徐鍇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徐延休唐于乾符年間中進士,仕至南唐光祿卿、江都少尹,徐鍇與其兄徐鉉合稱“江東二徐”。徐氏家族藏書豐富,兄弟二人天資聰慧,勤于學業(yè),畢生著述豐厚,學術成就突出,徐鍇著有《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通釋五音》《方輿記》《古今國典》等,徐鉉參與校訂《說文解字》、編纂《文苑英華》、著有《徐騎省集》三十卷。因南唐朝廷倡導藏書,故庋書之習蔚然成風,徐鍇于南唐藏書之貢獻彪炳史冊,史載:“江南藏書之盛,為天下冠,鍇力居多?!盵10]

      入宋,紹興藏書家族名顯者有山陰陸氏、新昌石氏、上虞李氏。山陰藏書家陸佃、陸宰、陸游、陸子遹家族號為“左丞陸氏”,“左丞”實為陸游祖父陸佃,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出任尚書左丞。陸氏祖孫四代皆藏書,陸宰以父蔭入官,于靖康元年(1126)落職后退居鄉(xiāng)里,專心讀書、藏書,建藏書樓雙清堂、千巖亭。高宗收天下遺書,陸宰上報書單列一萬三千卷有余,藏書不可謂不豐。其子陸游為南宋著名藏書家,在宦游過程中,建有藏書之所“高齋”“書巢”,晚年退居山陰,建“老學庵”,增益家藏。陸游子陸子遹,繼祖、父志,喜好藏書、刻書。越州新昌人石公弼,于政和元年(1111)任兵部尚書,史稱尚書石氏藏書“無一不有”。然其歿后家藏書籍曾一度散出,后其侄石邦哲多方搜集,耗費資財購回部分散佚,并建“博古堂”以藏其書,聚二萬卷以上。參知政事上虞李光、李孟傳父子家藏也達萬卷以上。紹興十七年(1147),李光藏書被秦檜以禁野史之名焚毀,后李孟傳復購置萬卷,其“每得異書,必親加??保切M耆珪豢狭T手”[11]。此外,紹興藏書還有諸葛氏一家,子孫也能恪守祖業(yè)。

      元末文壇盟主楊維楨,諸暨人,“父宏,筑樓鐵崖山中,繞樓植梅百株,聚書數(shù)萬卷,去其梯,俾誦讀樓上者五年,因自號鐵崖”[12]。維楨之父楊宏在世時即有藏書數(shù)萬卷,可知楊維楨鐵崖山藏書源自家藏之數(shù)。

      元明鼎革,經過休養(yǎng)生息,浙東經濟文化逐步繁榮,藏書事業(yè)漸次復蘇,至明中后期進入興盛。紹興山陰祁氏,累世書香,祁承?之父遺書七架,后經多年積聚,期間又經火災損毀,終聚書九千種,逾十萬卷,并建澹生堂守之。祁承?之子彪佳、駿佳克承父業(yè),繼續(xù)讀書、藏書。祁彪佳建有藏書之所遠山堂、八求樓,其子祁理孫、祁班孫承祖業(yè),繼續(xù)收集家藏及個人積聚,至祁理孫時藏書仍有四萬余卷。清兵破杭州后,累官南明僉院、巡按、兵部侍郎的祁彪佳自溺殉國,后因國破家亡,祁氏澹生堂藏書始散出。澹生堂在明代浙東藏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明代山陰另一藏書家族,是文學世家張岱家族。據(jù)張岱《陶庵夢憶·三世藏書》中記載,張氏家族三代積聚藏書已達到三萬卷:“余家三世積書三萬余卷?!靻⒁页?,大父去世,余適往武林,父叔及諸弟門客匠指臧獲巢婢輩亂取之,三代遺書一日盡失。余自垂髫聚書四十年,不下三萬卷。乙酉避兵入剡,略攜數(shù)簏隨行,而所存者,為方兵所據(jù),日裂以吹煙,并舁至江干,籍甲內,擋箭彈,四十年所積,亦一日盡失。此吾家書運,亦復誰尤!……我明中秘書不可勝計,即《永樂大典》一書,亦堆積數(shù)庫焉。余書直九牛一毛耳,何足數(shù)哉!”[13]由此可知張家三世積書不下三萬,張岱本人四十多年聚書也不下三萬,如此宏富,最后卻盡失于家變、兵隳,惟知世家藏書不易,守書更難。

      清前中期,紹興家族藏書以會稽章氏史學世家為代表。會稽章氏耕讀傳家,敬禮儀、重文教,相傳章氏族居之地會稽東鄉(xiāng)書聲瑯瑯,明太祖欽賜“有道之墟”,因易名“道墟”。到章學誠祖父章如璋時,其家藏書已較豐富。章學誠父親章鑣傳下藏書三千卷,章學誠本人藏書達二萬余卷,并辟藏書處名為“滃云山房”。這些藏書為章學誠的史學著述提供了豐厚的史籍支撐。

      晚清會稽徐氏家族藏書,亦為紹興私家藏書之又一時代典范。徐氏聚族棲鳧,以藏書名者有徐樹蘭及其子爾谷、徐友蘭及其子維則、徐嘏蘭等,樹蘭、友蘭為同胞,徐嘏蘭系徐樹蘭二伯父徐惠春之子。徐氏一門,富而癖書,喜讀書、聚書、藏書、校書、刻書,嗜書如命,見之記載的徐氏藏書之所有鑄學齋、八杉齋、十四經樓等。徐樹蘭身為士紳,受“西學東漸”之影響,與時俱進,接受教育為本、人才強國的維新思想,并以身作則付諸實踐,捐七萬余卷家藏,還耗巨資創(chuàng)建了面向公眾開放的古越藏書樓,以為學校教育造就人才之輔助。光緒二十八年(1902),藏書樓初具規(guī)模,然徐樹蘭事未竟而先歿,其子徐爾谷承遺志繼續(xù)操持,終于翌年告成,隔年開放。古越藏書樓,植根紹興這片深受藏書文化浸潤之沃土,是在維新思潮催生下萌發(fā)的一顆新芽。古越藏書樓的誕生,似一汪清水傾瀉入海,雖一時之間還不能與海水完全融合,但儼然已成為一股自由思潮,引領百川歸海。自此,民間眾多傳統(tǒng)私人藏書樓,相繼跟隨開放、公開、實用的潮流加入近代公共圖書館事業(yè),并繼續(xù)秉承其所標榜的平等、普惠、共享精神。古越藏書樓創(chuàng)造的開放、務實、求新、圖強精神,不僅屬于紹興,也屬于全中國,更屬于全人類。近代圖書館的興起是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下涌現(xiàn)的一股潮流,“把大門向社會敞開的舉措非同尋常,開放的姿態(tài)賦予民眾的是平等閱讀的文化權利。這不僅是新派人士新民思想付諸實踐的明證,而且是西方民主與平等思想移植于中國的結果?!鷪D書館的出現(xiàn),使得中國藏書樓的面貌發(fā)生了徹底的改觀,也以社會教育機構的面貌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閱讀的權利也由社會的上層轉移到了人民大眾。從此以后,中國的大小圖書館就承擔起了開啟民智、輔助教育、改良社會的歷史重任”[14]。在此過程中,徐樹蘭及其創(chuàng)建的古越藏書樓無疑是一種創(chuàng)舉,也是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實踐。

      2.2 學者藏書 著作等身

      紹興的歷代藏書家多為學者,其藏書的發(fā)展史近乎一部紹興的學術史。學者藏書,兼具個人治學特色,藏書為學術所用,皓首窮經、著述不輟者,俯拾即是。

      山陰祁氏保存了元明以來的傳奇、戲曲共八百多部,這些藏書為祁彪佳的戲曲理論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從祁氏傳世著作《遠山堂曲品·劇品》來看,其藏書中有明代戲曲四百多種,雜劇二百余種,其中還包括元代雜劇?!昂槲湟詠?,歷代統(tǒng)治者對所謂有傷風化人心的小說戲曲嚴加禁止,傳統(tǒng)藏書家亦不收藏。”[15]然祁氏雖具官身,卻并未以正統(tǒng)觀念排斥“雜學”,可見其藏書視野之宏闊。同時,由于祁氏子孫多“精通曲律韻譜,或親自度曲,創(chuàng)作傳奇,或品評戲曲文本及舞臺演出,先后涌現(xiàn)出數(shù)位戲曲家、戲曲批評家”[16],其文學創(chuàng)作之成就也對明代文學產生了積極影響,推動了晚明戲曲理論與劇本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為文學史與文化史的進步作出了其獨特的歷史貢獻。

      清會稽章氏家族喜收藏歷史典籍。章學誠祖父章如璋深喜史學,可謂家學深厚。章學誠父章鑣曾偶得《江表志》及五代雜史數(shù)種,他據(jù)增補文章寫成雜史體《章氏別本》,并廣采野史以補益正史之不足,又修訂了《南唐書》等史籍。其讀書“隨時手筆記錄,孜孜不倦,晚年匯所札記,殆盈百帙”[17]498。這些經過整理的史書與治史方法均為章學誠所繼承。章學誠的滃云山房藏書,收藏累朝正史典籍計二十三部,且版本百衲,既有早期翻刻宋版珍本,又有明國子監(jiān)本和毛氏汲古閣本。章氏徜徉于史學典籍中,終致著作等身,卓成大家。

      浙東史學開山之祖黃宗羲,紹興府余姚人,師事劉宗周,尤重經世致用。黃氏為讀書種子,一代通才,其續(xù)鈔堂藏書逾十萬卷,其中經史兼豐,宋元文集巨富,明代文集亦數(shù)量可觀。黃氏一生著述豐富,龐雜四部,無不經典。

      2.3 抄藏兼刻 化身百千

      紹興歷代藏書家,大多家資不豐,其聚書來源,除購置外,更得借抄、互換、饋贈之益,如有些書流傳稀少,或因交通限制流傳不廣,藏書家之間即以抄錄的方法才得以流播,故抄書歷來是紹興藏書家獲取珍本的一條重要途徑。歷史上的社會賢達、飽學名士中也不乏抄書者,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抄書這一社會風氣。同時,藏書家的精善庋藏為刻書提供了豐富的文獻底本,也為書籍的廣泛流傳創(chuàng)造了便利,促進了文獻的傳播和文化的延續(xù)。抄書、刻書凝聚了藏書家的心血,亦使許多罕見之書得以傳承。

      陸游出身詩書世家,一生嗜書如命,喜讀書、藏書,更喜抄書,他寫道:“我家釋耒起,遠自東封前。詩書守素業(yè),蟬聯(lián)二百年。”[18]165他自比“書顛”并以此自豪,“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顛”“老死愛書心不厭,來生恐墮蠹魚中”[18]166。陸游也賦詩記錄抄書的情景:“書生習氣重,見書喜欲狂。搗蘗潢剡藤,辛苦補散亡。且作短檠伴,未暇名山藏。故家借簽帙,舊友餉朱黃?!痘蕢灐诽健栋怂鳌罚孀指F《三蒼》。儲積山崇崇,探水海茫茫。一笑語兒子:此是卻老方?!盵17]119寫出了他辛苦抄書以“補散亡”的勤勉態(tài)度和登山探海般的進取精神,他以抄書和藏書為樂,并以之為永葆青春的“卻老方”。至年老不能親自抄錄時,便由其子陸子遹代抄:“吾友伯政持其先君子《家問》來,讀之,累日不厭,使學者皆能如此,孰得而訾病之。雖有訾者,吾可以無愧矣。乃命子聿鈔一通,置篋中,時覽觀焉?!盵17]119陸游游宦各地,也多有刻書,所刻圖書有:《岑嘉州集》《陸氏續(xù)集驗方》《江諫議奏議》《劍南詩稿》《南史》《世說新語》等。其子陸子遹繼承家族遺志,也喜藏書、刻書。

      澹生堂祁氏也以抄書聞名。祁承?藏書注重類別,重視學術源流,清全祖望評價祁氏抄本:“夷度先生精于汲古,其所抄書,多人所未見,??本?,紙墨潔凈。”[19]明代初期社會經濟恢復,百業(yè)興旺,浙東地區(qū)成為重要的刻書地區(qū)之一。著名學者胡應麟曾提到明代的刻書業(yè):“凡刻之地有三,吳也、越也、閩也?!盵20]81祁承?之子祁彪佳曾致信常熟藏書家毛晉,向其贈送家刻書籍:“小刻五種,附呈郵政,仁兄近來新刻必多,可見教一二否?”[20]84又將其澹生堂所藏書目寄給毛晉,并提出交換毛氏汲古閣書目。由此可知當時藏書家刻書已經比較常見,藏書家之間互相交換藏書目、互贈家刻書籍成為了交友的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書籍的廣泛傳播。

      明代紹興府刻書有王驥德之顧曲齋、方諸館刻古雜劇數(shù)十種、商濬刻《稗?!菲呤N、劉毅刻《孫宗伯集》十卷[21]等。余姚黃宗羲讀盡家藏,尤嫌不足,屢至鈕氏世學樓、祁氏澹生堂、黃氏千頃堂、錢氏絳云樓[22]以及范氏天一閣等著名藏書樓抄書,并把自己的書齋取名為“續(xù)鈔堂”。此人平生足跡所至無不訪書、讀書、抄書,還與劉城、許元溥三人結成了一個抄書社,互通自家所藏。黃宗羲的藏書、抄書經歷,對“保護古籍,傳承文明;保存家鄉(xiāng)文獻;造就浙東學人和浙東學派的形成發(fā)展”[23]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所撰的《天一閣藏書記》《傳是樓藏書記》等是研究明清私人藏書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體現(xiàn)他藏書思想的核心文獻。

      清中晚期,紹興刻書更為興盛。山陰沈復粲鳴野山房刻書有《熙朝書家姓纂增編》《劉子全書遺編》《祁忠惠公遺集》《施忠愍公集》《越中金石志》《新修會稽志》等各若干卷[24]401;趙之謙家富藏書,刊刻《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共六集四十種;山陰平步青“手校群書不下千卷,所刻叢書多經手?!保逃小断阊┾謪矔贰?園叢書》,晚清同光時期又有安越堂本行世;會稽章壽康刻有《式訓堂叢書》共三集四十一種。以上皆為雜纂類叢書。

      晚清會稽徐氏家族,其藏書、刻書甚為豐富。徐樹蘭刻有《古越藏書樓章程》《古越藏書樓書目》等?!靶煊烟m性喜藏書,藏書處稱八杉齋,其子維則受乃父影響,亦好藏書,另辟鑄學齋、述史樓藏之,所藏不下十萬卷”[24]399,家刻圖書有《紹興先正遺書》《會稽徐氏鑄學齋叢書》《融經館叢書》等。徐友蘭刻書“或為袖珍小品,或高冊大典,或鄉(xiāng)邦文獻,或罕秘稿本、鈔本,其選擇之精良,校佛之謹嚴,刻印之雅麗,都很突出”[25]114,堪稱“清末既富藏書又有學識的一位成績卓著的刻書家”[25]114。

      2.4 藏而善思 創(chuàng)新理論

      紹興歷代藏書家于整理地方文獻、開創(chuàng)藏書理論、延續(xù)文化脈絡厥功至偉。藏書之家勤學善思、好學上進,形成了學術研究之風,推動了我國圖書分類編目與古文獻學的傳承與發(fā)展。

      祁氏澹生堂重文獻整理及聚書鑒書。萬歷四十八年(1620),祁承?在整理藏書過程中,撰《澹生堂藏書約》《澹生堂藏書訓》《庚申整書小記》《庚申整書略例》,為中國私家藏書貢獻了開創(chuàng)性的藏書理論,創(chuàng)新了圖書分類編目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收藏鑒別標準,并在其目錄學著作《澹生堂藏書目》中得到實踐,《澹生堂明人集部目錄》也傳于世。其中《澹生堂藏書約》《澹生堂藏書訓》《庚申整書小記》對藏書技術方面的要旨有較為詳細的記述,書中對前人藏書技術的總結,對當時藏書現(xiàn)狀的審視,足以警策同輩、兆啟后世。

      清初,不少藏書家在編制藏書目時加入了文獻版本記錄。余姚盧文弨精于版本學和??睂W研究,“家藏圖籍萬卷,皆手自???,精審無誤”[26],版本和校勘著作有《群書拾補》三十九卷、《抱經堂集》等。這些圖書經藏書家精心校勘,錯誤明顯減少,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同時為文獻整理創(chuàng)設了實踐方法。

      會稽章學誠一生著述豐厚,還對古代目錄學理論進行了全面總結。其于乾隆年間完成目錄學理論著作《校讎通義》,重新審視了目錄學在學術研究中的重要性,對目錄的編制體例和編制方法均有創(chuàng)見,標志著古典目錄學理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會稽李慈銘在整理文獻時,常一邊校勘文字,一邊記錄讀書心得,他精于訓詁,通釋假借,旁征博引,細入毫芒。在整理《漢書》做??睍r,能“正裴駰之誤、訂王念孫之拙、糾師古之謬”。其每讀一書,“丹黃手校,必嚴必精”,“凡目之所及,訛誤之處,均一一更正”[27]245。

      山陰姚振宗受父(姚仰云)命整理家藏師石山房富藏古籍,始有目錄學之研究。姚氏之績,首在補撰、補注歷代藝文志與經籍志,所著精者,若《漢書藝文志條理》《漢書藝文志拾補》《隋書經籍志考證》《后漢藝文志》《三國藝文志》諸書,“允為傳世不朽之作,非其他言目錄者所敢望而及也”[28]。姚振宗還對目錄學開山之作《七略》《別錄》輯本進行研究,著有《七略別錄佚文》《七略佚文》,所輯文章博采眾長,稱最善。其目錄學著作《快閣師石山房叢書》七十六卷,洋洋二百萬言。陳訓慈為其撰《山陰姚海搓先生小傳》并予以高度評價:“清乾、嘉間,越中治斯學者,唯二章氏(即章學誠、章宗源),越百余年而有先生,其成就且遠過之,雖不知名于當時,信足矜式于百世矣?!盵29]

      2.5 典籍致用 多不私秘

      紹興是明清浙東學術之重鎮(zhèn),越地藏書特色深受浙東學術經史并重、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體現(xiàn)了“藏書以致用”的社會服務意識,不僅重“藏”,還增益其“用”。

      《澹生堂藏書約》中規(guī)定以私藏供外人借閱,并不私秘,雖借閱對象僅限親朋好友,對外借閱書籍的范圍也比較狹窄,僅限藏書副本,但若將此舉放在當時來看,仍不失為開明和開放之舉。傳至二世祁彪佳,澹生堂則刊刻出版藏書,或贈送友人,少數(shù)出售,或與同行藏書家(如毛晉)互換書目、互通信息,在客觀上體現(xiàn)了傳播藏書、服務社會的意識,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世學樓藏書體現(xiàn)出的開放性與社會服務潛意識比澹生堂更為明顯。會稽鈕石溪先生歸里后,在郡城建世學樓,聚書近十萬卷。徐渭、商浚、黃宗羲等學者都曾登臨其樓,閱覽圖書。商浚作《稗海》,得益于世學樓藏書;徐渭作《世學樓賦》,稱其“牙簽萬只;玉石千頭”。

      晚清浙東“學術大家”李慈銘,有互換書籍的雅好,體現(xiàn)了藏書的開放性與社會服務之潛意識。咸豐九年至光緒二十年,李慈銘接受朋友饋贈的書籍共七百多種三千余卷,潘祖蔭、李鴻章、張之洞、王懿榮等名人均向李慈銘贈送過書籍。每遇難得一見之書,李慈銘常與之協(xié)商交換;有友人、后學來求書時,他也慷慨相贈。李慈銘讀書廣博,深研史學,終成文史大家。李氏藏書主要以江浙地方文獻、考證考據(jù)類、京版圖書等為主,讀書注重版本鑒別、文字??薄⒃u論札記,偏愛史書,講究版本,所讀《漢書》《宋書》《南北史》為明汲古閣本,《梁書》《隋書》為明北監(jiān)本,《魏書》選用宋監(jiān)本[27]245。李慈銘一生藏書、讀書、鑒書、校書、編書,藏書是為讀書,讀書是為著書,藏書是基礎,讀書是著書的前提,著書又是藏書的具體升華。

      越中私家藏書的開放性與服務社會潛意識還體現(xiàn)在其促進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造就人才、傳承地方文脈方面的不朽功績。會稽徐友蘭先生的鑄學齋曾致力于搜集紹興歷代先賢之遺書,并加以??敝乜?。蔡元培先生于光緒十一年始在鑄學齋校勘圖書四年,他一邊讀書,一邊校書,后與徐友蘭先生之子徐維則共同???、刊刻了《紹興先正遺書》《鑄學齋叢書》等書籍。

      越地藏書家多為刻書家,如前文所述的宋陸游家族、明祁氏家族等。清代紹興私家藏書刻書者數(shù)量之巨、版本之精,又盛于前代,有不少書籍如《古文觀止》等被屢次刊刻,廣為流傳,以刻書實現(xiàn)了私藏珍稀之本為社會所用。

      3 古越藏書樓對地域藏書文化之傳承及其社會服務理念

      晚清咸豐、同治年間,經洪楊兵燹,江南藏書迭遭損毀,此后,紹興私家藏書之發(fā)展步履維艱,但私人藏書文化卻隨著歷史的積淀不斷豐厚進而臻于成熟。受浙東學術的滋養(yǎng),會稽徐氏藏書家族藏書、抄書、校書、刻書、售書,后又捐建藏書樓,開放藏書、服務社會,幾乎涵蓋了地域藏書文化的各項特征。藏書思想的進步,使古越藏書樓首開藏書貴實用、惠士林、重開放之風氣,成為私家藏書樓向公眾開放的理論與實踐的引領者。

      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實施新政,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聯(lián)銜會奏,議“育才興學”主張,得到贊許。作為體現(xiàn)“育才興學”功能的重要機構圖書館,由此得到重視。徐樹蘭作為“紹興頭一個提倡維新的人”,以教育救國為志,先后興辦學校、農學會及農學報等,契合了當時求新求變、救亡圖存的時代潮流,同時又體現(xiàn)了越人實干奮斗、勵志圖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古越藏書樓便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應時而生的新事物。

      古越藏書樓仿照西方圖書館章程訂立了《古越藏書樓章程》,從其中載明的辦樓宗旨及各項規(guī)程來看,該藏書樓開放閱覽、公開使用、育人為本的社會公共服務理念,已具備了近代圖書館的基本要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言書樓名稱,開宗明義,藏書樓為輔助地方教育、造就人才而設。二是提出“存古、開新”的藏書理念,“不談古籍,無從考政治學術之沿革;不得今籍,無以啟借鑒變通之途徑”,這在當時實為理論創(chuàng)新。三是實現(xiàn)了私家藏書的制度創(chuàng)新和技術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在藏書開放,開設固定的公共閱覽場所,文獻豐富且具有多種聚書渠道,管理科學并雇傭專人各司其職,編目方法先進并具有完善的治書制度,服務周到、以人為本等方面。

      此樓雖名“藏書樓”,實為中國近代公共圖書館之開端。其“存古、開新”之理念,既匡正了既往藏書樓“厚古薄今”的傾向,又彌補了當時資產階級維新派在思想文化上“厚今薄古”的不足。蔡元培先生與徐氏家族成員淵源頗深,他在就任北大校長時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與徐樹蘭“存古、開新”的辦樓宗旨,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古越藏書樓建成后,蔡元培先生還為之撰聯(lián):“吾越多才由續(xù)學,斯樓不朽在藏書?!?20 周年后的今天,茲聯(lián)與斯樓同不朽!

      4 結語

      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種木長風煙。紹興傳統(tǒng)藏書活動與讀書齊家、治學著述的風氣和氛圍密不可分。正是由于歷代藏書家的孜孜搜藏,將藏書積聚與求學著述相結合,才有力推動了浙東文化史與學術史的發(fā)展。正是在這種人文精神的浸潤與滋養(yǎng)之下,才有了徐樹蘭先生“變一人書為萬人書”的開放理念,這是紹興藏書文化與古越藏書樓精神結合與深化后形成的一種嶄新的城市文化精神。

      在古越藏書樓建成120 周年之際,筆者系統(tǒng)梳理和深入研究越地藏書文化,傳承先賢藏書精神與人文情懷,不僅是對先賢精神遺產的尊重和繼承,更是為了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fā)展,不斷提升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品質,傳承和彰顯城市文化精神,同時對于推動文旅融合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也有重大意義。

      (來稿時間:2022 年5 月)

      猜你喜歡
      藏書樓藏書家浙東
      清代浙東曲家補考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3:30
      浙東沿海地區(qū)臺風脈動風速時程模擬研究
      工程與建設(2019年2期)2019-09-02 01:33:50
      “賁園書庫”藏書樓及其藏書掠影
      圖書與情報(2015年3期)2015-08-10 06:01:18
      清藏書家袁廷梼枉生平發(fā)覆[1]——一個蘇州家族的興衰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7:59:39
      藏書樓開出一朵花
      浙東“大文學”思想的綜合探究
      ———評郭慶財博士《南宋浙東學派文學思想研究》一書
      城南袁氏及其藏書樓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21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書家考略》補考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9
      論唐代宗大歷年間浙東唱和中的越文化印象
      蘇州藏書家許博明
      天一閣文叢(2011年1期)2011-10-23 01:44:16
      鞍山市| 宾川县| 北票市| 崇义县| 上杭县| 襄汾县| 宁城县| 盐池县| 兴文县| 建平县| 安塞县| 汝南县| 公安县| 海林市| 伊吾县| 许昌县| 滦平县| 济源市| 上犹县| 南宫市| 衡山县| 托克逊县| 巫山县| 秀山| 栾川县| 湟源县| 阿鲁科尔沁旗| 攀枝花市| 巴彦淖尔市| 肇庆市| 工布江达县| 利津县| 宜宾市| 且末县| 高雄县| 土默特左旗| 柳江县| 昆明市| 咸阳市| 深州市|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