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芳, 周 婷
(北京醫(yī)院 國家老年醫(yī)學中心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老年醫(yī)學研究院 胸外科, 北京, 100730)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全球范圍內食管癌的發(fā)病率在惡性腫瘤中居第8位,死亡率為第6位。我國是食管癌高發(fā)的國家之一,每年食管癌新發(fā)病例超過22萬例。食管癌患者最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是肝、肺、骨和腎上腺,發(fā)生肺部轉移后,手術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非心臟手術后常見新發(fā)房顫,發(fā)生率為0.4%~3%,胸、肺、血管和腹部手術的術后房顫風險最高[1-2],且60歲以上老年手術患者發(fā)生心律失常是60歲以下患者的3倍[3]。老年房顫的基礎原因或誘因可能是全身炎癥、腎上腺素能張力增加、電解質紊亂、貧血、低體溫、缺氧或血容量過多[2],術后房顫可增加死亡率、住院時間和醫(yī)療費用。
本文報告了1例食管癌術后3年的老年患者,術后復查胸部CT檢查發(fā)現右肺中葉胸膜下結節(jié),遂行右肺中葉切除術,術后病理結果為鱗癌,源自食管。該例患者術后發(fā)生房顫,其既往無心臟病史,術后血鉀正常,期間使用藥物控制心率,并進行了3次電復律,17 h后患者恢復竇性心律?,F將護理總結如下。
患者男性,69歲,身高176cm,體質量70kg,3年前行左側開胸食管癌根治術,術后檢查發(fā)現右肺中葉結節(jié)1月余,現為進一步診治就診于本院胸外科?;颊?年前行左側開胸食管癌根治術,術后恢復順利,未行放療、化療。既往無高血壓、心臟病史。查體:體溫36.5℃,脈搏80次/min,呼吸頻率18次/min,血壓125/74mmHg。實驗室檢查 :白 細 胞 2.89×109/L,血 小 板 81×109/L,APTT44.4s,血紅蛋白 137g/L,K4.2 mmol/L,白蛋白42g/L,總蛋白66g/L。胸部CT平掃:食管癌術后改變,胸腔胃;右肺中葉多發(fā)結節(jié)影;兩肺小葉中心型肺氣腫。腹部CT平掃:肝臟異常改變,考慮肝硬化可能,門靜脈及脾靜脈增粗;肝實質內低密度影,考慮缺血改變可能;膽囊多發(fā)結石。心電圖:竇性心律,正常范圍心電圖。肺功能:FVC3.32L,FEV12.55L,FEV1/FVC77.03%,彌散功能正常。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于全麻下行胸腔鏡右側胸腔探查+右肺中葉切除術+區(qū)域淋巴結清掃術+胸腔閉式引流術,術中留置胃管、胸腔引流管、尿管各1根。術后病理結果為鱗癌,源自食管?;颊呒韧鶡o心臟病史,術后血鉀正常。術后第2日晨,患者發(fā)生房顫,期間使用藥物控制心率,補充血容量,達到目標血壓后患者房顫未好轉,并進行了3次電復律,17 h后患者恢復竇性心律?;颊咝g后未發(fā)生并發(fā)癥,于術后第7日順利出院。
2.1.1 老年患者的護理:患者為老年男性,由于老年人重要器官與細胞功能發(fā)生退變,代償能力和免疫力低下,生理系統,儲備能力,如氧攝入量、心搏出量和腎血流量減退,自身控制感染能力差,屬于術后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患者肺葉切除,術前白細胞計數2.89 ×109/L,低于正常值,術后患者肺功能下降,咳痰能力下降,更易發(fā)生肺部感染。針對該患者,應該做好術前宣教:①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音量稍大,語速稍慢講解手術相關知識及術后注意事項[4]。②術前囑患者注意個人防護,注意衛(wèi)生,預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③加強肺康復訓練的宣教,術前教會患者腹式呼吸、縮唇呼吸、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教會患者做呼吸康復操,護士應反復示范,悉心指導,確?;颊叻慰祻陀柧毞椒ǚ弦蟆"苄g后宜盡早輔助患者下床活動,為患者講解下床活動指導及預防跌倒相關知識,預防意外事件的發(fā)生。⑤患者此次就診為食管癌轉移癌,住院期間易產生抑郁、焦慮、緊張、悲觀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醫(yī)生和責任護士應多關注患者,及時發(fā)現患者的不良情緒,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對患者所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減少不良情緒的出現。⑥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可以增加患者康復的信心和動力?;颊邽槔夏耆耍g前指導患者應用視頻通話、語音通話等與家屬進行溝通聯系,降低緊張情緒。術后盡早讓家屬進入病房,熟悉病房環(huán)境,方便照顧患者。
2.1.2 出血干預:患者術前血小板低于正常值,APTT延長,腹部CT示肝臟異常改變,肝臟缺血,考慮術后有肝功能異??赡?,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出血風險大,術后需關注引流量變化及血色素變化。
2.1.3 預防術后應激性潰:患者食管癌術后,為胸腔胃,術后胃液反流可能性大,術前可應用促進胃腸蠕動藥物及胃黏膜保護劑,避免術后應激性潰瘍。
2.2.1 患者心功能護理:術后補充血容量,先輸注膠體,后輸注晶體,調整輸液速度至150mL/h。擴容后,應用西地蘭強心治療,值得注意的是,若先給予強心藥物再擴容,可能會導致心率增快。而擴容后再使用藥物控制心率,可有效避免血管舒張后血壓異常波動。日常維持目標收縮壓100~120mm Hg,維持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避免血壓過低,造成肝腎功能衰竭[5-6]。出入量要保持平衡,保證充足的循環(huán)容量的同時,強心、降低心率,明確患者的目標血壓至關重要,一般目標血壓為術前血壓+20%,無法達到目標血壓時,要變換思路,選擇另一種復律方式:電除顫,電除顫復律失敗后,再次選擇藥物復律,更換藥物,擴容,再次維持目標血壓,環(huán)環(huán)相扣,確保復律成功。復律過程中,護士需要掌握藥物的藥理作用,隨時觀察用藥效果及不良反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調整用藥。
2.2.2 術后出血或血栓防治:房顫后患者BNP:242.39pg/mL,DD:765ng/mL,CHA2DS2-VASC評分1分,優(yōu)選抗凝治療,HASBLED評分2分,中危出血風險。術后評估患者即刻引流液顏色為血性,量200mL,遵醫(yī)囑臨時應用抗凝劑1次,并記錄應用抗凝劑之前的引流量及顏色,密切觀察用藥后,引流液的動態(tài)變化?;颊哐t蛋白(HGB)由150g/L降至137g/L,引流量增多,及時通知醫(yī)生,暫??鼓?,鼓勵患者床上活動,加強下肢肌肉運動,物理預防血栓,恢復竇性心律后的第2日,協助患者下床活動??鼓浅鲅乐蔚年P鍵,依賴于CHA2DS2-VASC血栓風險評估及HASBLED出血風險評估[7-8],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權衡血栓及出血風險,明確是否需要抗凝以及抗凝方式和藥物,是護理的重點環(huán)節(jié)。護士在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后,要在日常工作中及時發(fā)現出血及栓塞的征象,知曉觀察要點,為患者用藥提供第一手資料。
2.2.3 應激性胃潰瘍的防治:胃腸蠕動恢復后,盡早拔除胃管,日常保持床頭抬高30~45°,調節(jié)負壓為100mm Hg左右,定時沖洗胃管,避免胃管前端側孔吸附胃壁,觀察胃液顏色及量。患者術后第1日胃液量為200mL,患者無腹痛、腹脹等不適主訴,血小板(PLT)由術前85×109/L降至術后60×109/L,遵醫(yī)囑拔除胃管,應用胃黏膜保護劑,持續(xù)關注患者主訴及大便顏色,確保術后無異常。
2.2.4 呼吸道管理:患者為老年人群,長期吸煙史,肺功能及咳痰能力下降,術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遵醫(yī)囑應用化痰藥物靜點,給予化痰、舒張支氣管的藥物進行霧化吸入,舒張支氣管、稀釋痰液,定時給予患者拍背,指導患者咳嗽咳痰、腹式呼吸、深呼吸、縮唇呼吸的方法,幫助患者進行肺康復訓練。術后胸片示,未發(fā)生肺炎,肺復張良好,術后第5日拔除胸腔引流管。
2.2.5 預防老年患者術后意外事件的發(fā)生:術后指導患者下床活動及帶管注意事項,預防脫管、跌倒及墜床等意外事件的發(fā)生,耐心為患者講解,教會患者家屬下床注意事項?;颊呤状蜗麓不顒忧耙葘颊哌M行跌倒評估,由護士進行指導,囑患者穿防滑拖鞋,穿合身病號服,教會患者使用移動輸液架,管路及引流瓶放置到正確的位置,防止發(fā)生意外事件。
肺部手術患者術后可能發(fā)生心律失常,60歲以上老年手術患者發(fā)生心律失常是60歲以下患者的3倍[3],房顫是目前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行為。無心臟病基礎發(fā)生房顫的相關影響因素[9-12]:①總入量不足或過多,單位時間內入液過少或過多;②補充膠體不足,滲透壓降低,有效循環(huán)容量不足;③低鉀;④疼痛;⑤發(fā)熱;⑥肝功能損傷;⑦迷走神經損傷。本案例中,排除低鉀、疼痛、發(fā)熱、迷走神經損傷,考慮是由于入量不足,有效循環(huán)容量不足,同時伴有肝功能異常等多個因素,導致了患者發(fā)生房顫。
術后老年患者易發(fā)房顫心律等意外事件,護理人員應重點關注引發(fā)房顫的相關危險因素,做好術前準備,盡量避免發(fā)生房顫。該例患者為食道癌術后,胸腔胃是一個重點因素,會影響總入量,導致循環(huán)容量不足。因此,該例患者術前即給予充分的宣教和指導,術后重點關注飲食情況,全量補液,確保單位時間內的入量,降低房顫發(fā)生風險。該例患者除房顫是防治重點外,術后心功能干預、出血防治、呼吸道管理等也是護理要點,護理人員要多關注細節(jié),針對性干預,積極預防老年術后患者各種并發(fā)癥的出現。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開放評審
專欄主編點評:該篇論文主題不夠明確,題目中食管癌術后、肺葉切除、房顫的發(fā)生之間的邏輯表述應進一步闡述清晰,本案例最大的特點是術后惡性心律失常房顫的發(fā)生,應進一步圍繞關鍵因素進行分析和表述,突出該案例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