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英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認識“軸”“錦”“曝”“矣”四個生字。
2.能借助注釋弄懂并理解古文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書戴嵩畫?!返墓适隆?/p>
3.借助關鍵詞句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4.通過學習明白“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明白“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道理。
2.借助關鍵字詞展開想象,品鑒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賞畫識人,了解“題跋”
1.欣賞戴嵩《斗牛圖》。教師課件出示《斗牛圖》,然后介紹:戴嵩是唐代著名的畫家,他畫的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為歷代收藏家所珍愛。學生賞畫。教師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畫面內容,并說說賞畫感受。
2.了解蘇軾。學生分享課前搜集的有關蘇軾的資料。教師帶領學生梳理蘇軾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3.了解新體裁。師:蘇軾不光是個詩人、詞人,還是個書法家、畫家,今天蘇軾先生還將帶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體裁——題跋。教師結合戴嵩《斗牛圖》介紹“題跋”的形式及作用。
4.引出課題。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嵩”的字形,說一說“嵩”及“書戴嵩畫?!钡囊馑?。
二、深入探究,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讀通文章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同桌相互檢查是否讀準字音。
2.全班糾誤。師:你發(fā)現(xiàn)同桌把哪些字讀錯了,請同學們再讀一讀。
(二)再讀課文,初通文意
1.學生自主學習,結合注釋弄懂課文意思。
(1)教師先考查學生對“曝”“矣”“尤”“然”等關鍵字的掌握情況,再考查學生是否理解句子意思。考查方式:教師說出現(xiàn)代文,學生說出相應的古文;教師讀出古文,學生翻譯成現(xiàn)代文。
(2)學生互考。師:請同學們考考你的同桌,讓同桌說說文章句子的意思。
(3)反饋、總結方法。教師請被考倒的同學說說自己被考倒的句子,其他同學幫助被考倒的同學弄懂句子的意思,并說明理解句子的方法。
2.思考主旨。師:在這篇題跋中,蘇軾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你能用原文回答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耕當問奴,織當問婢)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意思,并思考為什么“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預設:因為農民耕種很拿手,織女織布很在行)
(三)深入角色,品鑒人物
1.走近杜處士。
(1)品讀課文。(課件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師:從這些語句中,你看到一個什么樣的杜處士?(預設:熱愛書畫,尤其喜愛《斗牛圖》)
(2)展開想象,體悟情感。師:杜處士很愛這幅畫,他出外游玩,帶著這幅畫;他外出訪友,帶著這幅畫;他接待友人,帶著這幅畫;他在家自斟自飲,還帶著這幅畫;不管他做什么都帶著這幅畫,他太喜歡這幅畫了。
(3)角色代入,指導朗讀。師:如果你是杜處士,你會怎么來讀這幾句話?如此喜愛書畫的杜處士,牧童指出畫違背常識,杜處士什么反應呢?(預設:處士笑而然之)
(4)聯(lián)系對比,凸顯品質。師:自己視若珍寶的寶貝,卻被人指出有瑕疵,你會有什么反應呢?(預設:急得跳腳,與人爭論,否定他人……)“處士笑而然之”,你覺得杜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預設:寬容大度)
(5)師:杜處士在這樣的情況下笑了,他會怎么說呢?請同學們拿出筆來寫一寫。
(6)學生自主寫話,教師相機點撥評價,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形象。
2.觀其言,品其行——走近牧童。
(1)教師課件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師:請同學們自讀并找出描寫牧童動作、語言的詞語。牧童看到這幅斗牛圖,怎么做?怎么說呢?(預設:牧童拊掌大笑,說“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教師展示兩牛相斗的動畫,佐證牧童之言,引導學生理解“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教師可讓學生展開思維補白:牧童拍手大笑,兩牛相斗,尾巴搐入兩腿之間,現(xiàn)在這幅畫卻畫著尾巴搖來擺去,錯啦,這畫畫的人真是。(預設:太沒常識了)
(2)入情入境,表演朗讀。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看著《斗牛圖》拍手大笑,讓學生朗讀“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學生讀完,教師補白:這畫畫的人太沒常識了!
學生分組以杜處士和牧童的角色進行表演、朗讀。師:這是一個怎樣的牧童?(預設:天真可愛、觀察細致)他為什么知道牛的尾巴在兩股間抽搐?(預設:他整日與牛為伍,了解牛的習性)
(3)教師小結。師:牧童整天和牛在一起,相當了解牛的習性,才發(fā)現(xiàn)兩牛相斗時尾巴是抽縮在兩股之間的事實。牧童驗證了(預設: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道理。
(4)觀照他人,學習品質。師:我們認識了杜處士和牧童兩個人,回顧一下這兩人的行為處事,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些什么呢?(預設:學習杜處士的寬容大度;學習牧童的細心觀察)
3.回顧全文,創(chuàng)編故事。
師:學完了這一篇題跋,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從杜處士的角度,或者從牧童的角度來講述這一事件。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講述故事,其他學生。從故事的完整性和精彩程度進行評價。
三、拓展延伸,強化主旨
1.拓展延伸。師: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其他的事情呢?教師出示下面詞語,讓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詩當問()詞當問()
書當問()畫當問()
教師針對學生回答進行點評,并再次點明主旨: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2.課堂小結。師:通過學習《書戴嵩畫?!?,我們明白了“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道理。在學習文言文時不光要讀對、讀懂,還要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品質,讀透文言,理解文章主旨。
3.布置作業(yè)。師:請同學們查閱資料或者在生活中尋找、收集能證明“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這一道理的事例與家人分享。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榜頭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