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武 王喜鳳
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影響到學校其他各項工作的有效推進,以文化為引領的教育會給學校和師生帶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一所內涵豐富、品質優(yōu)良的學校,必須具有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事實上,許多學校已經(jīng)走上了以學校特色營造校園文化,進而提升學校品質、助推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成功之路。然而,也有一些學校的文化建設陷入誤區(qū),出現(xiàn)形式大于內容、千校一面等問題,使得校園文化建設方向走偏,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那么,應當如何以文化引領學校辦學方向?如何將文化理念融入課程體系建設?如何以文化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本期《教育家》雜志線上圓桌論壇,我們邀請多位中小學校長基于各自的觀察與思考以及各校的探索和實踐,共同探究如何以文化建設助推學校高質量發(fā)展。
研討嘉賓
龔雄飛(主持人)
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教師進修學院院長
周文斌
江蘇省阜寧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長
甘密
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學校校長
周秋平
廣東省東莞市石龍第二中學校長
金子翔
浙江省溫州市籀園小學校長
何潔冰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怡海小學校長
A1?議題
尋根,如何以文化引領學校辦學方向?
周文斌:江蘇省阜寧師范學校附屬小學(以下簡稱“阜師附小”)從學校悠久的校史和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中提煉出“善文化”,并明確“厚德至善,樂學博愛”的文化理念,以“日行一善”為校訓,以“尚善揚善”為校風,開辟了“向善教育”之路。
尋根:“善文化”的背景與源頭。學校文化的形成,既需要特定的區(qū)域環(huán)境,又需要長期的歷史積淀。阜師附小通過溯源、尋根,切實發(fā)揮了“善文化”的魅力。
感受地域文化。學校所處的鹽阜地區(qū)自古民風淳樸,也是紅色圣地,一個個善的故事廣為流傳,人們對善的向往與追求正是培養(yǎng)學生美好德操的沃土。
領略教師境界。學?!吧莆幕钡膫鞒信c發(fā)展關鍵在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力量,教師的堅守是學校豐富文化內涵、形成文化特色的重要支撐,學?!吧莆幕钡慕ㄔO不能忽視教師的重要作用。多少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阜師附小教師,一個又一個令人敬佩的善人,演繹出了一件又一件令人感動的善事。
發(fā)現(xiàn)學生特質。多年來,從阜師附小畢業(yè)的學生身上有一個共同的品德——“善”。他們存善心、行善事、揚善學,切實發(fā)揮了校園文化對學生成長的重要影響力。
引領:“善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學校文化具有延續(xù)性,它保留了學校積淀多年的經(jīng)驗和成果,同時又具有發(fā)展性和輻射性,使師生形成共同的發(fā)展愿景。
營造“善”的環(huán)境。全校師生集思廣益,重新對校園進行了整體規(guī)劃,并對校園內的教育園地、櫥窗,以及各種標語牌、警示牌進行了獨特的構思,形成了以“善”為主題的獨特育人氛圍。
培養(yǎng)“善”的教師。學校首先要求教師閱讀《道德經(jīng)》《大學》《論語》《學記》等與“善”相關的經(jīng)典,讓教師受到“善文化”的熏陶。此外,學校還面向教師舉辦各種與“善”相關的實踐活動,讓教師們身體力行。
構建“善”的課堂。學校將“善”文化落實到每節(jié)課、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并充分挖掘教材中“善”的內涵,讓“善”的教育滲透每一個教育環(huán)節(jié)。
培養(yǎng)“善”的學生。學校組織編寫《日行一善教育讀本》供學生課外閱讀,舉辦系列德育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周秋平:廣東省東莞市石龍第二中學(以下簡稱“石龍二中”)從自身的發(fā)展歷史中提煉出了“實施境界教育,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核心文化理念,把“境界教育”打造成學校的教育品牌?!熬辰缃逃卑▋芍匾饬x:一是形成教育的生態(tài),二是培養(yǎng)高境界的“五高”時代新人。其中,“五高”即志向高遠、德行高尚、智慧高妙、審美高雅、身心高強。為此,石龍二中打造了七大文化體系——
一是多元具體的學生文化。針對初一學生,學校著力打造“尚敬成德”的年級核心文化,其中的“敬”有三層含義:首先是尊敬師長,其次是敬畏規(guī)則,第三是敬畏生命。進入初二,學生的學業(yè)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這個時候只要他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要多多支持與鼓勵,讓進步成為其成長的方向。因此,學校將“尚進成志”作為初二年級的核心文化。初三學生面臨中考,中考意味著競爭,基于此,學校提出了“尚競成優(yōu)”理念,意為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是“尚鏡成范”的教師文化。學校提出“尚鏡成范”的教師文化理念,“鏡”即標準、參照物,也就是號召教師們對著鏡子正衣冠,做表率,言傳身教。
三是“尚精成品”的課程文化。即要有精品意識,把學校的特殊課程、境界課程、翻轉課堂、校本課程都做成精品,并創(chuàng)設多元發(fā)展、實踐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的平臺,以精品課程培育英才。
四是“尚勁成健”的健康文化。即強化體育鍛煉與日常引導,讓學生成長為有干勁、愛運動、勤鍛煉、習慣好的身心強健之人。
五是“尚凈成美”的環(huán)境文化。即著力進行學校環(huán)境建設,打造書聲瑯瑯、潔凈高雅、寬敞明亮的美心美意之地。
六是“尚靜成慧”的精神文化。即讓學校成為可以靜心讀書、靜心思考的智慧充盈之地。
七是“尚徑成和”的制度文化?!皬健奔绰窂健⒊绦?、方案,學校著力打造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井然有序的和諧共進之地。
何潔冰:校園文化是師生愿景與精神面貌的體現(xiàn),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怡海小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有幾點思考與實踐。
空間文化與課程理念同步規(guī)劃。學校的空間是有限的,但好的理念和模式可以賦予有限空間以新的生命。怡海小學以文化為引領,著力打造獨一無二的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學校,培養(yǎng)具有藝術氣質的師生。經(jīng)過考察與調研,學校確定了“怡美教育”的理念,致力于兒童的智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學校同步規(guī)劃空間文化和課程理念。例如,學校根據(jù)場室和特色課程設計走廊文化主題:“怡美視界”“怡趣創(chuàng)客”“怡夢工坊”“怡真書廊”等;根據(jù)教育功能確定文化墻主題:“美好習慣”“美好榜樣”“美好伙伴”“美好家書”等。讓每一個空間都有教育意義,讓文化伴隨孩子校園生活的每一天。
思路方向與路徑流程一起明晰。怡海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并不是喊口號,而是希望在文化引領下,明晰方向,開拓路徑。所以,在開展每一項工作時,學校不僅提出目標,還提供方法、思路、流程;不搞一言堂,而是以沙龍模式讓每一位教師都有話可說。例如,學校制定《教師工作手冊》,以圖表的形式將復雜枯燥的制度明晰化、規(guī)范化、簡易化,為教師高效工作提供保障。在培養(yǎng)學生方面,學校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幫助他們把大目標拆解成每一天需要完成的小目標,讓師生們每天有微笑,每周有樂趣,每月有成長,每年有故事。
科技智能與人文氣息交融創(chuàng)新。在科技發(fā)展的今天,智能化教育已經(jīng)成為學校的標配,但怡海小學更關注高科技背后最柔軟、最有生命力的人文氣息。學校以“怡和、怡樂、怡情”為校風,以“自主、自律、自得”為學風,還設計了活潑靈動的“怡小魚”作為學校文化吉祥物,陪伴師生成長。怡海小學每個新生在入學時都能領到一份專屬的錄取通知書,上面有校長的卡通頭像和寄語、可集印花的地圖,還有寄給六年后畢業(yè)的自己的明信片,在動人的細節(jié)處,體現(xiàn)學校的愛與暖。
A2?議題
務實,如何將文化理念融入課程體系?
甘密:建設有品質的課程,關鍵是要讓課程的重心回歸教育本源,回到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學校建于20世紀60年代,歷經(jīng)歲月的積淀,學校以“荷文化”為依托,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石,探索開發(fā)了“荷美課程”。該課程包括荷雅課程、荷香課程、荷融課程,講求動靜結合、張弛有道,著眼于人的全面發(fā)展,著力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合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和科技素養(yǎng)。
籃球炫酷、乒乓靈動,學校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式,把球技教學游戲化,讓學生以球雅體,樂在運動,立足強身。版畫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其制作流程集畫、刻、印于一體。版畫教學既可以鍛煉學生眼、手、腦的協(xié)調性,陶冶學生的情操,也利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萍悸?lián)結現(xiàn)在與未來,學校以創(chuàng)意無限的機器人和設計新奇的航空航海模型為依托,采取問題驅動的項目式教學方式,讓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觀察、調整分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求異思維,提升科學素養(yǎng)。此外,學校以經(jīng)典誦讀教材《和雅集》和廉文化教材《清荷滴露》為生長點,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滋養(yǎng)學生的精神品格。
家庭和學校的交叉點是家庭的原生資源、個性資源帶給學校的一種碰撞和思考。荷香課程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讓來自不同行業(yè)的“巧爸”“辣媽”走入學校,走上講臺,以“微課”的方式為孩子們帶來別樣而豐富的課堂體驗,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荷融課程滲透了無邊界、全學習理念,從“走進魅力西湖”“走進動感洪城”“走進生態(tài)贛鄱”,到“走進和諧中國”,孩子們以小隊為單位,在家長和教師的支持與幫助下,自定活動地點,自擬活動方案,自行合作分工,在活動體驗中提高實踐能力,從而走向社會。
荷美課程建設將繼續(xù)堅持“學”上求深入,“改”上講實效,“做”上下功夫,“融”上做文章,“建”上達標準,在校園文化的感召下,打造高品質教育。
A3?議題
提質,如何以文化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金子翔:學校發(fā)展,教師第一。從籀園教師“入格—出格—升格—風格”的分層培養(yǎng),到“塔形教師發(fā)展梯隊”的共同體建設,再到把“立德樹人”“大愛情懷”“責任擔當”的籀園精神作為衡量籀園教師的標準,籀園精神已經(jīng)成為籀園人茁壯成長的堅實土壤。
愛的流淌——師之魂。浙江省溫州市籀園小學校長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教師充滿愛,讓籀園充滿愛。2021年教師節(jié),校長為全校234名教師送上234份祝福,每一份祝福都是其結合教師個性特點、從教經(jīng)歷進行設計和書寫的:“一頭是班級,一頭是教研組,一肩挑不容易,感恩有你?!薄帮L風火火,熱情澎湃,小身軀奉獻的是磅礴的力量?!薄澳愠删蛯W生,成名學校,卻忽略了自己,向您致敬?!薄iL應是愛的發(fā)光體、催化劑、播種者,要讓教師學習會、師德專題會、籀園“心生活·悅讀慧”等活動變成發(fā)現(xiàn)愛、傳播愛、流淌愛的一段段令人難忘的經(jīng)歷。
研的能力——師之本?!案覟槿讼?,特別能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是新時代溫州人精神。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磁場,讓教師們在這個磁場中產生動能,有效實現(xiàn)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籀園小學推出了“做成一件事”項目,該項目包括“做成一項具有獨特性、創(chuàng)新性的可推廣的項目”“培養(yǎng)全班學生的一種習慣”“轉化一名行為偏差的學生”“校本課程開發(fā)或校本研究中的一種做法”“進行一項教育教學改革”等。這些項目都基于教師對教育教學的思考,是其面臨的真實的、亟待解決的教學問題。十多年來,籀園人推出了一系列品牌項目和精品課程。諸如家庭實驗室、籀園講壇、信息直通車課程、精題妙講課程、六年六行課程、研學課程、“HOME+養(yǎng)育力”家長成長課程等。
合的品質——師之基。校長一定要有全局意識,讓先成長起來的籀園人帶動所有籀園人成長,讓每一個籀園人都做最好的自己。合作,是一個人、一個團隊走得好、走得遠的永動機,也是借由一節(jié)課、一個活動,助推一群人成長的加速器。籀園小學“成長智囊團”“成長助推團”等學習型組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俺砷L智囊團”由學校名優(yōu)骨干教師組成,除此以外,還有自愿加入團隊的年輕教師一同全程聽課、學習,主要負責記錄并整理大家的發(fā)言,幫助授課教師做課件、做教具,準備上課資料。
責任編輯:顏源