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位于北京中軸線上的前門大街,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已有近600年的歷史,素有“天街”之稱。清代文人俞清源在《春明叢談》中曾這樣描述當時前門大街的繁華和熱鬧:“珠市口當正陽門之沖,前后左右計二三里,皆殷商巨賈,設市開廛。凡金銀珠寶以及食貨如山積,酒榭歌樓,歡呼酣飲,恒日暮不休。”這里是老北京傳統(tǒng)風貌、史跡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最完整的地區(qū)之一。
近年來,東城區(qū)大力推動前門商圈傳統(tǒng)商街更新升級。2021年,前門大街入選首批12家北京市級旅游休閑街區(qū)名單;2022年1月,前門大街入選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qū)公示名單。
2022年虎年春節(jié)到來前夕,我們沿著800多米長的前門大街探訪一番。穿過高高的前門樓子,在鐺鐺車歡快的鈴聲中,感受了濃濃的北京年味兒,體驗了酷炫的國潮范兒。
老字號綻放新活力
“前門大街真不一樣了,這些老字號怎么都這么潮!”站在前門大街寬闊的御道上,看到兩側的老字號商鋪各具時尚特色的裝飾風格和櫥窗展示,我們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
近幾年,在東城區(qū)政府的規(guī)劃下,以北京天街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街集團”)為主體,推動前門大街“東來順”“御食園”“都一處”等一批老字號完成店面升級改造。
改造升級后的前門大街聚集了傳統(tǒng)老字號30余家,很多都亮出了自家新推的“鎮(zhèn)店之寶”,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需求和體驗。
改造后的東來順飯莊營業(yè)面積約1600平方米,進門處是一口一人多高的銅火鍋。一整面玻璃櫥窗擺滿了形制精美、樣式各異的銅制火鍋。進入店內,清朝宮廷風格的裝修顯得古色古香,屋頂還有騰飛金龍的彩繪。店內菜品新鮮,擺盤也更加精致美觀。
在北京稻香村前門店里,各式年貨產品擺上了柜臺,生肖虎餅“大王餅”以及“富”“貴”兩款節(jié)日糕點全新亮相。要知道,稻香村的名號,曾在魯迅先生的日記里頻頻出現過。魯迅先生居住北京期間,曾多次到前門大街附近的稻香村“買餅干”“購餅餌、肴饌”“買香腸、熏魚”。去稻香村排個隊,按照魯迅先生的口味買上幾種“疑似同款”的小吃,應該是雅俗共賞的趣事了。
除了傳統(tǒng)的老字號,天街冰冰、首開文投書香世業(yè)、故宮角樓咖啡、故宮前門冰窖餐廳等一批新入駐品牌,也都成為前門大街上新晉的熱門打卡地。天街冰冰的“前門樓子”冰棍剛一推出便成為“爆款”,游客舉著冰棍與箭樓合照打卡成為一景。此外,描繪著鐺鐺車、月亮灣、五牌樓、京燕、梨園文化的手繪明信片,微縮的雙魚、前門箭樓形象的掛件等文創(chuàng)產品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
春節(jié)將至,到前門大街選購老字號禮物走親訪友,是一件“有面兒”又“有里兒”的事兒。
創(chuàng)設非遺文化新場景
“過年了,你這剪頭還得去‘四聯’。人家老師傅的手藝,就是講究!”有位“90后”在朋友圈說自己花大價錢整的新發(fā)型卻被爺爺吐槽“太丑”,原因只有一個:不是“四聯”的師傅剪的!
在老北京人的記憶里,四聯美發(fā)廳的老師傅們個個身懷絕技,他們就是美發(fā)界的“頂流”。“四聯”技術、服務、產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體現在無處不在的“講究”上,拱三茬、無聲吹風、剃光頭、刮臉、絞臉、手盤空心卷造型、刷波浪造型等技藝,都是東城區(qū)非遺傳承項目。
位于前門大街77號的四聯美發(fā)廳,不僅僅是一家可以提供美發(fā)服務的門店,還是展示美發(fā)文化的重要窗口。店里,圖文并茂展示了從遠古到現代人類發(fā)型發(fā)式的歷史變化、行業(yè)人物、美發(fā)文化等內容。顧客還可看到很多展示的實物,如遠古時人們用來磨剪刀剪頭發(fā)的石頭工具、木梳發(fā)簪和近現代的理發(fā)設備等等。
此外,盛錫福帽子、廣譽遠中藥、紅星二鍋頭酒、榮寶齋沉浸式體驗研學館等也齊聚前門大街。天街集團打造的一批老字號與非遺文化消費場景,巧妙地將營銷和人們的懷舊情懷結合到一起,使之成為老字號品牌文化新載體。
近年來,前門大街緊跟時代消費新潮流,通過“國潮老字號市集”“非遺文化展”“胡同光影秀”等一系列活動,為這條城市旅游休閑街區(qū)營造了鮮明的文化特色。韓美林、朱炳仁、楊菲等一批技藝精良的藝術家和非遺傳承匠人,在前門大街創(chuàng)立文創(chuàng)工作室、藝術體驗店,滿足了年輕人想體驗老北京“玩意兒”魅力的探店需求,以新商業(yè)模式帶動了傳統(tǒng)文化傳播與傳承。
背街小巷聯袂形成“文化厚街”
如今的前門大街,不僅有“設市開廛”“歡呼酣飲”的熱鬧繁華,還有幽靜典雅安放身心的好去處。想更深入體驗老北京文化的消費者,可以往前門大街周邊的背街小巷做一番探尋。
拐進靠前門牌樓東側的一條小胡同,胡同口仿牌樓的架子上紅底金字的“廣和樓”三個字吸引了過往行人的目光。往里走,胡同盡頭是一座精美的三間四柱沖天牌樓,每根柱頂立著一只小石獅。繞過影壁,眼前豁然開朗,這是一個三面圍合的大院子,最里面是大戲臺,兩側是游廊。廣和樓是京城最早最出名的戲樓,與華樂樓、廣德樓、第一舞臺并稱為“京城四大戲園”,始建于明代。廣和樓是前門大街不可不看的一處景觀,這里封存著老北京梨園文化最初的記憶。2019年,廣和樓復建后首次亮相,成為弘揚京劇文化和舉辦系列文化活動的重要空間。廣和廣場的音樂噴泉池四周有很多休息區(qū),消費者可以在這里享受安靜而愜意的時光。
從喧鬧的鮮魚口街拐入南曉順胡同,兩旁的青磚灰瓦建筑古樸典雅。書劍古茶主題書店、葉葉菩提養(yǎng)生主題書店、化蝶匯女性主題書店、小書影服裝主題書店……在前門大街整體升級改造中,天街集團利用南曉順胡同的存量空間,創(chuàng)新性地將書店與服飾、茶文化、餐飲、酒店、戲劇等業(yè)態(tài)相融合,打造了“書香世業(yè)”文化主題街區(qū),使之成為一個充滿生機的城市文化客廳。書劍古茶主題書店開在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二層青磚小樓里,陽光天井下有著寬敞的圖書閱覽區(qū),分隔空間的支柱由2021塊普洱茶磚覆蓋。書店設置了多個不同主題的品茶閱讀空間,分別以古茶、古琴、書畫展示等為主題,儼然一處雅致的文化客廳。人們可以進店靜坐閱讀,可以樂享一場讀書會,也可以三五好友伴著氤氳書香品茗談天。
前門大街的魅力,不僅僅在于這800多米長的一條線,更在于周邊連成一片的面:與南曉順胡同連通的大江胡同、小江胡同等背街小巷,同樣隱藏著許多特色文化店鋪,包括刺繡館、篆刻館、前門國潮藝術工坊等。據天街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天街集團將創(chuàng)設更多文化社交空間,使背街小巷聯袂形成“文化厚街”,帶動前門大街街區(qū)全域繁榮。
(責任編輯: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