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僅是植物生長的季節(jié),也是遠行者上路的日子。惟其艱難,才更需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從現(xiàn)在起,讓我們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xiàn)在,用最強的信念面對未來。
3月,瞄準方向,竭力向前。
3月14日:說不盡的圓周率
浙江大學教授蔡天新曾在一檔國學綜藝節(jié)目(《國學小名士》第三季)上為選手出了一道以“π”為題的飛花令。出題人逐一給出π值的數(shù)字,答題者“飛”出含有相應數(shù)字的詩詞。在節(jié)目現(xiàn)場,選手們上演“神仙打架”,對到了小數(shù)點后第203位!
題目中的“π”是指“圓周率”,一個表示圓的周長與直徑比值的數(shù)學常數(shù)。
說到圓周率,不得不提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他不僅求得3.1415926<π<3.1415927,還給出兩個圓周率的近似分數(shù),即密率355/113(這是分母小于16604的分數(shù)中最接近圓周率的一個)和約率22/7,這一成果被稱為“祖率”,在圓周率計算史上保持了超過九百年的記錄。
因“3.14”是圓周率π值的前三位數(shù)字,3月14日常被稱為“π Day”。
以“π”為主題的慶?;顒幼钤缈梢宰匪葜?988年3月14日。那一天,舊金山科學博物館的物理學家Larry Shaw組織博物館的員工和活動參與者圍繞博物館紀念碑做3又1/7圈(22/7,π的近似值之一)的圓周運動,并一起吃水果派。
常見的慶?!唉?Day”的方式有:學習有關(guān)π的數(shù)學知識;背誦π;計算圓周率;觀看與π有關(guān)的電影;開展有關(guān)π的小游戲。比如,北京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2021年的“π Day”主題活動包含有圓周率填空作畫、buffon投針實驗、查詢生日在圓周率哪一位置等有趣游戲。
據(jù)悉,2021年,瑞士一所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他們用超級計算機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shù)點后62.8萬億位。但計算圓周率π值的“馬拉松”比賽還在繼續(xù),因為人們依然著迷于尋找圓周率中的規(guī)律。
3月21日:春色撩人,愿以詩相和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有一集聚焦的是云南省漭水中學一群十幾歲的孩子,片中記錄了初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戶外采風時以及某個夜晚圍坐在一起分享自己作的詩的場景。這所學校專門開設了詩歌課,片子里,校長說:“有些老師覺得這個詩歌課對教學沒有什么幫助,考試也不考,不知道有什么意義。然而,學了詩歌的孩子,不會去砸玻璃?!?/p>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曾提到,現(xiàn)在有一些青年人因為被一時短淺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認識詩歌對人的心靈品質(zhì)的提升功用,這自然是一件極為遺憾的事。將這遺憾的事加以彌補,是她多年來的一大愿望。
199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30屆會議上宣布3月21日這一天為“世界詩歌日”,目的是希望為世界各地人們舉辦的各項詩歌活動提供一個契機,進而能夠帶動人們開展不同層次的詩歌運動,借由詩歌表達語言的多樣性,并且摘掉詩歌“過時”的帽子。
詩歌承載著情感,即使是對有著各自不同的歷史、文化和成長經(jīng)歷的人們來說,詩歌不也是那座能走近對方的橋梁嗎?
紀錄片中一位12歲男孩為自己最好的“朋友”小牛寫了一首詩,“放學回家的路長長的/只有我一個/家里的牛圈大大的/只有小牛一頭/當我抱住它的時候/我們都有了朋友”。瞧!詩歌并非全都晦澀難懂,遠離生活。
葉嘉瑩說:“凡是最好的詩人,都不是用文字寫詩,而是用整個生命去寫詩的。成就一首好詩,需要真切的生命體驗,甚至不避諱內(nèi)心的軟弱與失意。”詩歌很短,而人能在詩歌中講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